落地页引发的恶性循环
刚刚的这个场景,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作为每天都和广告打交道的优化师,我们见到了太多题文不符的落地页。
比如下面这种:
一个用户看到一条“哪家电脑学校好”的广告,想看看各个学校的对比分析,点进去却发现是一所电脑学校的网站,整个页面上连“哪家电脑学校好”这几个字的影子都找不到。
显然,广告主为了省钱省事,将自家网站首页设为了广告投放的着陆页。
广告主的理由是,既然好奇“哪家电脑学校好”,那用户近期应该在关注电脑学校,那我放上自己学校的网站,用户肯定会感兴趣。
但用户真的是这么想的吗?事实上,用户看见“哪家电脑学校好”的时候,想看见的是第三方对不同学校的对比分析。
但令人失望的是,只看见粗制滥造、强行推广的广告。
于是用户很快就带着小情绪关闭了页面。
这种情况广告主和优化师而言都很不利。
对广告主而言,优化师优化后的文案带来了更多的点击,这一方面创造了潜在的转化机会,另一方面却也增加了需要付出的广告费用。
如果没有好的落地页作为承接,点击进入的用户没有被实质性地转化,广告主就白白浪费了一大笔广告预算。
对优化师而言,如果广告主没有意识到落地页对转化率有多么重要的影响,而是不断对文案质量施加压力,希望优化师写出更吸引人的文案,我们的优化师就会背负上难以澄清的误解和难以实现的优化目标。
炫酷的标题和糟糕的落地页,将会构成一个CTR不断上升,但是ROI纹丝不动甚至逐步下滑的恶性循环。
如何走出“落地页困境”?
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那应该怎么制作出好的落地页呢?
其实方法很简单——既然直接放广告让用户觉得受欺骗,那我们就老老实实地在落地页最前面放用户最关心的信息。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让落地页第一屏和标题内容强烈呼应,以满足用户的好奇心;从第二屏、第三屏再开始介绍广告主的优势信息,赢得用户信任。
如果说,用户天生不喜欢看广告信息,那么第一屏就是缓兵之计。以与标题高度相关的内容,去回答用户看到标题后心中的疑问,让他们对我们的解答心满意足,忍不住继续看下去。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这是一个贷款APP飞贷在手机百度上投放的广告标题。
“《华尔街日报》整版报道,飞贷在美国火了!”
文案非常原生,吸引了大量用户点击。这时候用户最关心的是——这件《华尔街日报》整版报道的新闻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果用户点进去只看见飞贷的下载页面,心中的疑问得不到解答,肯定会觉得自己被精明的广告主欺骗。
(图片仅为示意)
就像这样,用户难免会嘀咕:
——我是想来看一条新闻的,刚点进来怎么就是广告?
为了让用户满意,我们得先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再考虑如何推荐产品的问题。
因此,建议落地页第一屏改为这样:
这一屏先向用户解释飞贷被《华尔街日报》报道的事件详情,从第二屏开始再提供更多关于飞贷的信息,提供下载页面或者邀请用户留下联系方式,号召大家在飞贷这里贷款。
关于落地页的3个实验
这样的方法有没有事实来验证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撰写这篇文章前,我们针对“落地页呼应标题是否会提升转化效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我们找到了一些文不对题的落地页,对它们的第一屏进行了优化,使标题内容再次出现在落地页第一屏上。
在实际的投放测试中,经过优化后的落地页显著提升了广告转化效果。
下面是其中3个实验案例。如果希望快速看完全文,可跳过案例查看后文的分析与结论。
一、厨房设计广告实验
这条厨房设计的广告文案是这样的:
优化前的落地页是这样的:
转化效果如下:
展示(用户点击进入落地页):460
跳出率(用户停留不足3秒):20%
转化(用户留下姓名与电话):1
优化后的落地页是这样的:
(其实就是把标题文案在落地页里复述一遍)
展示(用户点击进入落地页):330
跳出率(用户停留不足3秒):12%
转化(用户留下姓名与电话):2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优化后,用户跳出率降低了8%,转化量是原来的2倍。
二、化妆培训广告实验
再来看一个化妆培训的案例。
优化前的广告文案是这样的:
展示(用户点击进入落地页):365
展示(用户点击进入落地页):320
转化(用户留下姓名与电话):12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优化后,用户跳出率降低了8%,转化量是原来的6倍。
三、时尚教育广告实验
展示(用户点击进入落地页):315
展示(用户点击进入落地页):450
转化(用户留下姓名与电话):5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优化后,用户跳出率降低了8%,转化量是原来的5倍。
四、为什么扣题的落地页转化效果好?
在相似的展现量下,这三个案例优化前后的数据汇总如下:
跳出率
转化量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每个案例中,优化后的落地页都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跳出率,提高了广告的转化量。
反过来看,如果我们不对落地页进行扣题优化,用户平均跳出率会由12%上涨到20%,转化量可能会从12个降到2个,降低83.3%。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一下优化前后的这些文案和落地页。
1.“这种橱柜真的要火了,已有2568人领取免费设计”
2.“华南有哪些好的化妆培训学校?”
3.“应该如何选择服饰色彩?服装搭配一分钟搞定”
用户看见这些文案时,心中都会被引发一个疑问:
1.“这种很火的橱柜是什么样的?我也要看看!”
2.“华南比较好的化妆培训学校究竟是哪些?我想知道答案!”
3.“应该如何选择服饰色彩?我想知道攻略!”
想要获得答案的心情促使用户点开了广告。
但是优化前的落地页分别呈现着这些信息:
1.“佳居乐让新家更温馨!”
2.“菲菲热门课程”
3.“西蔓色彩,美育中国倡导者!”
我们发现,广告主给出的落地页信息,根本无法回答用户心中的疑问。这就像两个人在自说自话,思维不在一个频道。
那优化后的落地页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优化后,落地页第一屏上方复述了一遍标题,下方分别提供了“立即预约”、“立即咨询”、“立即咨询”的入口。
那么,在用户看来,优化后的落地页是这样的:
1.“这种很火的橱柜是什么样的?我也要看看!”——来预约就可以看到了。
2.“华南比较好的化妆培训学校究竟是哪些?我想知道答案!”——来咨询就知道答案了。
3.“应该如何选择服饰色彩?我想知道攻略!”——来咨询就知道攻略了。
所以,为了解答心中的那个疑问,用户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大大提升了广告的转化效果。
让落地页真正“落地”
今天这篇文章,紧紧围绕着落地页和标题的呼应。
落地页之所以会被称作“落地页”,想来也是寄托了广告人的美好愿望——用户终于点进我的网页了,希望这笔交易能够落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落地页却时常成为“告别页”。用户好不容易看见一条吸引自己的标题,进入落地页后却怀着失望退出。
我们常谈用户思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得运用用户思维,站在用户的角度出发,想一想当我们点开一条感兴趣的标题时,我们希望得到什么?
我们希望得到一个呼应标题的答案,或者得到一些和标题相关的信息补充。
无论广告主的产品是多么出色,优势是多么突出,不妨先等一等。
先重复一遍用户心中的那个疑问,让用户感觉到我们真诚地希望为他解答这个问题,并且为他提供了一个咨询的途径。
这时候,无声胜有声。用不着我们反复提醒,用户就主动地打开了一扇沟通的大门,希望与我们取得联系。
无论如何,总有这么一个原则我们不能丢下——再好的产品,也比不过对用户需求的热情响应。
记得在落地页第一屏,回答用户心中的那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