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马自达的历史,你或许会有一种感动,像在看一部浴火重生的时代剧。
2000年,濒临破产边缘的Mazda,在美国福特资金挹注下重生,一直到今日,Mazda发扬日本的人文思维所造的车款,在车坛独树一格,其魅力感动许多车迷和买家,成为最具个性与东方人文特色的汽车品牌。
近年Mada结合日本人文精神,推出一系列概念车,最后逐一落实到量产车上,像是2006年在2006年洛杉矶车展中MAZDA推出「流体」(NAGARE)概念车,最后落实在新一代Mazda 5 ,让车子造型充满风与水的流动意念,2011年Mazda推出第六世代车型,更以动物蓄势待发的「魂动」(KODO)意念为设计主轴,2011年日内瓦车展中MAZDA首度展出「势」(MINAGI)概念车,最后落实在量产的跨界休旅CX-5身上。
很多人或许忘了,这个当今世界第13大汽车厂Mazda,它前身其实是做热水瓶与葡萄酒等用品的软木瓶塞起家的,和汽车产业并无关联,而它的创办人是出生于广岛的松田重次郎(Jujiro Matsuda,1875-1952),是日本知名的实业家。
而在回溯Mazda创业之路,得先说明品牌的名称由来,松田的日文发音和Mazda相同,许多以为Mazda就是松田汽车,其名来自创办人松田重次郎,其实并非如此,据说当初Mazda命名,是取材自先知索罗亚斯德所创的索罗亚斯德教里的神话中,那发明车辆与铁器的文明之神Aufra Mazda,传说他是利用牛马等兽拉动有轮子的载台,因而发明了车子。
和许多日本汽车界的巨人一样,松田重次郎也是贫苦出生,生于广岛,是渔夫之子,14岁到大阪一间打铁铺当学徒,他在1906年曾发明一款名为松田式(Matsuda Type)的帮浦,后来他接手这间打铁铺,并改名松田帮浦合营公司。后来他被迫离开公司,化身为军火制造商,创建松田工业(Matsuda Works),并且获得俄国沙皇订单,成为99式步枪供应商并因此而获利。
1921年松田重次郎由于投资顺利而致富,后来有人邀他接手当时生产人造软木瓶塞的工厂东洋软木工业株式会社(Toyo Cork Kogyo Co.,1920年1月成立),松田于是举家迁回故乡广岛,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瓶塞市场萎缩,松田先生后来将工厂转型,关闭不获利的瓶塞事业,而专注于机工具制造,1923年发生严重的东京大地震,灾后重建急需交通工具,松田于模仿德国的摩托车,开发出松田摩托车,它所搭载的动力系统是东洋工厂自行研发的250西西二行程引擎。
后来软木公司改名东洋工业株式会社,并在1931年推出了三轮货车Mazdago,这是一种三轮车的小货车,至今这种交通工具在南台湾某些乡镇还能看得到。当初生产工厂正是今天日本著名的东洋工业株式会社的前身。而这样克难却有十分经济实用的交通工具,也开启了Mazda汽车的辉煌历史。
二战期间,工厂一度变身成为步枪制造厂,1945年东洋工业因为广岛市受原子弹攻击而受重创,机具几乎全毁,而距离原爆点5.3公里的安艺郡府中町的工厂(即今日企业总部所在)几乎是毫发未损,但当时松田也捐出来供广岛的NHK电台使用。
松田先生并非战犯也不是军阀的共谋者,因此战后未被起诉,反而被委任担负广岛重建的重任。1950年重建之路,松田的东洋工业先是组织了一友棒球队广岛鲤鱼队。
1945年12月东洋工业重启三轮货车的生产,并在1948年扩大生产线,而在1950年开始推出四轮货车。后来更因为韩战爆发,战争对货车需求增加,这让东洋工业得以再扩大产能,在1958年再推出承载量更大的四轮货车。1960年代,东洋工业才开始投入轿车的开发制造,首辆四轮轿车是R360 Coupe跑车,它搭载了356西西双缸后置引擎,后来也陆续推出Carol 360、Familia等车款。
1951年松田的养子松田恒次(Tsuneji Matsuda)后来接替松田成为东洋工业总裁,松田先生退居社长,并在1952年辞世,松田恒次在1979年透过福特取得东洋工业25%股权,因而得以大事扩张汽车事业部门(1996年增资到33.4%)。
1961年2月,东洋工业更与德国NSU车厂(今日AUDI车厂前身)签约取得汪克尔引擎的技术,松田恒次对转子引擎情有独钟,在他任内推出了许多转子引擎量产车款,如世界首部搭载实用化转子引擎的Cosmo Sport。Mazda至今仍是今世界上唯一研发和生产转子引擎的汽车公司。
而松田恒次的儿子松田耕平(Kouhei Matsuda)在1970年接任总裁之位,在他任内,Mazda主力车型都搭载转子引擎,包括Familia、Luce及Capella等车款。
与福特结盟,也分散了松田家族的股权持有,并在1984年让东洋工业更名为Mazda汽车公司,而松田家族依然是广岛东洋鲤鱼队的主要控股。1979年,Mazda生产量已超过1千万台,一度仅次于丰田和日产,为日本第三大汽车厂,而如今MAZDA仍是日本第四大汽车厂,为世界第13大汽车厂。到2002年,Mazda累计生产量已达到3500万台。
Mazda由于大事扩张,也曾带来营运危机,由于转子引擎车款开发过度,研发经费过高,也致使营运困难,加上1970年代的能源危机,因此使得销售下滑,造成营运困难,最后靠住友银行的金援而脱困。而在1980年代,Mazda仍大事扩张事业版图,增加多个副品牌,如经营豪华车的Eunos,小型车的Autozam,轻型车则有fini,另有专卖福特车的通路品牌Autorama。大事扩张带来二度危机,尤其碰上日本泡沫经济,后来重整之后,主打Mazda单一品牌,但在日本本土保留Mazda、fini、Autozam等三个通路。
有人说当初转子引擎是拖垮Mazda的主因,其实不见得如此,正因为当年Mazda在转子引擎上的极力研发,也让Mazda蓄积造车工艺的实力,同时获得福特的青睐,而不断增资Mazda。
1960年代Mazda率先推出代号10A的转子引擎,用于Cosmo Sport跑车之上。而后来Mazda更不断改造转子引擎,尤其1970年推出代号12A的转子引擎二代机,它的转子的容积从前代10A的491cc扩增到573cc,并且让排气量提升为573cc×2,具备更强悍的性能。
Mazda后来也开发不同的12A转引擎,其中进排气系统甚至更进行了多次改良,最后甚至研特别是结合了6PI(6 Port Induction)系统,利用气门运作来控制进气,以电子控制引擎管系统,自动调整怠速,并结合废气再循环装置因而降低油耗和废气排放,并使马力跃升,后来运用在RX-5和RX-7和RX-8等车款上,广受市场好评。
而Mazda也曾以四转子引擎的Mazda 787B赛车,在1991年度赢得利曼(Le Mans)24小时耐力赛冠军,也是这有90年历史的赛车唯一获胜的日本车厂。
由于转子引擎开发带来严重亏损,后来靠着福特增资,Mazda得以重生,重整之后的Mazda在2000年起拟订新的千年计画,并且从2002年开始,先后推出一系列全新世代车款,包括Mazda 6 、Mazda 3、 Mazda 2 、Mazda 8、 RX-8 CX-7,还有全新世代的MX-5 Roadster。
1996年美国福特入主Mazda经营层,1999年来自福特的新任Mazda总裁Mark Fields推出Zoom-Zoom口号,强调驾驶乐趣,开发全新的SUV Tribute,以及Capella的后继车Atenza,亦即Mazda 6,其2002年5月问世的Mazda 6,在日本上市不到两个月卖出万辆,后来更在欧洲市场狂销,引起轰动。
而近年随着节能减碳风潮兴起,Mazda也在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上不断突破,陆续推出油电复合动力、纯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车等新世代绿能车。
而Mazda的Logo,随着MAZDA的起伏变革而有所变化,最初它的Logo在东洋工业年代,纯粹是Mazda五个字母,挂在当年的年轮货车上,不算是企业的识别,只是车子的标记, 1960到1970年代,化成圆圈内有M字字母,1975年之后改为立体的Mazda字样,此字样今年仍用在Logo下方,而到了1991年,改为椭圆形构成,内有菱形图案,后来因与法国雷诺汽车商标太相似,菱形图案改成近似火焰图案的新Logo,象征最初松田先生命名取材自索罗亚斯德拜火教的原意。后因为与福特结盟合作,Logo改为椭圆车徽,中间有M字样,并且呈现飞翼的姿态,此一Logo一直沿用至今。
第一部挂上Mazda厂徽的转子引擎车种于1967年正式发售,名为Cosmo Sport的历史车种以排气量达491cc×2的双转子引擎为动力,在高达9.4:1的压缩比挹注下,输出一举挺进到110ps,并有185km/h的极速表现。本车在推出后,更曾远赴德国与Wankel博士相会;事实上,转子引擎在Mazda首席工程师山本健一(Kenichi Yamamoto)领导的设计小组精心改良之后,不论是运转精致度、马力输出表现与耗能状况都已较初期产品出色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