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 从品牌故事中领悟生存之道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食品企业发展迅速的三十年。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无数的故事与决策,造就了现在食品圈的繁荣。如果说在这无数个故事之中,有哪几个最吸引人,不得不提及,伊利与蒙牛,娃哈哈与农夫山泉,加多宝与王老吉背后的故事。

伊利和蒙牛

在乳业的排名中,伊利和蒙牛被认为是两大巨头,竞争不相上下,市场被放到一起对比。比起伊利的发展,蒙牛的发展更像是一个奇迹,也充满了戏剧性。其中的戏剧性来自蒙牛的创造者——牛根生,其中的恩怨情仇也从牛根生开始。

在创造蒙牛之前,牛根生只是伊利的一名员工。从内蒙古伊利集团的厂长到生产经营副总裁,为伊利创造了不菲的业绩。当时伊利80%的营业额来自牛根生主管的事业部。

伊利和蒙牛

任何企业都少不了是内部的争斗,牛根生在伊利内部威望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被忌惮,被束缚。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不被信任,处处受牵制,甚至办公用品采买都要层层上报。

41岁,牛根生决定了离开。在不久后,创造了蒙牛,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相继越来越多的老部下加入,蒙牛快速发展。2002年,营业额从4000万达到85亿,2004年,香港上市,一夜之间身家过亿,造就了16位千万富翁。

随后,乳业从伊利的一家独大,变成了两强称霸。伊利一手造就了自己的对手。

娃哈哈和农夫山泉

娃哈哈与农夫山泉的故事,同样充满了故事性。

1990年,娃哈哈在宗庆后的带领下快速发展,产值过亿。一年后,兼并杭州罐头厂成立娃哈哈集团。

而在这个时候,钟睒睒是娃哈哈口服液海南与广西两省的总代理。1991年的时候,由于海南是新开发的经济特区,娃哈哈对代理方面有优惠价格;另一方面,娃哈哈口服液当时在广东热销。

伊利和蒙牛

于是,钟睒睒把在海南低价拿到的娃哈哈口服液,拉到既不属于海南、又不属于广西的广东省湛江市,高价销售。因为此事,他与宗庆后一度闹过不愉快。

两者可以说渊源慎深,在农夫山泉成立之后,两人关系依旧十分微妙。在水的战争上,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是对手。但是对外界关于钟睒睒的不是传闻中,宗总又会声援。被外界调侃为“相爱相杀”。

王老吉和加多宝

比起蒙牛和伊利、农夫山泉和娃哈哈,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竞争更让人纠结。

1995年作为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的生产销售权租给了加多宝。

1997年广药集团与加多宝的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2000年双方第二次签署合同,约定鸿道集团对王老吉商标的租赁期限至2010年5月2日到期。

2001年——2003年广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贿赂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签了两份“补充协议”:允许鸿道集团将“红罐王老吉”生产经营权延续到2020年。

2010年08月30日,广药集团向鸿道集团发律师函,申诉李益民签署的两补充协议无效。

加多宝和王老吉

由此开始了两家的七年之争。从商标,广告语,红罐等一系列的争夺成为两家的日常,两者的市场战,广告战,宣传战,产品战……蔓延到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随着今年两者相争的问题相继闭幕,落实,加多宝与王老吉已经击败了市场上大多数的品牌,成为市场上唯二的巨头。

纳食认为:每一个巨头都需要一个竞争对手,伊利有了蒙牛才有了快速发展,不断的竞争与激励下,有了乳业现在的发展。娃哈哈有了农夫山泉,才有了危机感,从水业巨头不断进军新的领域,成为现在饮料界的巨头。王老吉有了加多宝的相爱相杀,才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销量超百亿,品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编辑:纳食集团媒体部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删)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