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内容创业最宏大的作战方案,远远超过罗辑思维和Papi酱的战略格局。 首先,我们揭示内容创业的黄金闭环:内容+社交+交易。所有的内容创业都将遵从这个原则。 如果说还有哪个领域是巨头张牙舞爪的身躯无法填满的,那一定是内容创业。每个人手里都有撬动地球的杠杆,只要你有足够爆炸的内容。这是一个好内容稀缺的年代。 世界上伟大的艺术家,有几个是被生活眷顾和阳光照耀的,还不是活在背光的那一面,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极端的偏见。没有极端的人格,谈什么内容创业。 著名诗人里尔克说,所谓巨人,就是伫立在原点不动的人。原创就是寻找到这个原点,不向时代美学低头,而这需要多么强大的耐心和多么强大的人格。 今天,我们已经久违了那种扣人心弦、直击时代脉搏的原创性作品。原创的焦虑,成为一种时代症候。然而,破解这一困局的良方,却迟迟没有出现。 我有原创能力,我目前只是缺少市场推广费。用百度搜“一个MBA的回国经历”,可看到我写的书。 上面这些内容是微信生态中非常独特的内容,想不火都难,可以打造出一个强大的个人品牌。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内容创业者能象今天这样,如此快速地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内容和渠道都不再稀缺,只有能让人认同的强烈人格所代表的价值观,才是稀缺的。未来,一切媒体皆人格,一切人格皆媒体。魅力人格不需要依附于任何渠道和平台,魅力人格本身就是产业链。围绕人格进行的产业资本聚合,是这个时代产业资本聚合的独特方式。人的价值被极度放大,以此换来更大范围的社会协作。以人为出发点,构建商业价值的时代来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越来越希望与自己发生交互的不仅是内容,而是内容背后的人。移动互联网正在催生基于内容的社交。
自媒体圈的是人,不是内容。内容本身不是生意,关系链才是自媒体的未来。基于用户和IP的内容元素正在不断融合出新的创业逻辑。自媒体已进入资本时代。 让我们一起来把握这个激动人心的卓越商机! 如果是个写作高手,就未必是个运营高手;如果是个运营高手,就未必是个写作高手。能将二者集于一身的人不多。 2. 操作步骤: 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几篇爆款内容,然后投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形成关注闭环。微信刚刚开通微信公众号直投朋友圈社交广告,这是一条最省钱的推广路径,投入产出最高,效果最好。这是公众号最牛最快捷最高效的涨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转化率。 微信的生态体系已经搭建完毕,万事俱备,只欠好的传播内容。一个微小的创意,都能在微信上产生蝴蝶效应。 我们不用担心我们公众号内容日益枯竭,合作伙伴会给我们贡献丰富的优秀内容。比如,当当的电子书想和我们合作,他会拿出一本爆款内容的书放在我们的公众号上,然后把用户导向他们的电子书APP。 不管媒介平台如何变迁,任何时候深度的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 3. 价值: 只要有了人,什么商业模式都能孵化出来。互联网总是会给流量聚集点提供无限的商业可能。千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强大的渠道,有强大的势能,我们可以对品牌商发号施令,携天子以令诸候。千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让我们在中国有强大的资源支配权和话语权。 有了千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通过精细化运营,我们可以让搜狐视频返回第一阵营,让搜狐视频的付费会员超过爱奇艺。 衡量一个内容创业有没有投资价值:(1)生命周期,有没有持续的内容生产能力 (2)跨平台的运作能力,跨产业链的延展性,变现的时候和消费者场景能不能匹配 (3)在细分领域的影响力,就是能不能孵化出垂直媒体 网红延续自身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向粉丝传递更多的内容。就算他自己做不到了,也可以变成一个大的节点,去发现更多能创造内容的人。 A. VR内容分发 VR内容将来会很火,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大一统的VR内容分发渠道,先入咸阳者王也。 B.泛娱乐 利用我们这个千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泛娱乐的中心化运营,强势营销,孵化IP。建立商务总监和BD总监的岗位,让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寻找PGC内容合作。当然,也可以在我们首批的百万粉丝中发出英雄帖,寻找优秀的UGC内容。 把这些UGC内容捆绑上品牌广告,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起营销战役,让作者一夜暴富(广告收入全部给作者本人)。这是用暴款内容低成本获取流量,这将引起微信朋友圈的疯狂传播,我们找到了第二个马佳佳。 BD总监可联系宝洁这样的品牌商,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起一场波澜壮阔石破天惊的社会化大传播。这个活动将产生裂变,能让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裂变成千万的粉丝。当然,宝洁这样的品牌商也可以自己制作传播内容,不用我们操心了。 我们左手握优秀的内容,右手联系品牌商让他们之间互相匹配。这是因为埋没在民间的创意精英没有渠道和品牌商建立直接的联系。他们没有大客户资源,但他们有石破天惊的创造力。 千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就是网红的加速器和放大器。我们来开辟一条流水线批量生产网红。我们给正向全面小康冲刺的中国人励志,打造真正的中国梦,让中国人再建雄心和梦想,给21世纪的中国人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是一个造神的平台,这是一个屌丝拯救屌丝的平台,这是一个屌丝变身大咖的平台。当这个微信公众帐号的粉丝达到千万级别后,我们就有了造星的能力,我们也来玩一玩媒体造神的游戏(就象春晚造就了小沈阳)。屌丝摇身一变成大神,这会激发全国屌丝身上的创造力来制作精彩的脱口秀节目。 以前的网红都是自生自灭,没有大咖去呵护他们,他们成长的周期很漫长,他们成长的过程很艰难很曲折,很容易夭折。我们可以对他们揠苗助长,倾斜资源,让他们感到人间充满爱。我们可以打造出第二个韩寒。是时候,大干一场了,重量级选手要入场了,罗辑思维终于有了对手。 国内孵化IP有下面几种模式: 磨铁图书和果麦文化模式,候小强的IP平台模式,盛大文学的网络文学模式。我的是千万粉丝微信公众号模式。 先用二百万人民币将我的故事“嫁给洋人的女同学告诉我的故事”在微信朋友圈推一下(或大号转发),争取获得三千万的阅读量。然后,在网上发布消息说,此故事被影视公司百万高价购买。然后在网上发公关稿“只有6个粉丝的微信公众号获得千万融资”。 引起轰动后,会有很多创意精英向这个微信公众号提交故事动漫短视频等进行孵化,可以形成作者-故事-图书-电影的产业链。这个微信公众号会受到VC的疯抢,能够很快进入A轮融资,天使轮得以套现。 互联网最大的魅力就是边际成本低,复制和扩张容易,但如果观察市场的进展,从最初的移动互联网工具时代、到电商时代、到O2O时代、再到B2B时代,互联网的因子一直在不断的下降,而传统生意的成分却越来越高。 所以对于渴望高速增长的VC来说,市场上值得投资的标的越来越少了。一个需要靠不断地开放新的城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需要无数人力来运营的生意,一定不是VC的最爱。而只有内容创业是VC的最爱,前提是你要有好的内容,并懂得用户变现。 在故事阶段进入IP产业链,相当于VC以很低的价格在种子阶段进入创业公司。 如今人人都在谈IP,最近爆火的papi酱也是一种IP,自媒体 IP化俨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过去在PC时代,想要孵化一个IP,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但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太平洋大逃杀》在“时尚先生”这样一个时尚类公众账号,推出仅一个晚上就广为人知。第二天就有影视机构的负责人联系上作者,探讨版权事宜。最后,《太平洋大逃杀》的影视改编权被乐视影业高价买下。 在中国,非虚构故事有太多超过玄幻小说的精彩剧情。非虚构故事若能和大电影产业勾连在一起,将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C. 故事化电商 在未来,所有的电商卖东西,都必须从一个故事开始。移动电商是靠内容和社交分享来驱动的。移动电商一定是先有人,再有交易。PC电商都是价格敏感型电商,它们追求的用什么样的模式把价格降低。 中国今天消费风口是极其巨大的,这是独一无二的全球罕见的机会。中国消费力崛起是一个广泛共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好这次机遇呢? 在中国,新富人群的需求现在并没有被满足。一个人,当他的收入和地位上升之后,其实是需要全新的教育和包装。一个新富人的诞生,需要200个新品类来满足,穿什么衣服?带什么眼镜?喝什么酒?用什么吃饭?等等。 但是,他从哪里知道这200个新品类呢? 这就是媒体的作用。你没见,那些教大家化妆的描眉的穿衣的甚至连打领带叠方巾这种东西,都被转发的一塌糊涂阅读量惊人!你可以想想中国人多需要提升素质提升修养提升谈吐提升打扮。消费型媒体是未来媒体的主流,新富人群的精神导引有很大的机会。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说:亚马逊不是靠卖东西赚钱,而是靠帮助消费者做更好的消费决策。也就是我推荐给你的东西和我上架的东西,应该是你值得买的。 迅速成长的自媒体,可以给与其合作的电商企业带来巨大的流量。自媒体的繁荣被称为内容创业井喷,这是流量碎片化时代的开端。
因某种原因(比如兴趣、背景、目的等)而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我们称之为社群。社群入口,正在成为新的流量入口。流量一定会从BAT绝对垄断,走向以社群为单位的碎片化时代。优质内容,是建构这个社群的重要武器。
在自媒体中,一个比较有效的流量变现的方法,那就是抽奖。比如说音乐交通台有30万粉丝,如果在群发的内容上放一条mini cooper的广告,粉丝一看是广告,可能一眼都不看。
所以,广告这种变现手段的效果现在很差,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脑中都已经预装了广告过滤系统。这时,音乐交通台可以告诉mini cooper说,你能不能给我弄两辆车,每辆车有半年的试驾权,分两年兑现,这样可以抽四个奖,然后再搞点钥匙链之类的小奖,这样针对30万人搞活动,填个资料就能参加抽奖。这样mini cooper宣传了自己,音乐交通台不但收了广告费,还给他的粉丝发了福利。
另一个例子是2016年春节前顾爷的猜题拿口令抢红包活动。顾爷不能把他的巨大流量,直接投放广告说:支付宝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啊。这样会引起粉丝的强烈反感。
顾爷在微信公众号里搞了一个猜题拿口令抢红包,猜对问题答案,给支付宝现金红包的口令。这个活动,引起了用户的强烈反响。支付宝宣传了自己,顾爷获得了收益,他的粉丝们也获得了实惠。
用户获取电商信息的渠道已变得碎片和场景化。微信社交平台是最大的碎片和场景化的入口。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群来凑人数买实惠,来达到吸粉 + 团购双重目的。 我们可以和社区电商合资互换股份成立子公司,拿这些子公司,到资本市场上再去融资获得资本溢价。这是因为我们让这些电商插上了社交的翅膀,有了一个亮晶晶的商业模式去吸引投资人。 我们可以和十几个领域的社区电商建立战略同盟。 我们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和这些电商联合发起特卖疯抢活动,帮他们获得一批客户。一定要用爆款产品,才能引起一场飓风。 我们设置好社会化传播的场景,诱导用户将爆款产品信息转发到微信和微博上。 我们可以做一个社区电商的聚合SNS大社交平台,大家以流量来抱团取暖,互相给对方导流。最后,就可以形成一个陌生人社交的巨无霸。 这是一个新型的社交社区。这是一个陌生人交友社区。这是一个另外境界的陌陌。这是一个另外级别的陌陌。这是一个颠覆微信朋友圈的陌陌。 我们的创业项目就是将微信朋友圈从微信上剥离出来。我们搭建的朋友圈就是以营销为目的的朋友圈。这个朋友圈也兼有商务社交和职业社交的功能,它让陌生人在这里相识相知。 高价值的人脉、高价值的信息、高价值的心理体验、抢占用户的心智,我们的SNS社区将象海绵一样吸取用户的宝贵时间。优质内容可以是一个凝聚优质人群的入口。强大的优质内容可以吸引一千万的中产阶级。 我们的朋友圈有三大功能:1. 孵化内容IP(动漫、游戏和电影)。在我们这里聚集起大量的人才和IP。人才和IP是这个行业里最大的财富。IP的价值是无限的,人才的价值无限的。千金易得,IP难求。我们的朋友圈相当于一个创意管理平台。 2.数字营销和C2B电子商务 3. 孵化垂直媒体(给新创业公司输送一百万的首批用户)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庞大的营销红利。一个高度个性化、互动化和非常有趣的互动社交广告平台呼之欲出。中国社交广告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那个石头,已经在万仞之上,有一个很高的势能,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石头往下推一下,就会形成一个崩天的效应。 我们的SNS社区将搭建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流体系。我们正在做腾讯要做的连接器和内容产业。 某个屌丝在我们的云平台上发起广告创意点子,整个生态圈里所有物种共同竞合、协力演进、社会化协同分工、分布式决策,把他的创意做成广告产品。让每个人的创造力叠加到这个系统上,由此打造出一个创造力系统。这样,天才也会很早被发现。 以这些创意为引爆点,再加上强大的中心化的运营,来推动网红越来越红和越来越多。没有中心化运营,陌生人移动社交就不可能成功。 这里将聚集起大量的顶尖创意人才。他们是垮界的,溶合了互联网、广告、传播、影视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创意人、受众、赞助商和媒体,在这里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共同搭建了一个广告业的生态系统。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只有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才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真正互联网创业的风口,是基于人的天赋自由全面发展的超级服务型平台。为什么中国的消费升级这么难,其实就是没有足够的手段载体和平台来释放人的动能。 在中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生活、消费方面的分享网络存在,这将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巨大商机。淘宝的生活圈和微信的购物圈,正在向这方面日夜兼程火速挺进。
熟人推荐的商品,我们会有兴趣去查看;熟人留下的评论,我们会更相信;熟人的购物需求,我们可以提供建议;与熟人可以更容易组成团购;熟人之间可以分享优惠的机会。
一个财税和法律网站商业模式分析 首先,让财税和法律的相关公司和人士以自媒体的形式入驻,财税和法律公司先发布一些优质内容做为诱饵,来诱敌深入。也就是说,我们要办一个财税和法律领域的知乎社区,这为陌生人商务社交提供了信息池。只有这样,才能构建高频与用户互动的场景。场景化营销随之浮出水面。用户也许不会为内容付费,但他会为内容里推荐或植入的商品与服务买单。
移动互联网时代,处处皆场景。我们应该按照用户应用场景来组织内容的生产。 没有内容(或者信息源)的陌生人社交是无本之源,无源之水。商务社交需要有具体的交互场景。没有内容交互的陌陌想做垂直商务社交,是不可能成功的。 没有优质的内容,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刚开始,财税和法律公司在平台上免费回答用户的专业提问。通过这样的问答和互动,用户和财税法律公司之间建立了信任和品牌忠诚。在移动端,用户和财税法律公司可以象在微信上一样聊天互动。财税法律公司的帐号主页,本质上就扮演了微信公众号的功能。 之后,财税和法律公司在办理用户的具体案子的时候,就可以向用户收费形成闭环。 在这个平台上,财税和法律公司可以象在微信上一样和用户沟通互动,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陌生人社交。这是关系链+信息(或内容和活动)+互动的顶层设计。 这个模式可以复制到母婴社区,移动医疗,亲子社区,留学社区等等。这创造了一种新型电商——内容营销+社交互动+社群经济。 但这些个母婴社区,移动医疗,亲子社区,留学社区是一个个孤立的APP孤岛,我们若能通过某种方式将他们连接起来,将会形成一个陌生人社交的巨无霸。而母婴社区,移动医疗,亲子社区,留学社区的用户是重叠的,他们之间的流量转换成本是零,他们可以在一起用流量来抱团取暖。 这是一个颠覆微信的巨大机会,这是一个中国版的Facebook社交关系链。 D.互联网金融
依靠强大的IP来建立强大的信用背书,来孵化科技金融垂直媒体和金融社区,比如区块链,智能投顾,股权众筹,理财社区等等。
过去几十年,互联网是信息互联网,以后的互联网将是价值互联网,或者叫信任互联网。人类的交流,几千年来都是文字的。我们交流是靠信息。将来需要经常有价值的转移,我们需要建立与之相应的信用体系。区块链就是解决trust(信任)的问题。比如众筹咖啡馆,在今天的交易体系下是非常复杂繁琐的,若有了区块链技术,你可以自己发行货币,一旦有人买了这个货币,就成为你的股东,全程自动触发,不可逆转。
我们也可以邀请别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来入住,并换取他们的一部分股份,我们向他们输送用户。这样让我们的生态更完善,用户想要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应有尽有,用户不忍离去。 我们也可以搞春节支付宝集五福的活动,促使用户邀请他的好友加入,来让粉丝越来越多,突破千万。
最后构建起一个从资金端到资产端的金融生态圈。
原来每一个金融机构是各自做各自的业务,但本质上的业务都是做钱生钱,有人需要投资,有人需要融资。举个例子,比方说从商业银行角度,投资可以做消费信贷给个人,做按揭贷款给个人,做中小企业贷款给小微,也可以做对公贷款,这是它投资的方式。
融资的方式,它可以通过客户买理财产品,或者是存款的方式,它是自己在做这种端到端。但一家信托公司,其实它做的也是同样的事情,它也同样去做投资、做融资,一家基金公司也是一样的过程。
能不能来重构整个中国的金融的生态圈(或者称为资本运作的云平台),把它按照业务的功能和板块重新架构?比方说按客户、渠道、产品和服务、运营、资产板块来重新架构金融行业生态圈。
我们的千万微信公众号粉丝将起到客户和渠道的作用。
最终大家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把不擅长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大家各司其职,整个金融业高速运转起来。一个全新的金融行业生态圈呼之欲出。
E.互联网教育 我们可以模仿跟谁学或和他们战略合作。互联网教育绝不是传统教育的信息化,它以群的形式,塑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新的互动形式。 将来的大学生是上午在家用互联网学习,下午去学校踢球,晚上去学校参加同学聚会。 F.招聘 我们可以模仿BOSS直聘或和他们战略合作。 这些都将我们的平台打造出更强的生态。 G.为新创业公司输出首批的一百万用户 创业公司在我们平台上的炒作方案可由我们来策划。我们有千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这个渠道,我们又给他们策划了一个点石成金的传播方案,这等于向他们打包输出了一个移动营销的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若能打造一个千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连环创业,就可以流量来入股创业公司。BAT用流量倾斜帮很多创业公司获得了首批一百万用户,使这些创业公司获得了20亿元的融资。 现在的创业公司,都卡在营销环节,都发愁如何获取首批的一千万用户。多难的技术问题,创业公司都可以解决,但唯独用户的问题不好解决。我们的创业逻辑是反其道而行之,我们是先解决人的问题,先用媒体内容聚集人气,然后再导向一个个创业公司,去和他们融合。 微信今天仍然没有商业化、规模化的针对第三方的流量分发机制,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流量黑洞。
2015年流量获取变得这么困难,甚至疯狂。而消费互联网公司为了获取流量,都纷纷开始导向传统媒体。 电视台:特别是综艺节目,再次成为互联网产品投放广告的标的。 户外媒体:小区电梯的分众框架里面,互联网产品广告几乎没有下过线。 地推:互联网产品开始用人在地面获取C端客户。对比当年携程在机场、火车站发会员卡的时代(互联网渗透率低、用户低频高客单价),时代倒退了15年。 补贴:在这波O2O之前,互联网因为免费而经常被人质疑商业模式。这次更进一步,倒贴了。
流量红利已经枯竭,没有了容易采摘的果子之后,在这个获客越来越难的时代,只能把钱和资源用在打造独特内容上,用在打造社交广告上。今天,用户的选择太多了,没有独特的内容,靠价格、补贴这些手段只是饮鸠止渴。 H.收费阅读 目前,收费阅读在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一个罗辑思维的跨年演讲,就给优酷带来了80万的收费会员。大量的中产阶级和90后,以金钱换时间。你让中产阶级花一个小时去网上搜索免费的视频,只是为了省5元钱,那是不可能的。 最好的运作模式是写一篇非常诱人的影评,后面跟上该电影的收费链接。 I. 可孵化出N个垂直媒体 这N个垂直媒体可以去资本市场融资获得资本溢价,也是连环创业。或通过资本运作和流量导入,收编招安一些垂直媒体。 J. 品牌公关(软文) 千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控制舆论导向,是小一号的央视新闻联播。 K. 有一类估值高、资金雄厚的公司,正在耐心等待这些自媒体项目的成长, 并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VC投资自媒体之后进行股份转让的潜在接收者。这些新媒体资产潜在的最后接盘者,就是急于进行转型的大型传媒集团们。 那些手握充裕资金的上市媒体集团,将扮演自媒体投资的最后买单者,从而为更早阶段进入的VC投资者创造获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