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VSofo一场引发行业反思和讨论的公关战

作为闲聊的第一篇内容,小闲一直在想跟大家聊聊什么比较好呢!这几天小闲的朋友圈被共享单车的相关内容给刷屏了,当然刷屏的不是共享单车企业们的软文,而是摩拜与ofo两家企业之间引发的一场公关战。

所以下面小闲就借此机会,跟大家闲聊一下这场引发行业深刻反思和广泛讨论的“公关战”。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小闲跟大家慢慢说来。

众所周知,商场如战场,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公关战在所难免,互联网科技行业也不例外。通过小闲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5年时间,对这种企业之间的公关战早就见惯不怪了。但这次摩拜与ofo之间的战役着实是让小闲大开眼界,涨了知识,原来公关战还可以这么打。

作为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公认的老大和老二,摩拜和ofo或(ofo与摩拜)之间“战斗”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打响,为此两家企业的公关部门也忙的不亦乐乎。小闲听行业小伙伴说,两家企业之间为了能够在战争中占据优势,纷纷开始招兵买马,从各个企业和媒体挖人,以增加公关方面的人力。据说,摩拜公关部从今年年初到现在都已经挖了4、5位了,当然ofo方面可能也少不到哪里去。

招兵买马只是这场战争的一部分,还不是主戏。关注互联网行业的人士可能都知道,从去年8月份开始,随着共享单车行业在资本市场的走红,摩拜与ofo之间的融资消息就一直不绝于耳。今天摩拜宣布一轮融资消息,过段时间ofo就会宣布一轮融资消息,双方之间在资本市场进行着拉锯战。据公开资料显示,两家企业前后融资的次数共达18次,金额高达数十亿美金。

摩拜融资情况

ofo融资情况

企业要发展,融资无可厚非。尤其是共享单车这个烧钱速度极其千重的行业,其烧钱的力度和速度已经远超过2014年初,滴滴与快的两家打车软件的烧钱程度。因此,双方为了维持企业的扩张及市场占有率,烧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一旦有一家不烧钱了,就很有可能在这次战役中死去。

烧钱抢市场这还仅仅是业务层面的战争,在市场上烧了那么多的钱,总要有个结果吧。尤其是这个行业仍处在激烈竞争的阶段,新的参战者还在频繁出现。业务上的三板斧使完了,接下来就看公关上的较量了。这点小闲可谓是记忆深刻,今年年初,小闲开始在各大新闻媒体上看到各大第三方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共享单车行业报告。

其实第三方数据机构发布报告并没有什么,毕竟共享单车行业发展一年时间了。但问题是,每家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报告得出的结论却差别很大。今天A家机构发布的报告指出摩拜市场占有率第一,明天B家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却指出ofo的市场占有率第一。就这样,你来我往,小闲也记不住看到多少份这样的报告了。

不得不说,为了这个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名头,摩拜与ofo两家真可谓是没少花精力和金钱啊!此前,关于这个市场报告的事情,小闲的朋友圈也曾有过一番讨论和嘲笑。除了市场报告外,在一些常规的公关宣传和负面消息发布方面,两家的公关部童鞋可也没少忙活。虽然如此,但双方的公关战一直都还比较克制,勉强还能看得下去。

然而可能由于双方眼看着,战斗一直处于胶着状态,丝毫没有结束的迹象。原来一直保持克制的心态被冲破,公关战开始升级了。这也是小闲开头说的那场刷屏,引起行业深刻反思和广泛讨论的公关战开始了。

事情起因,还要从一则社交软件上的匿名贴子说起。从5月10日开始,一些不入流的网站上开始出现一则ofo内部员工腐败严重的内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则内容的背后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这则内容被广泛传播,甚至是一些主流网站也开始转载跟进。然而这则内容被广泛传播背后的依据,仅仅是社交软件那个匿名的贴子。

为什么一则未经证实且在社交软件上匿名发布的贴子,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如果说这是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受关注,仅仅是个巧合而已,你们信吗?反正小闲我是不信。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背后的始作俑者,或者说在背后推泼助澜的人肯定是某友商。至于是谁,大家就不必小闲明说了吧。

在这起“腐败门”的风波中,ofo作为主角可谓是面临了一场危机公关。当然ofo的公关想必也不是吃素的,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一则大新闻可能正在发生,巧合的是5月11日,这起“腐败门”中主角从ofo,变成了ofo和摩拜。其新主角摩拜的腐败程度更胜ofo,直接把矛头指向摩拜的创始人胡炜炜和CEO王晓峰、CTO夏一平,指其三大高管的贪腐金额高达5.6亿元人民币。

无独有偶,直指摩拜三大高管贪腐的信源也是社交软件的一则贴子。其最开始也是在一些不入流的网站上发布,后经推动才出现在一些主流网站上。综合来看ofo与摩拜这两起“腐败门”事件的发展不难发现,其手法大径相同,包括传播的方式都类似。

由此,不难发现这是一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公关战了吧!至于为什么说这场企业之间的公关战会引起行业的深刻反思和广泛讨论呢?小闲认为,因为这次双方之间的公关战行为过火了,越过了线。仅凭社交软件上一则可信度微乎其微,未经证实的贴子就肆意去攻击对方,甚至是攻击企业的创始人和高管,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负面公关的底线。

对于这种行为,互联网行业很多业内人士也纷纷看不过去,在朋友圈讨论并吐槽。“说好的底线呢?你们都那样的人呢”、“估计阿里巴巴的公关看摩拜跟ofo的公关,就跟老虎看两只蟑螂的感觉差不多吧”、“感觉摩拜和ofo的公关战,再升级的话就得请海外的郭老师回来弄偷拍桃色陷阱了,还得动用国家安全部门相互打击”、“共享单车这轮公关战之恶,已登峰造极,无以复加。当初的3Q、58/赶集、美团/点评/饿了么、滴滴/快的/优步,最近的瓜子/人人车/优信,无论捉对厮杀,还是群殴乱砍,都望尘莫及。”……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评论还有很多,这也是为啥小闲的感受特别明显,想跟大家聊聊这个事情。其实就如之前小闲说的那样,共享单车这个行业目前还远未到可以分蛋糕的时候。这个阶段,就开始进行这种没有底线,恶意攻击个人和企业的公关战,那么等到最终开始分蛋糕时,岂不是要真的打起来。

小闲在此也想跟摩拜和ofo的童鞋说,有这个精力和时间去想着怎么去攻击对方,还不如多想想一些好玩、有趣的活动,用市场营销活动和用户体验去战斗,要比“黑公关”有节操多了。另外,小闲还想多嘴一句,尽管目前共享单车行业看似是个风口,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很多问题,例如安全问题、随意停放占用人行道问题等。

对共享单车行业而言,政策将是其悬在头上的达摩利克斯之剑。一旦政策出台,想必不管是摩拜,还是ofo,都估计没有精力在去为了个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名头去挣个你死我活了。当然,随着政策的出台,这个行业也将进入正轨,对行业发展和用户而言,也都将是一件好事情。

好了!这次小闲就跟大家聊到这里了,当然小闲的言论只是自己的个人观点哈!欢迎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下次再跟大家聊聊科技互联网行业发生的好玩、有趣,值得关注的事情。

本文来源于:闲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