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告诉我们农资人如何搞营销策划 值得收藏哦

最近在朋友圈刷爆的《我不是药神》,上映两天票房6亿,上映5天15亿。按照这个热度,票房将有望达到40亿!

今天我并不想评论什么剧情,我只想站在一个新媒体人的视角,来分析下从宣发到影片内容到后续报道,“药神”给新媒体人带来的营销启发。

一、宣发阶段

1.选题(情感共鸣+生活化+取之于民)

大体讲的是一群病人因为吃不起高价药一个个被生活摧残,“药贩子”勇哥看到了商机去印度倒卖低价药却被警方追捕的故事。核心点是“生病吃不起药!”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身边的人甚至亲人得了重病而使得整个家庭从此倒塌的场景,所以这样的选题特别容易让人产生「情感共鸣」,特别容易让人们联想到自己。因为是现实主义题材,感觉这就是生活本身,整个故事和场景都特别「生活化」,直击内心,发人深省。

这对于新媒体营销的启发在于写文还是做活动,你的核心内容要「取之于民」。就是是普罗大众能够感知到的东西,不是一小部分的需求,而是一群人或者一类人都能感知到的。类似的选题有“校园暴力”“加班”“社会分层”“高房价”“知识焦虑”“时间少节奏快”“北上广蝼蚁”等等。

由于大家都经历过,才有情感共鸣的基础。而一旦用户产生了共鸣,就会主动为你传播,同样我们农资人在策划产品的时候一定围绕痛点,开发新的品类出来,不要一味模仿别人,而是围绕痛点开发适合消费者的产品,很多农化产品出现的就是这样,当大家发现市场上出现一款产品卖的比较火的,我们就开始模仿,研发,生产,推广,销售,这是有时间成本的,当我们发现这款产品卖的比较火,是有它的基因所在的,适合当时推广环境,如果我们一味的模仿,就会出现,当我们上这款产品时,市场上就出现很多类似的产品,那么我们就找不到定位,因为太多,我们就变得很常规,我们研发产品时一定围绕消费者的痛点来进行切入。

2.台词(平淡不平凡+点睛深化)

《我不是药神》的台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质朴的语言。每位主演和配角都有几句「平淡不平凡」的台词。

虽说只有一两句话,但是其中包含了历经生活磨难后的无奈与不甘,看似大彻大悟世故现实,其实只是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压迫后的顽强……

“救赎,我不需要做救世主,我要赚钱!”

“我生病吃药这些年,房子被吃没了,家人被吃垮了。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他只有20岁,想活命,有什么罪?”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台词对于电影来说无疑是「点睛催泪」之笔。在合适的时刻,一句扎心的话会让人悲痛到不敢喘息,就像千万根毒箭扎了心。

延伸到新媒体传播的概念上,台词无疑对应着文案。好的文案,会让产品都具有生命力,会让冰冷的产品赋予情感。而有了情感,自然也就更容易传播。比较有名的案例就是江小白了。

最想说的话在眼睛里,

草稿箱里,梦里,和酒里。

优质的文案赋予了江小白独特的商业竞争力,让其可以在一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文案不仅仅能营造情感氛围,更能创造品牌文化,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情怀。这是文案营销独特的魅力。

一篇文章阅读量突破三百三十万的网站

更多精彩请点击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