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起,辞去湖北某杂志的编辑职务,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先做活动执行又转做策划,最后自己办活动。还差三个月已经整整做了十年,期间吃过的苦,掉过的坑数不胜数。经常在网上看一些帖子写如何做活动,今天在这里我也聊一聊办活动的一些体会。
1.为什么做活动?
09年末,在杂志社为新浪微博做联合推广活动时,当时公司很重视这件事,负责的总编三令五申让我们先弄清楚这个活动目标。然后给出三个用户愿意参加的理由。那段日子才明白做活动这碗饭并不好吃。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忽略这个问题,为什么做活动?为了好看的数据?为了钱?还是自娱自乐?
2.弄不清目标只会“虎头蛇尾”
无论什么样活动,都要先弄清你的目标。很多做活动的朋友张嘴闭嘴KPI,但是又有几个活动不是做成了虎头蛇尾呢?举个例子,比如某个商品要做促销,主要目的为了提高用户活跃量。那么,你就该把活动内容和方向朝着老客户靠拢,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效果。目标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正认知上去。
3.给用户三个愿意参加活动的理由
在没说如何获取高流量渠道之前,我们先聊一个更重要的事。
问问自己,给用户三个理由,为什么要参加你的活动?
这三个理由绝对不是想当然,不是你认为对就对,需要找到你的目标人群进行验证,一定要是陌生人,这样才能客观公正。比如去年很火的“逃离北上广”,这个活动成功之处有三点:
1.共同痛点——长期压抑的情绪被新奇点燃。
2.承诺原理——参与感、从众心理和占便宜激发动力。
3.时间观——周五早高峰开始活动,利用一周情绪最高波动期。
这个原理很简单,长时间的压抑,在情绪濒临爆发时,忽然一张免费往返机票出现,一群人都在参加,你只要动一动就是其中一员。动力、媒介、时机恰好激发了人们的行动,也因此成就了这是个活动。
4.误区!公众号活动转化较高
最近几年随着新媒体这个词汇的流行,办活动一定会先想到公众号、易企秀这些工具,现在仍有不少人还再使用。除了个别大企业为了增加自身品牌优势之外,其实对于像我这样的小主办方来说并不实用,转化路径过长,转化率较低。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其实好多朋友还不知道有活动平台的存在。这里我推荐给大家一个很不错的App——互动吧,我自己也用了两年多,这类专业的活动平台转化率极高,很适合做活动推广。从15年在北京某教育机构做市场时,将其作为活动发布渠道之一。到后来自己出来,在海淀做少儿教育时也在用。当时还在兼顾公众号和易企秀,最后因为转化效果与活动平台差距甚大,放弃了使用。
5.如何分解活动,做一份满意的策划案
其实分解活动是制作活动策划案最关键的一步,确定好目标、人群、活动形式,通过策划案能让你的活动更加完善。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策划案。这里的秘诀是需要我们先分解活动,利用金字塔分解法,目标作为塔尖,我们反向推倒从塔尖开始再到地基,可以利用树状图,推荐使用百度脑图,这样避免丢掉任何一个环节。
行业里有个通俗的说法:任何一个活动都可以通过活动流程表、物料清单、现场分工表、现场联系名单等四张表单完全解决。而优秀策划案除了要针对消费群体痛点外,更要有A、B、C三套方案。A方案是你最完美的举办活动,无论是参与人数、现场设备、整体节奏都达到预期效果。B方案是最大程度保证完成你活动目标的方案。C方案则是出现任何问题紧急处理方案。如果将活动策划案比作一条船的话,那么,四张表单就是船的龙骨,而三套方案就是船身、舢板和桅杆。
6.如何获取免费高流量渠道?
其实一个活动的报名量并不是最关键的,因为很多时候还是会出现报名不到场的情况,特别是免费活动。在使用公众号和易企秀报名时更加没有保障。办了很多年活动的人,也很难找准一些高流量、高转化的渠道。一个优质的渠道可以大量节约我们的活动成本。在毕业初期那几年,赶上了纸媒传播的尾巴,那时候的渠道很吃香,也很赚钱。
现今信息高度发达,而我们获得高品质流量的成本却越来越高。办活动既要节约成本,又要有优质的传播渠道,让我们获得高流量、高转化。而这样优质的渠道所覆盖的人群都有一个共性——认同感。
参与者的认同感来自于活动的经历,对于活动的信任,而这样的高质量人群一直都不好找,但是,现在得益于像互动吧这样的专业活动平台的出现,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有了优质的传播渠道,那么,活动现场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今天就先聊到这里,等有时间我会在分享一些线下活动心得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