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也能营销营销策划显示威力

搬家也能营销?策划显示威力

1991年8月的一天,东京银座大街上彩旗飞扬、人头攒动,引得行人驻足、翘首观望,日本各家大报、电台、电视台纷纷报道。

原来,这是日本的一家大公司在搬家,从银座搬迁去筑地。

公司总经理率领公司上下2000多名职工,浩浩荡荡列队向公司新址徒步前进!彩旗上写着两行大字:“多谢银座各界人士过去给予的关照!”“欢迎筑地各界人士今后多多赐教!”短短两句话,把公司从何处来,搬往何处去说得明明白白,既为公司做了广告,又不违反广告法,还不用化多少钱。

这一典型的“新闻策划事件”,就出自劳埃德之手,因为这家公司的经理小泽田雄是他的朋友。事后小泽偷偷划了150万美元到保罗·朱利叶斯公司,以示谢意。劳埃德得知后,一反常态,没有将钱退还给他,而是在该年的秋天,在不莱梅组织了一场以小泽田雄公司为名义的由5000人参加的破吉尼斯纪录的集体踢哒舞会,打破了由美国麦锡公司保持了5年的由4200人参加的纪录。

该消息通过卫星电视和广播传播全球,使一次单纯的广告活动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新闻,也使远在日本的小泽公司,不费分文,就做了一个只有耗费巨资才可能做成的全球性宣传。

当然,保罗朱利叶斯公司另外还策划出了许多成功的“新闻事件”,包括历时三年的MBS产品名誉权、二十万人抗议法国土豆入境的游行和为百事业可乐设计的91全球百位歌星为世界未来义唱活动等等。

他策划的每一个事件,都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从而为客户带来了巨大的知名度和商业利益。

当爱德华·劳埃德73岁的时候,有人问他下一个举世震惊的奇妙策划是什么时,他回答说:“那当然是我的葬礼,那是进行广告宣传的最好时机。”

实际上他的这个创意已经被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借用了,冯小刚在电影《大腕》里,就描述了一个“充满财富的葬礼”。

新闻营销(病毒营销)需要满足:“新奇特”的要素,因为人性崇尚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才会产生口口相传的行为动力。

这一点,是寄生营销学判断事件寄生媒介的关键点。

寄生营销2.0版,强调发现可以快速传播的事件,立刻思考相关性和营销目标,并且,立刻设计寄生的操作流程。

寄生营销和病毒营销的差异就在于病毒营销是主动创造新闻事件,而寄生营销倡导遇到的新闻事件作为寄生媒介,因而不提倡创造新闻,而是提倡借力营销。

寄生营销在多年的实战过程中,不断地简化设计思路,逐渐形成了初步的思维模式。

我始终觉得寄生营销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却一直苦于找不到升级的思路。

有一次,和老婆孩子去大岭山森林公园的春游。

每次去大岭山,我家夫人都会去山中小寺庙里拜拜菩萨。

我一般都会随她一起进去,接受一下佛光普照。

夫人带着我的两个小家伙去给各位菩萨上香,我一般都会到处看看,顺便参观参观。

无意中逛到一处放满书籍的地方,发现了一个这座寺庙与众不同之处。

书架上的书籍和光碟可以随意取走,不需要付一分钱,只是旁边放了一个功德箱。

我平时就喜欢看各种书籍,只是因为看不懂佛经,所以也就从未购买过佛学方面的书籍,当然也没有看过这么多佛教的书。我想反正也不用花钱,占便宜的人性让我抱了一堆佛教书籍和几张光盘回来。

因为实在看不懂佛经,只好先从几本白话版的书籍开始看,第一本就是“了凡四训”,还看了净空老法师的《和谐拯救危机》光盘,还有《弟子规》。这些书籍和光盘让我对佛教的因果论有了更深入的感悟。

虽然以前就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也知道一点辩证的常识。不过这些只是停留在表面了解的层次。

自从开始接受因果论的思想以后,我开始下意识地把这种价值观应用到我多年研究的寄生营销的理论架构上来。

最后我得出一种感悟:“凡是对别人有帮助,就会对自己有帮助。

凡是对别人有利,就会对自己有利。”

按照因果论的说法就是“种利得利”。

从此,这个感悟奠定了寄生营销学的思想原点,而且开创了寄生营销学的寄生营销3.0版。同时,我又把廖衍明老师的行为概念引入进来,让寄生营销3.0开始可以实现自动化传播的效果。

一般来说,人的活动,有四个层面即生活面、工作面、消费面和交际面。

唯有交际面上,一直很难找到很合适的解决方案,自从有了寄生营销3.0版,在交际面的寄生媒介终于找到了。

那就是人。

通过交际圈中的人来传播你要传播的信息。

并且用很强的行为动力来驱动寄生媒介,让他主动帮助你把信息传播给你的客户。

且设计好驱动客户的行为动力,让整个流程自动化完成。

这就是寄生营销自动化传播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