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优秀社群都是怎么内容运营的

社交媒体的盛行导致在过去的几年中,很多公司和组织都借此获得了大量的社交红利,但是随着社交红利的大潮褪去,大家才发现其实真正被成功构建的社群其实寥寥无几,大多数都变成了虚假繁荣。这促使我们思考,社群究竟该怎样创建和运营才能使其良性地发展壮大。

建立社群的基础

建立社群需要一个领袖,而不能是所谓的去中心化运营。一个成百上千的大社群运营没有一个精神领袖是很难形成持续有效的话题和互动的。

比如罗辑思维的罗胖,混沌研习社的李善友教授,凯叔讲故事的前著名主持人王凯,HR公益组织招聘兄弟会的帮主乔顿,Queen主义的余点等等,都有鲜明的领袖形象和个性。

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做社群是很困难的,因为社群的精神领袖很难是公司,必须是人。但是公司做社群也并非无出路可言,他们可以结合自己的产品找到产品定位中最清晰的忠实用户,让这样的玩家成为自己运营的社群里面的精神领袖,给他们设定在社群中的位置,给他们在特定场合进行发声的机会,逐步完成社群领袖的培养和打造。

说白了,建社群不一定需要找明星代言人,而是需要找到喜欢某种产品、能深刻理解产品,并且将产品玩到极致且有鲜明个性的人。有一群有着相同的喜好和标签的人群,就有了社群建立的基础。

通常来说,在某一领域拥有影响力的个人和组织,更容易建立起垂直的社群。很多企业建立社群的尝试失败,就是因为群里面没有灵魂人物,一个普通人建立100个群,顶多是100个微信讨论组,而一个在专业领域具有极强能力和影响力的组织或个人才能真正运营起一个成功的社群。

为什么要建群?先提供价值!

我们不妨反问一下自己,建立社群是为了什么?你的社群可以给群成员带来哪些价值?

可能是:

?让更多人更好的了解某个产品;

?提供某种爱好的交流机会;

?聚集某个圈子精英,

?影响更多人;

?让某区域的人更好的交流;

?做某个群体情感聚集地;

?认同某一类价值观,共同探讨。

如果你认为你能提供价值,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你必须在某个单点能力上拥有超过普通人的能量,并得到大家的认可。社群的价值是基于能力才能构建,不是基于热情或者愿景。

社群的成员组成结构

社群结构中的第一个模块是社群的组成成员。如果你要建社群,一定要认真对以下成员进行规划,因为这些组成部分都是一个健康成长的社群所必不可少的:

1.创建者

创建者不一定是那个拉起微信/QQ群的人,但是他应该是上面所说的精神领袖。要有一定的威信,能够吸引一批人加入社群,还能对社群的定位、壮大、发展、未来等都有长远而且正确的考虑。

2.管理者

要赏罚分明,能够针对成员的行为进行评估并运用平台工具实施不同的奖惩。这个奖惩机制可宽容可严厉,但是一旦制定必须保持前后一致,给社群成员以足够的仪式感,进而逐步建立这个社群的文化。

3.参与者

能够参与到社群的活动或讨论中,活跃度决定了参与度,要想提高活跃度,参与者中有一些的细分领域牛人、小鲜肉、出口成段子的段子手等会很有效,这一群人能激发社群整体的活跃度。

4.开拓者

要好玩、能侃、善交流,能够在不同的平台对社群进行宣传与扩散,这些人前提是话唠,不管是任何主题的活动和话题,他们都会想评头论足的说几句。他们的见多识广会给社群的异业和跨越式的合作提供很多可能性。

5.分化者

要他们要能够深刻理解社群文化,参与过社群的构建,熟悉所有细节,这都是他独立出来复制社群的基础。睿问做职场社群很容易衍生出很多行业内的,相同职能的子社群,但这些社区应该是由活跃用户发起,主社群发起人主导的行为。

6.合作者

任何社群如果孤立存在必将独木难支,所以最佳的方式是能够拓展一定的合作者用于资源的互换。比如与其他社群相互分享,共同提升影响力。

7.付费者

社群的运营与维护是需要成本的,不论是时间还是物料,都可以看做是消耗金钱。所以社群一定要有给予经济来源的付费者。付费的原因可以是购买相关产品、社群内部的协作产出、或基于某种原因的赞助等。

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睿问导师(ID:ruiwen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