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备案+网站制作+网站托管一年只需3000元

网站建设、行业建站案例

2000万阅读的舆论漩涡 Boss直聘的品牌公关三宗罪

时间轴线:

5月15日,李文星在Boss招聘平台上发送简历。

5月19日,收到聘用通知函。

5月20日,从北京前往天津入职,进入传销组织

7月8日,给母亲打最后一个电话说:“谁打电话要钱你们都别给”。

7月14日,尸体在天津静海区被发现。

无论从哪一方面,Boss直聘与李文星的新闻,都让人想起去年5月份百度和魏则西的新闻。Boss直聘长久默许不审核招聘方资质的问题与百度无视纵容“莆田系”几乎没有区别。同样相似的是,它们在危机公关处理上也有着一样的拙劣与不真诚。但最可悲的相似,就是它们的“疏忽”都伤害到了一个年轻人的生命。

一道君看到了太多关于这场悲剧的新闻,而首发的新闻目前已超过了2000万的阅读。但陷在舆论风暴中的Boss直聘每一次回应,都让一道君深深的觉得这本是一件从根本上就可以避免的悲剧,而最让我难以相信的是Boss直聘真的对招聘方资质不审核,仅仅只是靠用户的举报。但今天一道君想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Boss直聘,谈谈关于它的三宗罪。品牌公关之罪、品牌定位之罪、品牌名之罪。

Boss直聘,品牌公关之罪

首先,一道君想讲的即是“Boss直聘的品牌公关之罪”。

虽然在生命面前,所有公关都不值一提。但一道君依然要先谈谈这件事情,到底应该怎样正确的品牌公关因为其实事件归根到底的核心问题依然是传销组织。当然Boss直聘作为一个平台入口应该尽到一个入口的责任,但舆论一直离不开boss直聘,boss直聘的公关也一直在认错改进审核机制,难道一个招聘软件改进完审核机制就能杜绝传销了吗?显然是不对的,或许Boss直聘在自查的同时,更加应该需要考虑的是作为招聘网站怎么样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姿势去杜绝传销组织。

尤其是在目前的状况下,各大招聘网站都在人人自卫。一道君认为,或许它们需要的是连在一起切实的去做类似招聘权益保卫计划或者杜绝传销组织的社会化事情,从技术或者从人工干预的角度去改善存在的问题,尽到作为入口责任的同时,倡导大家关注社会因素中的传销组织问题。这样才能传递出一个品牌的社会正能量姿态,也能引起同业之间的加强而不只是人人自卫中的不作为。

而目前BOSS直聘的品牌公关向社会传递出的依然是很大的负能量,不能让社会看到正确的姿态和改善,甚至让年轻人对招聘软件不再信任、同类招聘app也人人自卫。却忽视了最关键的核心,就是社会应该怎么去处理传销组织的问题,这显然是它的品牌公关之罪。正确的姿势是传递出社会正能量的姿态,真正的去改善,而不是在不断的回应中不断的让舆论发酵和恶化。

作为一家舆论风暴中的企业,Boss直聘就像曾经默许莆田系的百度一样,他们都没有尽到一个企业作为平台入口应该有的担当和社会责任。而是在资本的市场里一路闭着眼睛狂奔,不考虑来路。即使面对舆论的漩涡,它们也是深陷其中,不能找到正确的姿势来拯救自己更不能给舆论中人人自卫的社会现象带来哪怕一点点正能量。

Boss直聘,品牌定位之罪

其次,一道君想谈谈Boss直聘的品牌定位之罪。

我们在谈内容创业、共享单车创业风口的时候,其实这两年也是招聘类创业的风口,尤其是许多互联网招聘app的涌现。Boss直聘、拉勾网、猎聘网、脉脉等等都在这两年取得了很大的市场突破,它们都试图用一个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占领招聘市场。

品牌定位的意思即是以个性差异,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Boss直聘以“找工作,只需一站”、“直接和Boss聊天”等广告语,在去年各大招聘app轮番投放的地铁广告里独树一帜,并一以贯之的强调它的品牌定位,即直接和Boss聊天。这样的定位,使得它和其他招聘app从根本上区分了开来,吸引了很多关注。尤其是它如下图的这版地铁广告还成为了经典案例甚至被一些平台评为2016年十大创意地铁广告之一。

由海报可见,广告依然在打“Boss”的品牌定位,包括Boss直聘一直以来的Slogan“换工作就是换Boss”也是在强调此品牌定位。只是当真正使用Boss直聘时会发现,品牌定位和现实情况相差甚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作为应聘者其实并不会真的去在意是HR还是Boss。因此,这一品牌定位看似是个性化差异的填补了市场空白,解决了一个招聘认知里针对应聘者所谓的刚需,其实本质上依然是创造了一个伪需求。

但这个伪需求的品牌定位,却在目前的广告和宣传中占据着伪需求的短暂优势,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用户的选择,这可以说是Boss直聘的品牌定位之罪。

Boss直聘,品牌名之罪

最后,一道君想回到根本,谈谈Boss直聘的品牌名之罪。

如果是做品牌广告营销,你会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好的品牌名对一家公司而言有多么的重要。Boss直聘是一个好名字,它打破了既有的招聘认知,强调Boss直聘。但它却永远不可能是一个可以变成“现实”、真正实现的品牌名。即使大多数品牌名都是一个虚的形象或名词,比如“哈根达斯”。但问题的核心是Boss直聘这个名字指向太明确,而且这本就是此家公司想要做到的“实”。

但,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在漫长的市场时间内,“Boss直聘”都不可能成为一件“实”的事情,这不过是这家公司在概念上的“投机”,可以说是其“品牌名之罪”。

一道君曾用过几次Boss直聘,从来没有聊到过真正的Boss,在线的依然还是传统招聘形态里的“HR”。即使是一些A轮前的初创公司也很难有真正的Boss可以随时和众多应聘者对话。

但,不可预计的是有多少像李文星一样的毕业生,在众多的招聘app里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可以直接和Boss聊天的app——“Boss直聘”。

本文来源一道自媒体原创

一道自媒体·您的私人自媒体营销专家

如有需求,欢迎联系:yidaozmt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