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我们极力策划了各种社群活动 最终得到了什么

  • 软文     2019-5-21
<返回列表

设计加微信:epweikeedt2

也许你也有这样的困惑:

是不是策划了各种线上、线下活动、福利等,但客户就是不买单?

是不是只要一发红包一抢而空,一发推广链接整个群安静的像跟没有似的?

是不是维护一个群还好,但建立两个群,三个群,四个群呢,崩溃的只想关机睡大觉?

为什么付出了极大努力去运营,但你的社群依然做不起来,没能实现企业对社群的期望?

……

我知道虽然近些年社群已经被大家说烂了,但许多企业仍然在社群营销的玩法上止步不前,甚至开始怀疑社群。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那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为什么社群经济会这么火?两个例子告诉你。

小米:让用户深度参与

在创立之初,小米就定位于“走群众路线”,通过为用户营造参与感,打造“100个梦想的赞助商”并借助社会化媒体形成了早期种子用户爆发。

通过论坛做口碑,找资深用户,最后选了100位超级用户,参与小米UI的设计、研发、反馈,也就是小米所谓的“100个梦想的赞助商”。

小米还会赋予用户权利——成立“荣誉开发组”,让他们试用未发布的开发版、甚至参与绝密产品的开发。给了用户极大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让他们投入更大的激情参与产品的升级。

此外还有线下的小米“同城会”,跟用户交朋友,让发烧友最先体验产品等等。这极大的增加了用户的粘性和参与感。

而小米会在此阶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2016米粉节,小米网总销售额突破18.7亿元,累计参与人数4683万人,游戏参与10.2亿次。

小米的早期用户深度参与互动,以及线下活动运营的方式,可称得上初创建立社群模式的教科书。

罗辑思维:让用户成为商业节点

不少人认为罗辑思维是靠内容引流,靠广告变现的媒体平台,但罗振宇更加看重的是微信微博里的高活跃用户。

从建立社群,让人与人之间产生连接,嫁接资源,产生商机,罗振宇让每个人靠自己在朋友圈当中某一个小领域的权威和信任形成资产,借此大量的人会去重建商业文明。

这类85后白领读书人群有共同的价值观,并渴望社群中找到精神上的优越感。

罗辑思维为这群用户提供独立思考的启蒙和捷径,激发用户的动机并养成分享习惯。

罗振宇针对这个人群,进行了两方面的扩散尝试,首先是连接内部会员关系:比如举办霸王餐活动,让会员说服各地餐馆,供会员们免费享用一餐饭,借此达到传播目的。第二种则是向外部扩散。比如罗胖售书活动、众筹卖月饼活动。借这些项目,社群里的人可以对外销售商品,从中得到回报。

有内容互动也有精神上的价值输出,最后还养成了用户的付费模式,逻辑思维将社群做得风生水起,可圈可点,为很多内容平台提供了很好的转型方向。

好产品是设计出来的.

社群也一样

社群作为一个流量运营和变现的风口,它的门槛低,接地气,更人性化,是很多个人IP以及创业者尝试的首选。

但能够将社群成功运转以及从中获得变现的案例却少之又少,更多的尝试者获得的结果是:

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社群却无论如何也无法保持运作,而之前的所有努力也付之东流。

一群人没有相同的使命,目标,愿景,在一起就是乌合之众,拉拢凑班子。所以必须得必须明白一点,社群是为什么而聚,围绕哪一个点让大家集中在这里。

市面上有很多社群,相信绝大多数人手机内存占用最大的就是微信和QQ,没错,大家会跟风互联网,会憧憬互联网里所存在的各种商机和蓝海。

也许很多人会YY,是不是进了这个社群,就会认识一些大佬,他们也许可以带我装逼带我飞,也许进了这个社群就可以知道一个项目,从此领取白富美。可这些都只是想象,太多社群没过多久因为管理不善就会沦为垃圾群,广告群。进去除了看广告,占内存没别的用途。

社群一定是越大越好吗?

很多人开始建社群的时候,都在想着如何迅速把规模搞大、知名度搞大;还有些人非常追求社群活跃度,认为社群越活跃越好。

其实这些认识都存在误区。

有一个“150定律”(即著名的“邓巴数字”)指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大约是150人。

这个数字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网络和现实的区别等可能会有区别,但毋庸置疑的是,社交网络人数肯定是一个有限的数量。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的朋友圈,差不多加了二三百人之后,遭遇的刷屏体验比微博更甚。

在群内的表现就更突出了。比如一个群的人数可能不多,正是因为成员不多,所以依靠每个人的自我规范就可管理,氛围融洽,凝聚力强,群内的总信息量不一定很大,但是参与度很高,质量也不低;

但是人数一旦猛地增长,每个人说一句你也不一定看得过来,并且由于大量刷屏,体验下降、信息过载、价值鸡肋,参与的人越来越少,屏蔽群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信息量是大了,但人均参与量其实大大降低了,凝聚力也会下降,活跃度当然也就会下滑。

她用行动证明社群运营并不难,get到精华,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社群经济下的新富翁

我们每天都面对大量的社群和信息,有的人手机上甚至有上百上千个社群,那么这么多的信息用户如何去删选呢?他们凭什么选择把时间花费在你的社群?

如何定位你的社群赚钱模式?

如何从0到1聚集人气?

如何提升社群运营技巧和变现能力?

如何让社群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这一系列看似简单但在很多人做来就是束手无策的问题,在她看来一切都相当的简单,只要你能真正get到方法,她就是中国知名社群营销专家班丽婵,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社群运营并不难!

她是5万首席营销官的国内最大CMO社群创始人,前蓝色光标事业部总经理,原联想集团品牌推广部PR负责人。

在蓝标做品牌训练营的时候,班丽婵就想过把它变成一个独立的公司,但是她的老板认为品牌训练营没有大平台的支撑,是活不下去的。

所以在年近40时,她跳出了安逸的环境,来证明一下自己的想法,更重要是为行业做点事情,于是2016年初,班丽婵创办了CMO训练营。

运营一年多的时间,已聚集了50000+会员,其中有20000+是付费用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CMO社群。

在她创业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线上线下大大小小的活动做过几百场,她深深地体会到,并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而是社群的力量,它就像洪水一样,即使你在低点,它也会把你托起来,未来更将带来难以估量的价值。

如今,她将自己多年的品牌营销经验,以及社群运营的精华所在集合成在线课程,结合大量案例,告诉大家:

社群运营并不难,get到精华,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社群经济下的新富翁。

讲师简介

班丽婵

中国知名社群营销专家

国内最大CMO社群创始人

前蓝色光标事业部总经理

活动树运营市场部总经理

品牌训练营创始人

原联想集团品牌推广部PR负责人

课程介绍

第1课:人人都能玩转的社群赚钱法

刷新认知:让社群变成“钱”友圈

◇ 社群+内容+商业,学会就有钱

◇ 产品型/学习型/社交型,这样定位你的社群

◇ 从哪里开始,让你赢在起点?

◇ 构建社群顶层设计,用这五招快速登顶

2课:如何“从0到1”聚集人气

嫁接业务:构建你的“社群变现生态”

◇ 想要产品变现快,就要自带热搜体质

◇ 如何“勾引”让粉丝保有“新鲜感”?

◇ 利用视频平台,实力圈粉事半功倍

◇ 6个途径找到社群铁杆付费粉丝

第3课:让“关系”擦出“利润火花”

盘活社群:轻松保持你“社群活跃度”

◇ 仪式感,向社群始终注入“活水”

◇ 组织感,接龙、众包等组织化行动

◇ 参与感,6步活动法让社群嗨起来

◇ 线上+线下,打造一个高质量社群

第4课:如何让社群具有持久生命力

持续变现:社群持续发展的盈利大法

◇ 关系运营三原则,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 如何制造KOL、社群斗士提升社会影响力?

◇ 系统运营为持续变现保驾护航

◇ 打通四层关系网,实现社群电商闭环

报名方式

– 一品商学院福利-

原价¥129,前500名购买¥89

永久保存,随时回放

适合谁看?

工作/生活中正在运营社群的“群主”

想通过社群建立个人影响力的普通人

下班后,想通过手机赚取额外收入的上班族

想在微信群扩大影响力和销量的微商/电商

想通过社群变现的各行业销售者

听过课的他们怎么说……

常见问题

Q.订阅后就马上可以学习吗?

A:是的,订阅后马上可以学习。课程共4节课,学习不限时间、不限次数。

Q.订阅后如何开始学习?

A:关注微信公众号“一品威客商学院”,在子菜单“已购课程”中能查看到你购买过的所有课程,打开课程随时学习。

Q:我需要做什么准备吗?

A:无需准备。建议听完一节课之后,就立马去实践课程内容及时获取反馈。

现在,原价129元的课程,推广期间特价仅需69元,不到两杯咖啡的钱,你要选择错过吗?

一品威客商学院

教你6个途径找到铁杆付费粉丝

让社群变成你的“钱”友圈

4节视频大课

方法技巧+案例分析+应用实战

能听懂,能学会

易应用,有效果

只要认真听讲、认真训练

马上感受到明显提升

原价129元

限时特价89元,随时涨价


更多阅读

直击泛家居产行业20强的品牌定位策略

软文 2019-5-22
大材研究注意到,近几年来,有不少公司重塑定位,或者放大原来的优势定位。此事,如果做好了,少则省几千万,多则可省几个亿的广告费。 ...

卖家成长 选取关键词得注意 前期关键词调研更重要

软文 2019-5-22
如今在亚马逊上开个店看似很容易,但要保证出单,持续的出单却很难。原因有很多,老话说的没错,三分靠运气七分靠打拼,而做亚马逊前期...

国庆假期借势海报 杜蕾斯发挥正常 宝马海报无文案 ofo大手笔

软文 2019-5-22
文 | PR天下 今年国庆假期与去年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期间还要累加一天中秋节假期,共计八天,而这竟成为数家品牌借势创意的发力点。...
返回列表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Copyright © 2015-2021 发稿网

     
扫码二维码立即咨询
确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