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目前新营销媒体主要是以内容来带动流量的,然而与普通文章不同的是,新媒体营销的文章是带有品牌传播的性质的。那么如何做好营销文章就决定了品牌营销成功的关键。关于营销的技巧有很多,但是关于营销的禁忌却很少,下面这些营销的禁区是千万不能碰触的。
一、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市场需求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以为你视为痛点的,就等同于市场的普遍需要。
比如,一个久经情场历练的自嗨型营销工作者,在他出走半生后,归来仍觉初恋最好。这个时候刚好隔壁的王大妈想请你给他的水果摊的做个营销推广工作。你毫不犹疑,大笔一挥,给王大妈写了块“广告牌”—甜过初恋。结果人王大妈在胡同口独守一天,无人问津。而另一条街道上的李大叔,自己写了块简陋的价格标签—5元4斤,结果顾客络绎不绝。你百思不得其解,我设计的广告牌多么贴心,甚至还带有一股文艺气息,怎么就抵不过人家毫无创意可言的价格标签呢?
其实问题在于,你错把自己的需求痛点等同于市场普遍需求了。王大妈和李大叔所在的水果市场,相较于大型的超市以及水果专卖店,赢在口味、价格、便利性上。而李大妈的广告牌针对口味进行宣传,只可惜,他给了一个目标消费人群缺乏感知的概念,要知道王大妈的顾客大部分是跟她差不多年纪的人,先不说年龄的问题导致初恋这个词离他们有多么遥远,况且他们那一代人受包办婚姻荼毒,根本不知初恋为何物。所以这个广告牌不仅没能从口味宣传上吸引到客户,反而缺少最重要的价格信息,要知道他们的产品相较于大型超市,最大的卖点还有低价格。口味传达的似是而非,价格展示的缺失,注定了这次自嗨型营销活动的失败。
二、贴近人民需求=引入流量
人们每天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可以说信息就如空气般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但我们能记住能留意到的信息确是十分有限,这是因为信息需要重复刺激,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回路,就拿记单词来说,第一天你可能记了100个单词,如果其中的某个单词在之后的一周、一个月持续出现在你的生活中,那么我相信,你对该单词的记忆肯定是最深刻的,因为他已经成为了你习惯的一部分。
品牌要想引爆通过新媒体营销用户主动传播,必须要与该产品消费中某个高频出现的场景相关联。例如香飘飘,之前销量一直遥遥领先,但其市场研究人员发现,其销量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因为奶茶给人的直观感受是温暖,适合在冬天饮用,这就导致夏季香飘飘奶茶的销量直线下滑。后来,针对上班族经常要面临熬夜加班,会出现又饿又困的场景,香飘飘一改之前的“香飘飘一年卖出3亿多杯,围起来可绕地球两圈”的广告词,继而改为极具生活场景化的“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直观效果是其销量大幅上涨,并且在上班族中得以迅速传播。
三、永远记住同理心的重要性
新媒体营销时代的用户,要么极端理智,要么极端感性。互联网提供的多媒体渠道,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用户变得更加理智,想要忽悠他们变得更难。但另一方面,社交渠道的剧增,反而使人心变得更加脆弱和情绪化。而情绪化能大大刺激传播,因此,谁能激发用户的情绪共鸣,谁就打动用户为其主动传播转发。
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包装装潢”案败诉后,通过一句话文案,并配以四个哭泣的宝宝图片,表面上述说自己的弱势,实则每一句话,都如利剑,在有利抨击王老吉的同时,更是深深打动了用户;同时配以正在哭泣的宝宝的图片,更能燃起用户内心的同情心和愤怒,从而得到了有效传播,可以说加多宝此举,虽然输了官司,但却赢得了消费者。
以上三点是很多新媒体营销者都会犯的“雷区”错误,而这些错误就是营销效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最后请记住:无论是新媒体营销还是传统营销,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总是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