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举办的2017与言社新年沙龙上,我们邀请了三位资深传播人围绕传播的话题展开了观点碰撞,谓为“传播三英会”。
左:李国威-资深公关,闻远达诚总裁中:何力-资深媒体人,界面联合创始人兼CEO右:魏武挥-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m-lab主任
本篇是传播三英会的最后一期文章,集中聊聊微信营销这件事:
微信营销是传播的通途吗?
土豪级的传播部门要怎么在微信营销上花钱?
怎么在微信投放广告和软文?
资深公关人李国威(姐夫李)与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就这几个问题展开了以下探讨——
※本文为现场对话实录,内容有删减
李国威:
微信营销这件事我一直不看好,我在企业的时候人人都说微信是下一个浪潮,但我反思当时在公司管事的时候,把大量费用放在微信上到底对不对。在座各位今年在做营销和传播预算的时候,是不是把你们的力量放在微信上?昨天我诚心地请教魏老师,但他也不好好回答,他说「小程序才是微信的初心」(魏武挥在ItTalks中也进行了详细论述),这句话真把我吓了一跳,因为魏老师是经常有前瞻性的。
如果你现在有钱,你怎么花?今天我见到的多数朋友都是想干事,但费用太少。但是我现在见到一些CMO说,他们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怎么花钱。你听这话,站着说话不腰疼。不过如果真给你一个亿,你怎么花?如果一年预算就三十万,那雇个代理商写微信公众号就完了嘛,这个微信公号阅读量有一到三千也不错了;但是真给你一个亿、两个亿,你在什么地方花?
所以我想把这个问题再抛给魏老师,如果您认为从长远来说微信真不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出口的话,那么哪些平台或方式能够给企业的营销带来一个方向,或者值得我们去考虑、去尝试?
魏武挥:
微信内部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今天我把我知道的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在微信里面看到的朋友圈广告,还有公众帐号底下的广点通帐号,其实不归微信管。腾讯专门有一个社交与效果广告部,这个部门就负责朋友圈广告和广点通广告。
|广点通覆盖产品(图片来自官网)
张小龙也有话语权,他话语权是什么呢?如果他觉得这个广告很Low,他可以拒绝上,但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社交与效果广告部独立操办的。
朋友圈广告和广点通广告的业绩也不属于张小龙的微信事业群,属于社交广告那个部门。我跟张小龙有一点点接触,但不像和菜头和张小龙那样是好基友的关系。其实我觉得张小龙这个人骨子里是反营销的。
张小龙原来是做一个程序叫foxmail,专门做邮件收发的,后来他跑到腾讯里面去负责腾讯邮箱的开发和建设。大家知道做邮件的人一直在和营销力量搏斗。我以前在证券公司的时候找过一个技术人员,花了两天的时间就把邮箱试着搭起来了。做邮件技术上是很简单的事情,它最难的是识别垃圾,就是说我怎样让用户收到的邮件都是他们想收到的,而且他想收到的邮件没有一封被误杀的。
张小龙和邮件这么多年搏斗下来,他骨子里就是对营销反感的,老觉得你在破坏我什么东西。所以你能看到2013年6月,微信第一次公开做宣讲——也就是微信公开课的前身,当时微信的产品总监曾明,他有一页PPT就一行字,叫“微信不是营销工具”,真的就那么写的,那时候没什么善意、恶意营销,他就是说微信不是营销工具,就是从骨子里不愿意让人变成一个营销的东西。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接下来看小程序。你其实从小程序的一些功能设计方面会看出他真的很反营销,比如说小程序所生成的二维码,我可以点对点地分享给姐夫(李国威),也可以点对点地分享给何力老师,但是我不可能分享在朋友圈里面。他就是不让你们这么干,不想把朋友圈变成一个营销、推广的场地。
小程序的二维码是没有办法通过手机里的图片识别的,必须要拿着手机去扫,这就是典型的一个线下应用场景,它不会给你做线上推广。小程序也不可以推送,不可能像微信公众帐号一样向用户下发信息,也没有什么粉丝的概念,不存在所谓的订户或粉丝。
|连接线下世界的小程序(图片来自官网)
其实张小龙他个人的一些观点也不可能成为整个微信既有的准则,他也会妥协。所以现在微信说可以做营销了,但不希望有恶意营销。
在微信上面,你如果有钱,你可以投广点通广告嘛。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徐沪生创业做的一条,一条里边有个人负责盯着后台的广告报价,就像看股价一样,某个关健词的价格恰好往下一走,他马上杀进去买,因为涨的很快;价格一高,他马上停手不买了。
微信是每天都要看报价的,公众号的报价时时都在波动,必须要紧盯着,这是广告买家的竞争机制,不是说你就拍板下个月准备投谁的广告,准备一千万,不管什么价买了再说。包括逻辑思维也是这样的,你有时候也经常会看到,有一阵子公号投的广告全是逻辑思维,过了一阵子看:哎,怎么又没有了?这是他们在算价格。
|朋友圈广告购买机制(图片来自官网)
坦率讲公关行业好象不太算价格,但是如果有一个亿要投,朋友圈广告都是OK的。你也可以找头部大号,比如时尚圈的石榴婆报告,或者新世相这些头部大号,头部大号价格稍微贵一点,但是你要懂得善于发现所谓有头部大号潜质的一个号。
前段时间微信有一篇文章,是一个微信广告投放者接受自媒体的采访,那时候才五千块,特别便宜。所以要有一个对数字敏感的人在朋友圈做投放,其实这些报价都不便宜,很容易把钱花掉。
※本文内容与人物照片采自2017与言社新年沙龙“三英传播会”,文中其他插图来源见标注※本期为传播三英会系列最后一篇,上期文章《传播到底复杂不复杂?》未能在百家号平台发布,请感兴趣的读者移步与言社微信公号阅读。
上期文章:
公关必须会写高分内容吗?|传播三英会系列文章之一传播到底复杂不复杂?|传播三英会系列文章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