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营销之短视频APP解刨分析

随着国外短视频应用instagram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国内短视频快手、抖音在2018年春节期间各类营销手段的推动下,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逐渐成为网民社交娱乐的主流应用,根据CNNIC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抖音、火山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增长率排在全网APP的前三位;主要短视频应用的用户规模、总使用次数均出现大幅上涨;短视频的人均使用时长也进一步走高,挤占其他应用的空间。自2018年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74.1%的网民使用短视频应用,以满足碎片化的娱乐需求。

首先,春节假期为短视频应用规模与时长同步增长提供良好契机。一方面,春节期间,网民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增加,手机作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使用时长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春节期间,人口向三至五线城市迁移,不同背景人群交汇,为各类应用用户下沉提供了很好的渠道,而娱乐类应用尤其是短视频应用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其次,参与门槛较低的短视频行业本身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智能手机、4G网络的普及,运营商流量费用不断下降,视频消费的时间和空间局限被打破,再加上目前短视频整体用户渗透率相对较低,用户红利依然存在,短视频行业迅速发展。与其他网络娱乐应用相比,短视频是一种参与门槛较低的创作形式,中国网民中79.6%的人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简单易用的产品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并流行。另一方面抖音短视频APP主要一个红利是就算你是普通用户只要你的短视频有看点也会达到很好的一个曝光量。

再次,短视频应用企业“春节营销”事半功倍。春节作为网络营销的黄金时期,短视频企业在营销上注重趣味性,提升用户参与性和活跃率。以快手和抖音为例:春节期间,快手不仅冠名了280列高铁,而且以每天1.66亿的标准向通过快手短视频拜年的用户发放红包,知名度和使用率均得到大幅提升;抖音则联合何炅等12位明星向用户发放红包,并通过语音合成技术,代替明星念出粉丝名字,让明星与粉丝的互动更加真实有趣,下载量直接进入各应用市场前列。

那么在碎片化信息面前怎么才能使粉丝变现呢?今天看到一个问题,有一个抖音有200万粉丝的朋友问: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粉丝,很难变现?小编认为这里面有一个逻辑,叫做“成交场景”。用户在一个场景下,就会有固定的思维和行为逻辑。比如抖音的逻辑,就是“刷”,用户是没有沉浸式的行为的,用户也不会刻意关注某个博主。在这个场景下成交就很难。目前最有成交场景的,就是淘宝。因为用户培养了看到好产品就买买买的行为方式。另外一个场景就在微信,因为在微信上,用户的信任度会比较高,所以这方面会利于成交。也就是在抖音这个场景下成交,必须把用户从抖音吸引到淘宝或者微信,一定要在用户习惯的场景下进行交易。想必只要用户有自己的粉丝需要变现,必须要符合这个逻辑,把粉丝导流到符合交易的场景中在进行变现会更加符合当下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