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我们梳理了报告中的一些关键词,带您速读这份报告。
网民规模
增长率趋于稳定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解读
我国网民规模经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网民规模增长率趋于稳定。201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首先,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加快推动互联网各细分领域有序健康发展,完善互联网发展环境;其次,网民人均互联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在网购、O2O、网络娱乐等领域人均消费均有增长,网络消费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力逐步显现;最后,互联网发展对企业影响力提升,随着“互联网+”的贯彻落实,企业互联网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手机网民规模
手机上网比例在高基数基础上进一步攀升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较2015年底增加755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提升5个百分点,网民手机上网比例在高基数基础上进一步攀升。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解读
移动互联网发展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首先,移动互联网发展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平台支持,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在线短租等共享模式的出现,进一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工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智能硬件通过移动互联网互联互通,“万物互联”时代到来;最后,移动互联网用户工作场景、消费场景向多元化发展,线上线下不断融合,推动不同使用场景细化,同时推动服务范围向更深更广扩散。
农村网民规模
持续增长,城乡互联网普及差异依然较大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7.4%,规模为2.01亿,较2015年底增加526万人,增幅为2.7%;城镇网民占比72.6%,规模为5.31亿,较2015年底增加3772万人,增幅为7.7%。
中国网民城乡结构
解读
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但城乡互联网普及差异依然较大。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9.1%,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3.1%,城乡普及率差异较2015年的34.2%扩大为36.0%。我国农村网民在即时通信、网络娱乐等基础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方面与城镇地区差别较小,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应用上的使用率差异在4个百分点左右;但在网购、支付、旅游预订类应用上的使用率差异达到20个百分点以上,这一方面说明娱乐、沟通类基础应用依然是拉动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应用,另一方面也显示农村网民在互联网消费领域潜力仍有待挖掘。
网民属性
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
截至2016年12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3%、26.2%,其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网民占比较2015年底下降3.0个百分点。
中国网民学历结构
解读
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与2015年底相比,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提升了2.2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
接入方式
使用手机、电视上网网民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5.1%,较2015年底提升了5.0个百分点;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60.1%、36.8%,较2015年底均有所下降。
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使用情况
解读
使用手机、电视上网网民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台式电脑、笔记本的上网比例则继续呈下降态势。智能电视作为家庭娱乐上网设备,上网比例继续攀升,截至2016年底,网民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为25.0%,较2015年底提升了7.1个百分点。
搜索服务
网上信息搜索环境有效改善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6.02亿,使用率为82.4%,用户规模较2015年底增加3615万,增长率为6.4%;手机搜索用户数达5.75亿,使用率为82.7%,用户规模较2015年底增加9727万,增长率为20.4%。
2015.12-2016.12搜索/手机搜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解读
在技术创新方面,搜索产品与多种前沿技术协同发展、深入融合的趋势日益突出。在服务延伸方面,以搜索产品为流量入口、多种互联网服务互联互通的生态体系已经形成。在搜索服务规范方面,受上半年搜索引擎营销市场不良事件影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先后发布《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不良商业推广信息大幅减少,网上信息搜索环境得到一定改善。随着政策深入贯彻落实、搜索引擎企业积极作为,以及网民安全上网意识逐步提高,互联网环境正在日益清朗,用户权益也将获得更大保障。
互联网理财
网络理财用户规模增长进入相对平稳期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9890万人,相比 2015年底增加用户863万人,网民使用率为13.5%,较2015年底提升0.4个百分点。
2015.12-2016.12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解读
历经几年发展,互联网理财已从产品先导阶段进入到集成化产品矩阵阶段,网络已成为网民理财的常规渠道,2016年网络理财用户规模增长进入相对平稳期。企业理财成为互联网理财市场拓展的新领域。相比发展较成熟的个人理财市场,具有大量沉淀资金的企业理财市场仍是“蓝海”。
网上支付
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75亿,较2015年12月,网上支付用户增加5831万人,年增长率为14.0%,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60.5%提升至64.9%。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
2015.12-2016.12网上支付/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解读
线上支付领域,各网络支付企业不断深入与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社区的合作,涉及民生类的缴费环节陆续打通,全方位的民生服务网上缴费体系基本搭建,并加速推广。线下支付领域,经过网络支付企业大力的市场培育,支付场景极大丰富,消费者在饭馆、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实体店使用移动网络支付工具习惯初步养成,并快速向低线城市渗透,出门“无钱包”时代悄然开启。
网络视频
整体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45亿,较2015年底增加4064万人,增长率为8.1%;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4.5%,较2015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接近5亿,与2015年底相比增长9479万人,增长率为23.4%;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为71.9%,相比2015年底增长6.5个百分点。随着4G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手机资费的下调,网民在微信、微博等主流APP上观看短视频的行为变得更加普遍。
2015.12-2016.12网络视频/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解读
2016年,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下,网络视频行业整体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三方面特征:
在内容层面,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将自制剧提升到战略高度,自制内容朝精品化方向发展。在播出模式上,基于视频网站的优质内容,视频平台收费首播,台网免费后播的新台网共赢模式逐渐规模化。在商业模式上,会员付费收入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网络视频生态圈逐步形成。
网络直播
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持续发展
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较2016年6月增长1932万。其中,游戏直播的用户使用率增幅最高,半年增长3.5个百分点,演唱会直播、体育直播和真人聊天秀直播的使用率相对稳定。
2016年各类网络直播使用率
解读
游戏和真人秀类直播内容的监管力度在2016年不断加大,相关政策与整顿行动陆续实施,对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乱象进行了有效打击。
虽然监管力度不断增大,但网络直播业务强大的营收能力得到体现,使得资本对于其发展前景依旧保持乐观。
互联网政务服务
网民在线政务服务使用率已超过线下政务大厅及政务热线使用率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2.39亿,占总体网民的32.7%。其中,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城市服务平台获得政务服务的使用率为17.2%,为网民使用最多的在线政务服务方式;其次为政府微信公众号,使用率为15.7%,政府网站、政府微博及政府手机端应用的使用率分别为13.0%、6.0%及4.3%。
2016年各类政务服务用户使用率
解读
2016年,我国网民在线政务服务使用率已超过线下政务大厅及政务热线使用率。一方面,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化、移动化速度加快,支付宝、微信开通政务服务入口并逐步完善服务内容,微博、今日头条分别开通政务认证微博号及头条号服务,加快线上政务服务布局;另一方面,服务内容不断细化,从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到医疗、交通出行、充值缴费等方面全方位覆盖用户生活。与此同时,资讯类平台内容不断丰富,包括天气、工商、司法、公安等领域在内的微博、公众号、头条号等发展迅速。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