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互联网新闻之如何看待负面社会新闻?

  • 软文     2019-5-22
<返回列表

如何看待负面社会新闻?

最近总看到一些负面的社会新闻,尤其是恶性事件居多,报道的最初目的也许是为了警示民众或者博眼球,但另一方面也给普通大众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某些弱势群体甚至产生人人自危的感觉,比如儿童、女性,那么问题来了:

1. 媒体该如何正确把握报道的尺度?

2. 大众对此类新闻该抱持何种态度?

3. 弱势群体如何在险恶的社会中提高勇气跟生存技能?

4. 非弱势群体又如何消除已产生的负能量?

希望获得积极而不鸡汤的答案,调侃的不接受,谢谢。

(如何看待负面社会新闻?)

@朱孔:

1、有句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和科技的发展,网络为信息的自由传播和人们的自由言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受众,地域性扩大,人际距离缩短,也就是说,当年只发生在我身边的惨案,现在远在天边的你也能接收到这个信息,一个人相较以前也更融入社会(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所以现在的受众面对的不是一个地域性比较小的信息传播,他面对的是整个国家的甚至是世界的。

2、从社会本身看,中国开国至今已有65年,经济上的发展世人瞩目,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生活看起来较以前水平更高,并且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人口素质相对来说是提高了很对,起码文盲比以前少很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上扔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是不可忽视的,那么新闻也就没有错过的理由,比如医保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环境问题、不平等不公平等等,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原因,因为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啊。

3、新闻自身有这么几个特征,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单说里面的可读性,就需要新颖、创新,人们面对海量的信息,奇葩的大标题或者内容就是吸引更多的人,什么的负面新闻,大部分来讲就是社会越轨行为的新闻,即一种行为偏离了社会法律、社会规范、社会文化道德,并被观察到。大部分人都是老老实实的人,老老实实的人对老老实实的人的生活还能有什么可看跟可言呢?而新闻里的负面新闻,也就是越轨行为,相比起老实的人就少的多同时也奇葩的多,就刚好满足了人类窥看人性阴暗面的快感(某种程度上)。而新闻上播放负面新闻并不是仅仅有负面的影响,比如产生负能量什么的,也有积极的功能,比如通过大家一致谴责负面新闻,人与人之间获得一种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团结。(当然功能还有很多)

4、新闻的发表离不开媒体机构,而媒体机构并不是单纯的文化传播机构,也是一个盈利机构,主要通过插放广告获得盈利,但是新闻的选题也重要,“越是奇葩越好”,看看网络剧暴走大事件就知道,一些人的审美与关注点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正规的媒体新闻当然不能像网络剧那样无底线,但是发表一下负面新闻,吸引更多的受众也未尝不可嘛。

5、对于马哲来说,矛盾是常态,冲突是常态,负面新闻的增加也反映了社会某些方面上的激烈碰撞,也许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也许是生产力与生产力的关系。 以上是负面新闻产生的原因。回答了这么久我才发现回答错方向了…那略微回答下问题吧。

1、媒体报道新闻表面上遵循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就好了。后台的利益、新闻政策、文化道德每个媒体都不一样。

2、我们也不能直接告诉受众持哪一种态度,态度这事本来也不容易,取得同一的态度更难,理性分析、辩证分析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就好了,并且新闻是新闻媒体筛选出来的新闻,而不是受众筛选出来的问题, 其他答主中赵日天说的受众筛选新闻是一个主观上的行为,但这个行为更多的受制于新闻媒体的“议题设置”,即受众看到的世界是媒体筛选后得世界,此后你在怎么筛选也跑不掉这个范围。3、提高勇气跟生存技巧,这个感觉跟新闻关系不大,我也想不出来。

4、如何消除负能量,加强社会认同,融入社会,努力生活,增强自信,别想太多。

5、如何看待负面新闻,学会批判性思考,面对新闻时,要提出针对该新闻的批判性问题:

(1)问题和结论是什么?(2)原因是什么(3)哪些词或词组是含糊不清的(4)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遗漏了吗?(5)你本身的价值倾向是什么?(6)新闻试图造成怎么一样印象,它在表演什么?

并培养正确的态度:1、对知识的好奇。2、对多样性现实的开放性思维。3、弹性。面对强有力的推理意愿改变你的想法。4、对你得信仰保持谦逊。5对知识保持怀疑态度。

@越聆岚:

从事媒体工作,毕业于新闻专业的不邀自来。

题主说到,社会的负面新闻增多的情况,首先我们应该来正视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负面新闻会增多?结合我自身的从业经验,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很多负面新闻不是增多,只是被人关注了而已。随着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自媒体的兴起,民众接收信息的来源变多,大家更容易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因此我们的眼界变宽,看到的自然就多了,相对的,负面的新闻也会增多。

2、信息的需求量增多,带动了媒体去发现更多的新闻,自然也就包含负面新闻。媒体越来越多,连一个网络直播都算是媒体人了,自然就会带动很多新闻事件被挖掘出来。简单的一个比方,一个本身就有淤泥的池塘,以前只有一个抽水机去抽水,水搅动的慢,淤泥就不容易被带起来,大家得到的还是相对较干净的水,抽水机多了之后,机器的搅动越来越大,淤泥被搅了起来,水自然就看起来更脏了。

3、人们日益强烈的猎奇心理影响了媒体的选材走向。简单来说就是,大家获取信息变得简单了,就开始习惯用信息去满足自己的猎奇心里,其中自然就包括一些负面的信息,而人们的需求,在潜移默化当中,会影响媒体宣传题材的选择,于是媒体开始迎合受众,负面的新闻也随之增多。

以上三点是告诉大家,负面新闻并不是增多了,只是报道的多了,但接下来的原因,才是值得我们担忧的存在。

4、随着负面新闻的广发报道,大家的接受度逐渐放大,很多以前觉得不能做不可思议的事情,突然就变得正常了,于是恶性开始循环,负面新闻推到负面事件的发生。比如以前很少听到城管殴打摊贩的新闻,可这几年大量新闻报道之后,大家习惯把城管放到摊贩的对立面,为彼此预设好了立场,自然而然就激化了矛盾,于是城管和摊贩之间的故事变得更加频繁。

5、个案带动趋势。负面新闻有个很不好的影响就是,他会带动本来良善的人走向邪恶。例如这几年女大学生失联事件。这本来是一些个案,但经过媒体的报道之后,一些本来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的犯罪分子,突然意识到,原来女大学生很容易下手,于是个案催发了大规模的犯案。

以上这些内容都和题主要的答案不相符,但却是需要解决题主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只有了解了为什么负面新闻增多,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些负面信息。好了,现在来一一回答题主的问题。

一,首先是媒体的尺度问题。现在存在一切媒体,尤其是自媒体,为了吸引读者,引起受众的好奇,往往会放大事件的真实。甚至会有一些未经证实,扑风捉影的负面新闻报道。无论是从法律角度、社会影响还是职业的操守,媒体都不应该去夸大事实扑风捉影。因此,媒体在面对负面新闻时,应该严格控制报道的内容,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和严谨,全面报道真实的内容的同时,严防一些个人的猜测和妄加的踹度。

二,大众面对增多的负面报道应该保持客观的态度。首先我们需要正视,这个社会有正面的能量,自然就会有一些负面的能量,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些负面的能量就去改变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相反,我们应该感谢那些真实的负面报道,正是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实更全面的世界,我们才能更好的去面对这个世界。

三,面对恶性的事件发生,尤其是那些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恶性事件,我们应该予以更高的警惕性。永远记住一点,别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尽量避免个人的行动,尤其是在夜晚和郊外的地方。保持与身边人的沟通,一旦自己真的处于危险当中,及时发出求救信息。不去贪图一些小便宜,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贪图小便宜,将自己一步步推进了犯罪分子的陷阱中。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事情,一旦自己不幸处于了危险当中,求救也没能及时得到回应时,千万不要乱了阵脚,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再徐而图之。

四,负面的新闻往往是对弱势群体的迫害,因此,在非弱势群体面对这种负面事件的时候,应该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解救正在受到迫害的弱势群体。一件负面的事件,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很容易就能产生正面的影响。例如,早些年佛山五金城的小悦悦事件。如果当时小悦悦在被车撞到的时候,那些经过的路人没有冷漠对待,而是采取积极的营救措施,也许就能挽回一条生命,那些本来不应该存在负面情绪就会被积极的情绪取代,不但不会造成负面事件,反而宣扬了正能量。

@赵日天:

不是媒体传播负面新闻,而是受众想看负面新闻。

现在的媒体都是营利性的企业,不管播送什么样的新闻都是以受众的接受与否为前提的。只有受众喜欢看你的新闻,你才能实现经济上的收益。

受众喜欢看负面新闻,所以媒体就喜欢播负面新闻。

但是受众对于信息是有筛选性的,在传播过程中自动筛选出了自己想看的信息,而忽略了不感兴趣的信息。

跳出受众,以一个传播者的身份来看,你会发现其实正面新闻和负面新闻的比例相差并不大。只是由于你对于负面新闻比较关注,所以就有了负面新闻比较多,人们爱看负面新闻的错觉。

至于负面新闻所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就这么说吧,现在媒体播送新闻并不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而是有态度、有目的的放送新闻,并且会注重受众在接收新闻后的舆论反馈。通过一些隐晦的暗示、春秋笔法去引导受众的情绪,引导受众思考。

所以媒体是具备引导舆论、监督舆论的功能的。

说得比较通俗一点就是:

最近总是看到一些负面新闻——负面新闻也是新闻啊,媒体又没资格剥夺大家知道这件事的权利,相反,媒体有责任让大家了解到这些信息,因为媒体就是一个传播者啊。

媒体该如何掌握媒体报道的尺度——要求有三点:一、不歪曲事实,做到客观公正;二、有态度地放送新闻,顾及社会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三、有保留地报道新闻,我只让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却不告诉你还发生了什么,我只选择性报道一部分。

大众对此新闻抱什么态度——爱看看,不看右上角。

弱势群体如何在险恶的社会中提高生存技能——让自己变成强势群体。这本身就是一个循环,不想当弱势——努力——要么灭亡(剧终)——要么成为强势群体

非弱势群体如何消除已产生的负能量: 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明理:

人的认知是很片面的。 你今天所了解到的事情,可能会让你对一个事物有了一个最初的印象。

而人的最初印象是使人对一件事的行为是最大影响。

比如扶到底老人这件事。

在之前宣传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年代如果有这事,估计扶的人肯定有的。 最起码比现在多的多。但自从老人碰瓷这新闻出来以后。人对这扶老人就有了另外一个念头。 扶是有代价的!

新闻是时效性的 片面性的 但他又传播广泛。毕竟这个世界上每秒钟 都发生着无数的事情。 有好事 ,有坏事。不可能我们都知道。而且新闻的真实性也不一定。但是播出的新闻又能够影响我们的思想。所以新闻工作者的道路还是任重道远的。

其实如何能够客观的去看待新闻的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一直认为以不成比例的个体去描述整个群体是非常蠢的行为。

当然能做到挺难的。我对这一类的了解也说不出来什么。 先答下,占个坑。看看有没有大神。

推荐个节目《你会怎么做》。通过还原当下社会热议的事件,以360度全方位隐藏拍摄的方式,来观察普通人们的真实反应。

文:知乎 点击查看原文

本文来自: 王望奎博客,转载请保留出处!欢迎发表您的评论相关标签:互联网新闻 望奎 网络营销 网站营销能力


更多阅读

直击泛家居产行业20强的品牌定位策略

软文 2019-5-22
大材研究注意到,近几年来,有不少公司重塑定位,或者放大原来的优势定位。此事,如果做好了,少则省几千万,多则可省几个亿的广告费。 ...

卖家成长 选取关键词得注意 前期关键词调研更重要

软文 2019-5-22
如今在亚马逊上开个店看似很容易,但要保证出单,持续的出单却很难。原因有很多,老话说的没错,三分靠运气七分靠打拼,而做亚马逊前期...

国庆假期借势海报 杜蕾斯发挥正常 宝马海报无文案 ofo大手笔

软文 2019-5-22
文 | PR天下 今年国庆假期与去年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期间还要累加一天中秋节假期,共计八天,而这竟成为数家品牌借势创意的发力点。...
返回列表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确 认

Copyright © 2015-2021 发稿网

     
扫码二维码立即咨询
确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