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把华少老师的《裂变势自媒体时代传播的秘密》拿出来翻了一遍,不得不说,书中的这两段话,真的是越看越有味道!
传播的本质不是“传播”,是“播传”,要发动消费者替我们传播。
品牌超级话语不是我说一句话给消费者听,而是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去传给他的亲朋好友。广告语不是一句我说的话,而是替消费者设计一句他要说的话。
是的,营销的主战场从来就不在屏幕上,也不在海报上和杂志上,而是在我们与别人进行日常交流的场景中。
实际上,几乎所有成功的营销活动永远都是消费者完成的,广告只不过起到触发作用——回忆一下,你消费的任何一种商品,不论是服装、饮料、化妆品、电器甚至品牌圈圈的公众号,更多是因为看到了周围人使用、推荐、讨论、分享,而不是广告。
所以,广告的重点并不在“播”,而是在“传”。
那么,如何才能把传播变成“播传”呢?
关于这一点,华与华书中的案例很少,挺可惜的,所以后来我又自己总结了一下。
我把能想到的到处被人传诵的广告语都列了出来,发现它们之所以能达到“播传”的效果,是因为它们大部分都满足以下几种特定的条件。(PS,这几种条件并非完全独立,它们很多时候是同时被满足)
1.口语化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条件。
要想让消费者到处朗诵你的文案,首先就得保证你的文案不是书面语,而是口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接地气”,或者“说人话”。
那该如何判断自己的文案有没有说人话呢?
很简单,把这句话带出办公室,然后对其他人说,看看自己能不能说出口。
比如奥迪的“突破科技,启迪未来”就不算说人话,它只会出现在海报上,或者演讲台上,没人会在日常生活中说这样的话。
不信试想一下:假如你朋友想买车,他问你该买什么品牌的车?你跟他说买奥迪,他问你为什么,然后你跟他说了句:“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你认为你的朋友会怎么看你?他肯定会认为你这人是个木脑袋,不会说人话。
所以,这句话是没有“播传”效果的。
相比之下,“开宝马,坐奔驰”就非常口语化,就算没看见正式的广告,也到处都能听到:
“为什么要买宝马?”
“开宝马,坐奔驰,没听说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