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编辑器独家采访一位钟情于从0到1的内容运营老司机

? ? ?上周四贤哥分享的“如何从零开始成为内容运营”,相信听了的小伙伴也学到很多实用的干货。今天再次约到贤哥,再深入了解下贤哥,了解下“产品菜鸟汇”及“运营研究社”,相信大家听了课后也是热血澎湃,也想再次“深入”。(深入这个词,小编有点老司机了,下面开始飙车)

曾卖过命的公司和项目:1.小红书购物笔记2013年11月加入小红书,负责购物笔记的运营与冷启动推广,6个月后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取到10万种子用户,并成功get金沙江领投真格基金追投的几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2.贴吧客户端看贴功能百度贴吧内容挖掘与品牌运营师,参与贴吧“新玩法”项目,负责贴吧客户端看贴以及PC端的PK贴两大功能的运营与数据分析。其中,看贴功能通过活动、内容、用户运营与栏目创新及功能迭代,DAU从0持续增长至400万,看贴用户三日留存率高达74%,有效达成产品新用户留存提升目标。

话不多说,端好小板凳,来听听前百度贴吧内容挖掘与品牌运营师陈维贤为大家带来的干货分享。(此文阅读约10分钟)1创业篇Q:百度对大家而言依旧是一个梦寐以求的公司,大公司与创业之间的选择,从“小红书”到“百度”,再到现在的“河马牙医”,以及一直在工作之外负责的“产品菜鸟汇(运营研究社)”,辗转几次再次回到创业,是对创业的一种热爱吗?在百度、小红书以及现在的河马牙医我经历的的项目都属于从零到一的项目,只是说在大公司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小公司基本上从零开始。那为什么一直去选择做这块一个是确实是因为热爱这个事情,热爱这个从零到一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新生命诞生一样。在小公司更能够体现自己的一些特长跟经验,因为毕竟都是属于从零到一,属于零基础的一个起步,更能体现自己的一个特长。Q:贤哥觉得创业与我们一般的工作有什么不同的?可能很多人工作中停滞不前就是缺少一颗创业奋斗的心,不知道我这样说对不对?我在小红书的一个创业经历因为当时还属于毕业生,刚到社会工作,所以说真正说谈到的一些压力,反倒是没有在河马牙医大,因为现在毕竟是运营合伙人。“可能很多人工作中停滞不前就是缺少一颗创业奋斗的心”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不是环境决定你会是怎样的人,更多的而是看你个人本身是一个怎样的一个心态去对待!好的心态,不管我们出来在创业的小公司也好,在大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在国企,我们都会想尽办法去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我个人是比较要强的一个心态,当别人说你不行的时候,你就会努力去实现,证明给他人看也证明给自己看。这个应该是比较适合创业公司的人的一个心态!2运营篇Q:谈到创业,贤哥的微信公众还号【产品菜鸟汇】第一次推文是在2014年9月,运营这个账号两年多,期间是不是也遇到很多困难?对于刚入门的初级小白而言,账号运营上想听听贤哥是如何解决当初这些困难的?产品菜鸟汇会这个号的运营。相比于现在在公司做公众号的运营,一个好处就是说我们不是个组织,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慢慢的去尝试,尝试是没成本的。为什么说没成本的因为很多人推公号会掉粉,我的怎么推都不会掉,或者说不一定掉很多。基本上都是正增长的不是负增长的。具体遇到的问题,坦白讲遇到问题就是不知道写什么!毕竟更文真的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它属于个人自媒体,所以说最大困难应该就写文章吧! 当时刚好跟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要写本书。基于这本书的大纲。我就按照这个大纲去更新自己的写作方向,这个是真正是我继续更新文章的一个原动力吧!这个原动力,就像我们现在很多小伙伴面对的一样,可能这份原动力,是工资,是梦想,是爱好……Q:不知道定位,不知道写什么,是目前很多自媒体用户的盲点。贤哥这方面对自媒体用户有么有什么经验分享的?首先有一个观点:现在的现状是不像以前微信公众号红利期那样写一篇文章然后就火了。我真正去做过公众号的时候应该属于整个微信公众号红利期过去的一个阶段,只是说刚刚好赶上的这个知识分享的这波红利。不然我这个粉也长不了了,通过定位通过写文章来快速实现增粉其实还是挺难得。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去坚持吧!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可能。一周更新一篇两篇,当你更新一年你的积累量就比较大。建议写的文章,多写一些干货少写一些个人的生活。因为干货的话其他人也是有刚需的,你的生活和鸡汤,基本上除了简书一类的平台会分享个人情感更多一点,像36氪、虎嗅网等专业的一些品牌不太喜欢这种文章除非你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人。3社群篇Q:目前咱们的核心产品算是【运营研究社】,现今很多都在做社群版块,而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尝到社群的胜利果实。据了解【运营研究社】社群也曾陷入瓶颈期,后来是靠什么转危为安并成功变现的?【运营研究社】的社群运营的技巧有哪些呢?【运营研究社】其实并没有变现。只是说我们刚好能够支出跟收入是平衡的,因为我们每次都会收些会费!所以说我们能够做周边做线下活动的做很多东西都是说社员入群的时候交的一个费用,我们并没有拿它去做变现。然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也不会去考虑把它变现的事情,因为它这个是还是有点小小个人情怀还在里面呢?然后真正的危机应该就是核心成员能力的成长,跟社区内发展不太匹配吧?我们能够解决的就是说把这个最基础的服务然后不断优化,每次在做一个比较大的活动的时候把这个准备的时间拉长。尽可能的拉社区的核心成员。愿意做事的成员能能够一起去把这个事情落地。在这过程中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然后看到社群的力量。 然后具体的技巧呢,我们当时是引入一个社群的数据统计工具,所以说我们能够有办法去数据化的去分析。每一位社员的活跃程度及是什么样的社员适合继续留在社群,把不太优质的社员把他淘汰掉。做社群前想清楚我们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是增加用户粘度?还是带来新增?还是通过社群实现变现?真正梳理好做社群的目标,才可以针对性的去做,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4规划及建议Q:针对产品菜鸟汇更名运营研究社后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对未来有什么规划,这个方便分享吗?这次除了把公众号进行了更名,其实我把在知乎、36氪上的栏目给改名了运营研究社,这样做就能够统一出口了,之前我们有三个出口,一个是产品菜鸟汇公众号,一个是社群运营研究社,第三个是我自己的跟小贤学运营。现在一调整,公众号和36氪等专栏成了我们的渠道,我自己成了运营社的产品。未来的规划,分三步吧。第一步裂变,把运营社做到更多的二线城市,我们会继续保持走心,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进行。第二步是,做成一个互联网产品,社群蛮难服务超过10000人,第三步是探索除学习之外的,能够帮助运营人的内容和服务。题外话:贤哥在校是做百科过来的,百科的经历对你现在的影响大吗?对在校大学生有没有哪些建议?百科对我影响蛮大的,至少是它让我选择了做运营,有信心做好一个好的运营。我们都是校园市场出来的,现在被炒的火热的社群经济,在我们那会其实是标配,一个人管理成千的大学生也是有过的经历。对大学生来说,我给两个建议,就是别闲着,折腾总有一个会让你碰对的点,虽然会被说是你运气好,但这些其实都无所谓。第二个是尽快的确定自己想去的公司和岗位,这样你就有更为明确的奋斗目标,你会过的很充实。主要靠坚持,没啥套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贤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