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年前,神秘又美丽的中南半岛上,有一个小小的国家叫做蒲甘。蒲甘虽然是个小国,却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国王,这位国王雄心壮志,英勇善战,他的名字叫做阿奴陀。在他即位后,先后征服了南部的直通、西部若开族的阿拉干王国,为蒲甘王朝奠定了二百四十三年的基业。当时蒲甘王朝的领域,北起八莫,南滨大海,东部统领掸族诸部,西临北阿拉干,为缅甸最早统一的王国。阿奴陀在缅甸的历史上有着类似中国“秦始皇”一样的地位,又因为其十分推崇佛教被尊称为“缅甸的阿育王”。
在一次阿奴律陀国王北伐征战的过程中,他带着部下来到了国家北部的一片秀丽的大山之中,大军势如破竹,很快完成了对北部众多土司部落的征服。在阿奴律陀的军事压力下,居住在今天缅甸西北部的隆肯(又称龙肯),距密今天密支那约100公里周边的民族部落首领选择了和平归顺蒲甘王朝。为了表达对和平的美好愿望,对阿奴律陀国王的尊敬,部落首领用当地最真珍贵的翡翠玉石雕刻了一尊佛像敬献给国王阿奴律陀。当阿奴律陀看到这尊用翡翠玉石雕刻的佛像晶莹剔透,熠熠生辉的佛像时龙心大悦,当即与部落首领达成了和平共处之约,并且要求把产自缅北的翡翠玉石当作皇家贡品,每三年向皇家敬献一次。在阿奴律陀国王的表率下,佩戴产自缅北的各种翡翠饰品成为缅甸皇家及贵族们尊贵和祥瑞的象征,一时成为王朝的风尚品。而对产自缅甸王朝北部的翡翠玉石,民众们都冠之以一个尊贵的称谓“缅王玉御”(缅语中缅王皇家御用之玉的意思)
自阿奴律陀国王之后,缅甸北部矿区的翡翠玉石被中缅两国人民都热情喜爱,产自缅甸北部的勐拱、帕岗、南岐、香洞,距离密支那西北136公里,距勐拱西北102公里 ,长70公里、宽20公里,地区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等地出产的翡翠玉石颜色庄重而典雅,滋润而细腻,质硬而剔透,成为玉中至善至美的代表,也被公认为缅甸翡翠玉石中的“缅王玉御”的原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