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的研究状况和移动社交媒体的具体实践来看,盈利模式没有突出在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无论是社交媒体还是移动社交媒体,它们的盈利模式存在着共同点,主要通过广告、增资服务、电子商务以及社交游戏这四方面实现盈利。
与传统 PC 端社交相比,移动社交具有人机交互、关系延伸性、传播即时性等特点,移动社交特有的功能主要有通讯录、LBS、拍照、NFC 近场通讯技术以及重力功能,这些功能能够让用户将通讯录导入移动社交圈、随时随地创作并分享视频、图片等,移动社交媒体让网络最大服务于个人的现实生活。
纵观移动社交媒体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移动社交媒体的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广告、增值服务、电子商务以及社交游戏这四方面。
移动社交媒体盈利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移动社交媒体内部盈利如增值服务模式,一种是移动社交媒体外部盈利,如广告、电子商务模式。
一、广告模式
广告模式
移动社交媒体广告模式的利润源是广告主,广告主通过移动社交媒体向用户展示传播广告,移动社交媒体承担了传播渠道的角色。无论是 PC 端还是移动端,社交媒体都深受广告主的青睐,主要是因为社交媒体的用户规模以及社会化传播价值。首先,移动社交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流量用户,用户规模大能够保证广告得到最大规模的传播。艾瑞咨询在《2014 年中国移动社交应用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 2013 年中国 PC 网民达 5.9 亿,增速为 6.8%;移动网民达 5 亿,增速为19.5%,预计到 2017 年移动网民将赶超 PC 网民,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大用户群体。其次,社交媒体的定向化传播提高了广告的转化率。社交媒体通过年龄、性别、收入、兴趣标签等静态细分指标清晰的界定用户身份,社交媒体广告将各个动态情景下的个体身份链接起来提供彼此的存在感体验,并且在强关系和弱关系的链接中建构用户的社会身份,使得广告主推广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的契合用户体验存在感和建构社会身份的需求,从而比传统媒体广告和门户网站更好的提高了转化率。广告商在移动社交媒体投放广告,移动社交媒体通过 CPM(按每千次计价)、CPC(按点击计价)、CPI(按实际安装计价)、CPA(按行为计价)等收费方式获得利润分成。微信公众平台的广告主功能就是为广告主提供定向投放广告,广告可获得亿级展示,微信公众平台按照点击收费。广告为社交媒体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从 2014 年四季度 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和人人网财报中截取广告营收和总营收发现,广告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普遍在 60%以上,Facebook 的广告比例更是达到 92.25%,同时 Facebook2014年移动广告业务的营收所占比例也达到 60%以上,而且在不断增长,从第一季度的 59%,第二季度的 62%,逐步增长至第四季度的 69%。由此可以看出广告是大多数社交媒体最主要收入来源,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社交媒体的核心业务。
从移动社交媒体的广告收入以及对广告投放系统的重视程度来看,广告模式是移动社交媒体主要的盈利模式。但是广告模式在场景的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移动社交媒体广告投放对用户在场景中的需求把握不够精准,广告投放的精确性还有待提高。例如,微信公众平台广告基于用户画像、行为数据、语义分析等完成精准投放,但是朋友圈存在的语音噪音大等现象在无形中就削弱了广告的精准性。目前移动社交媒体很多是从技术层面完善广告投放系统。例如通过对用户浏览数据的分析,推测出用户的喜好,从而向用户推送相关的广告。但是在什么时间段、以什么形式向用户推送广告等都有待移动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完善。其次,广告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有待改善,而在场景时代用户的体验成为盈利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信息流广告的推送对场景中用户需求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出现的各种 banner 广告、代购广告推送对只会干扰用户,影响了用户的体验,若是被用户屏蔽,那么广告的效果就无从谈起。最后,广告模式是将流量变现最直接的方式,前提是要有流量用户,但是对于垂直类社交应用,在产品发展初期用户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时,通过广告实现盈利根本无法实现。因此,广告模式在移动社交媒体中的前景还有待考验。
二、增值服务模式
增值服务模式
增值服务是移动社交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增值服务在 PC 端已经成为社交网站的一种重要的盈利方式,随着社交网络向移动端迁移,移动增值服务自然也成为移动社交媒体重要的收入渠道。移动社交媒体的增值服务主要利润源是客户和企业,移动社会媒体通过会员增值服务和虚拟商品销售来实现盈利。会员增值服务在移动端主要表现为装扮特权、游戏特权、信息同步,诸如 QQ、新浪微博的页面装饰等。专注匿名社交的陌陌,其会员增值服务就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由表可见会员服务的营收占比达 50%左右,陌陌提供增值服务主要有记录访客、悄悄查看、语音自我介绍、群组上线提醒、定向设置隐身、专属会员标识、定位城市及个性资料页面等,以及表情、主题、背景等虚拟商品的销售。其次,企业增值服务体现在企业账号在社交网站中区别于个人账号的功能,诸如认证服务、企业的群发服务等特殊权限。在微信上,企业可以向微信申请支付认证,缴纳 300 元费用通过认证后可以开通微信支付,便于开展微信电商业务。
增值服务是通过移动社交媒体内部实现盈利,这也是移动社交媒体利用自身的社交属性和自身用户资源,为用户在平台内创造价值的重要途径,这些增值服务主要体现在装扮特权、表情付费等方面。但是移动社交媒体对于增值服务的开发欠缺对社交场景关系本质的理解。尽管虚拟装饰品、表情对于移动社交媒体而言开发成本相对较低,但是这些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社交场景。以表情为例,对于陌陌这种基于陌生人关系的社交应用而言,表情的使用可以是一种陌生人了解陌生人的渠道,而对于像微信基于强关系的社交而言,表情的运用对用户可有可无,并没有实际意义,仅是一种乐趣,这就导致了微信用户对微信内付费表情的冷淡,目前微信也已经取消了表情付费这一项目。其次,增值服务发展空间有限,要不断增强增值服务在场景中的溢价能力。很多社交媒体用户对增值服务不感兴趣,而那些真正感兴趣的用户,增值服务又缺少持续性的服务维持用户的兴趣,导致增值服务的发展空间有限。增值服务的开发不仅需要满足用户在场景中的显性需求,同时还要去发掘用户的其它需求,开发更多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从而获得溢价。增值服务可以围绕某一有溢价能力的场景,开发出相关性或者一体性增值服务,不仅是线上增值服务,也可以包括线下的增值服务。正如针对跑步这一场景,跑步类移动社交应用,不仅开发了跑步手环,记录步数、路程等相关数据,同时也开发跑步周边产品如运动鞋、训练课程销售。
产品学习笔记:移动社交媒体的盈利模式(二)
目录
产品学习笔记:移动社交媒体的盈利模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