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社交媒体账号 我们就有一个 数字自我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所处的互联网络系统越来越智能化,这会让我们在身体之外产生一个“数字自我”。本文作者Mark Rolston援引哲学家Julian Jaynes的二分心智理论来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解释。他指出我们未来也可能要为“数字自我”所做的,但我们不知道的行为负责。

还记得《西部世界》大结局的小标题叫做《二分心智(The Bicameral Mind)》么,考虑到剧中的人物大多不只有一个身份,这样的标题真的是很恰当了——比如我们已经知道,多萝西是怀特,而威廉就是“黑衣人”。除此之外,大结局还有更多要讨论的内容。

多萝西

刚一开始,我们看到的就是阿诺德正在为多萝西做一些检测和调整——这正是多萝西诞生的时候,我们的女主角正在被装配她身上最重要的核心部分。

多萝西说:“你的声音是我记得的第一件东西。”也许我们会以为她指的是她的创造者——阿诺德的声音,这个在一整季的剧情中一直在她脑海中回荡的声音。但是很快我们就能知道,这是她自己的声音——这是她整个人故事的展开中最重要的点。

1976年,哲学家Julian Jaynes发表了一个煽动性的理论,即早期的人类缺乏自我意识。每当他们遭遇到困境,一个半脑会听见来自另一半脑的指引,但他们会把这些指引误认为来自于外部——比如来自于上帝,或者是他们已经去世的祖先。Jaynes称他的理论为“二分心智”(bicameral mind)——在他的论述中,这种情况在人类的早期一直存在,直到大约3000年前才具有完全的自我意识。

本能和声音的结合(即所谓的二分意识),只要人类社会等级森严,人类能够自我管理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是,大约3000年前,人口过剩,自然灾害、战争的压力大大超过警告之声的极限。二分心智分崩离析,之前能够听到的警告之声完全消失,自我意识开始零零碎碎地回到人们的意识当中。一个更灵活却更艰巨的应对日常生活的方式由此诞生–当神沉默之后混乱接踵而至之时,这种新的应对方式再适合不过了。他说,《奥德赛》中的人物会有内在思维活动(不过,他认为,这是由于后来译者添加上去的,反应的是现代心智。–译者)。伴随着内在叙述以及对来自更高权力指引的渴望,现代心智( modern mind)出现了。

你的“元我”是怎么工作的

我们可能认为自己处于掌控之中,但并非如此。只要有社交媒体账号,我们就会拥有一个“数字自我”。不过,更新内容与点“赞”的控制权都还在我们自己手中。但数字系统正变得越来越智能,它们正在从我们手中夺走决策权。LinkedIn提醒我们,当我们在其中达到一个“成就”时,它会自动“祝贺”联系人。Facebook的生日提醒也一样。我们与数字自我的互动已经减少到只有一次点击。而且,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最后一次点击的需求会消失,我们的“元我”会承担起“祝贺”的责任。

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决策权交给了“元我”。智能恒温器设定了我们家庭空间中的温度。媒体渠道给我们排列好了我们接下来要看的内容。我们的手机为我们导航。如果你要依赖Waze(地图导航应用)去城里的餐厅吃饭,那你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城市里的位置,你也不需要知道。在这一点上,你不是做决定的人。我们越是依赖电脑,就越能充分意识到我们的“元我”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也就越会把我们的日常决策交给它。最终,我们会在不知情甚至不关心的情况下做这件事,直到我们的“元我”能够代表我们,并且完全独立于我们的身体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