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定位公关不懂得做PR的互联网公司合格么

  嘿!我是小点!

  今天无意中看到朋友发出感叹的一句话:“互联网公司有一个特点,哪家公司的PR做的好,哪家公司就成了知名公司。呵呵,看来,想做好企业,首先做好PR,你懂的!”

  看到这句话我第一反应,一家不懂的做PR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一家合格的互联网公司么?作为一家定位公关公司的“老司机”我表示非常赞同朋友的观点,为什这么说,请往下看。

  首先我们来扫盲,究竟什么是PR?百度百科大神是这么解释的:“PR是公共关系英文缩写(public relations)是缩写,又名机构传讯(英文:public relations,故多简称PR或公关),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包括宣传组织的成功,降低组织失败的影响,宣布变更等。和中国传统个人关系的中的面子类似。“(引百度百科

  但是网上有一个解释挺有意思,PR=骗人!尼玛,我觉得这个解释很棒,有多少公关事件不都是把客户“骗来关注品牌并且消费的么?但是需要说的是,我今天并不是谈Adobe公司的某一个产品,也不是800一台,2000包夜那种公关……

  那么问题来了!PR或者品牌PR的作用是什么呢?

  总结了一下,大概分为五个方面。1、传递企业理念;2、塑造企业公众形象;3、提升企业品牌价值;4、提高企业凝聚力;5、创造企业利润价值。说的再直白一些,PR就是用办法引导目标受众同意某种观点。

品牌公关必经之路

  再深层次解释一下,品牌公关相信大家都知道吧,也很好理解吧?某品牌让目标群体喜爱或关注这个品牌所做一些营销事件,就是PR!

01▲通过公关名利双收的摩拜单车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OFO选择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分析两家背后金主后,只能说各有各的牛逼,OFO背后有小米和滴滴,占据着年轻群体粉丝社群和庞大的流量入口,摩拜背后有腾讯和美团,也占据了国内庞大的消费群体优势资源。

  OFO和摩拜品牌营销之路

  从两个品牌整体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差别非常明显,直接可以得出结论,OFO更倾向于赤裸裸的投放广告,而摩拜更多的是在做公关事件。

  OFO投放广告,想必大多数人都看过。比如户外广告,地铁站、视频网站各个APP信息流广告等等。

OFO和摩拜品牌营销对比

  再看摩拜做了什么事情?一篇公关文:“摩拜CEO:失败了,就当做公益吧!”引起整个互联网圈的疯转,作为品牌公关圈的我个人表示,冲这手漂亮的情感牌,我要给摩拜打108分,多出来的8分是用来让胡炜炜骄傲的!

02▲广告和公关究竟哪个先行?

  这个问题在广告和公关圈争论了半个世纪了,至今没有明确答案。为什么一直没有结论?首先,公关和广告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是操作手法的不同。

  广告讲究曝光量,投放渠道,更多是在刷存在感,缺点烧钱!

  公关讲究传播点,一个很好的传播点会带来自传播,缺点太烧脑,产出低!

  来深度分析摩拜与OFO,我们不难看出,前期OFO上市之后,在城市大面积的投放小黄车之后,铺天盖地的广告迎面而来,瞬间成为当下共享单车品牌的炙手宠儿。

  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OFO现在的品牌形象是什么呢?损坏率高,找不到车,员工自曝家底黑幕等等……

  反观摩拜,凭借一篇公关软文文章冲入江湖,为品牌公关起了一个好头!知名投资人徐小平先生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如果我只有一分钱,我也会把它投在公关上”,摩拜在创始人形象包装方面要远超OFO,但是有一个败笔就是,把“创业”和“失败”这两个关键词放在一起是不是一种非常忌讳的表达呢?这个各抒己见吧!

  总结两个品牌来看,OFO为广告先行,摩拜为公关先行。对比两家目前的现状,摩拜似乎要略胜一筹。者也恰好证明一个结论,公关先行更具优势,在品牌发展长远考虑,企业应该更多精力放在公关传播,从心智入手抓住客户群体,建立强大的心理认知,从而留住客户的心。

03▲产品的媒体属性如何定位?

  “产品媒体化,互联网化”是近些年被无数创业者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卫龙辣条的苹果风,到江小白的定制瓶,这些产品一经不再是以们组客户基本功能需求为目的,而是更具有媒体的属性。

卫龙与江小白

  产品具有了“媒体属性”,就可以吸引大众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且引起自发的传播和讨论。所以公关最终达到的一个目标是——让消费者为你的产品做推广。在这一点做的最好的,业界最推崇的杜蕾斯品牌就是这个套路。

  按照这个思路分析下去,摩拜比OFO做的更好。从摩拜第一代的“变态车架”、实心轮胎、GPS定位、自发电、6000元造假、大数据分析到后来的Lite镂空轮胎,这些都是普通自行车不具备的特点。因为巨大的反差和新奇性这一特点很容易就引起了大众消费者的目光,引起了自发性讨论和传播。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你在办公室里听到这样一句话:“你知道么?一台摩拜单车的造价6000多呢!”你会是什么感觉?第一反应会不会是下班我要去试试这个台6000元的自行车。

  公关是什么?就是更便宜的广告嘛!只要你开一个口,放出来一句话,就能引起无数媒体和“自媒体”分析和讨论,小点我不就是其中之一么?摩拜并没有给我一分钱好处?而我却长篇大论的在谈论它!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摩拜的整体设计很文艺范,潮流感十足,正是这种设计才让它与传统自行车区别开来。但是如果它打广告,会破坏这种品牌形象,这样小点想起来为什么奢侈品不会到处打广告,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样做也太让自己掉价了!“

  其次,做公关有利于让公众对品牌或产品产生更好的认同感,摩拜单车是在道德和情感方面打出一手好牌,胡炜炜那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吧“能唤起人们对他的支持,小点相信谁会反对一个做公益的好人呢?相反不但不会反对,还会产生同情之心,要知道吃瓜群众天生具有一个悲天悯人的“好心”。

  不得不说摩拜胡炜炜口中的情怀和梦想,就是给公众“戴帽子“:我们摩拜人更文艺,也更支持公益……”

  OFO是共享单车品类开创者,从学校起步逐渐渗透到城市。但是摩拜凭借公关,拿道德和情感两手牌出拳,让公众感知OFO更像是跟风者。胡炜炜毕竟是媒体人,把“情怀牌”和“感情牌”打的漂亮,硬是步步为营的反超!

  实际上OFO比摩拜更早出现的共享单车,只不过它之前潜伏在校园市场而已,因为摩拜的出现,它反倒是有跟风嫌疑,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04▲本文结论

  总结一下本文的观点,箭在弦定位公关小点暂时的出以下结论:

  1、如果CEO或者创始人擅长讲故事,诉情怀,那就去做公关吧!比如马云的创业故事,雷军的小米等等;如果不擅长,老老实实做做产品,深耕行业,也会有出头之日。

  2、如果产品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可以通过公关将用户注意力从产品转移至CEO和企业文化方面,创造粉丝经济,如罗永浩和锤子;如果产品性能的优势很明显,直接上广告也无伤大雅,前提是产品具有门槛,远超同行。

  3、尽可能挖掘产品本身,如果产品本身具有媒体属性,那就以公关为主做营销,降低营销成本,做口碑传播;实在没有媒体属性,那就努力做广告吧,这是唯一的出路!

  4、让目标群体获得认同的产品,在道德、情感方面做的很漂亮,当然也更容易让客户接受,这样的产品,可以做公关,让公众支持,可以做类似于道德绑架话题;如果是功能需求强,没啥值得客户认同的,那就来点实际的,做广告!

  总之一句话吧!“扬长避短,创造经典“根据自身的优劣来选择和取舍,创造出属于品牌自身的特点。

  在此小点还想说一句:“广告已死、公关崛起“这一个观点还是太片面了,公关事件还是需要广告的助推的,公关和广告是相辅相承,而非一山不容二虎这一状态。

  作为中国定位公关品类开创者、箭在弦定位公关传播机构更能分析和看透众多品牌的优劣势,小点有幸参与了这个品类的开创。小点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企业创始人能够深思自己企业现状,通过定位公关事件来营销自己企业从长远考虑是更明智的选择。

  从而也印证了我的观点,一个不懂的PR的互联网公司确切来说是不合格的,PR从公司长远品牌建设考虑绝对是最捷径的道路,没有之一!

  【END】

  稿件:嘿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