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互联网公司开始集体农村刷墙。淘宝、京东、360、中原第一城、当当、世纪佳缘……纷纷“上山下乡”,而且,所用标语一个比一个有意思。
围观之余,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热衷于“互联网思维”的公司愿意“上山下乡”?真的只是单纯地想弄个噱头,炒一把么?当然不是!想炒作,社交网络有太多的方法,何必要去农村刷一墙?
显然,这里存在一个品牌传播的渠道选择逻辑。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除了进村刷墙,很多公司的品牌传播渠道开始更多地选择地铁、分众、公交站牌、户外等这些传统渠道。
传统渠道为什么会重新回归?下面就让中原第一城网上平台来为大家扒一扒
最近,和一些做营销的朋友聊。他们都说到一点,现在客户更多的是希望他们基于传统渠道提供创意和营销方案,而社交媒体做联动传播。单纯的社会化解决方案,他们并不买单……
就在几年前,微博刚兴起,社会化营销也应运而生。大多企业主开始加大社交网路的预算投入,其中,尤以微博、微信为主。据了解,运营官方账号加一些相关项目,乙方公司的月费就要十几万(不包括渠道差价)。然而,不到5年,甲方们的需求似乎又开始倾向于传统渠道了。Why?
首先,社会化营销“泡沫”破灭。需要解释下的是:社会化营销“泡沫”破灭不是指社会化营销不存在了。只要社交网络还存在,社会化营销就会存在。因此,这里所指的是“虚高”的社会化营销价值破灭,企业主们开始正确的看待社会化营销价值。
其次,品牌传播需要“下沉”。当品牌传播开始“虚高”时,传播者很容易陷入“自我认知”的怪圈,即传播者会把自己可视的圈子,认为是传播应该到达的圈子。
所以,当你在运营一个官微时,很容易陷入转发多少、粉丝增长多少的KPI怪圈,却很少会去思考,你的用户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想要什么……所以,在这种品牌“虚高”的情况下,企业主要做的就是让品牌传播“下沉”,让品牌真正到达用户,并被用户高频“接触”。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