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力成告诉你不会运营别懵先做好这几点

有人说,产品是生孩子,运营是养孩子。

有人说,产品是从0到1,运营是从1到1万。

我们一直说运营,这个新兴的行业很值得大家讨论,那运营到底是什么?这个话题也在网上被讨论次数很多,但似乎每一个人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深耕运营业务多年的同力成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已经找到了适合不同客户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运营模式。

运营的同事是做啥的?为啥还有个策划活动?还有个活动执行?他们两个算不算运营?自己做运营的,是否对他们做支撑,如何支撑?细细去了解原来运营还分内容运营、类目运营、游戏运营、用户运营、甚至功能设置细化也叫运营。运营种类那么多为啥都叫运营,是不是意味我做了用户运营,就适合转岗做电商类目运营?但看他们做得事情却是天差万别。那么运营是什么,它的价值在哪里。

有人说,我做APP运营的,我的运营工作就是做用户增长的;有人说,我做兴趣社区的,我的运营工作就是做用户活跃的;有人说,我做电商运营,当然就是卖货;还有人说,我做公众号的,运营就是提升公号粉丝数,阅读量。综上,大概的答案几乎都很一致的理解为:运营就是为了完成某一目标。

1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基于用户需求

每次讨论产品时候,老板都会问用户需求是什么,本质是什么。在日常工作中,运营往往有自己套路和方法论,按照那个模型来操作,参照别人方式来设计,运营工作基本能完成50%。对需求思考深度稍微弱于产品策划,更弱于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同事对需求把握不亚于产品)那时候我会很奇怪,为啥我们要做这些运营的事情,为啥我们不是基于用户需求做事情?

2运营是主需求中的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

类目运营:每个人都需要一双鞋,但每个人对鞋的需求是千差万别,所以需要运营来匹配需求。

内容运营:每个人都喜欢看电影,但每个人看电影需求也是不一样,所以需要在众多电影中,针对不同的人,挖掘出不同的“金子”。

用户运营:每个人都会开通QQ会员,但开通驱动因素和接触渠道是不同的,需要需要设计不同引导指引和挽留措施。这个就是GROWTH模型:拓展->开通–>活跃–>挽留

原来产品策划和运营都是基于用户需求来工作。不同的是,前者更多针对主需求设计产品框架和业务流程,后者更多基于主需求中的不同需求,做解决方案。

3追求最合理的方案

落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一个运营牛逼与否的标准之一。不需要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做过什么效果怎么样,这才是真正的功力。

几乎每一位运营都可以给出自己的设想,但没有哪个公司会给你绝对理想化的支持,你都需要考虑费用、需求优先级、人力和时间成本、开发周期等。再加上每个公司都有自己复杂又独特的情况,所以运营想要落地自己的设想,就必须在这些复杂的问题中,找到一条可以走通的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有一些妥协,也要为一些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那条路。

所以,运营必备的素质不是提出最好的想法,而是选择最合理的方案。

就好比,你上学时一直想找一个聪明贤惠漂亮胸大腿长家里有钱又特别爱你的女孩做老婆,后来你发现这个想法是不现实的,只能有所取舍,也可以很幸福。

做运营,最终目的不是给出一个漂亮的方案,而是达到制定的目标,所以追求的是合理的方案,要具备落地能力

4寻找一个共同的价值

因为运营也是跟产品策划一样,需要思考用户需求,但这样往往是不够的。有时候理清需求是相对容易(好用、方便、实惠),但如何实现这个需求,却是运营核心价值。又会想到悲催通道面试,面试官往往建议你描述一下用户需求,那时候不懂,以为描述一下就行,实际上这里有一套不一样工作思路。

有一天,突然发现整组人都在用网易云音乐,觉得这个APP厉害啊。为啥前有QQ音乐,后有豆瓣多年推荐引擎,还能脱颖而出?其实这就是拼运营结果。试想:

平台有1万个歌手。

每个歌手有10张专辑。

每个专辑有10首歌曲。

那么这个平台起码有100万歌曲…

我的妈呀,谁会去听那么多歌曲,但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歌曲,有时候连歌曲名字都说不来,有时候听都没听过,这咋办。假如每个平台都有100万首不同歌曲,其实对于用户来说差异不大,反正听不完。网易云音乐聪明地方,直接让用户基于不同需求(早上听、跑步听、失恋听、做作业听)创建对应歌单,而这些歌单通过首屏做个性化推荐。所以每次网易云音乐播放操作不会超过15秒!!!就是打开APP,随意点击前面6个歌单就可以了。APP还把按歌手、年代、地区的索引库删掉。这需求打的蛮准,操作也蛮轻,完全是无脑模式操作。

于是我们组内开始热烈讨论网易云音乐的运营方式,产品、平台、内容、leader都一起参与。大家都觉得有参考价值,于是大家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个方向。所以运营第一步:和大家一起讨论有价值需求,并形成共识。

因为大家对运营方向有共识,当提出要策划一个运营策略时候,客户端需要开发,平台后台需要开发,往往会得到帮助。就像大家为了一件有意义事情那样去操作。但有时候,需求并不是一次讨论就双方接受,或者无疑惑点。所以运营第二工作:和不同角色多做沟通,一方面是听意见验证需求是否靠谱,二是为了安利传染,大家可以有共同目标。

但谁不想为别人做嫁衣。以前工作理念是自己赢,也多想为自己挣资源,结果大家渐行渐远,眼界也不见得开豁。记得以前大学学生会主席参选的宣言,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开心工作。他那句话印象深刻,凭什么大家来支持您,我想大家是相互平等关系,以及各自可以找到空间吧。谁也不是谁的老板。所以运营工第三工作:建立平等关系,考虑对方空间。

但这样还是不够的。以前公司PDI课程里面,有很多五星级沟通课程,里面提及教室里不同人特征,属于老虎、考拉、变色龙、猫头鹰等。针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沟通技巧。但自己是不太喜欢去做沟通的人,所以听了就听了,没有太当回事。日常沟通也只能勉强正常。后来有一次和强势的人沟通,突然发现沟通很困难,顿时觉得郁闷。为啥我跟A讨论逻辑那么轻松,跟B讨论时候那么难。于是百度:如何跟强势的人沟通。看了百度经验,发现那些方法蛮有效。于是运营第四工作:尝试找适合的沟通方式。

经过这四项工作,相信运营工作可以开展了。

因为大家对运营方向有共识,当提出要策划一个运营策略时候,客户端需要开发,平台后台需要开发,往往会得到帮助。就像大家为了一件有意义事情那样去操作。但有时候,需求并不是一次讨论就双方接受,或者无疑惑点。所以运营第二工作:和不同角色多做沟通,一方面是听意见验证需求是否靠谱,二是为了安利传染,大家可以有共同目标。

但谁不想为别人做嫁衣。以前工作理念是自己赢,也多想为自己挣资源,结果大家渐行渐远,眼界也不见得开豁。记得以前大学学生会主席参选的宣言,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开心工作。他那句话印象深刻,凭什么大家来支持您,我想大家是相互平等关系,以及各自可以找到空间吧。谁也不是谁的老板。所以运营工第三工作:建立平等关系,考虑对方空间。

这样还是不够的。以前公司PDI课程里面,有很多五星级沟通课程,里面提及教室里不同人特征,属于老虎、考拉、变色龙、猫头鹰等。针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沟通技巧。但自己是不太喜欢去做沟通的人,所以听了就听了,没有太当回事。日常沟通也只能勉强正常。后来有一次和强势的人沟通,突然发现沟通很困难,顿时觉得郁闷。为啥我跟A讨论逻辑那么轻松,跟B讨论时候那么难。于是百度:如何跟强势的人沟通。看了百度经验,发现那些方法蛮有效。于是运营第四工作:尝试找适合的沟通方式。

经过这四项工作,相信运营工作可以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