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
底部生火,上面煮锅
一碗,一筷,一碟
三五一群,起锅即食
听火锅人说火锅事
看火锅行业人物志
“火锅志”专栏将继续对话成都火锅界的Boss们,看看他们是怎样一步步走入了火锅这个行业,如何耕耘和发展,对于未来又是怎样展望。
做了很多期“火锅志”的专栏,大多数Boss都是年轻时就与火锅结下了缘分,有的是学炒料,有的是从跑堂做起。而在当下火锅牛市的风口,越来越多的“外行”跨界做起了火锅,而且还玩得风生水起。
刘羽时就是这样一位“跨界老板”。
跨界1:工商管理毕业的电视台主持人
在成为火锅店老板之前,刘羽时的身份是一个媒体人。在媒体人之前,他大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用他自己的话说,“工商管理这个鸡肋专业毕业的人”一脚就跨进了媒体圈。
毕业之后的他进了四川电视台实习了半年,之后便到了成都电视台,分在人气节目《陈岳叔叔讲故事》工作组。所有前勤后勤的工作他都做过,除了“陈岳叔叔”这个一角。随着节目的火红,刘羽时自己也得到了极大得提升。
随后,便担当起了成都电视台影视文艺频道(CDTV-4)自办的娱乐类栏目《纯粹4娱乐》的主持人(摄像、剪辑等也要做)。这档融合了资讯、娱乐性电视小品、脱口秀和表演性访谈为一体的娱乐资讯节目,在当时成为了最受瞩目的本土娱乐类日播节目之一。
与星爷合影
之后,互联网行业再度兴盛,门户网站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刘羽时也在这时从电视台出来,加入了国内一家知名的网络媒体,担任视频总监一职。
互联网企业和传统电视台的企业文化差异较大,也没有在电视台时那么忙碌,更多的都是在与经纪公司打交道。但最重要的是,这为他在后面入行火锅结下了缘分。
跨界2:互联网媒体人下海做火锅
传统行业的人自始至终有一颗传统的心,刘羽时打算自己出来做实业,以餐饮为切入点,火锅成为他创业的选择。
尽管吃过了不少火锅,却并不了解火锅的制作和经营。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只身一人跑到重庆去考察。刚开始也毫无头绪,只能自己一家家找来吃。
半年的时间,吃了大概将近400家火锅。多的时候一天吃4、5顿,常常都是刚从这一家出来转拐又进了另一家。他说那时候火锅基本上承包了他在重庆的午餐、下午茶、晚餐和宵夜。
不断地试吃,不断地挖掘当地关系,终于经由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炒料师傅。这个师傅一家三代都经营火锅为生,爷爷辈更是在重庆江边挑担卖火锅的第一代生意人。
在重庆苦学一番之后,刘羽时决定回成都一展拳脚。2014年,经过考察,将店铺选在了新华公园后门。那一带是成都出了名的美食社区,有很多便宜又好吃的地道美食,火锅、串串更是竞争激烈。
而刘羽时的店也没有像后来的梵景一样剑走偏锋,还是中规中矩的火锅店装修。为了保证菜品对的优质,经营成本就高出一截,也比当时附近的大多数火锅店客单价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总有点不划算的感觉。
而真正给他第一次创业带来致命打击的,还是新华公园道路翻修,这使得他的店外完全无法停放车辆。所以,在经营了半年之后,刘羽时的店就停止了营业。
跨界3:二次下海,不仅只有情怀
二次创业:梵景火锅
在这之后,他重新调整了思路,决定走一条更有特色的路——也就是如今大家所熟知的“梵景火锅”。这家店从选址、设计、装修到最后开业历时将近一年的时间,最终呈现出来别具一格的创意。
刘羽时说,这一次将用最新颖的方式呈现最传统的东西。
在网媒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不仅让刘羽时在经营理念上更具有互联网思维,更重要的资源。梵景的快速崛起,离不开互联网资本的介入,所以梵景所呈现出来环境设计更具品质。
但最大的不同在于经营思路,除了充分调动媒体资源之外,从菜品到推广,刘羽时一直都在尝试新的具有互动性的体验营销。
对比起同期大多数同行来看,梵景的发展虽然比较慢,但也并不着急,刘羽时说目前在管理方面仍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和提升。
这个跨界而来的火锅Boss,又会有那些出彩的地方,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发稿网软文代写、微信营销、微博营销、报纸广告、视频置顶、百度问答等多种互联网广告行业。发稿网平台有上千媒介编辑、专业写手、段子手、营销专家,为企业、公共机构和个人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将创意、智慧、技能转化为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稿网平台凭借多年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积累,发展遥遥领先同行业其他软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