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内容运营想要增强灵感必须先花时间了解部门业务和产品

曾经在一家公司做内容运营时,总监对所有部门做微信公众号的文案提出了4点要求:有趣、有用、有颜值、有情怀。这算是很高的文案要求了,让所有的文案都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于是有一阵子,公司浩浩荡荡的开展了关于内容运营的各种互学会议。当时的碎片化学习特别泛滥,以致于大家的分享和学习完全不成系统。

而且最可怕的是,大家都魔怔了似的,纷纷钻研如何做好“标题党”,似乎只要标题写得好,文章的阅读数就能过10W+,就能感动用户,就能给产品带来收益……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了解自己所在部门的业务和产品。

由于公司结构较为复杂,产品也比较多,人资部不停地在对外招文案,可来来走走了好多人。人资部很头疼,为什么总是招不到满意的文案?或者留不下条件挺好的文案?

那是因为:招来的大多数文案,无论是有经验有才华的人、还是没经验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刚进入公司没多久,有的就算待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也被在部门之间调来调去的,还没弄清楚上一个部门到底是做什么的,又被人资调去另一个项目部门做事去了。像这样,在懵懂之间做内容,是永远到不到公司提出的那4点文案要求的。

公司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只在默默叹息人才的流失,继续不停的招人。

当一个人做内容运营时,想要增强写作灵感,就必须花时间了解部门业务和产品。如果在不熟悉自身产品的情况下,你所做的内容可能会出现以下这些偏差或错误:

1、用户场景的错误建立

当你并不明确你的产品是针对B用户还是C用户的时候,往往你建立的用户场景会大相径庭。当用户场景出现偏差时,那用户体验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很自然的你就搞错了用户的痛点需求。

此时你写出的内容再华丽,也打动不了用户,因为你压根没有触到用户的痛点,人家根本不知道你要干吗!

2、导致销售的失败

我们免不了要针对企业的客户做文案,如果你不了解部门的业务,你很可能写了一篇吸引C用户的文章,却狠狠地触碰了B用户的底线。

我在这个公司就遇到过,一个品牌经销商看到了一篇相关微信公众号的产品推广,非常生气的找该部门经理投诉,要求立刻删帖,并且下架对他们经销商有销售影响的相关产品,还威胁说要取消合作,经理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来安抚这个客户,挽救彼此间的合作和信任。

写这个文案的小伙子才来没多久,经理虽然对他发了火,却也没法怪他什么,毕竟他不懂部门业务,只是单纯的写文章而已,文章本身写得并不赖呀!

所以我觉得,在一个公司(企业)做内容运营,除了增强创意灵感之外,最重要就是要花一定的时间先了解部门业务,从项目的需求分析、到用户的需求分析,搞清楚确实的方向,第二步才是发挥灵感的时刻。

而公司(企业)应该给做内容运营的人先做前期的业务知识培训,而后再上岗做内容运营,这样才能把产品运营做活了。

往期内容回顾推荐:

什么是内容的去中心化运营?你的平台适合做这样的运营吗?

“小朋友”的一幅画全民刷屏,原来做公益也需要这些优美的营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