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广告对比理论的期待,尚有很广阔的优化空间。今日头条“用心良苦”的寻找用户更多“阅读间隙”以插入广告,以提高转化;微信将朋友圈中的唯一广告位进行细分,让更多广告主获得“走向人生巅峰”的机会;作为“泛社交平台一哥”的微博苦心钻研“信息社交”来让广告更易接受;百度在“搜索优势”的基础上加入“AI技术”提升信息流广告分发及转化效率……
为了让广告主掌握信息流广告效果提升的秘术,使投放效率优化更简易。近日受百度委托,凯度华通明略针对信息流广告效果进行了研究,并访问了涵盖金融、汽车、网游、化妆品、快消、教育、家电、科技八大行业领军品牌,共同探究探究信息流广告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帮助广告主玩转这一新兴营销工具。
从受众角度分析,当前用户每周接触到不低于600个广告,对广告信息的接受意愿极低,而信息流广告融入原生内容当中,提供给受众符合当前阅读环境的信息,不会形成被打扰的感觉;对于媒体而言,本就很小的手机屏幕中单纯的硬性广告往往影响用户阅读体验,信息流广告则能够做到保护受众体验的前提下实现盈利;对于广告主来说,信息流广告融入受众生活场景,又能够精准、深度的与之沟通,实现更高的ROI。从用户层面看,信息流类内容产品之所以在近年来快速崛起,正是依靠精准捕捉用户兴趣并进行内容推送的能力。无论是基于社交关系还是基于用户浏览行为大数据,信息流产品带来的是从“你给我看”到“我想看”的转变。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认可信息流广告在整合营销中的重要地位。
报告在对金融、汽车、快消等8大行业广告主及代理公司的调研中发现,相比起传统营销工具,“做足精准”成了广告主对信息流广告最大的期待。对于判断信息流广告优劣的标准,大家都毫无意外的提到了精准,可如何定义精准,则成为了真正的关键。
报告指出,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信息流广告的精准推送,分别是“兴趣”和“意图”,都需要依托丰富且打通的数据。但是凭借浏览行为、交互数据、用户使用偏好等大数据可以得出用户兴趣画像,而搜索数据、地理位置数据、购买数据等则可以得出用户意图画像。
从消费者购买决策层面分析,“兴趣”级别较低,如果单纯在“兴趣”阶段捕捉用户兴趣进行刺激,会出现刺激无效,甚至导致用户厌烦。而如果能够在用户已完成“兴趣激发”并通过在“收集信息”时暴露出来的“意图”基础上进行广告刺激,将直接影响消费决策并建立消费行动路径。正如整合营销传播之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曾经说过:“兴趣是了解用户曾经需要过什么,而意图则是定位用户当下和未来想要什么。”
文章小结:在当前碎片化的媒体环境中,营销转化率已经成为传统营销方式切肤之痛,百度在意图营销方面的尝试也不失为一条良策。而日渐火热的信息流广告,也会持续吸引业界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广告主乃至整个互联网营销行业 都会获得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方法。
下篇,笔者会为大家分享一下在搜索引擎模式下怎么不用关键词进行广告投放技巧,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