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不是互联网品牌 但他们的互联网营销并不差

没想到昨天友化说写的关于小米和华为OV的稿子大家的评论还挺多,不管是否都是来自真实的终端用户还是带着情绪的网友,友化说绝对尊重每一个人的发言,由于工作原因或许不能一一回复评论还望见谅。今天上午和一个同样曾经的媒体人聊了一上午关于品牌的营销方面的话题,对方觉得很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小点滴汇总到一起后很新奇,友化说觉得既然如此,干脆也整理一下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如果说得对不妨多点赞转发一下点评一下,如果说得不对还望多指教。

说起营销,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的观感,说到OV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充电五分钟 通话两小时”、“2000万柔光自拍 照亮你的美”,这两句话本来是很普通的话,甚至在一些广告大师或文学大师眼里很LOW,但是这两句话叫响九州之后,又有一些人分析这两句话朗朗上口、易于传播还很接地气。友化说觉得这简直就是打完了子弹画靶子,成功了什么都是对的,失败了什么都是错的,就好比朋友圈每天都有各种马云爸爸的金玉良言,不管是不是他说的都扣他头上,因为他很成功说什么都是对的。

不管是“充电五分钟 通话两小时”还是“2000万柔光自拍 照亮你的美”,这两句话的背后的确有现阶段手机用户的痛点分析所在,的确是突出产品的卖点,但是大家都选择性的忽略了这两句话的背后,每一个字的投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的真金白银。也许有人会说,花钱谁不会,不就一个铺天盖地挥金如土么?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即便是花钱也得花的有水平能让大家记住,这才是本事。好吧关于广告投放的营销我们改天再说,先举例证明一下OV这两家不是互联网品牌却在互联网上的营销做得并不比互联网品牌差的真实案例。

一个种子引发的病毒传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归属请通知本人

有时候营销领域的精英们都说病毒传播可与而不可求,2014年OPPO发布了一款带电动马达的旋转拍照手机,名为N3。年底的时候OPPO和京东合作了一个H5的小游戏以带动N3的首发关注度,游戏形式为微信的好友之间可以相互帮忙砍价,最低可以0元拿走一部价值3999元的N3。由于是2014年底,所以当时还没有朋友圈的广告,所以没有办法实现大多数目标用户能够同时在朋友圈看到这个信息,朋友之间的互动也主要还是信息的沟通缺乏参与性。

然而OPPO巧妙的利用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之间的帮忙举手之劳的心理,让微信好友们之间的相互互动变得有趣起来,当时这种活动增强了朋友之间的粘性,又有最新的价值不菲的手机作为礼品刺激,所以仅仅通过几个几个人作为种子切入,瞬间在朋友圈爆炸开来。100部价值3999元的N3总投入仅仅399900元,不到40万,可是该活动最终的收获达到了400万人参与,还都是真实的有效的用户,按照互联网的传播成本一个人不到0.1元。

而深谙互联网营销的互联网品牌们包括魅族在内的其他品牌才后知后觉,一时间各种朋友帮忙砍价的H5小游戏充斥了朋友圈,但是用户已经失去了最初的耐性,甚至非常反感此种营销。OPPO作为此种营销最早的品牌,显然获益最大,一个线下品牌居然通过线上营销拔得头筹,难道不是互联网品牌的耻辱?

送礼也可以变成一次营销

图片来自微博截图,如有版权异议请通知本人

如果说那个案例太早了,那么我们选一个最近的案例来分享一下。3月14日是白色情人节,不管是微博还是朋友圈都有很多媒体人和KOL们晒图,晒礼物远比晒一个电子版的邀请函来得更有感情色彩,毕竟是一份惊喜。妹子们认为OPPO很感性很暖心,懂得借用每一个重要不重要的节日都重视媒体和KOL,而一些敏感的媒体或KOL却能从礼物的色彩中“推测”出这种绿色会不会是OPPO要推出新配色的手机?

这一波晒礼物的热潮持续了整整一周,不管是媒体还是KOL都在自发的通过社交媒体去传播OPPO的这一份礼物。然后在第二周OPPO就顺理成章的推出了全新配色清新绿的手机,同时还结合了明星陈乔恩作为该配色的代言人同步曝光,紧随着热度就开展新配色手机的预约销售了。

一个特殊的节点,配合产品传播售卖的节奏;一个精心挑选的礼物,配合产品外观特色;一次看似任性的赠礼,配合产品传播档期,整个一气呵成的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案例就完成了。整整两个礼拜从预热到预售没有丝毫刻意之处,送礼也可以送成营销,不仅不让人反感,还会主动完成此次营销传播,既收获了感情,又赢得了广泛的社交曝光率,这种礼物送得多超值。

说了两个OPPO的案例我们也来看看vivo的案例如何!

还记得微信朋友圈第一次出现广告么?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归属请通知本人

还记得微信朋友圈第一次出现广告的场景么?如果不记得了那么请看上面这张图,可口可乐、宝马两个百年品牌,vivo手机一个当时也就四五年的手机品牌。这就是微信试水朋友圈广告的第一次,效果如何众所周知了,据说如果当时反对的人太多微信就会放弃这种尝试,也据说当时在品牌的选择上煞费苦心甚至经过了两三个月的提前沟通。

这三者中vivo相比前两者显得最为渺小,而vivo手机在做了这一次朋友圈广告的同时也在进行另外一个工作,就是如何把这次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效果放大。换了是其他品牌估计也就群发一轮新闻通稿就行了,如果要再加点钱让媒体发发软文也不是不可以,总之就是花钱也得花得有水平,如何让大家参与进来最大化的扩散这个事件?

vivo采购了一大批的听装可口可乐、一批宝马X5的车模,专门搞了一个礼盒包装起来,这个礼盒内部就三个位置,一个位置放了听装的可口可乐,一个位置放了宝马X5的车模,还有一个位置空着,大家都记住了那个位置是vivo手机的。甚至有不少媒体人或者KOL自发的将手里的vivo手机放进礼盒里面拍照,一时间朋友圈也好微博也好,都是这个三件套的图片。一个被称之为线下品牌的vivo,不仅获得了第一次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曝光,还通过用户的分享霸占了其他社交平台。

人民日报的整版天窗商业广告首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归属请通知本人

人民日报上首次出现了开天窗般的四个整版商业广告,这是vivo为一款手机发布会的造势,对于人民日报上做这样四个整版的广告的玩法褒贬不一,很多营销界的人士认为这个投放属于无效的。在他们看来人民日报是一份党报,其缺乏都市报的大众消费关注度,而且内容风格都严肃严谨,这种开天窗的商业广告并非人民日报受众的关注方向。

而vivo的营销手法是,前期通过人民日报的开天窗投放制造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事件热点,然后随着蹭热点通过PS手段跟进的品牌越来越多,引导了所谓的“苍白体”。最为关键的是,这个事件都是在线上发酵被炒作开的。这个广告上呈现的二维码则成为了引导用户关注的入口,所有抱着好奇心理扫描过二维码的用户都将在新机发布会当天收到来自微信朋友圈的广告。

其实关于OV的营销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案例,这两个品牌虽然定位在线下,又喜欢打娱乐综艺的牌,但其实他们在互联网营销方面丝毫不落后互联网品牌。当然有预算的玩法很多,没预算的玩法也并非没有,如果你喜欢这方面的交流,欢迎和友化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