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做企业新媒体传播时,不可避免的要与用户打交道。新媒体作为最低成本的获客渠道,企业要多花点心思在研究用户上。用各种新媒体的手段和方法,更好的跟用户聊天,用我们的内容撩动用户,产生认同,参与到病毒式传播中,帮助我们进行各种努力。
通过用户行为观察与研究,在用户画像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对用户保持敏锐的嗅觉。我们与用户的距离,不仅仅只是一个屏幕,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离得远。在年龄、空间、情感、思维、价值观、行为特征上,都有着显而易见的距离。
让用户感受到运营的存在,与用户“做朋友”,付出情感的运营才能真正获得核心用户。如同人与人之间做朋友要靠谱、有用一样。企业新媒体账号也要对粉丝和用户体现出价值,并且是可沟通、可交流的对象。
企业通过新媒体建设拓展品牌影响力、促进销售情况的时候,获取用户并保持长期活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从拉新,到促活,沉默用户的激活与回捞。这些都需要企业自身学会与用户打交道的经验和技巧。
首先要考虑清楚我们的价值。我们有什么用?产品对用户的价值是什么?做生意的基本存在的原因是用户有需求。在获取用户之初,自我价值发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价值也许来源于对用户非常贴心的专业服务。面向85后、90后群体,这种价值更多讲体现为对用户心理上的支持。
其次,让用户认同。在运营时也要考虑用户为何会认同你,而不是友商?别人凭什么会觉得你有用?与用户对话的方式多种多样,直接线下沟通,通过公众号推送内容,微博互动,在新闻客户端推送精心策划的文章,都是在不同渠道与用户沟通的方式。当我们拿出内容的时候,用户为什么会关注和持续关注。这需要我们自己给出自己答案。
为核心用户提供良好的交互感受。用户的消费行为是端到端的整体过程,要为用户提供提供一体化的、完整的、交互体验过程。
为用户带来极佳的过程体验。不要为了商业利益,短视地伤害你的用户。因此如果想在竞争中胜出,一个底线性的策略是要时刻保持对自己服务的警惕和小心翼翼,避免用户转网,实现用户真正的、长久的忠诚。
为用户带来难以抵挡的价值、极佳的过程体验、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保持对核心用户群的吸引力,是传统企业必须快速学习,快速掌握的核心能力。
第三,展开对话。为了更好的撩动更多用户,企业需要先抓住产品的核心角色。通过建群或者非公开讨论组,与核心用户展开对话,加深了解,探知使用场景。
第四,感动不了自己,就不用去感动用户。为了撩动用户,首先撩动自己。最简单的就是自己体验自己的产品,用虚拟的第三方视角发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核心的需求点。如果输出的产品连自己都无法打动,基本也就没有太多戏了。
第五,抓关键人群。一般而言,在任何群体中,如果想牢牢的吸引住这个群体,很典型的一招就是抓住这个群体中的KOL。连新浪博客、微博的运营,都是运用这样的策略。企业产品受到用户追捧的背后,是大V和关键意见领袖的言传身教和行动。这种相互间的尊重和认同是企业需要非常关注的。
要对于数据进行足够专业化的挖掘。为用户“建档”,能保持对核心用户群的持续吸引力。对客户数据进行长期积累。这些资料包括姓名、住址、电话、职业、家庭成员等,还包括个性爱好、购买趋向、购买的产品价位、偏好流行时尚等等。这些数据经过数据挖掘,对于整个麦考林的设计、销售、客服、物流都将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第六,创意。创意是第一位的,用精心策划的内容体现出诚意,也只有这样能够打动用户。通过公众号文章、H5、图片、微博,在与用户的每一次对话中,告诉用户有用的信息,有价值的改变。
第七,做用户推荐设计。引导用户推荐朋友使用产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拉新方式。被朋友介绍来的用户不仅转化率高,更重要的是比直接拉新用户成本低很多。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来自朋友推荐的信任度最高,相比于在媒体广告、编辑推荐。通过产品界面以及文案引导,驱动用户推荐朋友使用产品是一个重要的新增来源。这对于新用户的增长意义非凡。
朋友间都在使用同一种产品,本身会让用户对产品的依赖达到最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苹果手机用户,往往在一个圈子朋友或者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大家都在用最新款苹果。唯一不同的是手机壳。
另外,提醒一下,在拉新用户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核算新用户的成本。
在企业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谨慎思考与用户“做朋友”的策略。交友交心,与新媒体用户的交流也应如此。对比海量的粉丝数,一小部分认同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天使用户价值更高。当然,企业的天使用户和核心用户还是多多益善的。
撩有高低,效果有好坏。一些企业设计的爆款营销策划,是很火爆,但没有对企业发展实际产生作用。例如有一些互联网企业喜欢与日本AV女星合作,利用AV女星的劲爆眼球效应,期待获得用户和某些方面对企业的关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只能博一时之快。跟企业自身品牌和业务毫无关联的撩动用户,其实是无效的营销策划。土豪企业利用很小的预算比例,只为博一下眼球除外。
凡事物极必反,企业做到每天都刷屏。一年之后,也会有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