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一)勤奋着,勤奋着,就勤奋了
前天清晨,5月21日6点30分,老何在南京琵琶山居起床时分。
华杉先生在上海,写完了注解《传习录》的最后一篇文章,第189篇。
他在最末一段文字中写道:
189天,38万6千字,每天早上5点起床读书写作,传习录注解我写完了。这也算是践行日日不断之功,必有事焉,勿忘勿助。儒家思想,不是哲学,是行动。
曾国藩说误人两个字:一个是傲,一个是惰。
懒惰的毛病我不算严重,傲气就不敢说没有。善德善行,做到的总是太少,缺德太多,还得戒慎恐惧,知行合一致良知。
昨天跟褚丹聊天,她说自己不是个勤快人。
什么是勤快?如何定义勤快?
勤快是忙碌吗?做得多吗?喜欢吃小龙虾、喜欢打麻将、喜欢K歌,这是勤快吗?
喜欢K歌很少被认为勤快。
勤快与否,不只看是否不停地、反复地做。
勤快这个词,对宾语有要求。
老何对勤快(勤奋)的定义是:
主动进化。
什么是进化?
比前一阶段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谁天生是一个“主动进化”的人呢?
就算有,也十分罕见。
主动进化的能力,大多是后天习得的。
比如,你看华杉先生,如此勤奋。
他在培养“勤奋能力”上,又下了多少我们不知道的功夫呢?
功夫和本体合二为一。
你勤奋着,勤奋着,就拥有了勤奋,成为一个勤奋的人了。
(二)身不知所以养之者
周末两天,在南京紫金山琵琶山居做训练。
算是做到了一半勤奋。
什么意思?
因为训练过程中,需要思考、总结、表达,所以算是勤奋的一种形式。
这是勤奋的那一半。
不勤奋的那一半呢?
这两天,中断了写笔记的过程。
事实上,写笔记的过程不时地因为种种原因中断。
或者业务忙,或者出差多,或者在野外。
这三者都不是不写的理由。
要想办法把写笔记再做成日日之功。
这方是在“勤奋”的自我培养上,做了一点基础工作。
回看今天早上,读华杉注解《传习录》的几处文摘。
【原文】
邹谦之尝语德洪曰:“舒国裳曾持一张纸,请先生写‘拱把之桐梓’一章。先生悬笔为书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顾而笑曰:‘国裳读书,中过状元来,岂诚不知身之所以当养?还须诵此以求警。’一时在侍诸友皆惕然。”
【译文】
邹谦之跟钱德洪说了一件事:
舒国裳拿了一张纸,请老师给他写一幅字。写什么呢,就写《孟子》“拱把之桐梓”一章: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於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拱把,拱是两手相合,把是一手把握,形容树木尚小。
孟子说:“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要想让它生长起来,都晓得如何去培养。至于自己呢,却不知如何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那桐树梓树吗?这也太不动脑筋了!”
王阳明写到“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一句,笑了,回头说:“国裳读书,是中过状元的呢!还不知道应该修身养身吗?还要我写给他挂墙上,每天吟诵来警示自己?”
一时间在座的同学们都警醒起来,必有事焉,勿忘勿助,这最简单的道理,我们真的都能做到吗?
【快刀何注】
老何有个观察:
人们在重要的事情上,常常并不投入与之匹配的精力。
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如此。
比如,有人做大笔投资。
按道理,如果一项投资,其损失或收益与你一年薪资相当,则用三个月的时间去调研、学习、分析,应该是至少的。
但是不。
人们在重大投资上,蒙运气。
轻信各种人、各种消息。
又比如,要做好公关服务,有且只有三条路:
第一,开发独特的资源,尤其是媒介资源。
第二,深度学习,培养专业能力。
第三,变成产品人,搞公关产品化、技术化。
产品人、技术人,一般人变不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前两者上都不下功夫的公关人。
要么抱着现有的媒介朋友不放,不思考未来核心媒介资源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要么抱着现有的作业方法不放,不思考未来的公关策略、策划的能力发展趋势是什么。
曾国藩说,“败人二字,非傲即惰。”
我们身边有太多懒惰。
面对道理,似乎一听就懂。
但是,知而不行,是不知。
真知,本身就是实行。
傲与惰。
老何身上都有。懒惰时不时地冒出来。骄傲呢,则像野草一样,难以拔除。
所以,每念及此,不免“戒慎恐惧。”
去掉骄傲的办法,恐怕不是时刻告诫自己“不要骄傲”。
而是懂得敬畏和尊重。
对大道、大师,充满敬畏。
对朋友、同行,满怀尊重。
有敬畏和尊重,有向道之心,则骄傲在心里的空间,必将日见缩小。
人们花时间去养宠物。
却不花时间去养自己。
养自己难道不比养宠物重要吗?
人们花时间去养身体。
养肝养肾,养头发养指甲盖。
但是却不养心、养志。
养心养志,难道不比养头发养指甲盖重要吗?
很多时候,我们忙来忙去,不是在忙重要的事情。
不过是在忙我们喜欢的事情。
在忙我们被时间追赶的事情。
人生明确方向之后,要戒掉爱好。
什么是爱好?
爱好就是你喜欢的事情。
如果你喜欢的事情,不在你要去往的方向上。
就要戒掉。
否则就会在兜圈子。
(三)必有事焉,勿忘勿助
先贤教导:“必有事焉而勿正”“勿忘勿助”,就是说,你要时时刻刻用功,下日日不断之功,但不要将迎意必,预期其效,拔苗助长。我也是很听话的,几年来,每日早上5点起床写作,至今写完了《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讲透孟子》《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等本书出版的时候,这些书都已出版完成了,和《华与华方法》一起,构成我们的思想体系。
【快刀何注】
华杉先生的“必有事焉,勿忘勿助”,是每天5点钟起床,开始写作。
必有事,老何理解为“心里放着这个事情”。
心里一直放着事情。
既不要忘记,也不要拔苗助长。
而是固本培元,一直灌溉施肥,树木就自己长起来了。
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让树木长高。
没有办法直接让果树开花。
没有办法直接让苹果挂枝。
我们能做的,是“养”好果树。
养好果树的土壤。
选好苗,间好枝,浇好水,施好肥,翻好土,捉好虫。
然后,苗木就自己长起来了。
这是“勿忘勿助”的基本道理。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