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好吃的东西那么多,为什么你只记住那么几个?
老坛酸菜牛肉面——有人模仿我的脸,还有人模仿我的面,但是你模仿不出我的味,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这酸爽,就是这个味。
盼盼法式小面包——松松软软好味道,面包还是盼盼好。
德芙——此刻纵享丝滑。
奥利奥——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
为什么有的美食文案深入人心,而有的却泯然于众人呢?今天,留白新媒就教大家3个小技巧,如何写出让消费者心动的美食文案呢?
一、放大感官,色香味俱全
放弃华丽辞藻堆砌而成的词汇,从细节入手,从感官出发,用语言描绘出他的触觉、感觉、味觉、嗅觉和视觉。
触觉:“口感酥脆” VS “松脆外皮包裹着绵软的沙馅”
感觉:“特别好吃” VS “一口香甜”
味觉:“鲜香美味” VS “爽滑酥嫩,肉汁四溢”
嗅觉:“香气在空气中蔓延” VS “闻香下马”
视觉:“超大的鸡排” VS “比脸还大的鸡排”
对比前后,是不是多一些细节上的感官描述,更有食欲了。
二、设置场景,告诉他怎么吃?
给消费者营造一种熟悉的场景,告诉他在什么地方吃?在何种时间吃?究竟怎么个吃法?吃时会发生什么?细节越丰富越好,从而代入自己,产生一种“我也想去尝尝”的感觉。
9月,正是猕猴桃成熟的季节。
个时候的猕猴桃,丰沛多汁,酸甜可口。
拿刀切对半切,勺子一kuai,还没送到嘴里,口水就流出来了。
——菜菜美食日记
用三分钟时间守候泡面飘香,隔着冬夜,一窗水汽欲滴,就是最平凡的辛福感。
——日食记
三、缺乏想象力?化抽象为具体
说到横扫饥饿,最佳解非士力架莫属。可是如何让消费者意识到“士力架 = 高能量”呢,士力架广告策划了一系列饿货形象,无论是林黛玉还是憨豆,连华妃娘娘都成为了他们恶搞的对象,终于把士力架“抽象的能量”化作具体的“横扫饥饿”。
用熟知的事物“翻译”未知的事物,要点是类比和比喻要贴切,不能牵强和太过浮夸。比如形容芒果有多甜,“甜度比甘蔗还高了两个苹果”,既生动形象又颇有趣味。
无法准确形容美味的程度,没关系,程度不容易感知,但结果是定性的,很容易达成共识。当然这个结果,一定要合乎逻辑,又出人意料,才能达到效果。就像榴莲很臭一样,谁都知道榴莲臭,但是你一定要“臭”出与众不同来。
汪曾祺在其著作《豆腐》里曾经写到,“一箸入口,三春不忘”,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究竟有多好吃,才会产生“只吃一口,三年都不能忘记”的感觉呢。
对于吃货来说,在不了解美味的情况下,一款打动人心的文案简直是“勾引利器”,谁也无法拒绝“比脸还大的鸡排”,在寂寞深夜谁不想来碗香喷喷的泡面呢!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