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网络媒体走转改:温志坚,带动1500农户致富的揭阳种梅人
温志坚。新华网发 余城霖 摄
新华网广州5月6日电(记者 卢鉴)从不熟悉青梅到将青梅卖到日本,他不断摸索海外市场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变化;从挖掘传统工艺,到开发新品牌,他用技术创新引领产品升级,用“工匠精神”助普宁青梅产业做大做强;从自己种青梅,到发展以“自营基地+签约果园+种植散户”的模式带动1500户农户种梅,他常为维护农民种梅积极性挺身而出,因此他获得了2014年中国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广东赛区)创业初创组金奖。他是广东揭阳普宁市青梅科技协会会长、广东殿羽田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志坚。近日,新华网广东频道对他进行了专访。
谈及创业创富心得,入行22年的温志坚表示,将青梅产品做精,做成行业标准并经受住国际市场的考验,是对“工匠精神”的诠释。“普宁是中国青梅之乡,我从1994年开始做青梅产品,当时,青梅的价格是26元一斤,产品需通过中国台湾地区才能卖到日本。1997年,我通过人脉,将普宁种的青梅卖到国外,但利润稀薄,仍处于市场价值链低端。我意识到,只有用‘工匠精神’做出高附加值、深加工的产品,才能经受市场考验。”
2005年,他做成了第一个青梅深加工产品——黄金梅:通过IQF速冻之后去皮,然后调味浸泡在糖浆中,让青梅产品富有色泽和独特味感。“如今,我们加工好的梅子卖到日本价格已达到近40元一斤。”
要做出好产品必须规模化生产。于是,温志坚在2000年开始大规模收购、种植青梅,并通过“自营基地+签约果园+种植散户”的模式,不断扩大青梅种植面积,引导当地农民建设青梅种植基地,带动1500户农户种梅。
温志坚说,在2006年之前,整个青梅行业还是受到了日本人的挤压,要寻求突破,只有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2011年,他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在工厂中装配自动称量机及X射线异物检测机,实现青梅在中国生产,在日本热卖。
“我们的主要市场是日本,出口价格若不稳定,果农收入就会受影响。”他积极维护普宁市四十多万果农的种梅的积极性,对农民交来的青梅,经检验合格实施保护价全量收购,带动更多农民创业、创富。
“做精产品,做出行业标准才是‘工匠精神’。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制定中国青梅行业质量标准、价格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和价格体系健全,未来,我们还将发展青梅种植基地旅游、观光产业,促进产业经济多元化发展。”
据普宁市青梅科技协会统计,2013年,普宁市青梅产值6.8亿元,年出口创汇超3.25亿元,全市青梅种植面积超15万亩。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