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回顾:10月16日,以“追寻总书记的足迹,探访大庆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网络媒体看大庆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市25家主流网络媒体及部分自媒体参加启动仪式,并将在今后数天内先后深入肇源、林甸两县以及大庆油田、石化总厂及市教育、公安、卫生、城管等企业、部门,走乡村,进企业,下基层,听民声,开展系列宣传报道活动。
媒体团已经去过肇源县、林甸县、大庆油田总医院和大庆市中医医院。10月24日,媒体团来到了王进喜曾经带过的队伍1205钻井队和“三老四严”发源地中四采油队。
1205钻井队
大庆油田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是铁人王进喜生前带过的队伍,是铁人精神的发源地。1953年在玉门油矿组建,1960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1205钻井队能够从事定向井、水平井、水平取心井等多种特殊工艺井的施工。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1300多名干部和技术骨干,曾走出王进喜、李新民两代铁人。曾被石油工业部授予“钢铁钻井队”、“卫星钻井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青年文明号10年成就奖、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300多项荣誉。
能够来到王进喜曾工作过的团队,小编真的很期待。王进喜的事迹听了很多,“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铮铮誓言,何其豪迈!从大庆市市区驱车两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1205钻井队现在的驻地。因为土路不好行车,我们下车步行了六七分钟才真正到达了1205钻井队。
钻井队的几位队员迎接了我们,其他队员还在钻台上工作。据说1205钻井队第二天得搬家。钻井队副队长张兆琦在荣誉室内向我们讲述了1205钻井队的历史。他说,无论他们搬到哪里,荣誉室始终跟着他们。
荣誉室很干净,而且有一种现代之感,跟室外的土路和农地仿佛两个世界。我们还在荣誉室内短暂地看了会儿关于1205钻井队的纪录片。
我们还听到了1205钻井队的队歌。当听到队歌声响起,陪同我们的队员们很自然地跟着一起唱,很认真,很投入。也许,队歌的歌词和旋律就像铁人精神一样,已经进入到他们的血液中,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王进喜给这些队员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他们即使整年远离人群,与土地、与油常年打交道,却仍然坦然和自在。
后来跟张兆琦聊天,他回答了我们心中对于他们生活的疑问:是不是很忙,想不想孩子……他说,自己的孩子还小,不工作的时候,他常想起孩子,而且还想着媳妇在家如何照看孩子的画面。也许这画面就是一位初为人父的石油人沉甸甸的爱。因为工作忙,他们基本没有假期,所以回家的机会也很少。在他们的脑子里,除了春节,基本也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张兆琦说:“结婚和老婆生孩子对他们来说都是考验,因为工作实在太忙,没有时间。”
张兆琦说,他喜欢现在的工作和工作氛围,觉得在1205钻井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对英雄的向往。
一位队员告诉我们,1205钻井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31.5岁,他们的一位技术员还是研究生呢。
铁人精神似乎有着一种磁力,将这些年轻人牢牢吸住。
钻井队的现任队长张晶向我们介绍了1205钻井队的生产状况。
中午,一位队员指着按着肚子的张晶说:“他胃又疼了!”
这位队员告诉我们,他们中的不少人患有胃病,也常与搬家有关。搬家就意味着断电,如果断电几天,尤其冬天断电,对人实在是个很大的考验。吃饭,可能也不能按时,吃口热乎的也比较难。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我的心里不由自主想起王进喜,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石油战士。
来到1205钻井队,真的感受到铁人精神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存在着。
向这些长期生活在野外的石油人致敬!向所有辛苦工作的石油人致敬!
中四采油队
媒体团的第二站来到中四采油队的驻地,这里也是有故事、有历史的地方。
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中四采油队是“三老四严”优良传统的发源地。中四采油队组建于1960年3月,现有员工78人,党员22人,管理油水井362口,计量间11座,转油站1座。日产原油330吨,天然气3万立方米。截止到2018年9月底,累计生产原油1187.59万吨、天然气7.5亿立方米,安全生产天数21397天。
我们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四采油队与“三老四严”的历史。
中四采油队是个标杆。
一份份材料,让我们感受到来自石油人身上强烈的责任感。
石油前辈们用他们的用心和认真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三老四严”。
一件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被记录下来。
这些事件值得被记住、被纪念。大庆这座城市建立几十年,这座因油而起的城市,石油开采的历史,也是大庆历史的一部分。
时代在发展,精神永恒。
我们还看到,离我们最近的时间点:2018年10月24日。
我们还看到了这首歌。
下面是我们在现场拍摄的照片。
经过一天对石油人的采访,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看到、听到、感受到,让我对大庆这个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时代不同了,但有些东西在任何时代都是很有意义的。就像铁人精神,它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
我为生活在这个城市而骄傲!
最后向所有为城市建设默默奉献的人们致敬!
记者 辛士丽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