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10月22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首站来到南宁,采访团先后走进五象新区总部基地、中国—东盟信息港、广西文化艺术中心、那考河湿地公园和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通过实地察看、现场采访等形式,共同感受和记录了南宁的新发展、新风貌。
22日一大早,采访团就乘车来到五象新区。在五象新区规划展示厅内播放的一部视频短片,向记者们展示了五象新区从蓝图变为现实的蝶变过程。巨大的电子沙盘和一幅幅展板向大家描绘了五象新区美好的前景。走进中国—东盟信息港,一个个跃动变化的数据见证着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五象新区的巨变,中国—东盟信息港的信息化建设,都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采访 央广网编辑记者 王笑蕾
五象新区给我的感觉
当时我脑海里一个词就是
五象新区 万象更新 真的是这种感觉
我觉得它这个新区很有特色
它的这个产城融合做的是比较好的
采访 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五象新区的建设
还有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建设
我觉得广西越来越有现代化的活力这种感觉
(这些活力体现在哪里您觉得)
比如说数字经济的发展
云计算 大数据新技术的运用
我觉得是非常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的趋势
采访 人民网编辑 刘凡
南宁建设的特别好
从咱们自治区成立到现在六十年
尤其是从五象新区建设以来
可以形容它为南宁速度
真的是发展特别快
对以后南宁还有广西的未来特别憧憬
在采访车辆行进过程中,采访团的编辑记者们依然忙碌,他们抓紧这时间,把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经过编辑后,在互联网上及时的发布出来。当车辆行驶到达邕江之畔的广西文化艺术中心,这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立刻吸引了采访团编辑记者们的目光,大家不约而同的开启了视频的录制键,收录下南宁老百姓的幸福文化生活。
采访 光明网编辑 丛芳瑶
这个就是在车上就已经编好了
这录的不算特别
(速度很快)
(包括一些群众文化活动都在上面)
这个就是一个大概三十秒的视频
像这样(的视频)在一些平台发布
(这样的话您待会就打算)
再修改修改就可以传回去了
采访 中国日报网编辑 张文芳
因为我们是网络媒体
这次来不仅要写稿 还有一些图片和视频
能够让我们的读者观众
更加直观更加生动的感受到南宁
广西的文化魅力
我觉的对文化场馆的建设
对文化传承文化展示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所以有了这个场馆之后
会对这方面带来很大提升
那考河水清岸绿,河畔鲜花盛开。行走在那考河湿地公园,采访团实地考察了南宁市生态环境治理、智慧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情况。作为全国首个内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PPP项目,如今,昔日臭水沟已变身为展示广西生态保护建设成效的招牌之一,并荣获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焕然一新的生态公园不仅备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也吸引了采访团记者们纷纷拿出多种拍摄设备,多角度、立体的拍照、摄影,记录下那考河之美。
采访 国际在线编辑 杜军帅
我刚刚拍了好多那考河湿地公园的照片
我觉得通过水质的治理
从黑臭水体变成清水
现在都可以养鱼了
能感觉的广西对水治理环境治理的决心
等会我会把这些照片传回去
把广西这种岸绿景美的形象
展现给网友观看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是采访团此次采访的最后一站,让农业更轻松的捷佳润水肥一体化、南宁地铁广泛应用的咪付蓝牙移动支付APP等高尖技术展示等让采访团备感兴趣,并且纷纷点赞南宁中关村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快速发展,如今,南宁中关村示范基地正在发展成为引领南宁乃至广西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面旗帜,创新模式得到肯定、创新主体快速成长、创新生态日益完善,创新科技正实实在在地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采访 中青在线编辑 张胶
其实我对这个水肥一体化还挺感兴趣
因为农业本来就是重中之重
它让农业更轻便才能解放更多的农业劳动力
能够为社会发展有更大的进步
采访 新华网编辑 胡蓉
新华网将通过图文 音视频
无人机航拍、短视频等报道形式
展现南宁这座城市的
新担当 新气象 新作为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