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橙速科技创始人于松龙互联网营销是生与死的命题

在当下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主动、或被动的卷入互联网的浪潮之中,冲击之余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如何拥抱互联网?究竟什么是“互联网营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要如何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互联网营销策略?这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很重要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知名网络营销运营服务商橙速科技的创始人于松龙先生,讲述他对互联网营销的见解和想法。

记者:当下许多外行或者传统企业对于互联网营销的定义其实是比较模糊和片面的,而橙速科技作为一家专业提供互联网整合营销服务的公司,是如何解释这一概念的呢?

于总:“互联网营销”其实是两个概念的叠加,可以说是“互联网”+“营销”。其中“互联网”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指的各种平台,包括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论坛、自媒体以及移动端等等。互联网营销就是将营销融入互联网中,但并不是简单的组合在一起,而是通过互联网这种工具,把企业和品牌想要达到的营销目的释放到市场上去,同时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相应的营销反馈,以做企业再次营销的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记者:针对当前的网络环境,企业的(互联网)营销思路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于总:从国内和国外的市场现状来看,营销理论其实是跟不上营销本身的实际发展的。包括现在在思考的意向客户也好,潜在市场也好,还是规划成本也好,你会发现很难从书本上或者固有的营销中找到很强有力的支撑。很多人可能会把一些营销思路、理念、概念融合在一起,比如4P、4C等等,但是却没有一整套的输出。所以在这么杂乱的前提下,我觉得企业真的想要把互联网营销做好的话,关键点还是在于其本身的定位和产品的定位,这是最核心的。而且中国发展到今天,在供大于求的大环境影响下,整个市场包括消费者对于产品和品牌的认知都更加理性了,这个时候企业需要传递给终端和渠道的,就不仅仅是“我是卖什么的”、“能做到什么”,更多的是“除了这些,我还能够给你带来什么”。这里就需要做到既要保证网络营销的纯粹性,同时也要保证企业在做营销过程中的关联性。

记者:随着“互联网+”的提出,互联网化似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您认为这对于传统企业未来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于总: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或变革,都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习惯、爱好,甚至观念,同时也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这样消费群体获得的产品和品牌信息就会大大增加,对于产品的识别度也大大提升。这个过程对那些廉价、低质或者口碑不好的企业来说绝对是大大的弊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但是从整体来说,“互联网+”肯定是有利于各行业的升级的。消费者通过这个工具可以自然而然的屏蔽掉那些低质、虚假、与宣传不符的产品和品牌,让好的企业更好,差的慢慢被淘汰。现在很多传统行业说互联网化导致他们的生意大大减少了,只能证明他们本身的产品就不够硬。另外我认为互联网文化的融合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现在国家提出的“创新、活力、联动、包容”,这本身就是互联网的文化。

记者:所以说互联网对整个市场其实是能够起到筛选的作用的。当下还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触网”找死,不“触网”等死”,针对这种现象,您是怎么看的?对一些比较保守的传统行业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于总:个人觉得,“触网”等死,不“触网”必死,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把互联网过于神话了,有很多传统企业在线下的渠道、营销思路和市场格局是目前互联网取缔不了的。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句话可以反馈出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能够在短时间内,比如利用1年的时间就可能做到传统企业花10年才能做到的信息曝光和销售力,我认为互联网是有这个能力的。这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打个比方,懂互联网的人突然看到传统行业里某个项目或产品很有潜力,他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的建立自己的品牌,占领市场,使得原来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失去大量的市场份额,我认为可以从这个层面理解这句话,但也不是绝对的。至于建议,还是之前提到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产品不过硬的话,触网可能会死的更快。反之,如果产品质量很好,那互联网会促进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另外,如今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不管你想不想,都是必须要去做的。就像吃饭一样,这是生与死的命题,不是生或者死的命题。

记者: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一直奉行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现在有的企业,他们的产品质量是可以的,甚至在业内是龙头老大,但是面对互联网,却仍然保持着这种观念,在您看来,这是否可取呢?如果一直保持这种观念会出现什么问题?

于总:首先这种观念是不可取的。如果放在以前,信息传递没那么快的时候,这种做法也许可以,但是现在你不能只考虑自身。每个品牌每个产品都活在竞品氛围中,它绝对是有竞争对手的,所以一定要保持危机感。现在想要做好品牌营销,大家用的好,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这是很重要的。另外,针对一些60后、70后,甚至50后的“秘方思维”,我有一种担心就是如果你一直守着好东西,而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传播出去,你能保证这些东西不被遗忘吗?很多好东西可能就是这样被遗忘的,所以“传出去”很重要。其次,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融合也至关重要,因为有可能接下来取代你的不是同行,是其他行业你根本想不到的对手。所以我认为这种观念不可取,当然在产品上还是要专注的,工匠心态很重要。

记者: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应该如何看待网络品牌形象塑造这一问题呢?橙速又是如何针对性的提供互联网品牌解决方案的呢?

于总:企业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品牌形象,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这是第一环。正常来说,企业初期的网络品牌建设是以业务为导向进行的;等发展到中期,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之后,市场反馈开始出现好的、坏的,这个时候就应该是品牌体系化的导入,包括产品、口碑、案例、售后、团队等公司层面的宣传以及VI 、UI、CI等视觉设计。等到企业发展成熟,就是品牌化管理了。不仅要涉及到中期的一整套体系,还需要进行品牌定位、品牌宣传、品牌形象、危机公关、跨界合作以及在落脚点的深耕细作等。至于橙速本身,我们有专门的策划和运营团队,其中策划团队原本就是来源于传统行业,并且有着丰富的互联网营销经验,对于企业的判断和环节的把控非常精准,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能够为其针对性的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后记:与于总的谈话氛围很轻松,期间他也举了很多实际服务中的案例,让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对于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深入了解,以及对于互联网营销战略的精准把握。正如于总所说,如今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不管想不想,都是必须要去做的,相信这也是当下绝大部分企业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