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4月20日,百度AI开发者实战营第二季北京站上,百度宣布开放“深度学习工程师评价标准”,它提供了包括通用能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行业知识、组织管理5大维度,以及各维度细分的16类能力项参考标准,为深度学习工程师提供了从“通用能力”到“专业技能”再到“组织管理”的能力模型金字塔,指引开发者成长。
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标准?
事实上,这几年人工智能热潮的根本推动力还是深度学习迎来巨大发展机遇。而除了海量数据、更强大的计算硬件的「时代机遇」外,深度学习相对于其他机器学习的自带技能——表征学习,避免了过往传统机器学习的特征提取,这意味着,设计一个深度学习系统,可以相对容易地迁移到其他任务当中。
这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毕竟,对很多互联网公司来说,过往产品模式都建立在一套可快速复制的流程之上,而深度学习的上述潜力,有望构建一个全新的技术基础设施,加速自身产品 AI 化。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两年包括 Google、百度、Facebook 等个互联网公司加码深度学习的投入,从市场营销到技术研发投入再到各种软硬件的新产品,在各家巨头的摇旗呐喊之下,深度学习毫无疑问成为当下最火的技术领域。下图是百度指数所反映出来的中文互联网关注度,2016 年 3 月之后,深度学习的热度越来越高。
不管是美国的 Quora 还是中国的知乎,围绕深度学习从哪里入门以及深度学习的进阶在哪里的讨论引发众多关注。
一系列的公众关注热情、资本热钱流入以及大公司的高薪挖人新闻,也不同程度地让深度学习步入到炒作阶段。
这一系列都让百度发布的这份深度学习工程师评价标准很合时宜。
首先,对行业里的很多公司而言,由于没有多少技术发展的预判,他们对于新技术的判断往往是跟风就上,从早几年的 O2O 到后来的 VR(虚拟现实)以及现在的深度学习,无一不是如此。而在引入一两名所谓的技术大拿之后,这些公司都面临着更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界定深度学习工程师的能力、如何建立完善的人才团队。
这正是这份评价标准带给行业公司的启发,在深度学习的热潮从炒作进入落地实践的关键时刻,单纯依靠挖来几个教授就能让改变一切的想法早已过时,只有围绕技术、产品构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环境,才能在深度学习所带来的变革中不掉队。
其次,对于广大深度学习从业者,这个标准则让他们有了一个更明确的成长目标。这两年,大量 IT 从业者「转行」或「跨界」进入到深度学习领域,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免费、付费的课程,线下培训班也顺势推出类似「三个月精通深度学习」等忽悠人的培训,但所有这些课程、培训都没有将个人的成长路径作为关注焦点。
百度作为国内应用深度学习最早的一批企业,其浓厚的工程师文化氛围以及商业公司的考核机制。因此,百度有能力从技术层面和商业层面构建一个评估深度学习工程师能力的权威标准,从而推动行业的人才发展。
为什么这次是百度?
更进一步去看,百度的确也有发布深度学习工程师评价标准的本钱。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 2013 年,百度就建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2016 年 9 月首次对外展示的百度大脑,其底层技术就有深度学习平台 PaddlePaddle。进入 2017 年,百度进一步完善了人工智能转型计划,依托 Apllo 自动驾驶平台和 DuerOS 对话机器人平台来加速深度学习的落地实践。
上述过程不仅涉及到深度学习的基础研究,也涵盖了技术的应用落地,这也是深度学习从实验室走向用户场景的链路,其收获的经验和教训,也是一笔宝贵的财产。
其次,百度在 2017 年开放了 AI 开放平台,开发者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快速调取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增强现实、知识图谱等在内的100多项AI技术能力。
同时,百度还在国内首先将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全面开源,为广大开发者提供算法层支持。
通过技术的「牵线搭桥」,百度和深度学习的开发者们建立了第一层线上关系。另一方面,百度还将这种关系延伸到线下,自 2017 年 10 月以来,主题为「Create with AI」的AI开发者实战营先后落地深圳、成都、杭州、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
第三,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那就是百度强大的人才优势。每一个 AI 开发者实战营,都有百度 AI 高级工程师现场培训,手把手教授当地开发者使用百度 AI 开放技术开发自己的 AI 应用,这种类似「传帮带」的培训机制需要强大的人才储备,这在国内也是非常罕见的。
写在最后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人工智能的竞争核心还是人才竞争,但另一个事实则是,顶尖人才的竞争已经结束。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就是如何让更多的「门外汉」或者初级工程师尽快成长起来,这同样也是中国人工智能超越美国的关键所在。
曾写出「未来已来」金句的威廉·吉布森还有另外半句:「只不过它分布不均」。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深度学习的从业者们,他们分布在不同领域,都有改变世界的初心,只是缺少未来的方向与路径。
也正因为此,也让我们格外期待百度的这份深度学习工程师评价标准的未来影响,或许它不会催生所谓的独角兽,但却能够惠及每一个致力于深度学习领域的开发者,进而有可能改变一个产业。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