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百度渠道部大客户销售总监兼华南区总监李宁
福建茶行业互联网发展论坛9月19日在福建武夷山举行,在此次论坛上发布了首份《2017福建省茶行业互联网发展报告》,闽商报新媒体作为联合发布机构正式发布该份报告。报告显示,作为全国茶叶产值第一的福建省,其武夷山大红袍年关注度增速26%,成为最热门的茶种之一。
为什么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
报告显示,近三年茶行业百度搜索关注度持续走高,每天都有超过15万次有关茶叶的搜索,但茶叶品牌词相关却仅占到32%,且极为分散,和品牌词占比高达70%的手机行业差距巨大,远低于各行业平均水平。在中国茶年销售额3600亿,销售量230万吨的庞大市场需求下,品牌缺位。如何让传统的茶行业和互联网相结合,培育出真正的品牌“龙头”,是全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统计,福建省共有茶园面积195万亩,居全国第二位,年产茶15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在这样的历史和经济背景下,福建茶行业的未来发展颇具潜力。中国素有“7万茶企”的说法,行业集中度较低、地区性消费差异明显,有人说“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资料显示,第一品牌天福茗茶15亿,不足整个市场的0.5%;前100名份额合计不到行业10%,品牌集中度非常之低。
报告显示,作为全国茶叶产值第一的福建省,其武夷山大红袍年关注度增速26%,成为最热门的茶种之一。但同时,福建省用户对茶的搜索关注度仅排在全国第八位,且用户对于茶品牌的关注低于32%,也反映出福建省茶产量高、茶园面积广,但茶品牌缺少认知度和传播度的现状。
何为“好茶”,消费者与企业的认知存在偏差,茶商认为选料考究、名家主理、做工精细、包装大方、仓储恰当等等是构成一款“好茶”的主要因素,而消费者则认为价格合理、品牌知名和美誉、评价高、口感和外观能满足需求、服务周到等等,才能叫做“好茶”。
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但对“好茶”的认知会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而品牌是构成“好茶”的重要因素。传统“茶行”式营销方式魅力不再,茶种或产地标签无法支撑起品牌的差异化。与时俱进寻找新的营销方式、打通新的营销通路、实现对茶叶品牌塑造是茶企当务之急。
根据报告显示,当前中国茶受众的新趋势值得关注,92.5%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80后、90后占比超65%。这意味着,茶企不止要打通营销渠道,在茶品设计及宣传卖点上也需作出区分。传统营销方式不能在互联网上硬套,必须有新的方式沟通。
百度销售部总监贾晋阳介绍说,信息分发进入2.0时代,百度用一年的时间把信息分发量增加了78倍,通过“搜索+推荐”双引擎,让用户更高效获取信息,让企业主在海量用户信息检索基础上,加入精准、智能的信息流推广,将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推送到用户面前。对茶行业的伙伴来说,这也是建立品牌拉动销售的绝佳契机。
大数据让茶行业更懂消费者
当前媒体环境碎片化、人们需求多元化,只是单纯的向大众宣讲,具有一定认知门槛的茶企很容易遭遇“鸡同鸭讲”的尴尬。
百度渠道部大客户销售总监兼华南区总监李宁介绍说,作为覆盖96%以上中国网民、每天超过百亿次搜索请求的互联网平台,百度是人和信息之间的中心枢纽,大数据优势在洞察用户需求的同时也能更好掌握茶行业发展脉络,促成茶企营销品效合一。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也会让这一庞大的流量资源池能够得到更为高效的利用。再老到的销售员也拿捏不准客户的真实喜好,通过百度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深层数据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用户喜好,将企业营销推到具体个人面前,精准推送,精准触达。
报告显示,关注大红袍的人对乒乓球和品酒、收藏颇为热衷,关注普洱茶的人同时也会关注减肥,白茶受众和奢侈品、网球密切关联,黑茶受众更爱娱乐综艺和职场信息。这也可以推测出,白茶人群相对小众精英,黑茶年轻,大红袍受众更有钱,普洱则被更多女性追捧。因此,企业可以针对不同人群设定精准的营销方案。
此外,报告显示,茶知识的查询占比四分之一,仅“大红袍属于什么茶”每天就被问及2000次,即便茶文化已经渗透进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但茶知识在消费者中仍属稀缺。因此,茶知识、茶文化的普及可作为茶企互联网营销中的另一突破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的真实意图,借由新的互联网营销手段,中国的茶行业也会重新焕发生机。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