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印象·刘三姐》的策划人并非张艺谋。
而是广西人梅帅元。
——据《中国式山水狂想》一书刊载。
张艺谋是梅帅元请的导演。
在《印象·刘三姐》一炮打响后。
梅帅元自己做总导演。
先后推出了一组系列作品:
2004年3月,《印象·刘三姐》;
2006年10月,《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2008年4月,《大宋·东京梦华》;
2008年10月,《井冈山》;
2009年7月,《天骄·成吉思汗》;
2009年8月,《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
2010年5月,《鼎盛王朝·康熙大典》;
2010年6月《道揭·都江堰》;
2012年,《菩提东行》……
“印象·刘三姐”是一个模板式的定位公关样本。
第一,开创新品类。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历史上从未有过。
将广西两大顶级文化符号:桂林山水和刘三姐嫁接。
第二,命名新品牌。“印象·刘三姐”。
刘三姐这个超级IP,直接用于品牌名称。
品牌形象人格化。
第三,打造基石故事。
一则将“印象·刘三姐”作为彩调剧、歌舞剧和电影《刘三姐》发展的新高峰。
二则将桂林旅行划为“日间风光游”和“夜间文化游”两部分。
把节目定义为“夜间保留节目”。
第四,推出品类代言人。
在形成策划之后,梅帅元梳理整个中国文化娱乐江湖,为了给自己的山水实景演出创意真正插上腾飞的翅膀,他固执地得出结论:
要找就找大导演。
这个导演就是当时正攀上声望巅峰的张艺谋。
第五,报道展开。
梅帅元团队是公关高手。
在《印象·刘三姐》两度打造过程中,公关都扮演者团队冲锋号,资源集结号的角色。
2000年7月15日,项目在北京广西大厦举办首次新闻发布会。
《印象·刘三姐》在张艺谋的背书下,一炮打响,名动京城。
2002年11月18日,中断而重生的“印象·刘三姐”借助博鳌亚洲旅游论坛,在闭幕晚会上大放异彩,重新出征。
但是这一切并不容易。
仅从开创新品类来讲,在最初的创意初心中:
在桂林最美的山水天地之间,上演刘三姐剧目。
但是到底叫啥?
团队先后命名:
“刘三姐歌圩”;
“大型山水实景歌剧”;
再到最后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哦,你认为这个品类折腾没啥大不了?
简单来说,在“山水实景歌剧”阶段。
一个版本创意变更下来,花几百万做的服装、道具就要扔了。
重新再来。
——新品类的名称是命脉。
搞错品类名称呢?
是割脉。
今天,“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至少演变出了三个分支:
梅帅元的实景演出分支;
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分支;
从张艺谋分支分离出去的、王潮歌的“又见”系列分支。
“又见”系列是啥?
是大型实景演出的“室内化”。
室内化,可以解决北方演出面临的冬天气温低下的问题。
开创山水实景演出的壮举。
堪称天才。
而把天才的创意变成事实的过程。
犹如炼狱。
天才来自炼狱。
正如张正宪先生所说:
不知我者,谓我张扬;
知我者,谓我虔诚。
老何对勇敢的天才充满虔诚。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