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
拒绝文字鸦片,我们实战。
回想创业这两年多,我们4个没有背景的创始人能做到通过努力而且在几乎零成本创业的情况下在天津买房买车,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我们具有运营品牌的思维并且具备比较强的执行能力,这几年我们针对企业客户一共做了三个行业:艺术、影视和公关策划。
当我们把方向确定下来后,首先考虑到要有业务量就得让别人知道自己,我们第一步先建立了官网因为几个创始人都是艺术专业的,具备比较好的审美水平,保证了网站的设计感和美感是在行业内是领先的。第二步就是做大量的内容(包括名字,企业标识,企业理念,业务介绍等)把网站做充实了,为了节省成本,自己研究做seo,把三个网站的自然排名都做到了百度首页。
有的人看了可能会说seo是很早以前的了,不过根据我们的经验,搜索引擎仍然是占有巨大流量的,只要做了肯定有好处。
前面这些做的只是最基础的,接下来我们还有计划地在网上做了大量的信息预埋,包括一些付费推广,让精准客户更容易找到我们。具体操作细节今后我会在穿石会内部做更多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刚毕业的有报复的大学生群体或者自己创业但没有网络营销知识和经验的群体实现从0到1的跨越。
我们通过前期做的这些工作,这两三年已经积累了一些国内外的大客户,也包括一些世界五百强的客户。现在我们即使不再做推广,也能凭现有客户和形成的口碑获得比较可观的收入。
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除了战术层面,做战略是更重要的。做品牌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做区分和做溢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品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不同点并进行大量传播从而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传播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做品牌,而打造品牌就是为了做溢价。
营销上有个第一法则,意思就是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行为时,如果几种产品条件相差不大,选择有名气品牌的可能性最大。所以企业做营销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树立品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持久发展。
不过大家也知道,这个时代围绕企业或产品做品牌难度确实越来越大,如果换个思路,做个人品牌(自品牌)可能就容易多了,因为人是有血有肉的,建立人格化的品牌更容易拉近我们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个人品牌形成后别人对我们身上的标签和特点就会产生既定的印象,形成较一致的口碑。
企业也开始注重个人品牌的打造
互联网媒介的整体碎片化趋势是不可逆的,曾经密集的流量入口一去不复返,用户的社群化就成为新常态,未来这种分散的群体结构会更加明显, 这将会导致越来越多有辨识度的独立品牌出现。
百科对个人品牌的解释是指个人拥有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所传递的独特、鲜明、确定、易被感知的信息集合体。能够展现足以引起群体消费认知或消费模式改变的力量。具有整体性、长期性、稳定性的特性。
吴声在《超级IP》里说到:新网红在新经济的岔路口,以电商迭代广告,以魅力人格迭代品牌logo,以内容生产迭代商品说明,以用户黏性迭代流量购买,从而成为最好的流量入口。新网红不仅仅是互联网销售体系的延伸,而且重构了从内容端、产品端、到销售端的完整商业链条。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意识到让一个企业有人格化魅力,拥有代表个人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大佬比如马云、董明珠、刘楠、罗振宇、张朝阳等都开始抛投露面参加综艺节目,前一段百度李彦宏就参加了一个越野千里真人秀的节目,在节目里吃虫子、捡牛粪,吃尽各种苦头,这其实就是一种挽救负面形象的公关行为。
打造个人魅力体
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中谈论IP时说:“现在的IP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个人魅力体,他/她总是能成功吸引大家的目光,说服大家接受新的观念,将影响力直接变现成购买力,就是一个成功的IP”。
现在的消费者更喜欢听到创业公司创始人立体全方位的个人成长经历,比如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或成功的经验等等。所以我们在做个人品牌宣传,写文章或者生产其它原创内容时把自己的创业经历或者学习过程分享给粉丝和观众会比只是讲产品或者一些广告推广性的内容会好很多,像罗永浩、罗振宇、吴晓波、褚时健等都是深谙此道的人。
我发现现在的很多文章其实只是文字鸦片,时间耗进去了,却没有学到什么实在的东西。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文章我会围绕品牌建设结合自己的实战心得和学到的干货知识跟大家做分享,不玩虚的概念,注重实战将是穿石会始终奉行的宗旨。
之前我们团队主要是围绕企业客户建设公司品牌,之后的几年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最新的媒体平台上,持续建设个人品牌(自品牌)上,围绕团队成员打造穿石会社群品牌。
郭壹简介:
穿石会联合创始人
视界文化传播策划总监
新浪微博自媒体作者,大鱼号、百度百家、今日头条号、 简书号原创作者。
个人微博:正是郭壹
软文发稿|公关软文|软文营销|媒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