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
2017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傅莹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这已经是傅莹连续第五次作为大会发言人啦。她一共回答了15个问题,涵盖民法总则、治霾、军费开支、房地产税、中美关系等诸多问题,信息量非常大,快来和小编一睹为快!
精彩语录
①外媒第一道必答题是军费,国内媒体的必答题是环境;
②关于就业歧视:妇女能顶半边天,道理可以讲的很丰满,现实又会很骨感;
③关于雾霾治理:媒体年年关注,我们是年年回应,大家也是年年努力。
谈房地产税立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规划,今年没有提请常委会审议的安排
傅莹回应:本届人大常委会把制定房地产税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规划。围绕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比较多的。“根据我的了解,我们今年没有把房地产税草案提请常委会审议的安排。”
谈雾霾治理:环境治理有效果,但距群众期盼有很大差距
傅莹:环境治理有效果的 但距群众期盼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冬天确实情况比较严峻,所以还是要坚持治理下去,争取实现一个向好的趋势。另外,在我们国家有部分地区水和土壤的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人大常委会现在正在加紧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新闻发布会主持人何绍仁。
谈中美关系:合作是主流,如果有挑战中国也坦然应对
傅莹:一个总的看法是,中美关系合作还是主流。现在美国对内对外政策都有一些调整,你刚才也提到了美国新政府也有不少想法、主张。当然大家都希望这个影响是正面的,是积极的,但如果有挑战的话,中国也会坦然应对。
我对中美关系有一个观察,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同意,我认为美国社会对中国普遍不那么了解,是不是?这次美国大选,每个候选人都谈到了中国,我听下来看他们讲的关于中国都是老故事,或者是不那么真实的故事。在这样一个信息通达的社会里,其实这个现象是挺不自然的、挺不正常的。
主席台。
谈全面二孩:相关政策和服务要跟上,公共社会资源要跟上
傅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应该说总的效果是好的。就业歧视可能过去一直就存在,但现在确实有一些年轻的女性在应聘过程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更多一些。
但道理可以讲得很丰满,现实可能就会很骨感。我认为确实要转变观念,一定要尊重女性就业的权利。在全面推进二孩政策实施中,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服务要跟上,比如母婴和幼儿的照料,现在的服务就满足不了需要。所以无论从公共资源的角度还是从社会资源的角度,这方面的配置都应该尽快调整,能够跟上需要。
新闻发布会现场。
谈减费减税:总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好的发展环境
傅莹:这些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国际环境也不一样了,企业对税费更加敏感,所以这方面的议论也多一些。总的看,减轻企业负担涉及到振兴经济,这也是最近这一段改革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国的税收制度确实也需要不断完善,按照我们目前的规划,2020年要实现税收法定,所以总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谈中印关系:我们有分歧要互相理解,不能有问题就不往前走了
傅莹:我认为看中印关系要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纵向地看,我认为中印关系的发展是相当快的。当然我们也有分歧和问题,我认为中印两个发展中大国,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和困难,彼此还是要多相互理解,这样才能解决好彼此的关切。当然有些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也不能因为有问题就不往前走了,一些能做的事、可以做的合作也不去做了。
中印这些年一方面谈问题、一方面继续不断推进合作,所以才能走向今天这一步。说到“一带一路”建设和互联互通项目,都是着眼于经济发展的,最终对印度也是有益有利的,所以看问题还是要从大的方面看。
谈军费问题:过去十多年世界上发生的战争,哪个是中国造成的?
针对CNN记者提问的“中国今年的军费开支会是多少,会有怎样幅度的增长”这一问题,傅莹回应称,2017年中国国防费增长的幅度是7%左右。看看过去这十多年,世界上发生了那么多的冲突,甚至是战争,造成了严重的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那么多难民流离失所,哪个是中国造成的?中国从来没有给任何国家带来任何伤害。
在南海问题上,拿南海航行安全说事,我认为是误导。没有任何数据显示有哪个国际上大的保险公司对途经南海的航船、商船增长保费,南海航行安全的担心是从何而来?路透社调查显示,有一些航运公司认为中国在这个区域的存在实际上是有利于安全的。
所以我想,从根本上讲,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美国恐怕还是担心中国从能力上赶上或者超过美国。实际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跟美国在能力上差距是很大的,但是中国的军队发展建设是要继续下去的,这是我们保卫国家主权、安全的需求。
谈证券法: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4月份提请审议应该是有把握的
问:在今年立法计划中是否会包括证券法的修订,有哪些具体的安排和考虑?
傅莹:证券法的修订关系到我们国家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所以它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也关系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特别是2015年大家都记得的那次证券市场的异常波动后,之后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需要重新进行论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也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重新研究,现在对证券法修订草案重新做了修改,所以4月份提请审议应该是有把握的。
她,16岁时辍学,
20岁时,才重返校园,
35岁时,成为了邓小平的贴身翻译,
到了花甲之年,却越活越有气质!
她,让中国人放心,叫外国人头疼。
她创造过中国历史上三个第一,
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
中国第一位驻外大国女大使,
全国人大首位女性新闻发言人。
她被外国元首赞誉为:
“最能清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之一”,
她是中国外交部的知性铁娘子,
也是中国最美最优雅的发言人!
她,就是傅莹
1953年1月,傅莹生于内蒙古通辽,
她的父亲阿民,
师从蒙古族著名哲学家艾思奇,
曾任中国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
他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而且写得一手好诗。
著名哲学家艾思奇
在父亲的影响下,
她自幼就酷爱读书。
然而他们一家幸福安稳的生活,
却在1967年,被彻底打破了。
她的父亲没能躲过那场血雨腥风的动乱,
在某一天突然被人抓走关进狱中。
不久后,因为学校关闭,
她的学习梦想也被迫中止。
年仅16岁的她就上山下乡,
被送到一个偏远的农场,
她每天从事着十分繁重的劳动,
必须像男孩子一样干各种重活,
她开过拉煤的大车,
爬过危险的电线杆,
也架过沉重的荧幕……
之后,她参与兴建了一家新工厂,
并当上了厂里的广播员,
每天用高音喇叭向工友们播报消息。
现实给了她一记耳光,
但她并没有屈服于命运,
反而怀揣憧憬顽强抵抗!
她的生命,
在如此荒芜的地方,
仍然欣欣向荣地滋长。
尽管每天光是为了劳动,
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但她还是不放弃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
她在农场附近找到了,
一家破旧狭小的图书馆,
只要有空就都会去借书看。
广播电台播英语了,
她就会偷偷地跟着念。
在她的努力下,
她自学完了高中科目,
英语也说得相当不错。
当回忆起这段岁月,她说: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体验身体的极限、
饥饿、寒冷、体力透支、精神上的磨炼等等,
这确实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上山下乡锻炼了我能够吃苦、坚毅,
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
能够敢于去奉献。”
1973年,这场运动开始走向尾声,
国内的高考制度陆续恢复,
她的命运也出现了转折。
她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
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
她靠着自己的努力,
硬是在当时即没有语言环境,
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情况下,
也学好了英语,
拼出了一条异于常人的路。
历经生活艰辛的她,
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每天都废寝忘食地学习。
她的专业是英语,
第二外语是法语,
她还私下学习了罗马尼亚语,
除了语言好,她的数学也很好,
考试常常得满分,
同学们就戏称她为“数学家”。
不够优秀,何以拥有;
足够优秀,才能获得!
1977年,从学校毕业后,
她凭借出色的学习成绩及优秀的表达能力,
成功进入外交部,当上了一名翻译。
1978年至1982年,
她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驻罗马尼亚大使馆的职员。
1982年,任外交部翻译室随员。
后排中傅莹
1985年,她幸运地获得了,
被公派到英国肯特大学,
卢瑟福学院深造的机会。
但是她在英国的生活并不容易,
每次钱拿去付了房租以后,
生活费就只剩下1英镑了,
她经常只能靠喝水充饥。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
她凭借自己一贯的努力和坚持,
获得了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之后,因为工作表现出色,
她被调到了邓小平的身边工作。
1988年1月20日,
84岁的邓小平要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
48岁的挪威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夫人,
由她担任邓小平的贴身英语翻译。
会见中,邓小平对布伦特兰夫人感叹道:
“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
能在崇拜的邓小平身边工作,
让她满心欢喜,也满是压力,
一向严谨的她,一紧张,
就不小心将84岁翻译成了48岁,
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
想再收回来就难了!
她的心一下子就慌了,手心里全是汗。
在场的副外长立即就听出了错误,
并直接告诉了邓小平。
没想到,邓小平非但没有怪罪于她,
反而哈哈大笑,他说:
“好呀,我有返老还童术,
竟然一下子与布伦特兰夫人一样年轻喽。”
第二天,各大主流报纸,
都将这件事放在头条报道了,
并配图说明:
“翻译把邓小平84岁误译成了48岁,
引起宾主的欢笑。”
那一刻,她意识到,
自己还得更加努力才行!
为了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在领导讲话时,
能够听清内容,记住原话,
并立即可以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她私下进行了无数次的练习,
并阅读各种书籍,
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词汇量,
并仔细地研究了,
各个国家领导人的语速和讲话习惯。
十年磨一剑,
身经百战的她已成长为一名,
优秀、专业、负责的翻译员。
她为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担任过高级翻译,
和他们一同参加过,
各种重大的国际会议和活动,
见证了许多历史性的时刻。
1998年11月,她被委以重任,
成为了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
她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
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
2003-2006年,
她再次被任命为,
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在她任职的三年间,
是中澳两国关系史上最好的时期。
澳大利亚联邦律政部长卢铎,曾称赞她:
“她是我政治生涯中所见过的,
逾千各国大使中的No.1大使,
她最能代表和维护中国的利益,
最富有影响力和魅力。”
结束澳大利亚的工作后,
她又成为了驻大不列颠,
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当2008年,西藏发生骚乱,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英国受阻时,
当西方媒体大肆宣扬民族矛盾,
将中国过分妖魔化时。
她立即以中国驻英大使的身份,
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发表,
名为《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一文。
她大胆地谴责示威者:
“那些大声抗议和示威的人里,
很多可能从来没有去过西藏。”
她抨击西方媒体,并呼吁:
“希望西方国家能有越来越多的人,
能够努力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更多真正的去了解中国。”
在一次伦敦贸易界的聚会上,
有人问她,中国在西藏的镇压行动,
会不会引起英国的贸易抵制?
她淡然地回答说:
“这种威胁可能会带来令人尴尬的后果,
既然在座诸位中的大多数,
都穿着中国制造的衣服。
那以后可能很多人身上的衣服就没有了。”
她智慧的言语,老练的外交手段,
和一颗赤诚的爱国心,
得到了外界一致的认可。
英国《外交官》杂志,
授予她“年度亚洲外交官奖”!
并赞誉她:
“以难得的坦率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
充分显示了中国希望通过合作,
来寻求和平发展,
在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
发挥更大作用,
最终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愿望”。
作为外交官,就是对外代表着国家,
每次面对记者的提问,
其实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任何一句不恰当的话,
都会被媒体捕风捉影,无限放大,
她的责任与压力巨大。
但聪明的她,
深谙以柔克刚之道,
看似柔弱,却立场坚定,
她向全世界输出了一个,
名为“温柔”的力量!
她温柔地笑着,温柔地说话,
温柔间就将对面的招式一一化解,
让对方哑口无言,难以反击,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傅氏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