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他是中国酒都贵州省仁怀市酿酒协会副会长, 茅台镇国宝级酿酒大师,郑氏古法酿酒工艺第七代传人。8岁师承茅酒酿造大师,22岁从茅台酒厂出走,费尽30年心血,坚持古法酿造技艺,只为成就一瓶传承百年茅台正统口味的酱香酒。
绝地重生,孝子寻酒起烧坊
自2000多年前,今茅台镇一带盛产的枸酱酒一直作为朝廷贡品盛名于世。
清嘉庆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余家,形成“酒冠黔人国”的盛景。
就在茅台镇酿酒业欣欣向荣之时,遭受了一次灭顶之灾。
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率军攻占茅台镇,战后茅台古镇只剩下一片瓦砾,所有酒坊在战火中荡然无存。
为圆祖母想要再喝上一杯茅台烧的愿望,1862年冬,时任四川盐务督办的华联辉倾尽全力寻得原镇中幸存郑氏酒师,在一座尚为完好的房子里,重建茅台烧酒坊——成义烧坊。这就是后来茅台酒厂的雏形。
手握绝技,传承古法郑家子
郑氏酒师身怀祖传酿酒绝技,尤擅不同香味窖酒勾兑,使得”成义烧坊”,独领风骚。短短几年间,成义烧坊所酿酱酒名震全国,口口相传,声誉日隆,显贵欲求一瓶而不得。1915年因坊中所酿酱酒获得巴拿马举办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义烧坊的名头更是蜚声海内外。
世事变幻莫测,成义烧坊见证繁华历经动荡,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1951年,成义烧坊成为民族工商业重点保护对象,被收归国有,成义烧坊三大酒师——郑兴义、郑永福、郑银安也一同进入茅台酒厂工作。
“成义烧坊”的字号虽就此尘封,但其古法手工酿酒技艺却因为几位大师的执着而得以传承,这时成义烧坊的酿造技艺就掌握在郑氏酒师第六代传人郑永福手中。
寻得酒道,光大宗门方老七
郑永福平生唯一挚友,乃酒厂一方姓酒师,两家交情甚笃。方姓酒师膝下有一8岁的儿子名曰方廷本,郑永福因怜其酿酒天分,便收入麾下悉心教导。
一个倾囊相授,一个刻苦好学。到了方廷本16岁那年,便进了茅台酒厂,正式拜师成为郑永福关门弟子,郑氏酿酒技艺第七代传人。
茅台酒厂设备齐全,各年份、香型基酒取之不尽,老师傅的心得也能学到不少,方廷本自是如鱼得水,调酒勾兑水平更上层楼,以此得了个”方老七”的雅号。
1 9 8 4 年,已掌握了郑氏酿酒技术并积累了实践经验的方老七离开了茅台酒厂, 在茅台镇开办了自己的酿酒作坊,也是改革开放后茅台镇的第一家私营酿酒企业,取名“杨柳湾酒厂”,并注册“成义”(商标号1643451 )和“成义烧坊”(商标号8363056 )商标。同年,方老七将成义烧坊、王子酒业、茅合酒厂等九家企业合并成立贵州省仁怀市茅合酿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茅台镇成为除国营茅台酒厂之外最大的酿酒企业。
自“成义烧坊”创办开始,方老七立志坚守“成义烧坊”的历史传承,恪守成义烧坊郑氏一脉的传统酿酒工艺和酿酒文化,在酿造环境、器具、选料等每个细节都恪守古训,所产佳酿都要经过“天藏、地藏、水藏、窖藏、洞藏”吸取天地精华,再经亲手盘勾,调和七味。
方老七近3 0 年的时间不断潜心研究和整理郑氏酿酒工艺的核心技术,在传承和光大郑氏酿酒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代表茅台正统传统手工酿酒工艺的自有知识产权。
2015年,茅合集团在当时“三中一青”对台友好往来的政策指示下,成立贵州中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政府特批背景下注册“中台”商标,正式向台湾地区销售“中台酒”系列。
2017年,合观轻消费平台作为中台酒指定官方发售平台,开始面向全国市场正式推广中台酒。平台采用预筹预售的方式,旨在让厂家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将传统营销模式产生的高额广告费直接返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喝到口感最为正统的酱香中台酒的同时获得最大的购买优惠。
方老七和他的五行窖藏工艺
天藏——
新春伊始,将上一年出甑新酒,
经过初次盘勾,存放于土坛之中,
置于阳光之下,吸收充足的阳光和阳气,
使酒中低浮点物质自然蒸发。
地藏——
次年夏天,

取天藏之酒,置于土坛之中,
放于绿树之下,享受温和的阳光和雨露,
而又不因气温过高而蒸发,
又能让罐中之酒继续吸收天地之灵气。
窖藏——
第三年秋,取地藏之酒,
贮存于”百年传世”常年恒温的地窖坛中,
五分之四深埋于地下,仅留坛口出土,
让坛中之酒充分吸收茅台特有朱砂土中的有益分子,
经过一年的贮存,使坛中酒体变得温柔醇香。
水藏——
隆冬之际,天气寒冷,
但茅台地势海拔较低(海拔400米),
终年无雪,气候宜人。
取窖藏之酒用罐置于水塘之中,让酒与水隔罐相连。
第二年冬天,
历时四年充分吸收了天地之间日月精华和
灵气的陈酿,
已基本老熟,有益分子已得到充分活跃,
此时,坛中之酒已温顺醇厚、香飘宜人。
将其取出,通过方老七精心勾兑之后,
贮存于封坛之中。
洞藏——
此酒经过天藏、地藏、窖藏、水藏之后,
已臻老熟,酒体醇厚、酱香显著、优雅谐调,
再经过方老七精心勾兑后,封存于坛,藏于洞中。
最后,根据贮存的年限,将洞中之酒取出包装上市,
以供世人享用。
项目推荐
“中台酒消费权益项目”已正式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