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两大社交媒体粉丝数均在前三 推特粉丝数追小德脸书仅次于莎娃

尽管已经决定放弃红土赛季,会否出战法网也将在5月10日作出决定,但费德勒的人气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据悉目前费德勒的推特粉丝数已经达到700万,追上德约科维奇并列网球选手的第三位,高居第一的则是810万的小威廉姆斯。

费德勒第一季度的表现堪称卓越,拿到澳网和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的阳光双冠,第五次在印第赛封王追平小德的夺冠纪录,继2005年和2006年后第三次背靠背拿到阳光双冠,距离小德的背靠背次数又近了一步。拿到第一季度三项大赛冠军,费德勒的人气也是扶摇直上。

尽管2013年5月才开通自己的推特账户,是四巨头中最晚的一个,但费德勒的粉丝增长却很快,目前以700万粉丝与小德并列第三,仅次于810万的小威和纳达尔。费德勒与小德之后,莎娃550万排名第三,穆雷370万列在第四,英国人过去12个月只发过3条推特。

不过尽管推特粉丝数只列第四,但莎娃在Facebok上的粉丝数却是高居第一有1540万粉丝,费德勒1480万粉丝位列第二,纳达尔1470万粉丝排名第三。

女主编怒斥网喷 欲退出社交媒体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22日报道,英国广播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政治新闻主编劳拉库·恩斯博格表示自己受够了网络喷子的骚扰,正在考虑彻底退出社交媒体

据报道,当年劳拉库·恩斯博格曾大力鼓励和支持媒体从业人士积极利用社交媒体与网友互动,以扩大新闻影响力。2008年,在劳拉库·恩斯博格当上英国广播公司政治新闻主编之前,她曾给英国广播公司理事会总部争取记者使用推特发帖的权利,而6个月后也如愿获得了这项权利。当时她表示:“我觉得社交媒体从整体上而言,确实具有积极意义。”

不过随后她本人成了网友在社交网络上怒喷的对象。由于她的报道有刻意贬低工党的迹象,一个叫“38度”的网站甚至专门搞出了一个呼吁英国广播公司开除劳拉库的签名请愿活动。这项活动共征集到3.5万人签名支持,但由于该网站上出现大量不雅的人身攻击性言论,最终不仅没能影响英国广播公司管理层的态度,反倒先行被关停了。此外,由于惹了工党和左翼,劳拉库·恩斯博格在实际生活中甚至也受到威胁。去年工党年会期间,劳拉库·恩斯博格出席某媒体的见面会时,英国广播公司给她配备保镖来防止意外发生。

英国前《泰晤士报》记者汤姆·鲍德温本月出版了《政治和媒体如何摧毁我们的民主》一书。鲍德温本人虽是左翼人士,但还是跟恩斯博格进行了交流,和她畅谈因个人政治观点而在网络上被喷的经历。劳拉库·恩斯博格则坦承,自从她成为政治网站攻击的对象以来,她对社交媒体原先的看法已经改变了。

无独有偶,曾经质疑特朗普的美国《纽约时报》女记者麦吉·哈伯曼也因为受不了社交网络上的喷子而表示要暂时离开推特。哈伯曼吐槽说:“现在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不诚实的知识分子、毫无意义的派系斗争和性别歧视,而且看不到争论的结束。”(甄翔)

社交媒体时代 上海公安局微博晒逮嫌犯图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场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论传播的主场。而往日严肃的政府机构也开通了社交账号,形象更为风趣亲切。、

近日,上海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上海 晒了一组图。图中几名警察在火车上抓嫌犯,嫌犯却摆出了练过“武功”的架势,最终被警察用工具制服。

网友评论:“想到闰土叉猹那一幕……”“真替这位仁兄的智商捉急”。

调查称社交媒体遭遇信任危机 公众开始转向传统媒体

参考消息网1月24日报道 外媒称,一份最新报告发现,人们对社交媒体的信任已经有所下降,原因是他们日益担心社交媒体平台的管理不够规范。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1月22日报道,全球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信任度调查报告——爱德曼公司的“2018信任度晴雨表”报告发现,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英国人信任社交媒体

报道称,这可能跟社交媒体公司2017年陷入的一系列争议有关,科技巨头们发现自己被控传播假消息、为极端分子的活动提供帮助,以及忽视儿童安全风险。

报告还调查了人们如何看待社交媒体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变化。一些人认为,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虽然我们的交际网变得更加宽广了,但同时也变得更肤浅了。

调查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英国人认为社交媒体对整个社会不利,多达57%的人认为这些社交媒体平台垄断并利用民众的孤独来牟取利益。大约64%的英国人认为,社交媒体公司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63%的人认为这些公司缺乏透明度;62%的人认为社交媒体公司非法出售个人信息。

爱德曼英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埃德·威廉姆斯表示:“对社交媒体公司来说,这是一个经典的温水煮青蛙状态。在过去的一年里,公众日益担心社交媒体公司在帮助极端主义做宣传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认为它们在删除非法内容方面速度不够快,对网络暴力问题缺乏行动力,以及为假新闻提供了很大空间。”

威廉姆斯说:“如今这些问题正在导致大量恶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可能需要进行重大的调整,而不是渐进式的回应。”

调查还发现,随着人们对社交媒体的信任度下降,公众对传统媒体和纯在线媒体的支持率及信任度不断增长。在2018年的信任度调查报告中,公众对所谓传统媒体(包括广播公司和出版商在内)的信任度增长了13个百分点,达到61%,这是自2012年以来从未达到过的水平。

报道称,尽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避开头条新闻,对其信任度只有32%。另外,在所有被调查者中,三分之一的人承认自己看的新闻比过去少了,五分之一的人甚至承认他们完全不看新闻。

令人惊讶的是,在受教育程度最高和收入最高的英国人当中,避免看新闻的人占了一定比重。威廉姆斯表示:“我们清楚地看到,人们的新闻消费习惯出现了重大变化。互联网上虽然涌现了大量信息,但其深度出现了倒退。当我们考虑21世纪要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时,我们应该担心自己的国民正在变成只会速览新闻、甚至完全不看新闻的人。让人觉得可怕的是,那些专业人士、我们所依赖的对社会事务感兴趣和对政客进行问责的人恰恰是最明显的新闻回避者。”

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月22日报道,脸书网站22日表示,其在防止社交媒体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被用于开展外国干涉方面做得不够。

报道称,迄今为止,就脸书如何影响美国民主而言,这篇由脸书公司高管撰写的博客文章似乎是最具批判性的自我评价。

脸书公司负责公民参与的产品经理萨米德·查克拉巴蒂称,2016年总统大选迫使脸书网站面对严厉的质问——在当前政治气候下,它在传播虚假信息和加剧分裂方面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查克拉巴蒂22日在博客中写道:“脸书的最初目的是加强与朋友和家人的联系,它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是,随着空前数量的人利用这种媒介来散布政治能量,脸书正在被用于以无法预知的方式产生无法预知的社会影响。”

查克拉巴蒂补充说:“2016年,脸书公司在辨识危险分子对其平台的滥用方面反应速度过慢。现在我们正在努力消除这些风险。”

大明星为什么 与世隔绝 星爷开社交媒体应该有很多人关注吧

这年头,你身边还剩多少人不使用手机,或没有社交账号? 80、90年代的大明星,必须与外界保持距离,产生神秘的“距离美”;现在时代不同,艺人和粉丝分享生活动态似乎变成义务。 明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神秘人,亲民才是王道,不少艺人通过社交媒体拉近与粉丝的距离或透过网络社交维持曝光率,刷一刷存在感,才不至于被这个百花齐放的世界遗忘。

周华健 《花心》、《朋友》、《让我欢喜让我忧》等听不腻的经典好歌,就出自“国民歌王”周华健。 他的形象健康阳光,一直以来给人好爸爸、好丈夫的印象,加上他健谈又幽默,总是带来无数欢笑,看过他演出的观众都留下美好回忆。 现在做唱片不容易,周华健多数时间都忙于跑巡回演唱,最近还和年轻人组团玩音乐,也花更多时间和家人相处,放慢生活脚步。

为何不开设社交媒体? 他不喜欢用社交媒体,是因为受不了朋友上网后都变成“作家”、“艺术家”。 “你写的东西咬文嚼字,突然大家都变读书人了。根本不是我认识的人啊,看了不舒服。” “如果我开始玩这些,我肯定会上瘾的,躲不掉。变得文绉绉,我讨厌这种感觉。” 自嘲“恐龙”的国民歌王也没有手机,平时只用iPad和家人视讯,还有上网看音乐视频。

周星驰 “要是只能让观众们乐,那是一场闹剧,不会成为经典,要成为经典,必须是一场喜剧。” “每位观众都很夺目,他们都是观赏家和影评人,笑后什么都没有留下,他们不会再看,要让他们迷恋重复,需要我们更加努力。” 缔造经典,周星驰做到了。

为何不开设社交媒体? 电影风格疯癫超然,实际上周星驰为人相当正经严肃,“星女郎”之一林允曾说,在片场几乎没人敢跟他聊天。 现年55岁过了一半的人生,周星驰仍形影单只,整日整夜都投入工作的他,加上低调的生活态度,相信即使开设社交账号,也不会是想像中的多姿多彩。 套一句电影《美人鱼》宣传曲《无敌》中的歌词,“无敌是多么寂寞”最适合形容周星驰本人。

Josh McDermitt 美剧《行尸走肉》第7季今年初播毕,演员Josh McDermitt的剧中角色Eugene因加入大反派阵营而被大批忠实观众失望讨伐,甚至威胁他去死。 因角色而在现实生活中收到许多死亡威胁,38岁Josh宣言退出所有社交媒体,包括脸书、Instagram和Twitter。 最后一次的脸书直播中,他直言:“别再发死亡威胁信息给我,我会报警处理。”

刘在石 “国民MC”份量如其封号,在韩国从6岁到60岁的观众,对他一点也不陌生。入行主持界26年,他的节目产量不计其数,其中《XMAN》、《无限挑战》、《家族诞生》、《Running Man》 红到泰国、菲律宾、欧美等世界各地。 他宣布日后不会使用社交媒体,原因很简单:“我怕我整天‘挂’在社交媒体跟粉丝互动。”

孔刘 《咖啡王子1号店》2007年播出至今已经10年,即使孔刘去年起因《鬼怪》和《釜山行》再度翻红,但当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崔汉杰“太子爷”形象并不被淡忘。 孔刘懂得操作手机,只是不喜欢使用。 他直言:“首先,我不喜欢自拍。出门在外,我宁可用肉眼捕捉美景,而不是拍照。”“我本身不喜欢使用社交媒体,是因为它会让我想刻意去营造或表现,为了秀照片而拍照,我感觉不太舒服。”

心中有苦偏不说 新研究 中壮年人群使用社交媒体易罹忧郁症

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人们许多生活模式。

美国一项研究指出,30岁至50岁以上的中壮年人如果频繁使用社交媒体,较容易出现焦虑或是忧郁的倾向,因他们较不倾向宣泄心中的不满,反观年龄介在18至29岁的年轻人,因为生活环境时常伴随Instagram、twitter以及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使用,乐于与生活圈的亲朋好友分享近况以及心情,较不易产生心理负面倾向。

据报导,美国宾州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的《电脑人类行为》(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ur)最新学术期刊研究中,调查访问了经常使用社交媒体的750位受访者,询问了他们是否经常感受到压力、忧郁等心理情绪问题。研究结果显示,18到29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出现此状况。

反观30岁至50岁以上的中壮年人,会透过社交媒体去关注与其同年龄的亲朋好友所发布的最新动态,在心中与自己做比较,验证是否已经达成理想的人生成就。如果发现生活周遭的朋友比自己过得更好,无形之中则会产生内心压力,让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结果,引发中年危机。

研究也显示,年轻族群使用社交媒体不但没有对心理层面造成负面影响,反而让自己内心更佳强壮,因他们乐于在网路上与他人分享近况,可以让他们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以及避免被孤立;非年轻族群则较不倾向泄露他们心中的不满,这也让他们相较之下,得不到社会支持。

Facebook去年12月就指出,如果以错误的方式使用社交网站,会损害健康。他们建议可以主动与线上朋友进行直接的交流与沟通,而不要只是消极滚动朋友的页面。透过互动可以创造更多的幸福感。

社交媒体和自拍在重塑整容行业

目前,对于任何可能引起麻烦的新趋势,人们立即会在社交媒体上予以批评。相对迅速的新整容手术的兴起也不例外。

去年科勒卡戴珊曾对《Glamour》杂志表示:“我希望人们把填充剂视为更接近于化妆品的东西。我可以做面部轮廓整形……我做了丰唇术,而且没有人真的认为这是疯狂的举动。”

卡戴珊此言绝非空穴来风(嗯,这样说还不够直截了当——她接受《Glamour》杂志采访的身份是Kybella代言人,这种颌下脂肪治疗药物已经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但抛开赞助内容不谈,她的观点显然得到了许多千禧一代的认同。同时,这已经对整容行业产生了很大冲击。

美国整形美容外科学会的数据显示,2000-2016年整容手术的数量下降了6%,而微创整形手术的数量猛增了180%。

Kybella就属于后者。它由艾尔健生产,2015年获得FDA批准,其有效成分脱氧胆酸在人体中发挥着溶解脂肪的作用。目前这种注射液仅用于颌下,宣传广告也将其称为神奇的双下巴终结者。但艾尔健打算把它用到面部以外的其他地方。据美国报纸《Star Tribune》报道,该公司正在人体的其他部分测试Kybella,包括“膝盖赘肉”。

目前,对于任何可能引起麻烦的新趋势,人们立即会在社交媒体上予以批评。相对迅速的新整容手术的兴起也不例外。整容医生亚当洛克对《Star Tribune》表示:“自拍文化是采用Kybella等药物进行整容手术的巨大推动力之一。”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洛克说的也许有道理。“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给自己拍过这么多照片?”他还说:“人们发现了让自己更好看的角度,也不断地想起那些困扰他们的缺陷……大家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这样的手术。”

为一种通过审批而且能增强信心、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术正名,卡戴珊的种种努力都是出于好意(尽管她这样做是有报酬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像她呼吁的那样把所有整形填充物都“视为化妆品”。和整容手术相比,Kybella的价格也许较低,风险也较小,但这并不是说它便宜或者没有副作用(使用Kybella的普通手术费用超过5000美元,而且有可能造成长期神经损伤,尽管这种情况较为罕见)。和慵懒猫眼妆不同,Kybella的作用不可逆转。

还是在《Glamour》的这次采访中,卡戴珊后来无意间透露了一次填充物整形失败的经历:“我的朋友说的大概是‘你必须这样做,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等等,敢情我属于有不良反应的那1%,结果不得不把它全部溶解掉。”

这没有生命危险,但也不怎么像化妆品。

区块链可能会引领下一场社交媒体革命

在过去的十年里,社交平台的受欢迎程度激增,现在是我们日常互动的基石。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这些网络互相分享信息,相互创造价值。不管怎么说,理论上是这样的。许多社交网络受到巨魔的困扰,像野火一样传播的假新闻,以及用户之间的反社会互动。

目前,社交媒体提供商的主要目标是吸引更多的用户到他们的平台。根据梅特卡夫定律,一个社交平台的价值与贡献它的用户数量成正比。然而,这将焦点从一个社交平台最重要的方面:建立一个积极产生高质量内容的健康社区。

现代的社交平台被打破了

目前,没有关注于确保用户生成的内容在今天的社交平台上共享的质量。由于缺乏监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内容明显减少。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一旦大量的用户活跃起来,就没有明确的方法来控制集中式架构中内容的质量。这种情况类似于一个没有执法机构的城市或国家。

举个例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假新闻会引起社会不和谐,可能会影响选举结果,甚至可能导致骚乱。网络欺凌是引起关注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推特这样的平台上。政客们经常使用付费的巨魔来欺负他们的政治对手。

社交媒体平台最常见的一些误用是:传播假新闻,张贴虚假图片和篡改视频,以损害某人的名誉,通过付费的巨怪骚扰,张贴辱骂性的帖子,创建虚假账户和发布虚假评论。

这绝不是一个详尽的列表。社交网络提供商开始认真关注这些问题。

社交媒体公司应该感到担忧

滥用和反社会的互动会导致大量用户流失,这是任何社交媒体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如果没有立即处理,这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社交网络已经被证明是高效的媒体,可以通过这些媒介进行网络攻击。这通常是通过发布和推广带有恶意脚本或链接的帖子来完成的。

许多社交媒体公司都被要求直接进行内容操纵,以吸引更多的广告收入。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就是社交媒体评级网站Yelp。“一些小企业主声称,这个平台故意操纵评论,从广告中获得更多收入。这种说法甚至被诉诸法庭。”

社交媒体公司迫切需要意识到,我们生活的时代,网络的价值不仅取决于活跃用户的数量,而且取决于所产生内容的质量和可信度。根据数据科学家杰夫·萨尔茨的说法:“数据质量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或准确描述的更大挑战的子集。”

一些社交媒体公司已经开始采取纠正措施。例如,Twitter在其平台上引入了新的隐私功能,以帮助用户对抗垃圾邮件和滥用。然而,很重要的一点是,言论自由和社会媒体滥用之间的界限常常是模糊的。

社交媒体提供了一个开放和分布式的平台,用户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然而,今天的社交网络用户没有提供高质量内容的动机,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好处。提供有用的内容并没有奖励,虐待也没有惩罚。这是目前社交媒体平台最大的问题。

区块链可能是答案

区块链是当今社会网络面临的挑战的自然解决方案,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分散和可信的框架。没有必要强加任何外部监管,因为它本质上是自我监管的。它是一个对等的分布式网络,在其中所有的数字事件都是通过大多数参与者的一致意见记录在公共分类账上的。

区块链的三个重要特征是:不变性、起源和分布式共识。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其中所有的记录都是加密的。在不改变所有后续记录的情况下更改记录是不可能的。此外,所有条目都是数字签名的,因此每个数字事件的来源都是公开的。

下一个大问题是,一个社交网络的资产需要被加密保护。一个可能的答案是所有用户生成的内容;这包括但不限于文章、评论、评论、照片和视频。然而,最重要的资产是社会声誉。这是当今社会网络严重失败的一个领域。一个例子就是在Twitter等社交网站上购买虚假粉丝的做法。这已经被证明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策略,以欺骗性地提高一个人的在线声誉。

确保社交媒体内容的质量有三种主要方式:同行审查、社会加密货币和区块链事件的记录。

同行评议可以成为社交网络中自我调节行为的有效工具。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LinkedIn。在这个平台上发帖的人通常都很有道理,因为这对他们保持良好的职业声誉很重要。同行评议可以用来对网络参与者进行社会评价。然后,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智能合同,这将用于对用户进行评级。其他用户可以选择在一定的“评级”下自动屏蔽用户。

社会声誉也可以用来提供经济激励。像以太坊这样的公共区块链可以用来奖励社交网络参与者的贡献。这是对现有模式的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在这种模式下,社交媒体公司是用户生成内容的唯一受益者。在这个模型中,广告收入的一部分与用户共享,以创造高质量的内容。

根据Indorse的CTO &联合创始人Gaurang Torvekar的说法,将以太坊区块链与其他新兴技术(如支付渠道和IPFS)配对,将导致下一场社交媒体革命。

Gaurang补充道:将Ethereum区块链与支付渠道结合在一起,开启了一系列功能和自主能力,与财务激励相一致。与支付通道配对的智能合同提供了计算和逻辑层,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这样一个平台的核心引擎。

区块链还可以在社交媒体环境中保持所有数字事件的不可磨灭的记录。这意味着一旦用户发布了不合适的帖子,用户就不能简单地删除。其他用户总是能够跟踪某个用户的帖子。

在未来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以区块链为基础的社交网络的受欢迎程度大幅上升。一些非常成功的ICO已经在这个领域启动了。但只有重要的用户采用和时间将决定他们是否会发展成为我们所有人都想要并且应该得到的基于区块链的社交媒体平台。

约两成比利时人不相信社交媒体

新华社布鲁塞尔1月6日电(记者 潘革平)比利时怀特公关公司近日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当地人相信社交媒体,这一比例与5年前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

调查还显示,比利时人对传统媒体保持了较高的信任,相信电台、纸媒以及电视报道的比例分别达到69.8%、58.8%和55.2%。

这一结果源于社交媒体海量信息真假难辨,导致谣言泛滥、假货横行,派生出种种乱象。

2017年岁末,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接连发生打砸商店、焚烧汽车、袭击警察等恶性事件。痛定思痛,人们发现如此乱象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社交媒体在作祟。

2018年1月5日,布鲁塞尔法院开庭审理2017年11月11日市中心球迷骚乱事件的肇事者。检方以“通过脸书煽动骚乱罪”,要求法官判处被告两年监禁。

无独有偶。去年11月14日,一个法国“网红”通过社交网络召集其粉丝到布鲁塞尔市中心非法录制视频,结果引发这些人与警方的冲突。

此外,因使用虚假购物网站而导致的银行卡盗刷案例有增无减。比利时金融联合会于新年前夕专门发文,告诫人们对脸书和图片共享网站Instagram等大型社交网站登载的大幅促销广告“保持高度警惕”。

监督机制缺失引发各种群体事件的同时,社交媒体平台还成为恐怖组织宣传极端思想、招募成员的重要渠道。2016年12月,比利时警方破获一起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通过网络教唆10余名比利时未成年人杀人或制造炸弹的案件。

Edelman 2018年品牌和社交媒体调查报告

Edelman发布了新报告“品牌和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与朋友和家人联系的最常用的工具,在受访的9个国家,2/3的受访者每周都会处于这个目的而是用社交网络。

大多数人(65%)也经常将社交媒体作为娱乐来源,阅读或观看新闻和信息(63%)。

品牌一定会出现在人们的社交媒体生活中:大约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至少每周使用社交媒体来获取他们感兴趣的公司的新闻,绝大多数人至少偶尔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感兴趣的公司(84%)。

当被问及品牌使用社交媒体接触他们的最佳和最有效方式是什么时,60%的受访者认为是提供客户服务(60%)。约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是推出新产品(51%),超过4/10的人认为是品牌广告产品的价值(45%),直接与品牌互动( 44%)和传达目的和价值观(43%)也很受欢迎。

公司在社交媒体上直接与消费者互动的能力也很重要。受访者更倾向于相信通过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或社交媒体评论直接发布的品牌内容(59%),而不是广告中(41%)。

此外,在9个国家(美国30%)中,平均4/10的受访者表示,除非他们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和沟通,否则他们不太可能在情感上依附于某个品牌。

社交媒体对品牌来说是诱人的平台,但并非没有问题。例如,仅有1/4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在在控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控制仇恨言论方面表现良好。社交媒体在隐私和品牌安全问题上也饱受争议,虽然愤怒通常是针对平台的,但品牌可能会卷入这些问题。

根据研究,几乎一半的受访者(47%)认为,品牌广告和营销信息邻近的观点表明该品牌的价值及其代表的含义。此外,超过2/3的人认为品牌应该向社交媒体平台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更多控制虚假信息和假新闻(70%)并保护用户免受攻击性和有害内容的侵害(68%)。

因此,品牌需要确保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被认为是可信的。而这这主要取决于表达内容的方式和视觉效果(65%)、作者的资格和专业知识(63%),以及内容设计精良程度(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