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德 社交媒体非常有用 是人们了解我的平台

虎扑8月6日讯 近日,开拓者球星达米安-利拉德做客了NBA记者Nick Kick的播客,谈到了他是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增强个人品牌影响力的。

“进了联盟之后,我意识到社交媒体会非常有用,”利拉德说,“它能帮助你塑造个人品牌,能让人们了解你这个人。”

社交媒体是人们了解我的平台,”利拉德说,“人们知道我在做什么,知道这些事情是真实发生的,而不是虚假的。我发到网上的,都是和我有关的东西。我永远不会在社交媒体上向你定义一件事…社交媒体不是用来利用人的工具,而是用来邀请人们参与一些事情。你是在向人们发出邀请,而不是在推销什么东西。”

利拉德不仅利用推特来宣传自己,还经常宣传他的赞助商阿迪达斯。据NBA网站调查显示,球员之中,利拉德的球鞋宣传推特数量是最多的。

“利拉德在大学呆了四年,所以他作为球星和代言人的责任心比一般人更重,”利拉德的经纪人Eric Goodwin说,“他知道,社交媒体是最好的和球迷保持真实联系的平台,他清楚社交媒体的价值。”

机器学习 社交媒体的 测谎仪

本文由图普科技编译自Machine Learning Finds “Fake News” with 88% Accuracy

在本文中,作者利用一个“真假新闻”的数据集和一个Naive Bayes分类器,成功开发了一个文本分类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文本中的内容信息迅速判断文章的真假。

“还没等真话准备好,谎话就已经跑遍大半个世界了。”

——温斯顿丘吉尔

自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以来,“假新闻”就一直是政界的主导性话题。很多政治权威人士称,政治偏见和不实的新闻报道对选举结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然而,斯坦福大学和纽约大学研究者们则对此言论表示怀疑。但不论如何,不实的新闻报道的确是利用了Facebook等社交媒体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传播。

l “什么是假新闻?”

“假新闻”指的是那些具有明显误导性的新闻。但最近,社交媒体和社交用语的发展正在改变这一定义。现在,有些人会用“假新闻”这个词来反驳那些有悖于他们观点的事实,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因此,这样一个定义非常模糊的词语其实是很容易被恶意使用的。

数据科学界已经采取了实际行动来应对“假新闻”的挑战。最近出现了一种Kaggle风格的竞赛,叫做“假新闻挑战”;Facebook也正采用人工智能将虚假的新闻报道从用户信息中过滤掉。事实上,打击虚假新闻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文本分类任务,需要的解决问题也十分简单,即开发一个能够分辨新闻真假的模型。

而这也正是我打算要做的事情。我收集了一些新闻报道作为模型开发的数据库,这些新闻报道有真有假,鱼龙混杂。为了开发能够辨别文章真假的模型,我还在训练中利用了一个Naive Bayes分类器。

l 数据收集

我的训练数据包括“真新闻”和“假新闻”,数据收集的流程也分为真、假两个部分,其中假新闻的收集非常简单。Kaggle曾发布了一个假新闻的数据集,该数据集中包括了发表于2016年大选期间的一万三千篇新闻报道,因此假新闻的来源完全可以从这个数据集中获取。

然而,真新闻的获取就困难多了。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新闻报道,我使用了一个叫做“All Sides”的网站。这个网站是专门发布政界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因此其新闻的真实性相对有保证。All Sides网站上的文章都是按照主题(环境、经济、生育等)和政治偏向(左派、右派和中间派)划分的。之所以使用All Sides,是因为这个网站能让我从众多政见不同的媒体报道中,直接获得上千篇相对真实的文章报道。除此之外,All Sides还支持下载文章全文,而《纽约时报》就不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收集,我最终收集到了5279篇“真新闻”。这些“真新闻”都是2015至2016年间,发表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媒体机构的。

最终版的数据集总共包含了10558篇新闻报道,有着文章标题、完整的文章内容以及文章真假的标签。所有的数据内容可点击链接查看此github。

l 目标和期望

一开始我就知道这项建模任务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实际上,我们的任务就是开发一个辨别真假新闻的分类器,并且将开发过程中获得的新发现用于建立更完备、准确的模型。最初,我认为辨别真假新闻其实跟检测垃圾邮件差不多。

开发一个基于count vectorizer(计算词汇的数量)的模型,或是“tfidf矩阵”(计算词汇在数据集的其他文章中的使用频率)的模型只能达到这种效果。这两种模型一般会忽视“词汇排序”和“全文布局”这些重要的因素,比如字数相同的两篇文章很有可能表达的是完全不同的内容。我并不指望我的模型能熟练地处理文字重叠的新闻报道,比起这个,我更希望能够从这个建模过程得到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和经验。

l 建模

由于这个模型是关于文本分类的,所以我使用了一个Naive Bayes分类器。

组建这样一个模型真正需要做的是转换文本(“count vectorizer”VS“tfidf vectorizer”)和选择文本类型(标题或全文),所以我需要处理四对重新配置的数据集。

下一步是给“count vectorizer”或“tfidf vectorizer”选择最优参数,实际上就是用一些最常用的单词或短语、小写、删除停顿词(比如the、when、there)等。

为了更高效地测试多参数及其参数组合的性能,我使用了Sci-kit Learn的“网格搜索”功能。了解更多关于算法参数调优的方法,请点击文字查看教程。

经过“网格搜索”的测试,我发现“count vectorizer”和全文的训练更适合我的模型。“count vectorizer”的最优参数是“非小写”、“双词短语”,词语在文本库中出现的最优频率是三次。

正如我在前文中提到的,我对这个模型的期望并不高。因此这个模型最终的输出结果好的让我惊讶,甚至有些疑惑。模型的交叉验证准确度是91.7%,召回值为92.6%,AUC值为95%。

以下是该模型的ROC曲线图:

如果让我在这个曲线图上选一个阀值,我会选FPR在0.08左右、TPR在0.90左右的阀值。因为在这个点上FPR和TPR的权衡是相等的。

l 结果及总结

这些分值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对模型性能的真正考验让它辨别非训练数据集中的新闻报道。

在假新闻数据集中剩下的5234篇新闻报道中,模型能够正确识别出其中的88.2%,这个数字比我的交叉验证准确度低了3.5%,但在我看来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我曾做过这样的假设:模型很难对新闻报道进行分类。事实证明,我的假设是错的。

尽管我开发的这个模型看起来还不错,但是考虑到任务的复杂性,这很可能只是表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先看看数据中“最假”和“最真”的词。

我利用了从“数据学院”的Kevin Markham借来一项技术,在新闻报道数据集中找到了“最假”和“最真”词。

这项工作是由一个两列、10558行(文本库中的词数)的表格开始的。第一列代表某个词在一篇“假新闻”中出现的次数,第二列代表某个词在一篇“真新闻”中出现的次数。用某词在“假新闻”中出现的总次数除以“假新闻”的篇数,“真新闻”也是同样的操作。

然后,我新建了一列用于表示“假新闻”和“真新闻”的比值(假新闻/真新闻)。为了避免结果中出现条件错误(除数不能为零),我给所有数据值都加了1。这个比值确实能够比较直观地表示一个词究竟有多“真“或者有多“假”,但这绝对不是最完美的。逻辑很简单,如果一个词出现在好多篇“假新闻”里,而只出现在少数的几篇“真新闻”中,那么这个词的比值就会非常大。

以下是在我的数据集中排行前二十的“最假词”和“最真词”。

这两个图表反映出的结果让人非常疑惑——“最假词”表中包含了一些典型的网络用语,比如PLEASE, Share, Posted, html,还有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词,比如“tzrwu”。而“最真词”主要是政论性文章中的高频词、政客的名字,这些词占了60%。这20个词语中7个有都是政客的名字。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政治性文章更有可能是真的吗?当然不是,这些政论性文章中有很多都散布着关于政客的不实传言。

这个建模过程还存在一个问题——这些话题会出现很大程度的重叠,正如我们在上面看到的,某个词在“真新闻”里出现的频率不如在“假新闻”中出现的频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包含这个词的文章就一定是虚假的,这只能表示该词在假新闻里更常见。

事实上,这些新闻报道的选取非常具有主观性。模型使用的“真新闻”数据是我选的,“假新闻”是由Daniel Sieradski组建的“BS Detector”选的。所以在决定这些新闻报道的真假方面已经有很强的主观性了。政客名字之所以能进入“最真词”排行榜,是因为“真新闻”数据库中的文章大多都是政治新闻报道,而且这些新闻报道的确是相对可靠的新闻来源。

总之,尽管一个标准的Naive Bayes文本分类模型的确能够为解决社交媒体发布不实消息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但是从专业的角度看,还是应该采用一个更强大的深度学习工具来抗击假新闻和不实的言论。

分辨真假新闻给数据科学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挑战。在大多数机器学习任务中,各个类别的区分界限都是很明确的,但在这个案例中,真假新闻的界限非常模糊。这个案例再次证明了数据科学界的一个概念——有时候,对数据的敏感度和熟悉度甚至比模型和工具还重要。

过早用社交媒体影响女孩心理健康

一项研究说,如果女孩在青春期早期10岁时就开始过多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会影响她们在青春期后期阶段的心理状况,但在男孩身上没有观察到这一现象。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合作,分析了一项大型调查里年轻人组的数据。这项调查关注近1万名年龄在10岁到15岁之间的英国青少年。

研究团队发现,青春期女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比男孩长。随年龄增长,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都会上升。

通过对幸福感和“困难与长处问卷”的打分,研究人员对这组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又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整个青春期期间,女孩的幸福指数下降了3分,男孩的幸福指数则下降了2分;同时,男孩在“困难与长处问卷”指标上的评分下降,女孩的评分则提高了。这说明女孩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经历了更多消极方面。(张家伟)

既然没人去图书馆 那就在社交媒体上读书吧

社交媒体上看书似乎是个伪命题,一个代表着快,一个需要的是慢场景。就算是已经买了书的人,想沉下心看完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往往一拖就是几个月。没错,很多人的精力都花在了社交媒体上,朋友圈、微博、Instagram 等等。既然这样,何不让他们就在社交媒体上读书呢?

NYPL(纽约公共图书馆)就想出了这样看似「不靠谱」的方法。他们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在 Instagram Stories 上发布小说,文字和动画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故事模式,从来没有人这样使用 Stories。无独有偶,Snapchat 也在自己平台上推出了长篇小说,采用的是聊天对话的形式。Instagram、Snapchat 上都出现了小说,不过这种看书方式真的靠谱吗?

在 Instagram 上读《爱丽丝梦游仙境》

NYPL 创作的这种故事模式叫 Insta Novels,它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只是巧妙地利用了 Instagram Stories 的操作。在 Stories 中有图片、视频,点击左右两边可以来回翻动,按住不动就是暂停。对应到 Insta Novels 中就是,点击右边-下一页、点击左边-上一页、按住不动-持续观看。于是 NYPL 就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创作出了有趣的视觉小说。

体验到底怎么样呢?NYPL 推出的第一本小说是《爱丽丝梦游仙境》,开头第一页就是很吸引人的动画,小女孩朝一个梦幻的世界不停地走,点击右边是下一页,然后就可以读到文字。文字页面是静态图片,Stories 中静态图也会持续展示几秒,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点击右下角暂停,读完再松开。

Insta Novels 用的都是 Stories 的基础功能,并没有任何改动,为了让人可以顺畅的读书,NYPL 做了很多细节上的提示。比如文字页的右下角在第一页时会提示「用拇指按住」,图形也是一个可爱的小动画,如果你快速点击翻页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动画,右下角从一个圆点长出了眼睛,再转身,变成闹钟。

遇到一些对话式的内容,文字页上的内容还会逐句出现。总之每个页面就是用图片和视频组成,而 Insta Novels 的设计让读者感觉不到是在 Stories 中,真的就像在阅读一本丰富的视觉小说。

Stories 高亮功能提供「书架」

Stories 的特点是 24 小时即焚,看起来并不适合「放书」。不过在去年 Instagram 推出了 Stories Highlights,用户可以把 Stories 中的精彩部分制作成高亮,永久显示在个人介绍下面。利用这个功能,NYPL 将发布过的小说都保留了下来,方便新用户发现,也方便老用户「存书」。

目前 NYPL 已经推出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两部分,短篇小说《黄色壁纸》、《乌鸦》。NYPL 选择的都是适合视觉化呈现的小说,不过并没有针对社交媒体而改编成轻量化的内容呈现,反而是用另一种有趣的形式吸引人们,在 Stories 中深度阅读。

Snapchat 上的对话式小说

和 Instagram 类似,Snapchat 也在自己的平台上推出了小说,他们采用的形式是对话式小说。提供内容的是 Hooked,一个擅长用对话讲故事的 App。几年前刚刚推出时,Hooked 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们用对话的形式增强代入感,也被人批评靠声音吓人。在 Snapchat 中,Hooked 推出了擅长的恐怖故事《黑暗物质》。

对话式小说特别容易把人带入故事中,Hooked 也抓住这点来盈利。在看到某些精彩时刻时,会跳出广告打扰你继续阅读,需要付费才能阅读剩余章节。如果故事足够吸引人,Hooked 还是有很大机会的。事实上这种新颖的故事模式引来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也让 Hooked 一直壮大。

新的故事要在新的平台发芽

Instagram、Snapchat 上出现小说,乍一看匪夷所思,实际上是有其合理性的。两者情况不同,需要分开来说。Instagram 上的 Insta Novels 是纽约公共图书馆推出的,Instagram 作为平台方并不参与其中,这是 NYPL 为吸引人们读书而推出的新故事模式。Stories 本来是个快、短、精的内容形式,NYPL 利用巧妙的设计让它成为不少人驻足的地方,使用起来略有限制,但创意满分。

Snapchat 与 Hooked 合作更像是在给自己找出路。Snapchat 的镜头玩法创意十足,但公司的盈利压力颇大。推出自制剧、竖屏应用 IGTV、对话式小说,都是在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哪里人多,哪里就更有价值,不管是为盈利还是其他目的。纽约公共图书馆用心良苦,多读书总没坏处。从数据来看,NYPL 在推出 Insta Novels 后粉丝涨了数倍,Snapchat 也与 Hooked 共享广告分成。哪怕只影响少部分人去读书,这份努力也算没有白做。视觉化小说、对话式小说都属于全新的故事模式,在社交媒体这样的新平台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编辑:Rubberso

马刺除邓肯外竟还有两人不玩社交媒体 莱昂纳德也许是其中一人

NBA很多球员离不开社交媒体,整个夏季杜兰特也许是社交媒体最活跃的球员之一,今夏夺冠后杜兰特与网友打起了口水战;而詹姆斯无疑是现役球员中最受关注的球员,他推特粉丝量达到3820万,ins粉丝数达到3260万,杜兰特和库里粉丝数加起来也远远没有詹姆斯一个人多。

当然也有不少NBA球员不玩社交媒体,像马刺队已退役的球星蒂姆邓肯,他从不玩社交媒体,前段时间他号召外界为家乡维京群岛受灾捐赠物资,只能借助基金会发表对他们的感谢。

马刺队除了邓肯外,乔尔安东尼也从不玩这东西,他和邓肯一样在各个社交媒体均为“查无此人”;而莱昂纳德虽然注册了推特,但只更新了4篇推文,均为2015年发布;在去年入选全明星首发时,莱昂纳德接受采访曾表示他一直没有社交媒体,这账号也许是他团队帮他注册的。

莱昂纳德不愧是邓肯接班人!个人能力突出,赛场上不拘言笑,性格上如出一辙,而且两人都不喜欢玩社交媒体

值得一提的是,马刺队的主帅波波维奇也有自己的推特,而马刺队在社交媒体最活跃的球员也许是德章泰-穆雷。

社交媒体的狂野西部时代结束了

社交媒体的狂野西部时代结束了!”

随着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不断上升,美国政治选举局势日益紧张,社交网络巨头们面临的监管形势也在日见严峻。过往的宽松环境可能即将结束,他们或许很快会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法律。

多西推特直播

美东时间周三,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召开听证会,调查外国通过互联网干涉美国选举一事。这是自今年4月的Facebook听证会之后,美国国会再次针对社交网站的政治影响力召开聆讯。对美国社交网站巨头来说,此次听证会或许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他们的监管环境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

这一次,扎克伯格没有再次接受车轮盘问,面对国会议员们的是Facebook二把手、COO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一同赶赴哥伦比亚特区的,还有Twitter联合创始人兼CEO杰克·多西(Jack Dorsey)。这也是两人首次在国会山参加听证会。

在此次听证会上,桑德伯格的表现自信又沉稳,回答问题时微笑面对参议员。在前往硅谷之前,桑德伯格曾经在克林顿时期的美国财政部任职,担任财政部长助理,拥有丰富的政界经验。在加盟Facebook之后,桑德伯格帮助当时稚嫩的扎克伯格培养政府关系和公共关系能力。

相对而言,多西的表现略有紧张。步入不惑之年的他留着络腮胡,几丝花白胡须让他显得有点沧桑。多西此次的行程不轻松,上午两个半小时的参议院听证会结束后,多西下午还要参加众议院能源与商业委员会(House Energy and Commence Committee)长达四小时的听证会,就Twitter的政治立场进行听证。

作为Twitter的CEO,多西此次参加听证也不忘给自家产品打广告。在听证会开始之前,他拿出自己的手机,向参议员们表示自己会在Twitter上发布听证会发言。整场听证会,他共发布了17条推文,几乎直播了自己在听证会上的表现。由于多西个人的整洁癖,Twitter还是没有长微博功能,完整一段话需要分几条发完。

此次听证会原本还邀请了互联网巨头谷歌参加。但无论是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还是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Sandar Pichai)都拒绝赴国会参加听证,仅派首席法律顾问出席。这一傲慢决定激怒了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他们没有允许谷歌首席法律顾问出席听证会,而是在Twitter和Facebook之间直接留出一个空位,以示对谷歌的抗议。

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副主席、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马克·沃尔纳(Mark Warner)直言不讳地表示,对谷歌非常失望。而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马克·卢比奥(Mark Lubio)更是直接称,谷歌不参加听证会,“可能是因为他们太傲慢了!”

社交媒体责任

整场听证会的关键词就是监管与责任。国会议员们一次次提醒多西和桑德伯格,Twitter和Facebook需要为自己平台的内容责任。而主持此次听证会的参议员马克·沃尔纳开门见山强调,美国国会计划对社交平台颁布相关监管政策。“社交媒体的狂野西部时代即将结束。”

外国(俄罗斯)干涉美国政治固然是此次听证会的一大焦点,但两党参议员们更关心的是他们即将展开激烈争斗的中期选举。不同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在社会舆论和政治竞选中扮演的重要作用以及平台可能的政治立场,让两党议员们都无法心安,这才是此次听证会的意义所在。

无论是民主党参议员,还是共和党参议员,都不断追问Facebook和Twitter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针对不断增加的可疑外国干预行为。与4月份扎克伯格听证基调一致,桑德伯格再次强调了Facebook在识别和去除虚假账号与广告方面的改进与提升。Facebook此前刚刚宣布,已经删除了数十个试图干扰误导美国中期选举的虚假账号。“我们会继续战斗的!(we will keep fighting)”她对参议员们承诺说。

与组建上万人内容审核团队的Facebook不同,Twitter在内容监控方面人员和技术力量都比较薄弱。此前被曝光的俄罗斯通过网络虚假账号和谣言干预美国大选,这家社交媒体巨头也同样卷入其中。多西也承认,Twitter需要与学术界合作,提高识别虚假账号与信息的技术手段,并通知用户。

西弗吉尼亚民主党参议员曼钦(Joe Manchin III)则提到了社交平台的承担责任。他直接表示,社交网站需要为平台上非法出售药物导致民众死亡案件承担责任。关于这个问题,多西和桑德伯格都没有直接回答。不过,他们都表示,愿意接受监管环境的改变。桑德伯格在回答沃尔纳参议员时表示,“我们认为问题并不是是否进行监管,而是进行正确的监管。”

230条款或变

无论是多西还是桑德伯格,都强调了《通讯规范》法案230条款对社交网站的保护作用。多西表示,“230条款带来的诸多保护,令我们受益颇多”。桑德伯格也表示,230条款在帮助Facebook规范平台内容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230条款?1996年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美国克林顿政府曾经制定《通讯规范法案》(Communication Decency Act),试图监管网络世界的低俗内容和色情内容。然而,由于这一法案中的反低俗条款与美国宪法的言论自由修正案相抵触,次年就被美国最高法院全票通过判处违宪。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互联网世界泛滥成灾的成人内容和蓬勃发展的色情网站,正是得益于美国最高法院的这一判决。不过,尽管美国最高法院废除了《通讯规范法案》的核心内容,但却保留了其中的第230条,而这一条款也成为了护航新兴互联网行业高速增长的一把保护伞。

这就是著名的“避风港”条款:互联网平台无需为第三方使用者的言论负法律责任。如果网络内容不当,政府也只会追究发布者的责任,而非提供发布平台的互联网公司。另一方面,230条款也授予了互联网平台出于“善意原因封锁和屏蔽冒犯性内容”的权利。

没有避风港条款,就不会有当时的网络论坛乃至后来的社交网站的兴盛壮大。换言之,230条款是Facebook以及Twitter成长为社交媒体巨头的重要支柱,他们不需要为自己平台上的各种言论担责,也不需要为自己处理不当言论负责。在随后的一次次监管事件中,互联网公司也频频引用230条款为自己开脱。

言论自由立场

社交媒体本身的政治立场和言论自由原则也是国会议员,尤其是共和党参议员所关心的话题。他们担心Facebook和Twitter会因为所在地硅谷占据主导的自由派立场,压制保守派的政治言论,从而影响到民众的选票倒向,对今年的中期选举形势产生不利影响。

在今年4月的扎克伯格听证会上,得克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就问到了Facebook平台压制保守派团体言论的话题。扎克伯格当时坦率地承认,Facebook处在硅谷这个政治立场极端左倾的地方,而自己在努力保持着平台的政治立场公平。但他也不得不承认Facebook的确存在刻意压制保守派和特朗普支持者的行为,并为此公开道歉。

Twitter的员工政治立场也没有什么差别。去年年底,一位Twitter员工甚至私下删除过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账号,迫使多西公开道歉。而在此次听证会之前,特朗普刚刚炮轰谷歌等互联网巨头都站在民主党一边,对自己持有政治偏见,故意提高自己负面新闻的搜索权重。

在下午的众议院听证会上,多西承受的压力甚至比上午更为沉重。他不得不多次重申Twitter秉持着中立公正的平台立场,对所有言论持有相同的标准,并不存在故意打压保守派的行为。俄克拉荷马共和党众议员穆林(Markwayne Mullin)直接向多西问到他本人的政治立场,而多西则回答自己是独立人士。与扎克伯格一样,多西也不得不在员工的政治立场和平台的公平中立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尽管从他本人多次转发的政治内容来看,多西的政治立场也是偏向于自由派。

此前Twitter一度封杀了右派人士阿莱克斯·琼斯(Alex Jones)的账号,随后又恢复账号。琼斯本人也参加了此次听证会。他所创办网站InfoWars的内容已经先后遭到苹果、Facebook和谷歌等诸多互联网平台的封杀。

谁来把持社交媒体封杀的标准?多西回答是算法。伊利诺伊州共和党众议员拉里·布雄(Larry Bucshon)当场要求多西公开算法进行审核,查看是否存在政治偏见。多西则表示,今天肯定不行,但Twitter会进一步提高透明度。

AR全息图可以改变社交媒体营销方式

AR全息图可以改变社交媒体营销方式;研究人员为无需穿戴设备的VR触觉反馈提供解决方案;用AR技术玩积木游戏这个想法不简单……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99VR视界“今日圈内事”。

AR全息图可以改变社交媒体营销方式

You Are Here Labs是一个专注于XR营销和培训的沉浸式体验的开发商,通过立体摄影测量和程序结构跟踪的组合,生成Alembic 3D数据,用于创建动画AR全息图像。这使得该公司能够生成高度详细的360度和180度全息图,全息图可以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共享,例如Snapchat和Facebook。

全息图的整体功能是什么?用户可以360度旋转主题吗?在不中断程序的情况下,他们到达模型的距离有多接近?有没有计划实施互动功能?

到全息方法针对的是物体,包括人。一旦“全息图”被放置在世界中,用户就可以在任何角度和距离内进行移动。全息图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这些体验比平面视频更具吸引力。包括公司公告,产品介绍,教育,培训,新闻等。XR在商业上有很多令人兴奋的,但公司经常难以满足查看xR所需的自定义应用程序或专用设备的要求。像我们这样的技术可以在人们已经大量使用的平台上广泛使用AR,比如社交媒体

研究人员为无需穿戴设备的VR触觉反馈提供解决方案

来自慕尼黑大学,达姆施塔特大学,韦尔斯利学院,杜伊斯堡大学,埃森大学和雷根斯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为无需穿戴设备的VR触觉反馈提供了可编程四轴飞行器系统解决方案。

这些专门设计的无人机配备了独特的可触摸表面,并跟踪用户位置,为虚拟物体提供实时触觉。这些可以包括从固定物体(例如咖啡杯和椅子)到移动物体(例如野生动物和各种射弹)的任何物品。

运用Motive OptiTrack运动捕捉系统与12个Flex 3相机相结合,总面积为4m x 4m x 3m,VRHapticDrones能够跟踪HMD,多个四轴,以及用户定义的身体部位,并将100 Hz样本流传输到VRHapticDrones后端具有毫米级精度。安装在Oculus Rift头显前部的Leap Motion跟踪传感器可跟踪用户的手,使其能够与浮动的触觉无人机自然交互。

这些设备本身就是Parrot Rolling Spider品牌的四轴飞行器,每个都改装有各种由薄纱织物覆盖物组成的可触摸表面。

用AR技术玩积木游戏这个想法不简单

极致研究院的研究员们深入积木市场为大家找到了一款极致创新的积木游戏——Beasts of Balance。该款产品将积木的现实与虚拟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玩家可以扮演神圣的创造者,独自或者与好友一起将神奇的叠品堆积成美丽的高塔,然后创造出自己的世界,并且获取高分。但这款游戏和一般的技巧型游戏不同,塔上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与无线连接的iPhone、iPad或Apple TV中的世界发生关联。

游戏的玩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一堆东西尽可能的堆高,但是还要把握平衡。游戏开发者为用户提供了不同形状的的道具,玩家们只需要将这些道具通过底座下方扫描再堆积,便可以让这些积木块成为游戏中的角色,除去以上玩法外,还有一些新奇的玩法。比如当你的建筑物堆积的很高的时候,将会触发火山模式(也就是挑战模式)。而根据场景的不同,游戏还有很多挑战元素在等待着大家。

华为正在开发AR智能眼镜

华为正在开发AR智能眼镜,并可能会在未来一两年内推出。这可能会让它与苹果开始竞争,因为苹果也在开发类似的产品。

华为高管透露,该公司正在开发AR智能眼镜,并可能会在未来一两年内推出。这可能会让它与苹果开始竞争,因为苹果也在开发类似的产品。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已在其最新款Mate 20 Pro智能手机上采用了增强现实应用程序。

但是,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首席执行官余承东(Richard Yu)称,该公司的AR智能眼镜正在开发当中,而且可能会将体验带到新的高度。这种智能眼镜将能够让人们获得真正的AR体验。

“这种AR智能眼镜可以与手机配合使用,可以让你看到更广阔的区域。”

Oculus发布平台新更新增加Dash UI改进和海盗主题

Oculus每月都会更新其虚拟现实(VR)平台,10月份的更新可以看到开发人员自定义的项目,动态照明和基于物理的渲染器以及其他新增功能。在11月份推出了Dash UI改进和海盗主题大厅形象更新。

Dash的整体外观和感觉现在已经升级,为设置带来了增强的可访问性。现在,您可以即时访问音量控制,触摸状态,电池寿命以及重新定位视图。

自定义3D对象已经更新,“引入了将嵌入式面板添加到自定义对象中的功能,现在,您可以从自己设计的项目中传输PC桌面窗口。”

要解锁一套初学者装饰品,请在12月1日之前登录Oculus Home。您还可以找到稀有的文物,如船长的王座,骷髅和交叉骨,或者本杰明,这是一个知名的海盗系列人物。

社交媒体上的少女 我们必须光鲜亮丽 不然就输了

英国少女慈善机构Girlguiding的调查发现,有35%的少女(11-21岁)认为社交媒体给她们带来压力,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与他人的攀比。

《卫报》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些英国姑娘。

“我时时刻刻和别人比较”——Maddie McGowan,来自南安普敦,15岁。

作为一个年轻女孩,我的感受是一切都需要做到完美,并且时时刻刻得和别人比较。

我姐姐各方面都出类拔萃,是个惊人的榜样,所以我总是认为:我得向她看齐,像她一样好才行。

我知道,这是很负面的想法,现实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该互相攀比。

社交媒体逼你去攀比。

每个女孩都在社交媒体上描绘出一个“最好的自我”。她们用软件修照片,变瘦、变高、变长腿,改变自己的外观,让别人看了觉得自惭形秽。只不过,这都不是真实的。

为什么,我感觉社交媒体上总是有一个不言而喻的氛围,令你觉得自己得比别人更好,不然就输了。人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就创造出一个完全消极的环境。

我认为Instagram是社交媒体里最糟糕的,因为它创造了种种条件去制造假象,你可以在发布图片后更改图片,也可以花钱买粉丝。很容易创造出这样的幻觉,即某个姑娘像水晶一样完美剔透,有一大堆人喜欢和追随她,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的朋友在社交媒体上彻底丧失自信,删除了所有照片”——Julia Peters,22岁,来自莱斯特城。

我身边的朋友会持续几个月在社交媒体上发自拍照,认认真真地编辑、加工。然后,有一天,当我打开她们的Instagram主页时,发现所有的图片都被删了,因为她们失去自信心,不想再让自己的照片出现在网上。

关于女孩的社交网络形象、女孩的照片,已经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你应该如何化妆,应该使用什么过滤器修图等等。

在这场女孩们的形象比赛中,如果有人批评了自己的照片,或贴出来比自己更美的照片,焦虑感就来了,很多女孩应付不了这种压力。

社交媒体有其积极面和消极面,但是Instagram是最极端的一个。它给女孩们设立了严苛的形象分数线,必须达到某种美的标准,不然就会在网络的攀比中成为失败者、可怜的人。

“原则就是,如果这张照片没有多少人点赞,那么我会删除它”——Evelyn Green,来自达勒姆,18岁。

去年我注册了Instagram和Snapchat,很快注意到上面很多女孩担心与他人的比较。

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害怕被忽视的恐惧”。你以为自己在网上看到别人的生活,看到他们在做什么,而实际上,人们只会把生活里光鲜的一面放在网上,问题是,即使你知道这一点,你仍然不停地看到别人的生活“多么完美、精致”,这让你越来越自卑。

那些深受少女们艳羡的网红也是一样,她们的生活一样有痛苦和阴暗面,只是从来不会放到网上。

我知道有一种态度是,“如果这张照片没有多少人点赞,那么我会删除它”。这个堪称是少女们的社交媒体潜规则了。

“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像别人那样对社交媒体投入太多情感。”——Raheela Shah,伦敦,21岁。

我有朋友给我留言说“去给我的照片点赞”,我开玩笑地回答她,“你的终极人生目标就是点赞”,这是真的。

社交媒体不会让我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对社交媒体投入太多情感,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情况并非如此。

社交媒体太当真了,压力就来了,你得去极优美的地方度假,吃很高级的健康饮食,最后感觉就像你在推销某种生活方式,某种不可能达到的奢华标准。

Instagram上的很多网红会不停地展示自己的新衣服,或是什么新奇食物,但是这些东西其实是从企业那里拿的赞助,不是靠她们自己的财力。

很多时候,网红们并不能负担自己所炫耀的生活方式,她们是在靠着各种渠道勉力维持。

我认识两个女孩,在Instagram上有巨大数量的追随者,人们在主页上夸赞她们“身材真是惊人”,但据我所知,她们都有不同程度的饮食失调、厌食。

网络世界多有假象,或选择性的呈现,所以,在投身进去与人攀比之前,再想一想吧。

韩国社交媒体谣言泛滥成灾 内容恶劣粗俗且荒唐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 马菲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金惠真】“搞掉安熙正的幕后黑手是总统文在寅的秘书室长任钟皙!”“前总统朴槿惠释放!”——假新闻!专注视频分享的YouTube近年来成为韩国人使用时间最长的应用程序,尤其是年轻人在搜索信息时也会首选YouTube而非传统的搜索引擎。然而随着不断增高的使用率,韩国的YouTube已成为假新闻的温床,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韩国时报》称,YouTube已然成为包括政治阴谋和错误科学知识等在内的各类假新闻源头,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深受其害。韩国前忠清南道知事、执政党下届热门总统候选人安熙正上月因性丑闻被曝光而宣布辞职。YouTube上流传称,最大的在野党自由韩国党党首洪准杓表示,据他所知,这是青瓦台秘书室长任钟晳为除掉自己的竞争对手而策划的事件。这样的假新闻在保守选民中广为流传,有关视频现在仍能在YouTube上看到。

韩国《每日经济》也曾报道称,该国几大本土门户网站上“水军大肆发帖、跟帖”的现象已引起主管部门关注,但实际上YouTube、谷歌、推特和脸书等国外社交媒体的韩国平台同样早已成为假新闻泛滥的温床。报道称,安熙正事件发生后,在YouTube上输入他的名字可搜索到数百条视频,除了所谓“幕后黑手”的爆料,还有视频以“被安熙正性侵的女下属有着惊人的秘密”一类的标题吸引人眼球。这些未经证实的假新闻点击量达到100万以上,在社会上形成严重的负面舆论,也给当事人带去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和伤害。

今年1月,该国YouTube以及聊天通信应用上流传着一条新闻,称“文在寅政府和民主党构思的修宪内容曝光”,政府欲设立基层人民委员会,将韩国变成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还爆料称,“政府这次修宪,将让同性婚姻合法化”。对此,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立即做出回应,表示要向检方提交诉状,要求找出炮制上述假新闻的元凶并严惩。

据韩国《国民日报》报道,假新闻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以支持和力挺朴槿惠著称的“太极旗集会”成员。这些人经常在集会现场传看YouTube视频,因为那里有他们想看到的、适合他们口味的内容——假新闻。看到YouTube上出现“朴槿惠前总统被释放”“文在寅总统下台”等新闻后,这些人欣慰地表示“如今电视台或报纸的新闻真没有看头,若没有YouTube,我们会一直被这些媒体骗了。”

YouTube可根据读者的年龄和政治倾向精准推送新闻,其标题也大都非常吸引眼球。但这些“新闻”的内容却常是来历不明、可信度低的信息大杂烩。由于视频上传者通过点击量获得广告从而获利,因此倾向于发布煽动性内容。而由于视频上传者并非媒体,因此也不必为此承担责任。

长期以来,假新闻一直困扰韩国社会。每次临近大选时,假新闻都会呈井喷式增长,有些假新闻甚至成为各党派间竞争的工具。今年2月初,一名准备参加地方选举的人士经朋友提醒,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关于自己“搞乱伦”的帖子,内容极其恶劣粗俗且荒唐。而另一名地方官员也发现,网上有人诽谤他利用职权收受贿赂……

目前,无论是韩国政府还是YouTube美国公司本部都没有合适的举措处理假新闻问题。韩国社会也尚未就如何向各平台追究责任达成共识,政府对假新闻一直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随着管制假新闻的呼声不断高涨,韩国主要信息技术公司高管、学者、律师以及市民团体的负责人已计划于下月成立韩国网络自治机构来对新媒体上的假新闻进行管制。

从不用社交媒体的明星 关注作品拒绝炒作 花钱买热搜的脸红吗

文/Tom有Jerry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交媒体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靠网络随时跟进爱豆的日常,明星们也依靠社交媒体保持自己的曝光率。然而,从宋仲基到周星驰到皮特和朱莉,偏偏就有这样一些“不合群”的明星们拒绝使用社交网络,奇怪的是,为什么“与世隔绝”的他们却依然维持着超高的人气?下面小编带大家一一解读!

1.EXO成员Kai(金钟仁)——“做自己”的大男孩

Kai是EXO队内主舞,以反差萌的特色紧紧的抓住了各位粉丝的心。台上是克里斯马金钟仁,台下是爱吃炸鸡睡不醒的懵懵熊金妮妮,他呆萌的大男孩性格俘获了一众粉丝的心。粉丝们都知道他私下不会用社交媒体,所以当曾经火爆全球的EXO带着新专辑《exodus》回归乐坛的同时,Kai开通了IG,让我们错愕又惊喜。然而,过了没多久Kai的个人页面就消失了,Kai就这么突如其来的注册了账号,又了无生息的注销了账号。我们钟仁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大男孩,完成宣传的任务后“拍拍屁股走人”,在人云亦云的今天,“做自己”更显得弥足珍贵。

2.Adele——经纪公司禁止她“玩”

说道英国铁肺歌后阿黛尔为什么不玩社交软件,理由令人咂舌,竟是经纪公司禁止她玩!原因是她本人说话直来直往,真性情的她会很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2008年她突然取消自己的美国巡演计划,居然很老实的承认是为了陪当时的男朋友,跟粉丝一个劲道歉,她的坦诚让人们更加喜欢她。就是因为说话太“口无遮拦”,还经常喝醉后发推文乱说话,让经济公司头痛不已,不得勒令她禁止登Twitter发文。

3.周华健——拒绝全民“艺术家”

90年代周华健的当红歌曲《朋友》、《花心》、《刀剑如梦》的当红程度鲜有歌手能媲美,每一部金庸武侠剧的背后,都有一个周华健。荧屏上的他总是以正能量示人,幽默又阳光,他一直在坚持搞音乐,又会给家人留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问到他为什么不用社交媒体,他回答说:“你写的东西咬文嚼字,突然大家都变读书人了。根本不是我认识的人啊,看了不舒服。”

4.周星驰——无敌是多么寂寞

人人都赞他是喜剧天王,希望他一开口大家就笑翻天,别人都是电影成就英雄,只有它是,英雄成就电影。从黄圣依再到现在的林允,星爷捧红了一个又一个星女郎。深入人心的《大话西游》、《功夫足球》、《唐伯虎点秋香》、《美人鱼》,没看过几部星爷的电影怎好意思说自己热爱电影?他是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然而戏外的他,却严肃的无人敢靠近,年过半百,却仍然把工作当成他的另一半,独来独往的他,开了社交账号我们反而会觉得不正常吧。

5.皮特和朱莉——放下手机,享受生活

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这对模范夫妻离婚的消息一经爆出,立即占据当时各大版面的头条,的确,他们从相恋结婚再到离婚恢复单身,一举一动都被人们密切关注。从相识于《史密斯夫妇》爆出恋情,两人的登对程度都快要使我们忘了朱莉还是作为小三插足皮特和美国甜心詹妮弗安妮斯顿的婚姻,因此如今的分道扬镳令众多网友唏嘘不已,大呼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两人在作品中各种玩转高科技,生活中的他们却大相径庭,他们并不喜欢使用各类科技产品,比起坐在电脑前,他们更倾向于户外活动,加上工作繁忙,因此也就觉得没必要追随潮流,朱莉还曾以“老古董”自嘲,但是他们并不会因为自己不喜欢而限制孩子们使用社交软件。

6.孔侑——专注作品

近些年来,比起小鲜肉,“大叔”型人物多了些成熟男性的魅力。孔侑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那部经典的《咖啡王子一号店》让我们记住了他,前年大火的韩剧《鬼怪》让我们爱上了这个大叔。《鬼怪》的成功让孔侑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然而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专注于自己的作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出道16年的他仅上过4次综艺,影视作品更是屈指可数,但部部是佳作。孔侑人气的急剧飙升,得到了众多广告商的青睐,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他的广告牌,想没存在感都难哦。

7.宋仲基——科技“白痴”

从《太阳的后裔》开播到现在,单靠“宋宋cp”这个话题,原本低调的宋仲基可少不了曝光度。两人从双双丢出宣布恋情的手榴弹到巴厘岛完婚,更是隔三差五的登上微博热搜榜。我们的刘大尉过了撩妹耍帅这一关,没想到竟败在高科技上。宋仲基曾说自己不懂也不会使用高科技产品,所以干脆不用。

8.刘在石——担心自己沉迷其中

刘在石在韩国的人气可以说是到达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被称为韩国的国民MC。有句关于他的玩笑话:刘在石哪怕是现在去竞选总统也可以得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支持率,剩下的那百分之一的人,也只是顾虑他没参与过政治而已。在录制《running man》中的一期时,因节目任务需要,他曾短暂的开过一个社交账号,不到一天就得到了16万粉丝的关注。可惜的是,刘在石还是宣布以后不会使用社交媒体,他直言能和粉丝互动的感觉很棒,怕自己使用社交媒体会成为一个“网瘾少年”。

他们从不用社交媒体,拒绝炒作。演员靠作品,明星靠炒作,“国民闺女”关晓彤从炒作高考成绩、炒作军训,到炒作室友,频频登上热搜,港真,败光她路人缘的不只是鹿晗女朋友的标签,对此小编只想说no zuo no die。对比那些以实力征服观众的演员歌手,靠炒作买热搜而红的明星不脸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