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新闻媒体人工智能应用实践及启示

关注我哟

近年来,美国新闻机构紧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之应用到在新闻选题、信息采集、内容生产、渠道传播等方面,新闻生产进入“智能化”时代,其着力点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01.

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将“机器人写作”广泛应用于涉及大量数据的新闻报道,如财经、体育、灾难性报道,把记者从繁琐、简单的数据新闻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专心采写更深度的新闻报道。

美联社早在2014年就开始和提供自动化写作服务的公司Automated Insights合作,让机器人Word Smith读取财报,然后按照编辑预先提供的架构,自动生成偏向于数据分析的财经新闻。这套人工智能系统还拥有“自主学习”功能,在三个月内自主掌握了新闻写作基本规范,并且更低的错误率还改善了文章质量。而美联社的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方向是——将文字报道自动转为语音广播。

《华盛顿邮报》至今已开发拥有近100个“智能机器人”,其中最知名的是里约奥运会期间亮相的Heliograf。它可以根据实时数据源自动生成故事,也能利用软件搜索海量信息帮助记者挖掘独家新闻点,还可以为读者提供个人定制故事。在里约奥运报道中,Heliograf从体育数据公司获取赛事最新信息,并自动编辑成短消息作为即时新闻发布。在2016年美国大选当天,它跟踪投票结果,自动生成邮件和推特。2012 年,《华盛顿邮报》4名记者花了25个小时来人工编辑发布部分的选举结果,而2016年,Heliograf独自创造了500 条报道,几乎不需有人工干预。《华盛顿邮报》下一步计划利用Heliograf来对人工或机器生产的信息进行持续更新。例如,有人周四分享了周二的一篇报道,Heliograf可以自动将最新的事实加到这篇报道中。Heliograf甚至将具有编写新闻的潜力,记者们只需要提供相关的事实、分析和观点,后期合成文章则由这款机器人完成。

《今日美国报》使用Wibbitz人工智能生产软件,来生成短视频,它可以将新闻报道压缩成一段视频脚本,并把所选图像或录像串起来,甚至还可以加解说。

路透社与Graphiq的合作也颇具成效,利用Graphiq庞大的可视化数据库的智能算法,可以预先假设要报道的事件,并让人工智能迅速抓取相关数据,与报道相匹配,也就是为你的新闻稿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节省编辑的时间。

路透还正在开发一个体育报道工具,比如将NBA比赛图片自动生产幻灯片式的短视频,解说则是由此工具从“自动生成的三段式报道”提取出来。

02.

监控趋势性舆情与突发事件

《洛杉矶时报》在2014年美国加州4.4级地震期间成为报道新闻最快的媒体,从撰写到发布仅3分钟,这是由于它的系统可以在收到美国地址勘探局的信息时,迅速将数据套入系统模板中生成突发新闻。除此之外,《洛杉矶时报》正依靠人工智能建立的犯罪信息库,用以在暴力、自杀事件上进行辅助报道,不过目前该系统也同样还并未能实现深度分析类文章。

美联社NewsWhip提供的社交网络分类监测系统辅助报道决策。News Whip公司从2014年1月就开始从事新闻报道监测,目前其监测的社交网站包括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Reddit, Linked In和Pinterest,数据监测频率为每两分钟一次,数据内容涵盖100个国家30种语言。据说通过算法分析,该公司能够预测79%的主要热点新闻,告知用户哪些内容在全球受众中传播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是哪些报道,从而使编辑部能够更有效地做出报道选题决策。美联社的记者和编辑都接受了News Whip培训,可以监测自己所在地区以及所使用语言范围内的突发新闻。

汤姆森路透的算法预测工具则可以帮助记者判断一段推文的真实性,它可以根据推文的“可信度”“新闻价值”来监测可能发生的新闻,其判断依据包括谁在发推文,推文在网络上是如何散播的,有无用户在推特上试图证实或证伪突发事件等。

美国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也推出了聊天机器人BuzzBot,它最初是为报道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而设计的,可以在事发现场收集信息,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依托机器人助力的开源报道工具。与其他新闻机构机器人不同的是,Buzz Bot不提供类似新闻推荐、在线订餐的服务,而是通过与用户互动沟通,向与会代表、抗议者以及现场的任何人收集新闻素材,帮助Buzzfeed新闻网站制作报道内容。用户可以直接向Buzz Bot发送照片或其他信息,Buzz Bot偶尔也会向用户提出问题,或者要求用户提交与自己体验相关的细节。

《纽约时报》的Blossomblot可以根据社交平台的文章进行大数据分析,推测哪类型内容更具热度,辅助编辑挑选合适的素材,经过该报内部统计,经过Blossomblot筛选后的文章点击量是普通文章的38倍!除此之外,Blossmblot的机器学习能力还能提供配图、摘要、甚至制定标题。

03.

提升用户交互性体验

随着Facebook Messenger、Whats App、Snapchat、iMessage等社交通讯应用程序蓬勃发展,美国媒体更加看重培养与用户的私人关系。2016年4月,Facebook Messenger宣布Chatbot上线,帮助媒体将内容和对话机制有效结合,入驻的媒体均获得了开发机器人的权利。

CNN是Facebook Messenger聊天机器人的首批体验者之一。CNN推出了专注个性分发的聊天机器人,每天向用户推送头条新闻。在每日推送的下方,有三个选项:Read Story,Get summary和Ask CNN。依次点击三个选项,用户可以阅读故事内容或者了解故事梗概,还可以向CNN 聊天机器人提问。

《纽约时报》以其一名政治记者为原型开发了一个基于记者自身个性和魅力的智能机器人NYT Politics Bot,用他的声音来为读者播报每日总统大选选情,加强与读者交流的亲近性,创造与读者一对一交流互动的体验。

综合美英媒体实践看,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给新闻媒体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带来巨大的便利,也提出了不少的适应性挑战。

1、如何增强自身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构建和维护内容充分、准确的数据库,确保算法生成的新闻无误。构建和维护内容充分、准确的数据库是算法生成新闻的基础。只有确保人工输入算法的原始数据准确,算法生成的新闻才不会出错。而算法本身也需要不断完善提高,这对新闻媒体的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要求更高。美英媒体普遍采取的是自我开发和外包合作相结合的方法。

2、如何改造采编发业务流程,与人工智能系统无缝对接。人工智能系统的引入将首先改变股市汇市财报等初级新闻产品的生产方式,采编发流程和岗位安排势必需要调整,甚至需要改变业务板块设置。编辑部的职能和人力需求也自然需要改变。智能化报道系统自身需要维护和监测,特别是需要经验丰富的编辑负责向机器输入报道范本,对范本进行更新,将监测机器错误,确保工作流程变得更好更高效。

3、如何加强对传统采编人员的技术培训,并组建更适应人工智能报道系统的新一代采编队伍。新一代的记者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媒型”,还要是“跨界型”,不仅擅长采写编发,还要擅长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技术,懂得人工智能体系如何运转,如何在报道中合理运用人工智能系统。

责编:申文秀 审核:李德金

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未来新闻媒体九种创新方法

来源:德外5号

如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小型或大型媒体、私有或公共媒体,新闻媒体的核心问题就是:新闻如何在社会中重新建立与受众的联系,保持相关性,建立信任?丹麦两位学者去年走访了欧洲和美洲9个国家,选取了在新闻参与、合作以及倾听等方面尝试了新想法的54家新闻媒体,观察它们与公民建立联系和接触的新方式,事实证明,这些媒体在用户满意度、发行量、受众和收入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面我们总结了这些新闻媒体的九种创新路径:

1.从保持中立到表明媒体态度

许多新闻机构都在努力突出自己的媒体个性和态度,而不是一味地保持中立。在网络新闻碎片化传播的环境下,更加需要一个清晰的媒体身份定位。为了让受众与新闻内容产生共鸣,认可所传播的内容,新闻媒体必须表明自己的立场,从地理、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等角度向受众展示媒体自身主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圣地亚哥之声”网站(Voice of San Diego)就公开发布了它们所支持的九项共同价值观作为其新闻内容中的潜在假设,包括反对谋杀、腐败和污染,支持为所有儿童提供高等教育等。“圣地亚哥之声”的主编Scott Lewis表示,在新闻业中,客观中立从来就不可能实现,媒体坚持宣称自己是“公正的观察者”反而损害了人们对记者的信任,“把媒体的态度立场公开发布出来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清晰”。

2.从全面综合到小众

小众媒体与受众建立联系以及调动用户的兴趣和支付意愿的能力远远超过综合性媒体。除了少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如《卫报》、BBC、CNN)之外,所有新闻媒体都可以被视为面向小众群体的运营。只不过许多涉及面广泛的传统媒体不愿公开对外宣称他们想要寻求接触的特定受众群体,也许是为了避免只在同质受众之间而非不同受众群体之间建立联系。如此面向小众的成功例子有很多,比如西雅图的科技网站GeekWire和德国柏林专门面向年轻人的新闻网站Ze.tt,这些有针对性的小众媒体既提供了高质量的新闻,同时又迎合了目标受众。

GeekWire的联合创始人John Cook表示,他们将网站模式与西雅图日益上升的知名度联系在了一起,这有助于GeekWire在以纽约和旧金山为主导的竞争激烈的科技媒体领域与其他媒体区分开来。“作为一家有西雅图血统和DNA的全国性科技网站,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有趣的小众受众群体,通过我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价值观脱颖而出”。

3.从乌合之众到会员社区

将人们聚集在新闻媒体明确界定的会员社区是一个目前在大西洋两岸都日益流行的策略,这就意味着把以前被称为订阅者、用户或读者的人转变为必须注册或付费才能进入新闻社区内圈的会员。西班牙日报El Diario和法国调查新闻网站Mediapart把会员模式作为它们新闻工作运营的核心。从《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甘尼特集团(Gannett group)等老牌美国媒体公司到新闻收入中心(News Revenue Hub)组织管理下的在线初创公司都遵循着同样的道路。

由非盈利组织“圣地亚哥之声”2016年成立的新闻收入中心(News Revenue Hub)帮助加入中心的新闻机构设定会员项目的定价和福利,与会员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了解会员的构成和喜好,并为提高会员的留存率提供持续技术支持和战略咨询服务。新闻收入中心首席执行官Mary Walter-Brown表示,“对会员忠诚度的最佳预测就是媒体是否已经在和它们的会员谈论需要筹集资金的问题;另一个预测根据则是媒体有多少订阅用户,又有多少订阅用户积极地参与互动”。

4.从文字新闻到多种内容形式

许多媒体公司在寻求通过公共会议、节日庆典以及舞台剧等新的形式来展示新闻。法国《世界报》(Le Monde)已经将直播重大事件作为与受众接触并产生新收入的重要途径。《德克萨斯论坛报》(Texas Tribune)也采用了同样的策略,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来吸引受众参与。丹麦新闻机构Zetland还把新闻搬进了剧院,这个由20多个年轻人组成的团队每年有两场演出,大约会在台上表演12到14篇新闻报道。

丹麦新闻机构Zetland的会员还主动要求提供音频版本的新闻,于是Zetland花了6个月的时间开发音频组件,在2017年初测试音频故事,并在6月推出了一款应用。自从去年秋天以来,Zetland的会员中有60%的人一直在听他们的新闻报道,相比之下,只有40%的人在阅读。会员人数也从去年的8500人增长到1万人,人们逐渐习惯了将听Zetland新闻作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5.从诉说到倾听

传统的媒体行业通常像一个有围墙的堡垒一样难以接近。但在美国和欧洲,新闻机构变得越来越开放,以便让他们所服务的受众更容易接触。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媒体要倾听受众的意见,在编辑事务中创造更多的透明度,通过直接的个人对话、社区中的实际活动或用户数据的系统化使用来实现

公民新闻平台Hearken邀请读者或观众提交他们认为应该调查报道的问题,从构思到发布都将公众引入到新闻报道过程中来,这种方法已经被美国公共广播和许多电视台采用。德国的《汉堡回声报》(Bürger-Zeitung)通过听取当地社区的实体会议增加与读者的交流,并设置专栏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6.从与受众保持距离到相互合作

为了保持独立性和中立性,当代新闻行业与新闻编辑部以外的所有人(如公民、利益团体、公共机构、私营企业、决策者等)一直保持着一定距离。然而,这种模式显然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新闻编辑室将受众引入到整个新闻过程中:从构思到研究,再到独立内容的发布,再到随后由新闻报道引发的争论。

荷兰新闻网站De Correspondent,德国的调查报道机构Correctiv和纽约的新闻调查网站ProPublica都是在编辑把关的基础上让公众参与到新闻制作的过程中,或与基层草根、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以及其他媒体公司合作,制作出更深入、更吸引人的新闻。

7. 社交平台从入驻到开放

把新闻内容发布到社交媒体上会削弱新闻媒体自身的商机及其对内容的控制,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新闻行业的共识。使用社交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若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可能更多的是以合作的方式——社交网络能够发挥其在增强和深化参与度方面的巨大潜力,进而壮大整个新闻业。

David Fahrenthold在Twitter上对川普基金会违规行为的报道,开创了政治选举报道中的一种新的透明报道模式,并为他和《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赢得了普利策新闻奖。《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利用Snapchat Discover来报道滥用阿片类止痛药的美国人也是另外一个经典案例。

8.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

即使是最厉害的调查记者也承认,如果他们在新闻报道中加入关于解决问题的内容,报道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建设性新闻让读者或观众更有兴趣了解更多问题,更有可能分享内容,进而创造更多参与互动的机会。

丹麦国家电视台(DR)多年来就通过完善这种新闻创作方式,进而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收视率,拓宽了观众的覆盖范围。总部位于美国伯克利的调查报道中心在其许多调查项目中都整合了一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元素,甚至还会为利益相关者安排召开解决方案的会议,围绕记者深入挖掘后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9.从旁观者到行动者

一些新闻媒体正在试验它们能否通过激进的新闻宣传活动重建与受众的相关性。这一举措对许多记者来说具有争议性,而且显然不适合所有类型媒体的运作。然而,一种以发起活动为导向的新闻工作方式已经被成功运用到了欧洲的新闻媒体中,如英国的《卫报》(The Guardian)、波兰的《选举报》(Gazeta Wyborcza)和丹麦地区报纸《英菲教区时报》(Fyens Stiftstidende)等。

英国新闻媒体这类传媒专业大起底 细数出国留学申请条件和就业前景科普含金量

传媒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出国留学的热门专业之一,在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里,传媒行业作为世界增长最快的产业,各国对传媒类行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尤其是世界知名大学毕业、拥有一流英语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备受业界青睐。下面就和优越小编一起走进英国的传媒专业吧:

提到传媒业,英国作为培养传媒专业人才的摇篮,必然是各位同学们的首选了。英国拥有着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BBC,是西方最大广播机构;以《经济学家》、《泰晤士报》《路透社》等期刊报纸世界闻名,就连专门报道八卦报纸消息的《太阳报》,都被英国人办成世界小报届的第一。由此可见,英国的大众传媒业在世界传媒业中的影响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近年来我国前往英国学习传媒专业的学生亦日趋增加。

另一方面,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十分看重,拥有大量的世界级艺术、设计及传媒领域的专家及机构。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就业甚至要超过金融专业,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广泛的媒体网络,包括八家国家日报、几百份杂志和期刊、五个地面电视台和无数的卫星和数字电视台等。因此,去到英国大学就读创意传媒类课程也是很多中国学生的首选。

英国大学的传媒专业一直以来十分受大家的欢迎,不仅仅是因为英国传媒产业发达,更是因为英国传媒专业强劲的教学实力。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皇家霍洛威学院;东英吉利大学、拉夫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众多英国名校都培养了众多国际传媒行业人物,而众多老牌传媒公司的实习机会,也使得传媒专业成为英国本土前途最光明的专业之一。

申请条件

英国大多数学校的语言要求一般为雅思6.5-7分,托福92-100分,申请传媒专业一般会要求有相关的经验,比如本科的传媒、广告、新闻等学位背景,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也可以弥补学历的不足。某些院校和专业可能会要求提供个人作品,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满意的或是含金量较高的获奖作品进行提交。

但英国还有很多大学的传媒专业硕士可以接受没有传媒专业背景的学生,如莱斯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英国拥有很多大型的传媒公司,申请时也可以留意一下,哪些学校可以提供实习机会,这对未来就业是很有好处的。

就业前景

传媒专业:国际传媒行业人物的摇篮

英国院校的大众传媒专业实力强劲,而且专业方向涉及数字电视、多媒体、广告学等新兴传媒领域。

在英国众多排名领先世界的专业领域中,传媒学是在英国实力强劲、特色鲜明的一个专业。

众多名校使英国成为培养国际传媒行业人物的摇篮,而众多强大行业的背景支持,使传媒专业成为英国本土前途最光明的专业之一,譬如令世界传媒领域仰视的BBC。

传媒专业可为新闻方向、媒体和传播方向、电视与电影方向,学成之后,可以从事国内国外的新闻媒体,影视媒体相关领域的工作,而2012年伦敦奥运无疑成全了学生实习、工作的要求,英国的传媒硕士及博士,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非常抢手的人才。

以上就是对英国传媒专业的总体分析了,希望可以对传媒专业感兴趣的同学有所帮助。如有相关留学疑问,欢迎留言咨询。最后,也是祝同学们可以申请到自己心仪的院校。

新闻媒体被批 没及时报道 基于袭击者民族身份敏感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德国内政部长德迈齐埃一面批评科隆警方“不作为”,一面表示:“如此数量众多,有明显移民背景的肇事者参与的大规模性骚扰事件意味着,有组织犯罪行为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他同时警告说,“不要将所有来到德国的难民看作潜在的犯罪分子。”

据美国CNBC新闻网6日报道,来自基民盟的一名副部长施潘批评媒体拖延报道科隆大规模性侵犯事件。而在德国社交媒体上,有网民指责新闻媒体“出于袭击者的民族身份敏感性考虑”没有及时报道这些袭击事件。

法国媒体在对德国科隆大规模性侵案的评论方面普遍很克制,均注意不将舆论往“北非移民、阿拉伯裔移民等”方面引,强调反对种族主义倾向。《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法国媒体一直非常注重“政治正确”,法国的法律也规定不允许进行划分族群的统计:如犯罪率问题就很少指出作案者的种族特性。

但是,只要关注一下网上的反应,就知道民间占主导地位的情绪了。《环球时报》记者6日统计了一下,在《费加罗报》、《世界报》等主要法国媒体的网站上,在网民留言与评论的空间里,80%以上均表示了对移民问题的担忧,或强烈反对北非穆斯林移民的情绪。《费加罗报》网站上一名叫西多的读者写道:“这就是我们欧洲领导人40多年来放纵政策的恶果。”一名叫马克的读者写道:“什么问题都是同一批人干的。法国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还有读者指责法国媒体“掩盖问题”,称《费加罗报》、法新社等的报道“自相矛盾”:一会儿说报案者称是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移民干的,一会儿又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穆斯林移民干的”。

“生气,但不能盲目”,德国《明镜》周刊6日评论道, 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绝不能导致草率的结论。如果肇事者是难民,将是一个错误的时刻。

孙恪勤对《环球时报》说,德国有过大规模骚乱,但多是政治性质的,因为极端主义和政见不同进行的打砸抢烧。但这次是社会治安事件,“如此大规模在德国极为少见,可以说事态是比较严重的”。孙恪勤说,此事会促使默克尔政府调整难民政策,但德国在难民问题上“政治正确”的高调还得唱,不会一下收回去。因为事关欧盟价值观和德国的国际形象。而此案暴露出欧洲在难民问题上的力不从心,2016年对欧洲而言将是非常困难的。

【环球时报驻德国、法国特约记者 青木 姚蒙 环球时报记者 林鹏飞 候涛】

阅读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

离开平台导流 新闻媒体该何去何从

整理撰文:Diyadia(实习生)

编辑:罗布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1月,Facebook宣布,公司正在对信息流(News Feed)进行改版,日后将优先发布旨在引发朋友、家人和团体之间对话和有意义交流的帖子,而不是品牌和出版商,换言之,未来信息流中与朋友、家人有关的内容将会增加,显示的新闻文章将会减少。

对于此项改革,丹麦媒体TV Midtvest决定进行为期两周的Facebook“戒毒”试验,即整整14天完全不使用Facebook更新内容、联系用户,并观望这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传媒研究(xjbcmyj)整理了“戒毒”的前因后果,希望对被五花八门的平台型媒体多面夹击、举步维艰的中国新闻媒体,有所启迪。

为什么需要“戒毒”?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新闻媒体都非常依赖Facebook引导流量。作为平台型媒体的Facebook若有风吹草动,各大新闻出版商免不了草木皆兵。譬如早在2014年,当Facebook调整了新闻推送算法时,Viral Nova和Distractify等发行商的流量便不断下滑。

ScoopWhoo传媒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萨特维克·米斯拉(Sattvik Mishra)声称,Facebook2018年预备降低信息流中新闻权重,将对依靠Facebook获取收视率和流量的数字媒体业务造成重大影响,对较小的媒体公司而言,扩大规模将越来越困难,因为他们的绝大部分流量来自Facebook。

TV Midtvest数字部门主管纳迪娅•尼古拉耶娃(Nadia Nikolajeva)表示,Facebook把新闻空间从5%减少到4%的举措,是对媒体行业的双重打击,这应该为媒体行业敲响警钟。

为了直面最坏的结果,TV Midtvest 决定做个实验:他们决定采取激进措施,看看整整14天完全不使用Facebook将会导致什么后果。

纳迪娅•尼古拉耶娃说:“我的主要想法是,我永远都不希望如此依赖于一个平台。”

“戒毒”产生了什么影响?

据纳迪娅•尼古拉耶娃描述,不使用Facebook的两周内,尽管社交网站上有大约27%的用户流失,但TV Midtvest官网页面的浏览量仅下降了10%。这证明了,只要用户愿意,他们就可以找到访问网站的途径。结果显然是出乎意料的,编辑部的大多数员工原以为,“没有Facebook,人们永远找不到我们”。

失去了四分之一用户还让编辑团队意识到,这些读者的价值很低,因为他们在Facebook之外几乎对TV Midtvest的内容没有任何忠诚度。

业务方面,在不需要打理棘手的社交脸面后,编辑团队突然有了很多空闲时间,记者们开始更多关注社论的质量、新闻标题的提炼或采访更多的消息来源。

当然,Facebook也带来了一部分负面影响,譬如记者们无法与读者及时互动、获得反馈或第一时间分享突发新闻。好在这很快促使TV Midtvest意识到,他们可以创新和开发内部工具,辅助记者与读者交流,同时还能将用户数据第一手保存下来。

萨特维克·米斯拉也补充说,一些媒体公司拥有不同流量来源,如果他们能够直接将用户引入自己的网站或第三方内容发布商,将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参考资料:

[1] https://www.journalism.co.uk/news/can-your-publication-survive-without-facebook-/s2/a728207/

[2] 2019/20190426A/F0121103.html

[3] 2019/20190426A/F0121104.shtml

[4] 2019/20190426A/F0121105.shtml

投稿、合作、实习邮箱:cmyj2015@126.com

新闻媒体有正当进行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的权利

据报道,备受关注的世奢会与新京报社、派博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及新京报记者刘刚名誉权侵权责任纠纷一案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宣判。法院终审判决世奢会败诉,并指出新闻媒体有正当进行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的权利。

这起报道对于刚刚过去的记者节来说,无疑是一份迟来的大礼。在刚过去的记者节,《记者节到了,那记者们呢?》、《记者节,新闻人都去哪了?》、《记者平均寿命45.7岁》等文章不断被刷屏,给这个记者节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互联网崛起,新媒体林立,不少的传统媒体精英们纷纷用“走改转”进行自嘲,这更增添了几分悲凉。走人、改行、转型的背后,有各种原因造成的监督难的苦衷,也有负面新闻之后的被采访人的诉讼纠缠,也有负面报道之后引来的各种人身性和非人身性打击报复风险。

北京三中院的二审生效判决纠正了一审判决,认为“新闻媒体没有歪曲事实、不实报道的主观故意或过失,且有合理可信赖的消息来源为依据,则不应承担侵权责任。新闻媒体有正当进行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的权利。对自愿进入公众视野,借助媒体宣传在公众中获取知名度以影响社会意见的形成、社会成员的言行并以此获利的社会主体,一般公众对其来历、背景、幕后情况享有知情权,新闻媒体进行揭露式报道符合公众利益需要。”这则判断无疑为新闻媒体正常舆论监督提供了坚强的司法保障,为记者正常执业提供了判例依据。

对于新闻作品,只要的调查和质疑具备事实依据,写作目的和结论具有正当性,那么就不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该案判决也用案例的形式,确立了非侵犯名誉权的新闻作品的鉴定标准:首先、调查和质疑具备事实依据;第二、写作目的和结论具有正当性。这两个标准将成为新闻媒体正常执业的行为准则。

另外,对于一个进入公众视野,足以影响奢侈品行业的社会意见及公众言行的公司,更应该经得起媒体的批评报道,司法机关更应该为媒体的批评监督报道提供宽松的法治环境。即便新闻报道采用批评或尖锐的用词,也不应该就此因噎废食,剥夺媒体的监督权。而且,一家试图影响行业意见的公司,应该经得起批评性文章的报道。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无批评不评论,无负面不新闻”,新闻媒体的这种工作思路对于怀有偏见的人来说,记者在他们心中的印象总是挑事者、捣乱者。然而,一个良性的法治社会离不开记者这种“挑事者、捣乱者”。真善美和假丑恶在世上总是共存,如果无人揭发,终将邪不压正,最终道德滑坡、失信失道在所难免。记者的存在,将假丑恶的面具扯去,通过揭露真相于公众,让人看清是非黑白、丑陋与邪恶。这就是记者对社会的贡献,这就是新闻媒体监督的力量,也是新闻媒体的价值所在。

普利策有一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穿透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借用这句话来表达司法机关和新闻记者的关系的话,那么司法机关就是为新闻记者审视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保驾护航的使者!最坚强的后盾!

来源:北京法院网

颠覆传媒行业的神器来了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新闻媒体

世间万物变化莫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对于科技来说,似乎变得更快。

一年前,围棋人机大战AlphaGo击败人类,人工智能概念进入大众视野。八个月前,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大红大紫的“互联网+”到如今频频刷存在感的“AI+”,时间不过一两年。这对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企业来说,既等不起,也坐不住,更慢不得。

进入“AI+传媒”的时代,有两个问题不得不面对:人工智能将为传媒行业带来什么?传媒行业在创新变革机遇面前又该怎么办?

如何通俗的理解人工智能?(AlphaGo?机器人?)

人工智能就是人类设计出来的,在自然语言、视觉感知和思考分析等方面接近甚至超越人类的机器。

以AlphaGo为例,其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机器学习技术,通过训练形成一个策略网络,将棋盘上的局势作为输入信息,并对所有可行的落子位置生成一个概率分布,然后选择出最优秀落子位置;同时训练出一个价值网络,预测所有落子位置输赢的结果。

除了下围棋,人工智能还能干些什么呢?其实,关于人工智能已经有很多项目落地。智搜(Giiso)作为国内首提“资讯机器人”概念的创业公司,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资讯机器人引擎Giiso,以及系列衍生的智能编辑机器人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闻媒体服务和情报采集追踪等领域。

今年迎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元年”,Giiso机器人商店也正式面世,能够为客户提供资讯、编辑、写作等服务的API接口。早在2016年的世界经济论坛报告里,人工智能被预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代表,将在五年内改变商业模式和劳动力市场。

AI+下的智能媒体时代(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人工智能正悄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而媒体行业正是其中的一环。

智媒时代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技术方面,除了在感知智能上有专利外,还需要有核心算法能力不断提升机器学习能力,并最终做到内容的生产、审核、发布、个性化推荐。

2.场景方面,要有多年模式识别、递归神经网络、大数据挖掘相关AI技术领域的研发经验,才能在传媒行业的具体场景中研发出具有操作性的工具。

3.数据方面,必须要有海量大数据为AI的深度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

有人说,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共存,万物皆媒。过去,媒体以人为主导,但是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未来,机器及其各种智能的机器人都有可能媒体化。

智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的Giiso机器人,可以发挥不同的功能:它可以作为新闻资讯运营,实现资讯内容的生产、审核、发布、个性化推荐;也可以为企业进行相关产品和服务信息的采集、整理;甚至它也可以让机器人实现采编、撰写,实现以人工智能技术来代替传统媒体行业编辑的基础工作。

在物联网时代,媒体行业主编带领“机器”编辑生产高质量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存在于想象中。未来,你看到的所有资讯都有可能是出自机器人之手。

AI赋能传媒的黄金时代已至(取代更多人,还是成就更多人?)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

一定程度上,是的。低技术岗位必将被取代,人力的价值应该发挥在更大创造力的地方。

主动变革是变,被动变革也是变。传媒行业在变革创新道路上不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必须化被动为主动。

面对新一轮更加广阔的行业冲击,拥抱它,了解它,快速转换角色成为智媒的推动者,可能是这个时代给媒体人的最大红利。

关于择优选拔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新闻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的通知

依据《哈尔滨铁路局择优补充机关工作人员实施办法》(哈铁委联[2017]63号)的规定,现就择优选拔补充新闻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范围、岗位及数量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在岗职工中,择优选拔影视专题部编辑(技术)岗位1名、影视新闻部编辑(播音主持)岗位2名(其中:男、女各1名),共计3名。

二、资格条件

报名参加择优选拔的人员,应符合《哈尔滨铁路局择优补充机关工作人员实施办法》规定的“近两年内在所在单位(机构)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及以上档次,与缺员机构在岗人员之间不存在回避关系,不在处分期或影响期内,身体健康”等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各个岗位的具体条件(见下图)。

(请将手机横置观看)

工作经历等计算截止时间为2018年5月31日。出生日期以人事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核定的为准;学历和所学专业以毕业证书为准,并经所在单位认证;工作经历、职务以人事通知为准。

三、工作程序

1.组织报名。

⑴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6月12日17时。

⑵报名地点:有独立人事管理权限单位的参加择优选拔人员在本单位报名。由本单位人事干部负责受理,于6月12日17时前通过“哈局择优选拔机关工作人员信息系统”(登录http://10.16.4.83/wsbm/zd/)进行网上报名。没有独立人事管理权限单位(部门)的人员,由各单位(部门)受理,统一到集团公司人事处(党委组织部)机关干部科报名。联系人:张树根,联系电话:033-23741。

2.资格审查。报名人员所在单位(部门)负责查阅档案,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通过“哈局择优选拔机关工作人员信息系统”完成录入报名基本信息、工作经历、资格审查和单位意见确认无误后,打印《报名登记表》、《公开招聘报名汇总表》(系统生成)各一份,并将毕业证及学历认定表、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初级以聘代评资格审定表》)、《高等(中等)学校毕业生定职、定级审批表》(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聘用制干部审批表》、《岗位人员审批表》、《关于从生产人员中择优选拔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核备报告》、相关命令通知复印件(标注“此件与原件无讹”后由主要领导签字、加盖单位公章)报集团公司人事处(党委组织部)机关干部科,同时要提供报名人员人事档案及相关材料原件。报送时间为:影视专题部编辑(技术)岗位6月13日至6月15日;影视新闻部编辑(播音主持)岗位6月26日至6月28日,只需报送初评通过人员相关材料。岗位所招聘人数与资格审查合格人数比例不足1:2时,取消招聘或相应减少招聘人数。

3.单位鉴定。报名人员所在单位(部门)对报名人员进行鉴定,逐人形成推荐意见,推荐意见包括被推荐人排序情况、主要现实表现、存在的不足、推荐意见等内容,并按优秀、称职给出鉴定档次。集团公司属单位可将当年定期考核结果(一年内有效)作为对报名人员推荐的依据。鉴定材料经主要领导签字后,于6月29日17时前报集团公司人事处(党委组织部)机关干部科。

4.考试评价。

㈠影视专题部编辑(技术)岗位。采取笔试、面试和实作方式择优选拔,在监督组的监督下完成,并按照4:3:3的权重比例计算总分并排序。

⑴笔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对报名岗位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采取闭卷方式,实行百分制,内容分机关应知应会知识、专业知识两部分。专业知识主要考察新闻写作和计算机业务知识。笔试后,对笔试成绩60分及以上的人员,按招聘岗位数与笔试超过60分人数1:3比例确定进入面试人选,比例不足1:3时,笔试超过60分的人员全部进入面试。

⑵面试。主要考察应聘者的综合分析、逻辑判断、处理问题和语言表达、临场应变、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素质。面试实行百分制,面试结束后,将笔试、面试成绩按比例折合并排序,按招聘岗位数与面试成绩超过60分人数1:2比例确定实作人选,比例不足1:2时,面试超过60分的人员全部进入实作。

⑶实作。主要考察应聘者对计算机熟悉和软硬件操作动手能力。现场操作计算机硬件组装和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aftereffect等软件的安装调试以及解决软件操作问题,实作实行百分制。

⑷笔试、面试、实作结束后,对考试评价总成绩60分及以上的人员,按招聘岗位数与考试评价总成绩超过60分人数1:2比例(人数不足比例时,全部列入组织考察)确定组织考察人选。笔试、面试、实作单项成绩低于60分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㈡影视新闻部编辑(播音主持)岗位。采取初评、笔试、实作(试镜)方式择优选拔,在监督组的监督下完成。初评成绩不计入总成绩。笔试、实作(试镜)按照4:6的权重比例计算总分并按照性别分别排序。

⑴初评。报考影视新闻部编辑(播音主持)岗位的人员,报名结束后,在6月19日17时前上报自录的视频小样进行初评。视频小样通过互联网发至153155580 @qq.com电子邮箱或报送至新闻媒体中心办公室,联系人:巩晓冉,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374号。报考人员要分别录制时长不超过2分钟的播音视频小样和主持视频小样,录制时需淡妆出镜,视频小样为MP4格式,视频文件名为姓名加身份证号码,所录视频不得进行后期技术处理。视频小样报送时间截止后一周内,择优补充机关工作人员办公室根据初评结果以电报形式进行公布。岗位所招聘人数,分别按性别初评合格人数比例不足1:2时,取消招聘或相应减少招聘人数。

⑵笔试。主要考察应聘人员对报名岗位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试采取闭卷方式,实行百分制,内容分机关应知应会知识、专业知识两部分。专业知识主要考察新闻、专题、栏目稿件撰写、评析和播音主持等基本知识。笔试后,分别按性别对笔试成绩60分及以上的人员,按招聘岗位数与笔试超过60分人数1:2比例确定实作(试镜)人选,比例不足1:2时,笔试超过60分的人员全部进入实作(试镜)。

⑶实作。主要通过电视播音试镜,考察应聘者与播音主持岗位适应程度。实作内容为在哈铁电视台新闻演播室录制指定的新闻稿件、新闻评论及现场节目主持视频。上镜前,30分钟准备时间,要求报考人员自己化妆,自备化妆品。实作(试镜)实行百分制。

⑷笔试、实作(试镜)结束后,对考试评价总成绩60分及以上的人员,按招聘岗位数与考试评价总成绩分别按性别超过60分人数1:2比例(人数不足比例时,全部列入组织考察)确定组织考察人选。笔试、实作(试镜)单项成绩低于60分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5.组织考察。集团公司考察组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入围人选日常工作表现、思想品质、专业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专项考察。同时,通过查阅资料、审核档案等方式进行深入考察。

6.确定人选。将考试成绩、组织考察、所在单位(部门)鉴定结果,按照6:3:1的权重比例计算总分并排序。经相关会议研究并报集团公司补充机关工作人员领导组同意后,确定拟助勤试用人选并公示5个工作日。对公示期满无不良反映,或有反映但经调查不影响任用的办理助勤试用手续,期限为六个月。

7.助勤试用期考核。助勤试用期内用人部门要建立助勤试用管理办法,加强日常量化积分考核。助勤试用期满后,由用人部门进行考核,提出能否录用的建议,经相关会议研究后,能够胜任岗位工作要求的,办理正式录用手续,不能胜任的,返回原单位工作。

报名人员要端正态度,明确认识,正确处理好工作与择优选拔的关系,以自觉的行为参加择优选拔,报名后无故不参加考试的将予以通报。

哈尔滨局集团公司补充机关工作人员领导组

2018年6月6日

淮滨交警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

按照省总队和信阳支队加大对严重交通违法的曝光力度常态化工作机制的要求,使交通违法曝光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形成震慑作用,从而减少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10月13日淮滨县公安交警大队召开交通违法曝光新闻通气会。县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长王琪、交警大队班子成员、各客货企业负责人、部分出租车驾驶人代表、《今日淮滨》、淮滨论坛、淮滨电视台等媒体参加了会议。

会上,首先由车管所所长潘树华向各位介绍我县重点车辆、驾驶员管理有关情况;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王翼生通报近期客货运车辆违法未清零和存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违法办负责人喻景通过PPT通报大家近期比较关注的新市街单行道通行和不礼让斑马线工作开展情况;办公室通报国庆节以来,查处的酒驾典型案例和查缉布控系统查处的典型案例。

接着,县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长王琪首先对媒体朋友们的积极参与和对淮滨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并向大家详细介绍我县当前交通安全管理现状。他指出:此次开展严重交通违法大“曝光”,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强有力地震慑交通违法违规行为,有力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增强当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稳控力度,进一步促进我县文明交通管理工作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通过曝光典型违法,教育和引导广大驾驶人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为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出一份力量。

最后,王琪同志代表全县交警部门向全县人民表态:我们将以“忠诚保平安、交警争先锋”的责任担当,切实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同时,也借助各新闻媒体,呼吁全县广大驾驶人和客货运企业要严格遵守交通法律,积极配合“四大攻坚战”,做到交通违法主动清零;交通法规主动遵守、交通陋习主动抵制、安全宣传主动先行,人人做到不闯红灯、不超速超载、不疲劳驾驶、不酒驾醉驾,不随意停车变道,时刻牢记安全、文明参与交通的理念。

↓↓↓请点阅读原文访问【淮滨人才网】

媒体融合新套路 传统新闻媒体 H5优秀案例分享

如今,传统媒体势衰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传统媒体也在积极寻找转型出路,比如与互联网融合。随着H5的大火,传统媒体也积极探索与H5领域的有效结合,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H5案例。

一、30年,我们不只是一份报纸

出品:北京商报

这是北京商报于2016年6月推出的品牌宣传H5。

策划上,采用动画+图文展示类形式,每页通过图文展示,介绍《北京商报》成立30年来的风风雨雨。

设计上,浅白色背景色,文字用黑色。画面简单,黑白相搭,简约有内涵。

二、追星日报

出品:芒果TV

芒果TV一直是传统媒体转型的领头羊,对于H5这种形式,必然不会居于人后,这是芒果TV于2016年1月推出的H5。

策划上,图片展示类,采用幽默的画面语言,为网友360°无死角追踪了国内外许多明星,完美体现了芒果TV的娱乐性质。

设计上,红色作为主色调,娱乐报纸式样。

三、快听!习近平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向你发来元宵节问候

出品: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作为中央级党报,在媒体融合的转型探索之路上亦是走在前列,这支H5是人民日报客户端于2016年2月推出的。

策划上,图文展示类。利用元宵节的节日气氛,发来习近平的元宵节问候,既体现了习大大亲民的一面,又顺带宣传了人民日报客户端。

设计上,采用来电显示形式。

四、有一种陪伴,叫你不知道我一直都在······

出品:深圳都市报

这是深圳都市报于2016年5月底推出的H5,光看名字就觉得情怀满满啊。

策划上,图文展示类,通过翻页形式,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了深圳都市报与读者跨域时空的故事。

设计上,蓝色背景加上黄色手写字体,让人看得很舒服,犹如电影分镜头一样分别介绍男女主角。漫画风格,故事设计也很走心,足足有20多页。

五、打破次元壁,网红来找你!

出品:南方报业集团

这是南方报业集团于2017年4月推出的H5,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互联网气息。

策划上,图文展示类。根据时下流行的网红现象,推出南方报业集团自己的名记网红团,逐页介绍了每一名资深“网红”记者的风格和擅长领域,其中穿插着的是南方报业集团一直未变的新闻专业主义素养。

设计上,漫画风格,对每一名记者进行漫画画像,借用二次元的流行文化,与互联网实现原生融合。

  进入未来应用官网了解更多H5制作信息

  未来应用,H5定制开发与H5页面案例共享平台

  www.h6app.com

  未来应用,让朋友圈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