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者拉新策略>>

拉新策略:为了能拉新,于是做了个鸭

啦啦啦~

四月的清风拂柳,草长莺飞姹紫嫣红;在这美丽的季节,木偶君勤勤恳恳的反复一些公司去面试,哎呀呀,天怒人怨的同时,又诚恐大伙儿笑话,所以将原先的PPT整理成本篇关于拉新策略的文字;

一.重新定义拉新

拉新,是运营从业者最关切的内容,是完成公司KPI,影响钱包厚度,成为高富帅,走向人生巅峰的根本问题;所以神奇的木偶君针对自己的从业理解总结对拉新的一些观点,首先,由伟大的木偶君来给拉新做个定义,以下图海报为例:

软文推广” src=”http://imgcdn.fagao.me/2017/20170911/img22.jpg” style=”width: 385px;height: 508px” />

?

性感的鸭子

哇喔,好性感的鸭子,这诱人的肢体语言,诱人的肤色韵味,诱人的口水出来……

这个海报就是一种拉新的策略:左上角的小字翻译过来是某某类似生抽老抽什么的调料品,请问换做做饭的亲,看完是否有买来做鸭子的冲动?好吧,做鸭子,做鸭子,嘿嘿嘿;

将产品的功能具象表现出来,当然,这个具象也可以是一种打破惯例的意想形式;让浏览者过目不忘的同时,又能自发的进行购买行为;所以伟大的木偶君给拉新的定义是:

拉新是对用户习惯行为进行新的引导,让用户自主进行预设操作的行为;

因为这张图,让做菜的人开始怀疑自己使用的调料品好像不对,然后自主重新选择这个品牌的调料品进行购买行为,才是商家的最终意图;那么问题来了,拉新的策略是怎样的呢?

二.拉新的策略

神奇伟大智慧云集的木偶君呢,正巧在找工作,可在面试新媒体运营这个职位的时候竟然悲剧了,为什么呢?

故事是这样的:

木偶君:老板,面试新媒体运营软文推广

奇葩老板:好呀好呀,把你之前写的文字拿来看看;

木偶君:呃,好早先得行不行,我的很多文字都是15年末跟16年初写的;当然,虽然写的时间很早,不过经常有人还会再看以前的文章,然后加我微信做进一步沟通;

奇葩老板:可以呀,那你有公号没有?

木偶君:木有

奇葩老板:为啥没有?

木偶君:因为做公号太累人力物力,从拉新的角度,我希望内容广为传播;做内容的分发,而不是折磨自己圈子的粉丝用户;

奇葩老板:好吧,你被淘汰了…

木偶君:靠,什么情况???

奇葩老板: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用户提供内容,从而产生留存或者是交易的转换;KPI还有公号的粉丝量,阅读量,活跃度等;

木偶君:呃……,这有哪里不对么?内容分发也是用户的拉新;新媒体的运营有三个角度:内容,用户,市场环境;内容可以包含内容的承载渠道,内容的表现形式;根据用户标签或者用户喜好做相应的渠道分发或者是推广;也可以根据市场热点环境产生热点便于传播的内容;

奇葩老板:这个职位我们还需要再看下,有消息会电话通知你;

木偶君:What?那啥,新媒体也可以通过营造热点话题事件来做,例如我就纯文案加海报的形式,制作一千个情怀海报,狂轰一万的行业群,涉及十万的媒体平台,搞它百万的用户受众,让千万的用户认知……

奇葩老板:今天就先到这吧,辛苦你了;

木偶君:……

尽管不是真实还原,但是,仿佛,好像,也许,大概,貌似,就这样子吧;不过写完了才发现,这个例子屎不屎不太合适;管他,都写了;

新媒体也好,产品也罢;其实拉新的策略都是一样的,如图:

?

拉新策略

有没有人提问问题呀?例子中木偶君在面试的时候说是产品,用户,市场三个角度去下功夫,这这里为啥是围绕产品或者市场呢?

答案是用户是最难以揣摩和推测的;就算是在相同的场景也会有不同的心情,既然不好琢磨,那就将用户融合到具体的产品或者市场的小场景中去分析;毕竟用户就跟上帝一样,无处不在嘛;

三. 围绕产品做拉新

3.1 让产品发声

锤子手机T1的发布会我还是比较难忘的;当然,多数硬件的发布会一样的套路:材质,功能,设计,故事,场景等角度去做宣传;

人类这个复杂又感性的生物是神奇而伟大的,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某一个颜色而爱上另一个异性,因为一个细节喜欢上一款产品,因为一段时光而恋恋久已……

偶最初喜欢的是魅族手机,就是因为那个闪闪圆圆的呼吸灯,手机坏了以后呢,为了这个圆形的呼吸灯而换成了努比亚手机,左思右想,因为努比亚手机典藏版的后壳有C罗的签名跟形象……

使用魅族MX之前只是觉想有一款别致的手机,而魅族的圆形呼吸灯是所有的与众不同;Flyme,Fly跟偶名字姓首字母缩写一致,me又是我;然后了解到黄章与雷军的故事,魅族的设计等等;

首先,Flyme是人家起的名字,只是偶感觉很亲切,是自己的臆断;而且这个系统当时的体验感确实是卓然一切的;呼吸灯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就是让喜好者感觉到与众不同或者其他;还有界面玻璃尺寸的独一无二,圆弧设计的独一无二;更有小学没毕业卖MP3发家的黄章说做手机就撩膀子去做,开始只做小众的情怀……

这都是产品自己的声音,现在换用努比亚也是一样的细节在打动着偶;当然,极多的朋友也会是因为很多的小细节才喜欢上某些产品;

再回到新媒体运营的内容上面;内容载体有自媒体,公共号,社群等等;谁又敢说社群就会比公号要low呢?各有各自的调性品味;多留给用户一点选择的权利吧,什么都做的结果就是罗辑思维又重新将内容整理至得到App上,不在做内容的分发了;

内容本身表面是有文字,图片,音视频,H5互动游戏等等形式;但核心是这些组合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拿木偶君本人写过的文章,有些歹人没有标记署名就直接发布在自己平台了,还是朋友在读着的文字的时候感觉特像我风格,就拿来给我看才知道;还有好些以前写过的文字其实我也没记着,读着读着觉得挺舒服,然后找找记录,哎呀,自己写的,哈哈;

有些道,还得再产品本身去琢磨;啦啦啦,谁又敢说不是呢;

3.2 以用户为指导

可以从用户的行为指导,也可以从用户的需求做指导;有一个案例一直在脑海里闪现:Hotmail的成功就是抓住了人类对便捷邮箱的使用需求以及分享行为两点;

早起大家使用邮箱还都是客户端的应用上,Hotmail团队呢,率先研发了基于网页端的邮件,这就是大家现在所熟知使用的邮箱状态;

起初Hotmail团队是没有推广思路的,做了很多尝试,也有做露天的广告但是很不理想;后来其投资人给出了一个主意:在每个邮箱内容的最后附带了一句话:I LOVE YOU . 快来申请Hotmail免费邮箱!(当然,后半句是英文翻译过来的,原话忘了,英语不好也拼不出来呀,呜呜呜;)

这个公司的创始人用这个策略,给其在印度的朋友发送了一封邮件,三周后,Hotmail在印度当地收获了30万用户!

6不6?很吊是不是?这是宏观方面的一种思维调性,当然,偶猜也有可能只是一种尝试,没想到成功了;以至于现在所有的邮箱都用过这个套路,尤其是网易,因为我是网易邮箱的用户,啦啦啦;

再从另一个角度去揣测用户的行为习惯或者是场景共鸣:如用户标签,头像色彩,习惯行为,留言反馈等;

还是用微信公号举例吧,例如最常见的内容推送时间;到底是早上好,晚上好,中午好,深夜好;任谁也不能说个确定的值,只能根据一些数据来做揣测,如清博大数据给过些数据,大家晚上点开看公号的频率最高,那么我们是否都选择这个时间段去发送内容呢?

逻辑上也是行得通的,毕竟这会大家都有时间看文章嘛;但是,大家都在推文,浏览者看得过来吗?反而一些互联网人都是凌晨0点睡觉,睡之前有检查一遍手机的习惯,这个时候推个文,哄大家睡觉的时候脑海里还有一些残留的意识是不是会更好?

当然,具体还要大家判断,仅此每个点都可以又是一篇长文了,这里打住;有问题记得多跟顽皮木偶交流沟通;

3.3 活用媒体的力量

其实就是比别人多想一点点;

虽然脑海里还是Hotmail早先做路面广告的失败,后改用在线的广告形式得到成功的例子;但是前文已经用来说别的事了,为了证明哪怕现在时间是凌晨2点14分脑袋还是可以找出点记忆来,所以决定换个例子;

就用最近朋友做活动拉新的例子吧;活动确定好要做传播,鉴于活动本身,偶的建议是做一些用户的引导传播,例如奖励分享什么的,在社群跟朋友圈做传播效果应该不差;但朋友非要说某些网站多么牛叉,有海量的流量不断,要做banner的广告展示;结果不出所料,效果几乎忽略不计;反而把预算浪费了大半;当然,总得有点经历才有更睿智的目光,就跟木偶君一样,啦啦啦;

实在不想举友商的例子,一个很牛叉的招聘公司,合作在线课活动的时候有在公号跟微博做过推送,结果还是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选择切合的媒体确实很重要;

要有目标的借用媒体切身的资源,先对媒体做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媒介的传播方式(定向推送,图文展示,竞价排名,搜索等),规模(订阅情况,传播效果,用户规模等),调性(内容习惯,风格样式)等等等;然后再对比做结论;

还有就是先申请媒介做测试,然后在进行进一步合作;当然这个前提是你会有大量的投放需求才好跟媒介沟通;

3.4 拉新的常用手段

是有点困了,直接上PPT的图吧,其实本文的拉新策略做的是PPT,因为需要生动的发表,所以熬夜在写内容,有红包打赏的记得找我要PPT;本节拉新手段如下图:

?

其实拉新手段的核心在于:成本低的就多做,别惜了唯一的人工成本;收费的方式就精细化去深入,多做测试;

四. 围绕市场做拉新

4.1 感官冲击

夜深就容易走神,在写下这个感官冲击四个字的时候,脑海里竟然背诵出这么一句:“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味触法…”语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俗的木偶君此刻就想:要是这五蕴,六根,六尘都放空了,那大家岂不是都成佛了;然而并没有,所以大家都是俗人,而且都要以大俗人的极致去勾引……

难道我是撒旦转世么,哈哈;八竿子打不着;既然选择了俗,那就俗出个道道来;例如文中第一张图,多么性感的鸭子,就一下子让极多友人记忆深刻呀;啦啦啦~

回归主题,感官冲击就可以包含意识冲击,视觉冲击等等形式;

以意识冲击举例:杜蕾斯百人试套的活动据说网页都快刷爆了,这是对常识认知的一种冲击;还有走出北上广,世界那么大就像活的洒脱一点,这是现实与梦想的冲击;

以视觉冲击举例:最常见的标题党:《饥饿了?我下面给你吃》,《一个裸男和一群禽兽们竟然…》等;当然,跟标题党紧密配合的就有图片了:《逆行者》这幅海报最是记忆犹新;

软文推广” src=”http://imgcdn.fagao.me/2017/20170911/img26.jpg” style=”width: 610px;height: 634px” />

视觉冲击拉新

感官冲击在于是一种强烈的反差;意想之中意料之外的场景,就需要运营者好好设计思考了;还有前阵子雄安特区,房价暴涨也是一种差异性的冲击,当时这类的文章,话题,图片等真的太多了;

4.2 病毒式传播的诱导

人类历史是不断共享传播的结晶,第一个人会生火后,大家有了光明;第一个点灯亮了,人类世界就亮了;而引发传播的条件无外乎是打动用户的某一情感;可以是利益驱动,也更好是某种使命感;

例如《人民的名义》昨天新闻是创历史记录的实时收视峰值破7,很多人在朋友圈,社群,微博等平台做分享,办公司课件也都讨论该局剧情以及该局的北京故事等等;有的是跟风,也是一种渴求的参与感;有的是因为该局的题材,有的是因为演员,有的是因为剧情等等;有责任感,认同感,使命感等等

于是,病毒式传播的诱因其实就是感情的强烈共鸣与升华;非转不可,不转就对不起良心似的;

想想这两年:反手摸肚脐,冰桶实验的参与感召唤,因为明星都一起,还得是好友@才行;《穹顶之下》的责任感与认同感,我们就生活在雾都,而且子孙后代还有继续生活下去;那年山西全省人民等地震,还有过年领红包时间海报告知等等;

反正是各种情感共鸣,关键是强烈就好;

——END——

夜深人静语,寥寥自作记;

诸君好梦;

文:顽皮木偶?

关于发稿网:
作为国内领先的新闻稿发布、软文推广平台,发稿网(www.fagao.me)的新闻稿发布、软文推广、负面信息删除服务可帮助企业传播人员高效地达成传播目标,包括在目标媒体和受众群体中提高品牌认知度、通过权威的媒体转载提升品牌可信度,帮助企业通过内容进行品牌声音与价值的传递,从而影响消费者决策和稳定投资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