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 外军如此运用网络开展精神教育

网络教育主体分工明确

西方军队普遍认为,在网络时代,思想引导的主体不能仅限于官方部门和指挥官,更应吸纳士兵和专业人士,让他们成为网络思想教育主体。他们既强调指挥官的领导责任,要求学会运用网络来提升士气,“作为一名指挥领导者,你应该与社交媒体合作,把他们融入你的指挥沟通战略,以更有效地说出你的指挥故事,并参与受众活跃的社交媒体”。

同时突出士兵的重要地位,突出士兵与其他人的教育。如美国空军社交媒体手册明确指出,我们鼓励你(士兵)运用社交媒体分享作为空军一员的经历,告诉大家你在世界上最大的空军服役的故事,会激励某些人加入空军,安慰父母和配偶,更正一些不正确的信息。

当然他们也特别强调士兵要注意自己在网上的言论,不允许进行有违职业道德和核心价值观的活动。

此外,注重发挥专业力量的作用,一些外军设置了领导、策划、监管社交媒体的专门机构。如英军在第77旅建立了一支Facebook勇士小组。这个小组属于特种作战部队,其主要任务就是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教育和开展心理作战。美军则通过雇用一些公共关系专家深入社交媒体,对社交媒体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监管,从而保证网络上的政治导向。

网络教育内容丰富具体

外军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之名,但他们通过历史教育、职业和伦理教育、法制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形式进行大量的实质性思想政治教育。如美军凭借其先进的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搭上网络快车。有的建立了专门的主题教育网站,主要内容包括职业、伦理、核心价值观教育,如美国陆军就依托其职业和伦理教育中心的网站来实施“美国陆军——我们的职业”主题教育,以强化官兵对陆军职业的理解、军队文化的认同以及按照陆军伦理和文化要求服役的自觉性。在该网站上可以随时下载到近些年的教育内容,包括主题支持包、学习资源、相关工具等。官兵也可以通过关注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的官方公众号进行在线互动学习。

他们还注重宣传部队建设成就,增强官兵对部队的了解与认同。如英国陆军的官方网站主页上,占据主要位置的是军队近期发生的主要大事以及每天陆军官兵工作生活的信息。该网站还专设了作战栏目,主要介绍英军的海外部署行动,以清晰醒目的图片、文字向官兵及其家属全方位传达英军的主要使命任务。

同时,外军还注重利用网络充分展示优秀官兵风采,让官兵“知英雄、学英雄、做英雄”,像美国空军每年都会在网上公布年度优秀士兵的个人事迹,并通过绑定的邮箱向所有空军官兵推送,鼓励他们向优秀士兵学习。

网络教育依托平台广泛

外军社交媒体大都是开放式的,其教育平台也总在不断扩展更新。国防部有教育网站,各军种也都有各自的官方网站,各军种的职能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官方网站。他们十分注重军外媒体的运用。如有的在著名社交网站上开辟社交频道,建立部队社交主页。按照“安全、准确、适当”等原则,适度公开本单位的组织结构、任务使命、人员构成、计划规划、武器装备等,发布本单位训练、会议、社区关系等信息,因为“人气是社交网站的生命力,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发布军队信息,要监控公众关注的话题,通过有组织的互动、答疑、评论、讨论等形式与公众对话,使网站始终拥有众多的忠实网民”。

为了用好手机这个便捷的载体,外军大都开发了军用智能手机教育软件。美国《连线》杂志就曾报道,美国军方正在组建自己的在线应用商店,名叫Army Marketplace。目前该商店提供了30余款军方应用系统,有新兵应用、福利、娱乐、士气等项目,此举目的是让新兵能够更快地适应军营生活。

钧心·新视点

作者胡萍

编辑伍晓彬

校对吴溦

五个必须要避免的社交媒体失误

如果您不熟悉社交媒体的世界,它可能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在发文、DM、点赞和分享之间,您可能会感觉到跟随breadcrumbs 走向社交成功的压力。社交媒体的艺术不在于成为一个自拍高手,或者创造一个病毒式能让您出名的推文。当您把社交资料融入WordPress网站时,您需要设定现实的目标。

五个必须要避免的社交媒体失误

以下是我们列出的五个社交媒体失败的例子,它们可能会毁掉您的在线形象。

1)没有网站上添加社交手柄的链接。

在当今快节奏的环境中,用户希望一次点击就能访问任何东西。

用户能够做出的最早的社交媒体失败之一就是没有将他们的社交媒体句柄链接到他们的网站上。把网站想象成一个南瓜,社交句柄就是南瓜灯的光源。向网站添加社交句柄可以让受众直接访问您的其他平台,从而增加您的流量和参与度。

无论您有一个或五个社交媒体账户,将账户添加到网站都会增加您的可见性,并为用户提供一种不同的与您联系的方式。随着人们对WordPress网站越来越熟悉,您也可以利用这些流量进入社交账户。您不需要成为社交媒体专家就可以在网站上展示它。

社交媒体可以帮助扩大知名度,所以选择您想与受众分享的账户至关重要。不要忘记,在社交媒体上更新最新内容,避免把指向不经常使用的帐户的链接添加到网站是很重要的。

2)社交资料没有和品牌相关内容同步更新。

没有什么比宣传有过时品牌内容的社交媒体更令人讨厌的了。假设您的WordPress网站是关于纸杯蛋糕的,但是您只在Instagram账户上发布比萨图片……这不是您品牌的最佳反馈。

比萨饼好吃吗?当然!但是这和您的彩虹糖霜纸杯蛋糕博客有什么关系吗?关系不大!

如果您计划在网站上推广网站内容,您需要将它们整合到社交媒体简介中。每一个社交平台都可以作为您品牌的延伸,并有能力扩展您的内容。使用多个账户对您有利,但社交媒体需要反映出一个有凝聚力的品牌。

组织社交内容,以反映您的主题,形象,和您网站的整体基调是重要的用户将如何参与其中。如果您的社交媒体对您网站的用户没有好处他们不会跟踪您的。如果您担心保持一个一致的发帖时间表,制定社交媒体策略是保持内容与品牌相关的好主意。

3)不一致的发布时间表让受众一直在猜测。

鬼屋的每个角落都很刺激,恐怖,但是社交媒体不是让人们猜测的地方。任何添加到网站的新内容都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或发布。当您分享新内容时,最有可能失去与用户互动的方式就是没有固定的时间表。

您必须像对待您的左右手一样对待网站和社交内容,两者必须相互配合。

如果从网站收集内容到社交媒体似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那么有一些插件和第三方资源,比如Hootsuite或Sprout24,可以帮助您提前安排时间并发布到您的账户上。

创建内容是社交媒体策略中的一个部分;不过,如果您不与社区互动,它就会失败。

4)不和受众互动。

鬼怪装扮是万圣节的经典服装,但社交媒体用户并不喜欢。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要求您要及时更新追随者。就像您在网站上回复受众的评论和问题一样,社会账户也需要遵守同样的承诺。您的参与方式会影响社交媒体的流量、增长和成功。

用户可以通过点赞、转发、分享,甚至在博客帖子下评论来参与到您的社交媒体内容中。与追随者接触可以帮助您了解内容的哪些部分可以改进。留出时间让追随者参与进来,这样您就可以利用他们的问题、评论和见解来改进您的内容,这一点很重要。

社交媒体上,沉默不是金。避免参与度下降的最好方法是确保内容在每个社交平台都能发挥优势。

5)太多相同的、在多个平台重复的内容。

您不希望您的社交媒体像墓地一样。Twitter、Instagram和Facebook上的一排排重复内容对追随者来说没有真实性。

如果您不想为帐户创建个性化的内容,您可以选择您最喜欢的内容,建立起受众群,然后再扩展到其他人。从小事做起,专注于一个平台可以防止您工作量过大,并帮助您了解受众的交流方式。

给追随者一些多样化的内容,通过使用特定的帖子来发挥社交账户的优势,删除帖子中不必要的部分。这也可以帮助您变得更轻松地学习哪个平台最适合您的内容。您可能会发现,您更喜欢Facebook的文本和媒体组合,而不是Instagram中由照片组成的媒体丰富的风格。

您不可能有多个社交平台,也不了解每个平台如何为不同的受众服务。不是每个平台都适合每个人,这也没关系。分享重复的内容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您正在推广的博客、销售或产品的性能。请记住,混合使用这些策略对网站是很好的,因为没有哪个社交媒体网站以同样的方式展示您的内容。

社交媒体是为您的潜在受众创造或提供更多的乐趣。避免这些社交失败可以帮助您扩大您的网站和社交账户,因为它们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用。(源自:Bluehost中国官网)

如何戒掉社交媒体成瘾症

美国康奈尔大学理工分校(Cornell Tech) 信息科学领域博士研究生Fabian Okeke在一项有关大学生工作效率的研究中,听到了很多关于社交媒体浪费时间的说法,比如用户为了短暂消遣而打开Facebook或YouTube等应用,结果却发现自己无意间浪费了很多时间。Okeke说:“你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时的时间感觉就像只过了几分钟,因为这些应用程序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你进入状态的。因此,我们开始思考新的方法,设计不同的干预措施,帮助人们重新关注工作。”

Okeke和同事并不想屏蔽Facebook或者其它可能会让人上瘾的应用程序——虽然这类屏蔽工具已经存在。这些应用程序对用户来说可能是有用的,也可能很有趣,用户也可能不会去注册一个完全禁止他们使用某些应用的工具。相反,研究人员参考了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开发了一款应用程序,利用智能手机持续振动模式,使用负强化来提醒用户。一旦超过了预设的时间限制,用户的手机就会每五秒震动一次,直到他们关闭相应的应用程序。在一项有关Facebook使用情况的研究中,新开发应用程序的参与用户平均减少了20%的Facebook使用时间。该研究的论文作者Okeke于去年9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第20届人机交互与移动设备和服务国际会议上做了报告,他说:“事实上,像重复振动这样简单的事情可以极大地帮助人们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时间。”研究人员说,由于智能手机已经具备振动功能,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硬件,不仅简单,而且性价比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50名已经在手机上安装了Facebook应用程序的参与者。参与者被分为两组,一组为干预组,会在实验中接受干预;而另一组则为对照组,在实验中不接受干预。实验第一周,所有参与者都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使用Facebook。第二周,当参与者使用Facebook的时间超过了预设时间,干预组的手机每隔五秒就会有一次轻微的震动,直到他们停止使用Facebook。第三周,参与者的Facebook使用情况会继续被监控,但不会受到振动干预。研究人员发现,在第二周内,受到干预的参与者花费在Facebook上的时间减少了不止20%,但振动并没有减少他们打开Facebook的次数。第三周,当振动干预停止后,参与者又回到了正常使用的水平。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计划在未来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并希望将该工具开发成一款公共应用应用程序。论文共同作者、康奈尔大学理工分校博士后助理Michael Sobolev说:“我们正在寻找一种方法,以切实地帮助人们实现他们为自己设定的任何目标。我们并不想完全禁止使用Facebook,但我们想让人们能够控制自己消费多少数字内容。”

编译:小罗

审稿:alone

责编:南熙

刷爆社交媒体的维密除了大长腿 还有满满的营销套路

你可能没有一件维密的内衣,但你一定听说过VICTORIA’S SECRET(维多利利亚的秘密)。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

谁说性感不是一种资本

而且还可以成为品牌资产

每一年的维密大秀都堪称梦幻盛宴

今年维密在上海举办内衣秀

更是早早地引爆了国内的社交媒体

维密这买卖做得很划算

维密是门好买卖

维密是美国一个内衣品牌,产品种类涵盖女士内衣、泳装、女装、女鞋、香水化妆品等等。和每年大秀上动辄千儿百万的天价内衣截然不同,维密的单价在50-150美元,针对学生群体的副线PINK单价更低。

所以说,维密品牌只是个定位于年轻女性的快销平价内衣。

但是,维密的商业价值远非销销内衣那么简单。

维密引领了时尚,还成为「性感」的代名词,女人们骄傲和荣耀的载体,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具有高精神附加值的品牌。

这就要从一年一度的维密秀说起。维密秀从1995年到现在已有20余年,1小时的走秀节目,在全球192个国家播放,粉丝遍布全球

一年一度的造梦大秀

和我们所熟知的High fashion不同,维密秀在本质上是一个面对普通消费者的“商业演出”。它像是一出声势浩大的百老汇舞台剧,将宏大而瑰丽的童话意境元素构筑在一起。

上个时代最为经典的“事件营销”:1999年,在美国超级杯职业橄榄球赛中场时,一群内衣模特跑上跑道走猫步,从而引发了一场150万人网络直播的“灾难”。

一场秀包括了维密天使、梦幻天价内衣(迄今为止最贵的约为1500万美元)、当红音乐人合作(比如Gaga、霉霉)、维密翅膀、不同元素内衣主题等多个不同维度的传播和营销。这种营销在历史上曾获得了经典营销案例大奖。

造梦,维密的高明之处

三流的营销卖产品,二流的营销卖品牌,一流的营销卖梦想。维密深谙这一点。

1、了解消费群体。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了解消费群体,清楚消费动向,才有可能更好地推广营销获取收益。显然,维密是摸透了女人心。通过性感,创造出消费者的感动和难以忘怀的感受。通过良好的广告宣传和性感尺度,利用多种手段造势,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消费群体。

2、消费场景打造。

当年,维密的boss为了缓解妻子选内衣的尴尬,在斯坦福购物中心开办了第一家商店。该商店将各种款式风格、成套搭配的内衣,点缀在墙面上,开始了闺房经济的征程。

维密在构建 “维密大秀”这种虚拟场景的同时,还在实体店打造闺房,大秀中的翅膀和内衣等物品成为了梦想虚幻闺房的延伸。维密每5到6年间会对店面设计进行翻新,装修后的效果为了契合最新的时尚趋势,也让进店的女人们能够感受到品牌所倡导的生活方式。

3、造星运动,打造性感香艳的麻豆。

从1996年起维密秀每年都会秀出一款镶嵌着成百上千颗钻石的天价内衣。从某种程度上说,维密也进行着一场华丽的“造星运动”。这些超模走过维密秀之后,身价也会翻上几倍。

这些年来,维密帮助了很多年轻模特开始他们的事业,比如2014 年福布斯世界最赚钱模特榜单中的21 位上榜模特就只有 5 位没走过维密秀。这就真的能理解,为何Gigi在面试通过时激动得蹲下哭了,少女心终于被满足了。

4、打造社会化传播典范,营造粉丝效应。

维密会根据多起事件,发起话题,通过电视媒体、社交媒体与粉丝互动。谁会佩戴翅膀?邀请了哪些表演嘉宾?

去年,「维多利亚的秘密2016」这个话题在新浪微博上有了6亿多的阅读量,实时讨论多达20万条。

除了大秀上邀请的表演嘉宾,携带来大量粉丝。拥有翅膀的麻豆, Ins的粉丝数最低都有二三十万(去年Gigi和肯豆还不是天使)。在粉丝效应的驱动下,这些粉丝关注都极大可能转变为维密的流量,并进一步形成购买力转化。

5、市场开拓,扩大中国的购买力市场。

2009年,维密开始启用中国面孔的麻豆大表姐刘雯,随后还有何仙姑何穗、秦舒培、奚梦瑶这些面孔,维密开始重视中国市场。随后,维密在2015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今年的维密在我国的上海举办,并且天使中的中国面孔从原来的“中国四美”,还有首次亮相的新人陈瑜和谢欣。这些都是维密开拓中国市场所做的举措。

泰国极品真正女神Min Peechaya ins上的最新社交媒体个人照片

《全球INS最新动态》有深度的挖掘世界美女

泰国极品真正女神Min Peechaya,ins上的最新社交媒体个人照片

中文名 皮查雅·瓦塔那蒙迪里

外文名 Pechaya Wattanamontri、

别 名 Min、邱敏敏

国 籍 泰国

星 座 金牛座

身 高 165cm

体 重 44kg

出生地 泰国孔敬

出生日期 1989年4月28日

职 业 演员、模特

皮查雅·瓦塔那蒙迪里,泰国知名演员、模特,出身于泰国东北部大城的孔敬,毕业于易三仓大学(ABAC)艺术商业学院。

皮查雅·瓦塔那蒙迪里,是泰国相当年轻,而且人气很高的美女演员,并且拿过多项奖项,像是2006年泰国少女选美冠军、泰国小姐亚军、2007年最佳女新人、2010年StarAwards最佳女演员、2010年HotAwards最佳女演员奖等等,更在2011和2012年拿过FHM世界百大最佳性感女人。

皮查雅·瓦塔那蒙迪里,影视作品有《漫步云端》、《花漾阶梯》、《偷心俏冤家》和《逐爱天涯》。

皮查雅·瓦塔那蒙迪里,她也常常在个人社群网站中分享自己的相片及影片,当中包含美妆教学及唱歌影片,

皮查雅·瓦塔那蒙迪里,拥有一双天然自带美瞳效果的眼睛,白皙皮肤、浓眉大眼、高挺鼻梁、微翘小嘴,完全就是典型的美少女。

皮查雅·瓦塔那蒙迪里,不只长相清秀可愛!身材可才是最好的!拥有好身材,怎么穿都不是问題!穿啥都好看~~~。

当一个陌生人想要毁掉你的生活 来自社交媒体时代特有的威胁

这是一个极其狗血的故事,但它是真实的,就发生在不久前。关于一场互联网舆论纠纷最终演变成悲剧的故事。

如果你曾经在互联网上与人辩论过就一定会明白这个道理:没有人能做到说服他人,所有人都在表达自己,根本不会去听你说了什么。然而一旦你激怒了他人,后果有可能不堪设想……

我们想问:为什么会这样?政治极化、无法容忍不同意见,甚至仅仅是误解就能造成可怕的现实后果,是否有人想过对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 ID?“一时兴起”会给另一个人带来什么?还有媒体平台,对点击量单纯的渴求,究竟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Monika Glennon 过去12年来一直住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尔。除了明显的波兰口音外,她已经适应了全美生活的某种刻板印象。她是位美丽的金发女郎。她的丈夫是一位资深的海军陆战队员。她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已经成年并参军。她是 Re / Max 公司的房地产经纪人 – 帮助其他人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但在 2015 年9月,她突然陷入了“美国噩梦”。一天早上6点,她在 Re / Max 的一位同事打来了电话,告诉她在 Re / Max 的 Facebook 主页上被发布了一些关于她的可怕的信息。Glennon 起初认为那同事的意思是说客户给她留下了不好的评价,但很快发现,结果比这更糟糕。

这是一个关于 Glennon 出现在 Homewrecker(“家庭破坏者”网站)上的一个故事的链接,这个网站存在的唯一的目的是羞辱所谓的“另一个女人”(就是中国的抓小三儿)。Homewrecker 上的帖子的作者声称,她和她的丈夫聘请了 Glennon 作为他们的房地产经纪人,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有一天晚上,她看到 Glennon 和她的丈夫在地板上做爱……她发布的唯一一张照片是 Glennon 的职业头像,取自她在 Re / Max 网站上的员工介绍页面。

Glennon 吓坏了。这故事是完全捏造的,她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写这样的东西。Facebook 上一名叫 Ryan Baxter 的人将该故事发布到了 Re / Max 的主页上。更要命的是利用了 Facebook 的好友关系,那个叫 Baxter 的人通过 Glennon 的 Facebook 好友名单,将这个捏造的故事发送给了她的丈夫、家人以及她的许多专业人士朋友。

“很抱歉把你扯进来了,”Baxter 在 Facebook 消息中写信给 Glennon 的丈夫 Scott。

Glennon 很愤怒,她去了那个叫 Homewrecker 的网站,在该故事的评论部分写道:这完全是捏造的!一位名叫 Amy 的女士持怀疑态度,“呵,那么为什么会有人编造这样一个恶心人的故事呢?”

要命的事儿接踵而来。这个故事在其他网站上被重新发布,其中包括一个名为 BadBizReport.is 的网站,数据显示已经被浏览超过 95,000 次。由于点击量太高了,如果你谷歌搜索 Glennon 的名字,这故事将作为“最佳搜索结果”出现。

现实作用很快就来了:她的业绩数量下降了一半。她估计自 2015 年那件事发生以来她的业务损失足有 20 万美元。

她对这篇故事的作者感到很困惑。她认为有可能是一个竞争对手的房地产经纪人所为,或者是一个对她很生气的熟人。总之她不知道是谁干的。

“我拼命环顾我生命中的每个人,甚至每个陌生人,我很想知道是谁做了这样的事,以及为什么,” Glennon 说。 “这会让你重新思考生活中的每一段关系。充满怀疑。”

最终,在 10 万美元的律师费账单后,Glennon 才知道了罪魁祸首的真身。事实证明,那只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那人只是被 Glennon 发布在 Facebook 上的一篇新闻文章的评论惹恼了……却毁掉了另一个人的生活。

2014 年,一位来自阿拉巴马州的青少年参观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并在集中营门前发布了一张微笑的自拍照。就是下图这样。没想到这张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完全可以想象,对于一个“青少年的德行问题”的热议。

追求点击量的媒体马上来凑热闹了,位于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电视台 WHNT News 在其 Facebook 页面上发布了这个故事,并且要求读者“分享你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吸引流量。

果不其然,引来了激烈的讨论。 Monika Glennon 就是捍卫这名少年的人之一,她说孩子们会犯错儿,至少她造访了集中营……

但一位名叫 Mollie Rosenblum 的女士不同意。她对包括 Glennon 在内的几位青少年自拍的支持者做出了回应,称奥斯维辛是一个阴沉的反思之地,而不是一个适合自拍的地方。她说自己是犹太血统,并暗示其他人并没能理解大屠杀。

Glennon 回应 Rosenblum,告诉她奥斯维辛不是“她”的地方,它“属于所有人,而且是曾经的杀戮地带”,其中包括最初的波兰人。

If you’ve ever argued with someone online, you’re probably not surprised to hear that neither person was convinced by the other person’s arguments.

如果你曾经和网上的某个人争论过,这种状况可能对你来说并不陌生,你知道的,没有人会被其他人的论点所说服,这就是社交媒体的典型特征。Glennon 很快忘记了这段交流并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但 Rosenblum 可没有。

这是 Rosenblum 生命中的一个低谷。她是一个有两个儿子的单身母亲,按照她自己在 Facebook 上发布的说法,“在完全的甲基苯丙胺成瘾中……作出了非常糟糕的决定”(包括在2016年,绑架)。

她花了几个小时在网上研究 Glennon,很快就知道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见过 Glennon。这是一个在线版本的愤怒,Rosenblum 决定毁掉 Glennon 的声誉。Rosenblum 将她捏造的故事提交给了 Homewrecker 网站,然后“忘了这事儿”,这是她后来对一家当地新闻媒体表达的说法。

互联网上有一些网站,只是作为人们发泄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发泄怨恨。Homewrecker 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网站提供了一个宣传个人错误行为的机会,这样他们不仅可以获得各种相关八卦,而且只要任何人使用谷歌搜索那个人的名字八卦就会出现。网站的服务条款规定帖子“必须是真实的”,但如果不是,对网站来说也完全不是问题,他们不会去验证。这一点受到了《通信规范法案》第 230 条的保护,该法案保护网站不被其用户所说的内容起诉。

Rosenblum 在2014年8月就撰写并提交了这个歪曲的故事,但直到 2015 年 9 月才得以发布,那时候 Rosenblum 已经忘记这件事很久了。这是因为,在发布之前 Homewrecker 会对提交的内容进行审核,当被问及延误的原因时,该网站的律师大卫·金格拉斯(David Gingras)推测 Rosenblum 发布的故事可能“已经被搁置了一年”,而出版的原因很可能是该网站想促销自己。

Homewrecker 网站于 2013 年由 Arielle Alexander 创立,但她于 2015 年8月将其出售给由 Rich Richie 经营的 Relic Agency,后者还创立了 The Dirty,这是另一个著名的发泄平台。

如果没有被 Ryan Baxter 搬到 Facebook 上,这故事可能会一直在那个八卦网站上默默无闻。 就是那个叫 Baxter 的人将故事发布到了 Re / Max 公司的 Facebook 主页上,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了 Glennon 的老板,还将其发送给她的许多 Facebook 的联系人。

Baxter 显然是这个八卦网站 Homewrecker 的常客,他/她习惯于加重对网站上的人们造成的伤害。这是一种社交媒体时代特有的奇怪“爱好”。而且这种“爱好”颇为普遍,人们只是在为了吸睛度而转发和评论,根本不考虑真伪,不考虑为另一个人造成了什么。

被诬陷的 Glennon 反复写信给所有转载了该故事的网站,告诉他们这是错误的,但没有一个网站当回事儿。她被逼到绝路上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上法庭。她在 2016 年提起了诉讼,指控诽谤和肖像权侵犯,因为该故事帖子使用了她个人拥有的职业头像。

通过诉讼,Glennon 能够获得 Homewrecker 网站发布者和 Facebook 转发者的 IP 地址,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以找出 IP 地址背后的人的身份。

在提起诉讼几个月之后,又有一个帖子出现在另一个网站上,题为“报告我的前任”,由一名自称是已婚男的家伙说自己被 Glennon 欺骗!该帖子再次耸人听闻地详细说明了从未发生过的性行为。

完全不难想象这种事的发生,当一个消息成为热点,所有人一拥而上的时候,肯定会有人“不甘寂寞”,希望更深层地融入其中……还有人记得 Paul Ingram 的案子吗?那是个经典案例,很多声称被乱伦侵害的人是在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的指引下“不甘寂寞”的结果,他们只是在借助编造的经历成为被同情怜爱的“主角”。

“这真的很让我害怕,我担心会有其他男人找我做房地产经纪人的理由只是想和我发生性关系”,Glennon 说,“所以我让我丈夫跟我一起去空置的房子里处理预订工作。我们在家里安装了监控系统,因为我很害怕。“

通过传票,Glennon 了解到,把诽谤故事贴到 Facebook 的那个“Ryan Baxter ”是一个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斯纳德的完全陌生的人,名叫 Hannah Lupian。Lupian 受到法律投诉后不久,“Ryan Baxter” 的个人资料从 Facebook 上消失了。Glennon 从来没有听过这个 Lupian 的消息,也无法与其取得联系。

那个 Rosenblum 也就是该故事的“原创”,就是另一回事了。在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将被她的 ISP 透露后,她给 Glennon 的律师发了电子邮件,道歉,但是宣称如果 Glennon 继续合法追讨,她会“通过公开他们的首次接触来保护自己”。六个月后,也就是2017年9月,Rosenblum 采取行动,在 Facebook 和 BadBizReport 的评论部分,她为自己称 Glennon 是一个奸妇的谎言道歉,但她说,这是因为要报复 Glennon 的“隐晦的反犹主义”。

“虽然 Glennon 太太并不是一个通奸的女人,但她在我看来是有罪的,因为她在 Facebook 上发布那样的话”,Rosenblum 在 Facebook 上写道。

Glennon 早已被吓坏了。她不希望在网上被写下关于她的更多可怕的事。

“我怎么可能是纳粹的同情者?我在共产主义波兰的一个贫穷家庭长大,“Glennon 说,“我看到了这些评论,并通过 Facebook Messenger 与[Rosenblum]取得了联系,我说,’这已经达到了你能对我所造成的伤害的最大程度。咱们见面聊吧。随便你问我什么,当面问。

他们同意在阿拉巴马州的一家餐馆见面,这是一个距离 Glennon 所在地一小时路程的小镇,Rosenblum 就住在那里。会面时间持续了四个小时。

“她以为我是个富有的婊子。这是社交媒体的问题,人们胡乱对他人做出这些假设。在见到我真人之后,她做了一份宣誓书,承认她自己所做的一切。面对面让她明白了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Glennon 说。

Rosenblum 没有通过电子邮件或 Facebook Messenger 回复媒体查询。最近的7月4日,她在 Facebook 上开始表现活跃。

亲自见到 Glennon 似乎化解了 Rosenblum 的愤怒。她再次回到 BadBizReport 的评论部分,收回她所说的话,并道歉。

“Glennon 太太实际上是一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我与她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价值观,“ Rosenblum 这样写道,“对于我为她和爱她的人的生活带来的伤害,请接受我最深的道歉。”

Rosenblum 想把这些帖子删掉,但她做不到。因为在诸如“She’s A Homewrecker”之类的提交网站上,根本没有删除按钮!更不用说其他网站上出现的帖子的副本了!

“我看到很多人在评论中表示他们后悔了,并希望将帖子删除,但他们完全做不到”,Glennon 说。

Homewrecker 网站的律师 David Gingras 甚至对此嗤之以鼻。他说:“作者无法删除自己的帖子这样的设计是旨在降低威胁的有效性,例如:“删掉这个否则我会起诉你让你破产”,他补充说:“虽然网站的政策不允许作者自行删除自己的帖子,但网站仍将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作者的删除请求……这真的只能取决于具体情况。该网站通常也会删除被法院认定为虚假的内容。“”

好吧,看起来还是得过堂。Glennon 已经赢得了她对 Rosenblum 和那个转载人 Lupian 的诉讼,在阿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联邦法院,法官下令发布 Rosenblum 故事的网站将其删除。现在 Homewrecker 网站已经删掉了,但这个故事仍然在 BadBizReport 网站上。 BadBizReport 网站表示,它不会回应法院命令,并且“一旦你被列入本网站就甭想摆脱了,”并补充说:“美国律师太可笑了”……

幸运的是,法官还命令“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对该帖子的所有版本去掉索引,“以确保万一有人搜索 Glennon 女士的名字时,这个故事不会作为搜索结果出现。”

不过,如果是在欧洲,从搜索结果中删除不相关的或虚假的信息的权利在法律上称为“被遗忘权”。但这是在美国,您想这么做的话,必须花钱。

而且是 10万美元!“这对一个工薪阶层来说简直不可思议”,Glennon 说。

并且,谷歌和其他搜索引擎是否会遵守这一要求完全是不确定的。

“谷歌曾经会遵守美国法院命令的清除请求。然而,在2017年,谷歌据称对此删除请求提高了标准”,圣克拉拉大学法学教授 Eric Goldman 说,“不幸的是,由于法院命令的清除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以非法原因获得,因此,我认为谷歌应该仔细评估法院的命令,而不是照单全收”。

Goldman 补充说,他认为 Glennon 的移除请求是合法的,因为诽谤故事的原创 Rosenblum 也希望移除这个帖子。

“谷歌有理由尊重这一特定的指令,尽管可能需要谷歌进行一些研究才能确认其合法性 – 谷歌真的不愿做这种研究”,Goldman 说。Google 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会审查所有要求从搜索中删除链接的法院命令。仅仅去年,要求删除的诽谤信息链接就超过 30000 次

法官尚未决定将给予 Glennon 的赔偿金。 诽谤原创 Rosenblum 和转载人 Lupian 似乎都没有足够的资产,因此 Glennon 很可能无法收回她在诉讼中花掉的大部分钱,即使她赢了。

Glennon 表示,这次经历让她在网上更加谨慎了。她锁定了自己的 Facebook 帐户,这样陌生人就无法访问她的信息,而且重要的是,无法看到她的朋友列表。“令人惊讶的是”,她仍然会对新闻文章发表评论。

“但不再敢挑战周围人的观点了”,她说。

可是,言论自由呢?……还有人在乎这一基本权益吗?

本文作者IYP

发现 | 各世代社交媒体偏好不同 营销应该精准定位受众人群

编者按: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当使用社交媒体时,他们的偏好又是什么样子的呢?Sprout Social做了一番调查,调查结果会对营销人员有所帮助。

世界各地的营销人员都在为争夺千禧一代(1984-1995年出生的一代人)的市场而疯狂,并各尽所能来提高他们对千禧一代的吸引力,挖掘他们巨大的购买潜力。问题是,千禧年龄组是如此的广泛——千禧一代的人数比美国其他任何年龄段都要多,而千禧人口(出生于1982年到2004年之间的人)这一代人在养育和理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将这些人全部归结为一类人可能并不恰当。但我们长期依赖人口统计,所以“千禧一代”在一段时间内依然是一个焦点。正因为如此,了解千禧一代的习惯和行为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Sprout Social一直试图通过最新的研究,观察不同年龄组之间的社交媒体使用差异,来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首先,关于平台使用情况——任何人都不会感到惊讶,Facebook是迄今为止所有年龄层最受欢迎的平台——尽管千禧一代的比例有些低。

正如你所看到的,Facebook的主导地位在千禧一代中并不明显,Instagram和Snapchat都紧随其后。总体而言,千禧一代的社交平台偏好更加广泛,这突出了一个事实,营销人员需要了解特定受众的关键平台,而不是单纯依赖更广泛的趋势。如果你的用户主要集中在Instagram上,那你需要多加关注——一般平台的偏好在千禧一代用户当中并不非常明显。同样值得注意的是,YouTube在年龄较大的群体中排名非常高。Sprout的研究还表明,千禧一代和X世代(1966-1980年出生的一代人)两个年龄层中关注品牌社交账号的人的比例比婴儿潮(1945-1965年出生的一代人)时代的人高出一倍左右。

现在,不用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知道,年轻的用户更倾向于把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关键的互动平台——需要强调的是,必须有品牌存在,因为相当一部分的用户现在正从社交渠道获取产品和品牌信息。Sprout还发现,千禧一代更乐于追随娱乐(38%)和信息(42%)品牌,而X世代对竞赛(41%)、交易和促销(58%)感兴趣。婴儿潮一代也在寻找交易、促销(60%)还有产品信息(53%)。Sprout还发现,千禧一代和X世代与社交品牌互动的比例差不多,而婴儿潮一代更倾向于在一旁观察。

这个发现与前一点相关——婴儿潮一代关注的品牌较少,所以,在逻辑上分析,他们的交互也会更少。但值得考虑的是,并非所有的受众都一定会以公开的方式表明他们的兴趣。对老龄人而言尤其如此。Sprout还研究了不同受众群体在社交网络上取消关注品牌的原因,其中X世代的用户因为遭受冒犯或是有悖个人信念而停止关注品牌账号的情况比其他年龄段的用户多出了大约160%。

在这里要记住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骚扰”和“冒犯性”是相对的术语,很难进行具体定义,其他类别则是相当清楚。婴儿潮一代讨厌垃圾内容,而糟糕的用户体验是所有年龄层取消关注品牌账号的重要原因。在社交媒体行动与购买之间的相关性方面,Sprout发现,约70%的X世代用户倾向于购买他们所关注的品牌账号的商品,这高于其他年龄层。

所以,如果你想吸引X世代的用户,那就不要发布分裂性或攻击性的内容,这样他们才会拥有对你的品牌忠诚度。这显然是对数据进行了简化,但是大体就是这个意思。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 Sprout Social 指数中还有关于其他世代的见解,非常值得一看,特别是如果你想根据人口统计学制定市场策略的话。如上所述,考虑到现代人群出现的偏好变化,更具体地定位受众群体可能更有意义。但是,即便已经采取了具体定位,宏观的趋势分析仍然有助于带来更好的结果。

中国社交媒体最具影响力联赛 德甲蝉联

据邮人体育《2018 Red Card报告》,在对各大欧洲足球俱乐部、联赛组织及知名球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表现进行排名之后,德甲联赛再次当选“中国社交媒体上表现最佳的联赛”。

而在五个新增奖项上,德甲独占四席:多特蒙德获得最佳直播,拜仁慕尼黑获得最佳技术运用、中国行最佳活动创意策划,德甲获得最佳线上活动,阿森纳获得最佳赞助激活

德甲球队不断扩大在大中华地区的影响力,他们全面的内容战略,关键的合作伙伴网络以及对中国市场的努力开拓让他们持续受益。

此外,曼联蝉联中国社交媒体最具影响力欧洲足球俱乐部,里奥·梅西取代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球员。

“2017是中国体育产业壮大的的一年,比起创造各类吸引眼球的头条新闻,今年大家更注重在中国体育传媒产业中探索有效的商业模式。如今,球迷在多个媒体平台和大量信息之间穿梭,制定一个明确的360度全方位覆盖的数字营销战略则更具意义。” 邮人体育创始人及CEO安德鲁·柯林斯表示。

社交媒体环境复杂化的时代 企业如何做好全社交平台营销

近几年,随着各类社交平台相继出现,人们的生活也逐渐被各类社交平台所占据。而社交平台的营销推广也随着产生。然而,社交平台杂乱多样,对于广告主来说,如何进行有效地投放和运营成了新的问题。下面鹿豹座小编就来介绍一下,企业如何在这杂乱的社交平台中,做好全社交平台营销推广的思路。

全社交平台营销策略的第一步是品牌对于自身的定位,只有确定了品牌自身的定位和在消费者中的位置,才能据此选择合适的营销平台。

选择适合的平台

品牌定位不同,可选择的平台也不尽相同。高端品牌可能不适合在相对低端的平台做营销,专业度高的品牌可能不适合在大众型的平台做营销。具体在某一次Campaign或内容的营销上,也可以根据内容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平台。另外,根据品牌不同的营销目的,平台选择同样有差异,有些平台更适合品牌传播,有些平台更适合销售转化。

选择合适的内容配比

社交媒体环境进化的今天,以静止的思维来看社交媒体营销是不对的,也是陈旧的。企业需要在发现更新更好的营销方式时积极拥抱(并不是鼓励无脑跟进,要根据品牌定位来看),比如面对直播崛起的环境,汽车品牌进行合适的直播尝试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比如对于一些B2B企业,以合适的策略跟进和运营知乎机构账号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同时,各平台的内容数量也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微博兴盛的年代,品牌运营微博的标配是每天4-5条,而在今天的社交媒体环境下,对于微博平台来说已经没有必要再维持那个数量,而可以适当将经历分配给知乎,秒拍这样的平台。

选择合适的营销工具

品牌有了清楚的定位,制作了好的创意,选择了合适的平台发出,通常还需要媒介配合,双微时代的KOL策略是一种选择,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精准营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各平台的原生广告配合内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们可以帮助品牌筛选并影响更精准的潜在用户。

本文由泰安市微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主要涉及互联网行业、提供有效的营销方案!如果您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关注“极客微视界”了解更多更好的原创文章!喜欢我们就动动手转发分享一下,您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谢谢

论玩转社交媒体 中超与五大联赛比起来差在哪里 狼哥专栏

作者丨万狼之狼

图片丨来源网络

本周在武汉,中国足协召开了职业俱乐部工作会议。这个会议非常引人瞩目,因为会上公布了新赛季的U23新规、裁判新规、俱乐部名称中立化等一系列重大的举措。这些新规毁誉参半,比如U23政策就是有人骂有人捧,毕竟检验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联赛创新规则需要很长时间,短短一两年是不会有明确答案的。

只是在整个会议上,没有任何关于联赛商业化、联赛包装的内容。而这些新规能否起到领导层预计的效果先不提,最起码这些新规是损害联赛观赏度和商业价值的。自诩职业联赛的中超联赛,一边要帮国家义务锻炼足球新人,另一边又想站着赚80亿人民币的天价版权费。球迷和用户不是傻子,免费看得东西如果太垃圾也会逐渐失去人心,更遑论中超一直在谋划着收费观赛呢。

与此同时,五大联赛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对于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尝试,已经远远的将中超落在了后面。经常有人说,微博是中国的推特。然而真的如此么?那为什么五大联赛、欧洲豪门的官方微博都玩得如此有声有色?而中超官方新媒体和各家中超俱乐部的官方新媒体平台,一天到晚只能发些官腔十足的通稿呢?

每当看到两者间如此大的差距时,我总是会想,微博到底是不是中国的?

秀出你德主队

开篇啰嗦得过了头,而引发了我如此之多感慨的,正是德甲官方推出的“秀出你德主队”的活动。在这个周末如此之多的足球比赛间隙,我在直播间隙看了N次这个活动的宣传片,每看一次都热泪盈眶,因为拍的真是太好了。片子不长,但却击中了足球狗内心最脆弱的地方,而且与此同时还将活动内容清晰地介绍给了观众。

简单来说,你只要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德甲球衣,以及相关的主队故事,那么就有可能被官方选中,从而获得空降球队主场现场看球的机会。

其实在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类似这样的“转发抽奖”活动并没什么新鲜的。但这个活动还是让人如此激动,一方面如前文所说,短片很好地打动了球迷。另一方面,远在德国的德甲联赛如此重视中国球迷和中国市场,通过社交平台拉近了与球迷心理上的距离。不得不说,活动本身虽然是常规思路,但却是圈粉利器。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足球职业联赛,英超联赛当然也会玩这一手。上个赛季英超官方联合中国大陆版权方举办了类似的活动,邀请了阿森纳球迷刘奶奶前往英国看球。之后相关的新闻和纪录片刷了足球狗们的屏幕,不仅拉近了与球迷的心理距离、圈了粉,更是用很小的代价做了一大波PR传播。不得不说这是一举多得的举动。

话术即心态

如果你认为中超官方和中超俱乐部不重视新媒体和社交媒体那就错了,他们对此也非常重视。但他们却号不准新媒体的脉,他们占领新媒体只是为了占据一个新的发声渠道。所以他们的新媒体就成了领导开会的在线直播,官话、官宣、官腔,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这样的操作别说吸粉,不掉粉就不错了。

而五大联赛的豪门球队,却始终在积极融入中国新媒体的语境中来。如曼城俱乐部在懂球帝平台开设的懂球号,不管是发布的内容还是语言风格,完全是00后的状态。这样的官方号让人耳目一新,立刻吸引了年轻球迷的关注。年轻人认为这个官方账号好玩又亲切,所以即使不喜欢曼城俱乐部的人,也会关注一下,权当关注了一个小网红。

中超以及中超球队在新媒体上表现出来的落后,并不是技术上的落后,而是观念和思想上的落后。即使让他们找个00后来做小编,也还是玩不好新媒体。就像晚清“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无法挽救大清一样,表现上的技术差距,其实掩盖的是制度和观念上的全面落后,光学技术不过是学到了皮毛而已。

五大联赛和欧洲豪门之所以能做得好新媒体,是因为他们是从商业利益和市场出发的。说白了,他们是要来中国圈粉、要来开拓中国市场,未来是要从中国人的口袋里赚钱的。所以,他们会变着法的讨好你、接近你、变成你喜欢的模样。

而我们的中超联赛依然只是一个伪职业联赛,诸如U23这类政策不管能否培养年轻人,都与职业联赛的“职业”二字相悖。如果国家希望利用联赛培养年轻人,那么就请去掉“职业”二字,也不要把联赛版权卖出那么高的天价。

无论是联赛官方还是俱乐部,都不认为、也不愿意尝试从球迷身上赚钱,他们开设新媒体的出发点并不是商业开发,而是以正视听。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是我们的新媒体技术不如人,但实际上话术的不同体现的是心态的不同、制度的不同、出发点的不同。如果中超联赛不能变成真正的职业联赛,我们只能在全方位都落后于人,其中也包括足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