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媒介 媒体和传媒的区别

有许多文章在谈论媒介融合、媒体融合、传媒融合,但仔细看来,他们谈论的是同一回事。其他如媒介管理、媒体管理、传媒管理,媒介素养、媒体素养、传媒素养等说法也是如此。这些词的混用,正反映了传播学科的年轻,也不利于讨论的深入,有必要加以厘清。

汉语地区从西方引进传播学词语时,对medium和其复数media有的都译为媒介,有的都译为媒体或传媒,后来的使用中也因地因人而异。

如media literacy一词,在我国台湾地区译为媒体素养,我国香港地区译为传媒素养,中国大陆译为媒介素养。有时在同一篇文章里,这三词相继出现,但所指相同。为便于交流沟通和学科发展,窃以为可让这三词各司其职。

一、“媒介”“媒体”“传媒”当各司其职

1

媒介

“媒介”在一般使用中,是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各种中介,在传播领域中,一般与英文的medium相对应,指传播内容,或者说信息(广义上的)的物质载体。包括体语、服饰等实物媒介,击鼓、语言、军号、广播等声波媒介,烽火、信号灯、电影电视等光波媒介,包括书信、电话机、传真机、喇叭筒、情况简报等人际、群体、组织传播媒介,书、报、刊、收音机、电视机等大众传播媒介。

在具体使用中,媒介medium可指:

(1)作为单数名词,指单个的传播媒介,如一张报纸,一本杂志。

(2)抽象的类名词,即传播媒介的总和。如我们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3)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如我们说“媒介世界影响人的主观世界”。

2

媒体

可利用“媒体”的“体”字,由“媒体”指大众传播媒介的集合体,即某一种、而非某一个大众媒介。如某家报纸,某种类报纸,报纸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这也是有约定俗成基础的,如我们说“第四媒体”、广告的媒体投放,我们不会把电话机、传真机等称为媒体,也不会把一本书称为媒体。

“媒体”一般对应英文单词medium的复数media,但又不尽然。Media是所有媒介的复数,而不仅仅是大众媒介的复数。如麦克卢汉的代表作之一《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这里的Media就不是仅指大众媒介的复数,故不能译为媒体或传媒。

“媒体”在过去仅指大众媒介的集合体,而现在新媒体与非大众媒介也融合在了一起,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中,既有许多大众媒介,也有人际、组织、群体传播媒介。

3

传媒

“传媒”可以是大众传播媒介、媒体或传媒机构(从整个社会的宏观层面来看,传媒机构也是一种传播内容的物质载体——媒介)的简称,也可以是它们的统称。我们说传媒知识、传媒产业、传媒发展、传媒竞争,都指大众传媒,包括其中的媒介、媒体和机构,但不包括电信工具如电话机、电信机构如中国电信等。

为便于区分,在仅指大众媒介、媒体和传媒机构这三者之一时,尽可能使用更具体明确的“大众媒介”“各种媒体”“传媒机构”等。

4

各司其职

如此区分后,我们可以更为准确地讨论一些问题。如“媒体融合”,仅指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的融合;“媒介融合”则范围更广,可指现在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的媒介都融合在一起;“传媒融合”则既包含大众媒介、媒体的融合,又包含传媒机构的融合。

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一词较多地用于大众媒介,媒体、传媒的使用频率也较高。而在移动传播、非大众传播的比例和问题日益上升的当今,媒介一词也可被更多地使用。如“媒体素养”仅指大众传播媒体方面的素养(当然新媒体中融有非大众媒介),“传媒素养”还包含媒体机构,“媒介素养”则可包含大众媒介和非大众媒介,现在可比以往更多地使用。媒介经济、传媒经济等词的使用也是如此。

二、新媒体

“新媒体”又是个广受争议的概念。有人说这是个伪概念,任何媒体刚出现时都是新媒体。有人说传统媒体只要内容新,就是新媒体,数字媒体只要内容旧,也是旧媒体。有人则用数字化、多媒体、无限容量、无限时空等许许多多定语来界定新媒体。

窃以为,新媒体就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媒体,可多媒体和双向互动传播。如此使用这个词,至少现在还是很有必要的,可帮助我们谈论、研究这个经常要说起的特定对象。

堪称新媒体,主要是因其有以下新特点:

1.性能特点,主要为两个“无”、两个“多”:无限容量、无限时空,多媒体、多重方便。

2.应用特点,主要为四个“与”:综合与扩散、虚拟与多元、自由与自主、方便与互动。

3.功能特点,主要为:

(1)个性化带来新功能。网络上的大众传播也可进行微内容传播,满足个别化需求,产生“长尾效应”。这使信息和广告等宣传可更加分群化、精准化。

(2)远程化带来新功能。可进行远程群体传播,开展网络调查、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

(3)自由和自主带来新功能。如带来传播多元化、平等化、平民化,使公民新闻、公民评论大量涌现。

三、社会化媒体还是社交媒介、社交媒体

社会化媒体和社交媒介、社交媒体也是现在经常被混用的概念。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当指非专门传播机构的、主要由公众自主参与而形成的,以用户创造内容、可多对多传播交流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在线媒体,包括博客、微博、维基、播客、论坛、社交网、内容社区以及个人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它们不同于传媒机构化的媒体,然而有些个人参与者的背后也有个团队,组织机构也可办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这些可属于广义的社会化媒体。

Social media又被译为社交媒介,当指从古至今基于社交网络的各种传播媒介,除了电子的,还包括书信等。某些社交媒介被连续、广泛扩散,就有了公开、广泛传播的媒体性质。

社交媒体,英文也是social media,现在特指基于电子社交网络的媒体,包括微博、微信等。虽然微信的朋友圈、交流群大都不是公开、广泛传播的,但通过一再转发也可相当于公开广泛传播,具有媒体性质。

社会化媒体的概念早于社交媒体,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相对于机构化媒体而言,主要从传者和内容生成来看,便于把握其内容特点;后者则不论是否传播机构所办,主要从传播渠道来看,便于把握其传播特点。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机器学习##高阶统计#风控中的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预测和决策的学问 干货)

1. 风控的意义

何为风控?字面含义就是对于风险的控制从而使财务不受到损失。对于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小贷,P2P等)来说,风控的重要性超过流量、体验、品牌这些人们熟悉的指标。风控做得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一家公司的生与死,而且其试错成本是无穷大的,往往一旦发现风控出了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无法挽回了。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总共3000多家P2P平台里超过三分之一已经倒闭。这其中除了一部分明显的自融欺诈外,大多数平台垮掉的原因还是风控不过关。

2. 风控的核心

风险控制需要做什么?与逾期率的绝对数值相比,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要重要得多。借款人需要享受合理的额度和借款成本。出借人需要能够得到合理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达到这样的目标的核心是对每一笔借款违约概率的准确预测。

借款人:基于借款人的风险评估,优质的借款人能享受更低的借款成本和更高的额度。相对不那么优质的借款人则需要付出更高但还是合理的成本。最劣质的借款人(甚至是欺诈借款人)则会被直接拒绝。

出借人:由于借款人承担的利息成本是基于其风险设置的,我们可以在大数上设定为未逾期的借款人所付出的利息减去逾期借款人带来的本金损失后依旧能够达到合理的收益水平。

满足上述原则的过程我们称为“风险定价”。这可以作为所有金融的First Principle。

3. 国际上传统的风控方法

风控的核心是要准确预测每一笔借款违约概率。显而易见,这需要量化的工具,也就是模型。假设x代表与借款人相关的各类数据,y代表是否违约(1=违约,0=未违约),则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函数 f,使得f(x)=y。我们先介绍一下x,y,f在国外的情况。以美国为例。

x ,y:在美国,人们一般在上大学的时候就会拥有人生中第一张信用卡。这样等到后续买房(房贷)买车(车贷)的时候,就已有了不短的信用历史了。美国有3家征信公司(Equifax,Experian,TransUnion)。基本上所有银行,贷款,金融机构都会上传信用数据给这3家公司,包括借款,还款,逾期等数据。征信公司会对原始数据做清洗和处理,进而产品化和商业化这些数据。这些提供数据的公司同时也是数据的使用方。 任何公司都可以买到脱敏的具体到个人的信用历史数据,用作分析和建模。由于征信公司能够以处理完的字段形式输出数据,在美国,x一般是小而精的。小是指一般一个人的征信数据实际大小不大。精是指这类借款、还款、违约的历史数据,对于风控建模来说,会是最有用的一块数据,因为历史借贷信息实打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信用情况。

f:如果有了非常新鲜的鱼,简单地蒸一下就会非常美味。同样的道理,由于大多数美国人已经有了足够的信用历史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来预测一个人未来的违约概率,这里所用到的模型也不用很复杂。一般情况下,简单的决策树和一些回归类的模型已经能够解决90%以上的问题。非常有意思的是,类似FICO这样的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提供生成f的能力,也就是基于3家征信公司提供的数据,提供一个比较标准化的信用分给银行和金融机构。

如上所述,美国的征信体系包括了数据提供方(同时也是使用方),数据整理存储方(3家征信公司),和提供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的第三方(例如FICO)。整套体系经过几十年的演变进化,已经成为了一个生态。

4. 风控机构在大数据领域的探索

我们所说的“大数据”并非指绝对的样本量的巨大,而是把常规的信贷征信数据以外的信息统一称为“大数据”。目前看来,由于美国的征信生态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其它非信贷类数据在风控建模里的应用实际上比较有限,在大多数情况下锦上添花多过雪中送炭。例如美国最大的P2P公司LendingClub早年曾经尝试只基于Facebook的社交数据来决定是否放贷。试了一段时间发现不行后,还是回到了征信数据为主,其它数据为辅的体系。目前LendingClub只考虑给FICO信用分640分以上的借款人放贷。

在美国,相比全面替代基于传统征信数据的风控模型,大数据能够起到的作用可能更多的会在某个特定用户群体上的性能优化。例如,我们发现FICO分在580-600分这个区间的用户的逾期率是15%。这是比较高的风险,大多数银行和贷款公司是不做这个群体的, 因为需要覆盖这么高的风险所需要的利率可能高于他们的业务允许范围了。然而,15%的人违约的反面是85%的人还是会还钱的。 如果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利用一些征信数据以外的数据,来提高这个群体里好人vs老赖的识别度,从平均15%违约率的群体里把相对比较好的借款人(比如违约率是5%)挑选出来,则这个群体瞬间就可以做了。已经有一些公司看到了这样的机会,也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建模做这类银行服务不到的客群了,比如最近比较火的ZestFinance。

5. 大数据风控在中国的机遇

最近10年,以个人信用卡为代表的个人贷款业务在中国有了蓬勃的发展。我国的信用卡交易和风控系统在初期大量借鉴了国外的经验。银联的第一代系统是与VISA合作完成的。国内很多银行的风控流程和系统是从国外采购,很多风控高管也是直接从国外银行引进的。

然而与国外相比,中国最大的差异在于征信体系的不完善。我们的人行征信系统覆盖了8亿人,但是可能只有3亿左右是有信贷记录的,剩下的无任何信贷记录的,我们称之为白户。所以也不难理解,国内银行对于大部分非中高端用户实际上是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提供金融服务的。没有征信数据,那套国外搬过来的基于征信数据的方式方法就不管用了。

聪明的人马上意识到,相比国外,由于中国的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基于大数据的风控的土壤实际上更成熟,更有的做。这一点对于线上获客的公司来说特别突出。相比传统银行和线下业务为主的平台,线上获客拥有以下优势:

  1. 互联网可以提供每个借款人的庞大的、碎片化的、种类繁多的信息。这里面包括用户提交的电子化信息(如身份证、营业执照、房产证、学历证、工资单、社保,银行流水等),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查询信息(如公民身份证查询中心、教育部学历中心、法院诉讼信息查询中心等可查询信息),还包括了海量的互联网碎片数据,如用户的电商交易信息、微博等社交网络数据,百度搜索引擎数据等。说到底,All data is credit data.

  2. 互联网的高效性和爆发性使我们能以较低的成本、较短的时间,积累大量的用户数据,为分析建模提供足够的样本量。

  3. 这种大样本量、多维度、非结构化的数据非常适合各类大数据分析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运用。

6. 大数据风控的挑战

伴随着机遇同样也有挑战。就像要有美味的菜肴,我们既需要好的材料,也需要好的厨师,当前大数据在风控中运用的挑战主要还是在数据和人才这两方面。

数据

记得我们前面所说的,风控的核心就是能够产生一个f(x),用来量化违约概率。理想情况下,最好f(x)=y。这里就有一个鸡和蛋的问题。没有足够的y就做不了分析,所以除了一些很明显的信息外,我们是不知道什么样的x对于预测y会有帮助,也就是说在没有足够样本之前是很难确定该收集哪些数据的。反过来,如果有y的样本够了,但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应该存哪些x,这些样本的意义也会很有限。这个问题在那些几乎没有信贷记录的白户客群上尤其严重。最终的解决方法只有不停地做测试,收集x和y,迭代x。相对于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更大。例如下图所示,用户在网页上填身份证的耗时实际上与这个人的风险是相关的。很快的人很有可能是直接复制粘贴。而填的很慢的人很有可能是记不住自己的身份证号。这两种情况下,欺诈的可能性都会高一些。

退一步说,就算我们事先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x,样本特别是坏样本的积累也是很难绕过的。了解建模的同学知道,越是复杂的模型(比如更多的变量),对于坏样本(y=1)数量的要求也更高。如下图所示,一般每增加一个模型字段,我们需要相匹配地增加至少100个y=1的样本。

人才

除了数据,在机器学习方面的人才缺口也是比较严重的。跟传统征信数据的小而精不同的,大数据里的很多信息实际上只跟违约率有非常弱的,甚至有的时候接近于0的相关性。把这些多而杂的信息整合起来,做成一道好菜,是需要非常专业的机器学习方面的人才的。

过去的10年里,机器学习领域有了天翻地覆的发展。在机器能够击败超一流围棋高手的时代,让机器基于海量的、人工根本来不及消化的数据来评估一个人借钱后是否会还钱,其可行性是很高的!不幸的是,量化信用评估领域在技术上的方式方法还是基本上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早已跟不上当前实时化、移动化、内容包罗万象的数据时代的节奏。非常简单的表现就是,除了少有的例外,目前在金融特别是风控的数据建模/数据研发的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落后于互联网行业。可喜的是,业内也已经意识到了人才的匮乏所带来的瓶颈。随着行业的成熟和数据的积累,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端数据人才加入这个行业。整个行业在基于大数据量化评估风险的能力也会有一个爆发。

干货 | 苹果十年公关后 五条建议总结

编者按:

苹果今日的光辉成就,不是单单凭借出色的产品就能达成的,没有出色的公关团队,再好的产品也可能随时被雪藏,再好的品牌也会随时被抹黑。回顾下百度某总监在行业大会里的蹩脚表现,足以看出许多公司在公关营销上的短板。哗众取宠制造噱头可能会适得其反。作者的总结的五条公关经验看似简单易行,但是苹果却因此受益良多。

和苹果公司的初次合作可以追溯到1997年,当时作者还在悉尼一家公关咨询公司 Porter Novelli 当乙方。那时乔布斯才刚刚回归,苹果的整条产品线杂乱无章,混杂着一堆名字奇怪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以及一款令人好奇但市场表现不佳的掌上电脑 “Newton” 。

苹果当时的前景简直可以用苍凉来形容——大多数媒体认为苹果公司已经今非昔比。新闻报道的标题基本就是几种循环模式:“烂到骨子里”、“苹果大规模裁员指日可待”和“拯救苹果的 101种方法”。

那时作者并没有意识到,在之后的十年内苹果会成为全球历史上反转最大的公司。在这期间,苹果用开天辟地的创新产品、高超的营销策略和逆水行舟的姿态,向那些曾经讥讽嘲笑的人证明了他们的错误。

要简单明了

拿任何一篇苹果的新闻稿件做可读性水平测试,你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平均水平的四年级或以下学生都能理解”。一切的专业术语、老调重弹和一串念咒语一样听不懂的高科技词汇在编辑过程中会被彻底剔除。如果一个普通人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的话,那就是失败。然而我们的字典里没有失败。乔布斯会亲自阅读并批阅每篇新闻稿的内容。

你应该事前把稿子都做一次可读性水平测试,以 1 到 100 计分,根据得分结果来调整文字的理解难度。有许多网站提供此类免费测试,如 Word Count Tools 和 Readability Score 等。理想情况下,你的得分应该在80到89分之间,这个分数区间通常是一个 11 岁孩子也能读懂的程度。你的内容越容易理解,能触及的人群就越广。

要珍惜记者的时间

苹果仅在最重要的产品问世或者公司发展达到新的里程碑时才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许多重要的产品、软件更新、人事调动只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公关推送而已。有时候这种做法会让我们服务的内部团队感到失望,因为他们期望自己所偏爱的项目或负责人能在市场上带来更大的响动。但是只有这样做记者们才会知道,当我们主动联系时,一定是有头条新闻可报道了。

要有节制地联系记者,只在你手头上确实有料的时候才联系他们。不要把新闻稿一下子抄送给所有媒体。事先要对不同记者报道的领域进行调查,然后才能按需选择,进行更精准的沟通。

要亲力亲为

在苹果开放高层访谈或者寄送产品进行测评之前,我们会先确保每位记者、意见领袖或者分析专家都有来自我们第一手的产品介绍。我们会说明一些设计要点: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设计这个按钮、为什么去掉后面的那个端口,以及指出一些容易被忽略掉的功能。因为少了这道指引,说不定就会有人没看到或者没能真正欣赏这些细节。采访结束之后,我们会持续追踪记者是否有其他的问题,然后试图旁敲侧击地了解他们会怎么写报道,好让我们回去做个反馈。我们有全天候在线的产品营销和技术支持,产品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提供帮助。如果测评报道和我们产品的关键信息有偏差,我们会努力修正报道。

一旦你成功引起了某记者的注意,切记一点,你可以努力去跟进但是不要变得喋喋不休。如果记者在给你的产品写测评的话,要主动给他/她体验样机并进行演示。如果他们在写关于提供服务的报道,那么你可以主动提供一些优质案例和一些行业参考。问问他们是否需要我们提供配图,以及是否需要就产品的竞争力做进一步的解释,以帮助他们理解。

要集中火力

作为公关团队,我们的任务是传达一种信念:苹果的创新产品能让顾客释放创造力,改变世界。每一天,我们都会收到不同的邀请,希望苹果的发言人能就行业趋势、政策、人事和其他数不清的事情发表看法。但如果请求和我们的宗旨不符,我们会礼貌地回绝。这种方法帮助我们把时间利用率提到了最高。

要努力提高自身,成为专家。明确你的关键信息,然后坚持到底。别在你的社交媒体账号发表太多不相干的信息,这样会造成关键信息被稀释。给报道相关领域的新闻记者和行业分析家提供帮助,哪怕这样做没有给你带来直接的好处。

优先考虑使用意见领袖

苹果不可能和每一家媒体合作。相反地,我们只专注于相对少数几家媒体,通常是我们认为能为言论定调的那几家。我们会给这些记者提供一些独家机会,例如专访、报道发布会或者第一时间参与新产品测评。只有控制好这个数量,我们“亲力亲为”的方法才能更可控。在几家意见领袖的报道之后,我们才会开始扩大范围,接触一些地区性媒体的记者和商业合作伙伴。

努力和相关领域排名前 5 或前 10 的重要媒体搞好关系。再重申一下,不要过度地纠缠他们。可以把同事或者业内合作伙伴那听到的报道评论反馈给他们,在他们推特和领英的主页上留言或者发起讨论。当你有重大事宜要宣布时,考虑下给他们提供一个独家的报道角度。

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自家品牌。这是作者在苹果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这是你最大的财富,你必须得保护它。在产品发布前要三思,仔细想想同类竞争品牌的策略,然后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让自己脱颖而出。

诚然,不是每家公关团队都有条件对共事的媒体记者挑挑拣拣,甚至回绝别人的请求,但作者仍然很珍惜那些岁月里领悟的经验。这些方法在苹果已经坚持实行多年,毫无疑问这对苹果举世瞩目的转变和成功有着莫大的功劳,而哪怕在今日,他们仍然很有用。

(本文系ONES Piece作品,ONES Piece是一个由ONES Ventures发起的非营利翻译计划,聚焦科技、创投和商业。

求报道、谈合作请添加“tuoniaoreport”为微信好友。

声明:鸵鸟电台所有发布内容均为原创或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以及来源:鸵鸟电台(微信:鸵鸟FM),任何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鸵鸟电台都将进行责任追究。

2018年12月公关日历(干货收藏)

不知不觉

已经到了2018最后一个月了

12月

会不会对你好一点

马可婷不知道

我只知道

12月了

热点依然不会少一点

下面

您的12月公关日历已到账

请注意查收!

大雪

关键词:下雪、御寒、送温暖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预示着天气更冷,降雪的概率提高。民间会趁着大雪,进行腌肉、观赏封河、滑冰嬉戏以及进补等活动。品牌方可以根据下雪、寒冷以及民间习俗等特点,制作符合自己品牌特色的借势海报。

案例:

杜蕾斯:丁酉年,壬子月,戊辰日,大雪,今日宜肉身进补,忌三心二意。

卫龙食品:#大雪#当你们走到白头,带上我好吗?

露露:#大雪到#你那里下雪了吗?

双十二

关键词:淘宝、营销、买买买

所谓双12,就是把双11没买的东西买了,继续疯狂剁手!此时,品牌应该注重与淘宝、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合作,突出自己的优势与优惠,打一场营销战。

案例:

淘宝:淘了个趣!

冬至

关键词:劳动、放假、加班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到来,暴雪、低温的天气逐渐日常,并且昼渐短夜渐长。在冬至这天,又有“汤圆”和“饺子”的风俗之争。各大品牌不仅可以借势气候特点,也可以对风俗之争下手,以此突出自身特点。

案例:

冈本:#冬至#三种味道,你偏爱哪一种?

百度外卖:#冬至#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饺子

洽洽:从御寒的角度看,冬至和每日坚果也是一对好CP呢。

平安夜、圣诞节

关键词:麋鹿、圣诞树、TVC广告

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它的前夜被称为“平安夜”。每年从平安夜开始,圣诞的气氛就达到了高潮。相对于国外的圣诞TVC广告,我国品牌比较喜欢从文案以及海报下手。大多根据“麋鹿、圣诞树”等元素,推出借势海报。

案例:

杜蕾斯:#平安夜#礼物要从树上取。

饿了么:驯鹿丢了?#订个明星过圣诞# #圣诞快乐#

蒙牛乳业:用糖果和蜡烛妆点圣诞松树,喝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温暖这个冬夜。今晚的平安夜你们准备怎么过呢?

年末总结盘点

关键词:年度总结、新年计划、各类盘点

从12月中旬开始,各类盘点提上日程:2018文案TOP10、刷屏TVC、十大营销案例等等,行业一年的发展尽收眼底。除了行业盘点,个人的年终盘点总结也是重头戏,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哦。

案例:

2017刷屏案例。

再过一个月

2018就忙完了

你年初定下的小目标

实现了吗?

马可婷在这里

希望你们抓住2018的小尾巴

再努力一把吧!

干货收藏 统计分析 机器学习最强整理指南(第三版)

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经常逛论坛、知乎或者在微信群的时候,都会遇到有朋友问,如果想学习统计分析或者机器学习有什么推荐的资料,因此浩彬老撕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数据分析专家的建议总结了一个学习清单。其实我们都有过转发某类文章,然后可以下载一大堆资料的经历。但问题是这些材料我们下载后就一直放在那其实一直都没有看过的。

#关于这份学习清单#

  1. 我会按照基础到入门给出详细推荐,并且附上个人点评。同时尽量做到各个资料在内容上并不重复(即使内容上有重复,也会在难度上做出区分),希望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大家应该怎么选择。

  2. 虽然推荐目录中包含有1,2,3,4,5等顺序,但并不是建议按顺序进行阅读,每个部分内容建议如下:

  • 0 非相关专业简单入门:如你是跨专业学习,建议阅读该入门部分内容。如果你已有相关基础,可以跳过此部分;另外《谁说菜鸟系列》推荐级别高于《深入浅出系列》;

  • 1 先验知识:这部分属于先验知识,但是在学习上并不需要学习好这部分再开始第二阶段。完全可以先跳过该部分内容,事后再补充学习;

  • 2 统计分析学习资料:建议选择其一学习即可,其中统计推断可以作为进阶于都;

  • 3 机器学习资料,优先推荐吴恩达的机器学习课程及西瓜书;外文系列可以作为进阶选择性阅读;

  • 4 SPSS学习资料:建议根据官方教程进行入门学习;深入学习强烈推荐《IBM SPSS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案例精粹》。按书从案例分析出发,能够从分析思路和实践经验上提供很大帮助。

  • 5 R语言学习资料:推荐《R语言实战》

  • 6行业应用资料:根据需要选择性阅读

另外,包括主要资源包括:视频课程(免费,带链接),书籍(豆瓣评分+点评,部分有官方电子书),其中资源列表如下:

视频课程:

  1. 可汗学院数学/统计学类课程

    https://open.163.com/khan/

  2. 吴恩达机器学习课程:

    Coursera地址:

    2019/20190426A/F019379

下载资源(部分正版资源已经打包在百度网盘,为支持作者,建议通过官方链接下载):

网盘下载链接:

链接: 2019/20190426A/F019380 密码: g6ve

  1. SPSS Modeler试用下载:

    2019/20190426A/F019384

  2. SPSS Modeler官方文档(多国语言)(主要中文文档已打包,可以在百度网盘下载):

    http://www-01.ibm.com/support/docview.wss?uid=swg27046871

  3. 《统计学习方法》 清华大学袁春老师制作了配套课件,下载地址为袁春老师主页或可在网盘中统一下载:

    http://www.sz.tsinghua.edu.cn/publish/sz/139/2010/20101218141443318939067/20101218141443318939067_.html

  4. 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统计学习基础)正版电子书,或可在网盘中统一下载:

  5. http://statweb.stanford.edu/~tibs/ElemStatLearn/

第一版概述:第一版学习指南,主要是基本的学习框架和学习路径,通过第一版书单,相信大家能够建立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的整体理论认知。

第二版概述:增加了非统计/CS童鞋的入门书籍,增加了机器学习的外文资料介绍,增加了更多行业实践资料,调整了部分书籍的推荐顺序。

第三版概述:增加凸优化内容,修订推荐顺序和内容,增加资源整理板块

0

非相关专业的简单入门

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已经不仅仅只是相关专业人士的私藏,现在有更多跨专业的童鞋也希望学习相关知识来提供自身领域的能力,因此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几本简单的入门材料。

0.1 基本

谁说菜鸟不会数据分析》系列 豆瓣评分:7.3-7.5

分别是入门篇,工具篇和SPSS篇。该系列书籍是彩印的,同时入门篇提供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Excel使用技巧,工具篇和SPSS篇提供了对工具的入门掌握,整个系列的好处是直观简单,能够帮助非相关的专业人士快速建立起对基本概念的认知和基本的数据分析思想,硬要说“缺点”则是过于简单,但对于入门同学来说,这个层面刚刚好。

三本书的内容其实在数据分析基本概念这部分都是存在部分重复,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先买一本(建议黄色入门篇),如果你还记得多年前学过的基本分析知识,更具现在的工具使用情况可以考虑工具篇(现在的你需要经常Excel,想学习写一份简单的分析报告)或SPSS篇(现在的你,被期望使用一些统计分析方法,有一些稍深入一点的见解)

0.2 深入浅出系列统计学,深入浅出数据分析(豆瓣评分8.2,/豆瓣评分7.6)

毕竟是基本入门,浩彬老撕认为只选一个系列就足够了。如果你确实想看得更多旁敲侧击,可以看看《深入浅出统计学》,以及《深入浅出数据分析》。相比于《菜鸟》系列,浩彬老撕认为《深入浅出系列》内容稍多,但是行文逻辑相比于《菜鸟》略有发散,个人更建议《菜鸟》系列。

1

先验知识

由于统计学概率论甚至到机器学习会对数学基础有一定要求,所以这里给出一些先验知识的内容推荐,主要是矩阵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部分属于先验知识,但是在学习上并不需要学习好这部分再开始第二阶段。完全可以先跳过该部分内容,事后再补充学习。

1.1 课程

可汗学院公开课:线性代数课程

http://open.163.com/special/Khan/linearalgebra.html

因为网易公开课有翻译,这里是中文字幕课程链接,这里真要给网易100个赞,字幕做得很好。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2000段,机构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

1.2 参考书籍

(1)线性代数 豆瓣评分7.3

清华居余马老师的线性代数教材,比较经典的教材了,里面的知识足够支撑我们后续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需要。

(2)高等代数 豆瓣评分8.1

相比于线性代数,高等代数更加深入,一般线性代数为非数学专业所用,数学类专业一般学习高等代数。不过一般情况下,线性代数也足够使用了。

(3)凸优化 豆瓣评分9.6

在机器学习领域,除了矩阵相关知识外,凸优化的只是也是极其的重要。一旦你开始学习机器学习相关算法理论,你会发现很有理论的源头都能在这里找到很好的解释。

当然,在后续学习中有些算法也会用到微积分的知识,但是都比较基础,因此遇到不懂的时候直接查资料即可,就没有特定推荐材料了。

2

统计分析学习资料

2.1 统计学/概率课程

同样推荐可汗学院的统计学和概率课程,而且刚好这两门课程也被网易公开课进行了翻译:

(1)可汗学院公开课:统计学

http://open.163.com/special/Khan/khstatistics.html

(2)可汗学院公开课:概率

http://open.163.com/special/Khan/probability.html

这两本课程总体不算太难,适合入门。个人觉得讲授还是蛮有特点的,粗暴直接,另外举的例子也是蛮有趣的。

2.2统计学/概率参考书

(1)统计学 豆瓣评分8.8

作者William Mendenhall / Terry Sincich

“《统计学(原书第5版)》内容丰富,很少涉及统计学理论的严格数学证明,绝大部分是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例子和练习,适合作为理工科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统计学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读物。”

非常注重实用的统计学课程,偏应用,少数学证明,可读性比较强

(2)统计学 豆瓣评分7.3

作者: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

统计比较通用的入门教材了,不知不觉竟然到了第六版,个人认为也算是兼顾数学证明和应用,可读性没有上面强,但是也非常的通俗易懂,有很多统计学专业的起始教材也会选择这本。

(3)统计推断 豆瓣评分8.8,/英本原本9.2

作者:William Mendenhall / Terry Sincich

,借用介绍“从概率论的基础开始,通过例子与习题的旁征博引,引进了大量近代统计处理的新技术和一些国内同类教材中不常见而又广为使用的分布。其内容既包括工科概率入门、经典统计和现代统计的基础,又加进了不少近代统计中数据处理的实用方法和思想”

可以作为研究生所用教材,有深度,但是作者循序渐进,解释得非常漂亮

3

机器学习资料

3.1机器学习课程

强烈推荐Andrew NG吴恩达的斯坦福机器学习课程,英文授课,但是已有完善的中文字幕,内容非常丰富且充实(20节),并且讲解得非常的好,如果你想学习机器学习,一定不能错过!

Coursera地址:

2019/20190426A/F019413

网易公开课地址:

http://open.163.com/special/opencourse/machinelearning.html

同时该课程配有课件讲义,同样建议大家在学习视频课程之余多看讲义和习题,虽然是英文,但是阅读上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就讲义本身也是非常的棒。

如果大家学习完Andrew NG的机器学习,还想通过其他课程触类旁通,相互借鉴的话,可以上Coursera上门搜索还有其他选择,例如台大的机器学习基础等等,但毫无疑问首推Andrew NG的课程;

另外现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培训网站推出相关课程,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搜,这里就不做推荐了;

3.2机器学习教材

中文系列:

(1)机器学习 豆瓣评分8.9

作者:周志华

被戏称为《西瓜书》,最好的中文机器学习教材之一(其实我想把之一去掉),作为机器学习的入门教材来说,它不但涵盖内容范围全,同时逻辑清晰,可读性强。并且大部分算法有比较完整的算法推导和伪代码,对于学习掌握非常有帮助。当然,个人觉得如果有该系列的进阶版,能够针对每个算法有进一步的深入应用介绍,那是更好。

(2)统计学习方法 豆瓣评分:8.9

作者:李航

个人认为中文教材里面少见的精品。相比于西瓜书,要精简得多,但逻辑非常的清晰,部分算法的讲解要更加优美,可读性要低于《西瓜书》,可能不太适合入门者,但是还是非常值得

特别地。清华大学袁春老师制作了配套课件,下载地址(袁春老师主页):

http://www.sz.tsinghua.edu.cn/publish/sz/139/2010/20101218141443318939067/20101218141443318939067_.html

外文系列

(3)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豆瓣评分9.6(2007年)

作者:Christopher Bishop

三大机器学习外本经典教材之一,PRML,没太多好说的,经典,好书!相对理论的一本书,不但全面,而且深入!针对于某一算法可能会给于多种介绍和解释,我个人觉得可以作为西瓜书之后的进阶教材。

另外,网上有PRML的中文翻译版本,是哈工大马春鹏的自发翻译,但由于牵涉到版权问题,这里不提供链接了,确实有需要的同学相信大家可以找到的。

附《关于网上流传的PRML中文翻译稿的声明

2019/20190426A/F019414

(4)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统计学习基础)

豆瓣英本原版评分9.4(2008年) 中文评分7.4

作者:Trevor Hastie

三大机器学习外本经典教材之一,这本书被广大人民喜称为ESL,虽然书名是统计学习基础,但是此书一点都不基础,一点都不~另外此书还有一本专门的入门版本ISL(后面会介绍)

这本书涵盖了非常多的内容,讲解深入,有人评价说,“有了这本书就不需要其他机器学习教材”,虽然有点夸张,但是此书实际是机器学习的经典巨作,如果你真的希望好好研究机器学习,此书非常值得仔细研读,另外此书要求不低的统计理论和数学基础。

此外,这本书还有一个牛逼的地方在于,作者把书放在网上免费下载:

http://statweb.stanford.edu/~tibs/ElemStatLearn/

(5)Machine Learning-A Probabilistic Perspective

豆瓣评分 9.3 (2012年)

作者:Kevin P. Murphy

三大机器学习外本经典教材之一,PRML。留意时间线,三本经典教材的出版日期从2007,到2008,再到2012。因此相比于以上两本书,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新”,因此内容比PRML和ESL要更广一点,但个人觉得深入度不够前两者。建议是先读前者,MLAPP用于补充。

其他推荐:

(1)数据挖掘导论 豆瓣评分8.4,/英本原本8.8

作者:Pang-Ning Tan、Michael Steinbach、Vipin Kumar

介绍得非常全面的一本书,但可能因为需要涵盖的内容太多,所以难免有些算法只能简单介绍。尽管这样,个人认为也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入门教材。相比于《西瓜书》,该书在分类算法上的内容少了不少,而关联规则和聚类算法的内容傲稍多一点,可以选择性相互借鉴阅读,但首推《西瓜书》。

前面都是一些理论知识,但是数据科学里面实践应用又是另外一个重中之重,接下来谈一下借助工具进行实践应用的问题,由于Python还在整理当中,本次主要介绍SPSS与R语言

4

SPSS学习资料

考虑到SPSS分为统计模块Statistics以及数据挖掘模块Modeler, 因此也分为两大块介绍

4.1SPSS统计分析资料

SPSS Statistics 市面上的书籍比较多,从我个人的角度,认为张文彤老师的系列足以让大家加深对统计体系的理解,同时也能很好掌握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如何使用统计分析帮助我们完成任务,我认为掌握统计分析原理实战和SPSS操作,以下两本书足矣。

(1)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 豆瓣评分8.4

提供了包括医疗、经济、市场研究等方面的案例贯穿了全书,能够很好从实际应用角度把统计分析原理和SPSS操作结合起来,也提供了很好的结果解读,不失为一本极好的工具指南

(2)高等学校教材(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豆瓣评分7.7

相比于基础教材,高级教程介绍了更多的统计算法模型,同时也提供了一些统计新方法和新观点的讲解。整体来说直观易懂,能够很好提升实战能力

另外张文彤老师也有对应视频课程《张文彤SPSS初中级教程》以及《张文彤SPSS高级教程》

4.2 SPSS机器学习教程

(1)Modeler官方的帮助文档和Sample文件

Modeler提供完备Sample数据和数据建模文件,并且配套中文说明,可以帮助入门者一步一步搭建数据建模流并理解实际应用场景。Modeler提供的帮助文档包括有算法说明,节点说明,Crisp-dm方法论,应用文档等,其中比较重要两个文档是:ModelerApplications以及ModelerUsersGuide

SPSS Modeler官方文档(多国语言,含中文)官方下载:

http://www-01.ibm.com/support/docview.wss?uid=swg27046871

(2) IBM SPSS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案例精粹 豆瓣评分9.3

作者:张文彤,钟云飞

非常详尽工具手册,提供了医疗、金融、保险、汽车、快速消费品、市场研究、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的数据分析/挖掘案例,基于实战需求,详细讲解整个案例的完整分析过程,并将模型和软件的介绍融于案例讲解之中,尤其是书本最后几章实践案例,从商业问题界定到商业应用,给出了非常详尽的建模指南人认为目前市面上Modeler最好的工具手册;另外即使不是使用SPSS,而是用其他工具,该书后面的例子也值得大家研读。

5

R语言学习资料

(1)R语言实战 豆瓣评分8.8

作者:Robert I.Kabacoff

首先这本书绝对可以担当日常工具手册,从基本操作,数据处理,数据建模,图形展示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介绍;其次虽然是工具手册,但是能够结合基本统计知识于简单案例,具有很强实践性,强烈建议各位把书中的代码都实现,相信能够大大提升R的功力。最后说一句,此书翻译得不错。

PS该书已经出版第二版,京东上第一版价格55.70,第二版是84.20,虽然贵了50%。第二版做了大量更新和修正,新增了接近200页内容,介绍数据挖掘、预测性分析和高级编程,资金充裕的童鞋可以选购新版本学习。

(2)An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Learning(统计学习导论) 英本版豆瓣评分9.5,中文版7.6

作者:Trevor Hastie,Robert Tibshirani ,Jerome Friedman

此书被广大人民群众称为ISL,没错,就是上面ESL的入门版本。无论作为统计教材推荐还是R语言教材推荐都称得上5星的读物。ISL虽然是入门版本,但是绝对不是因为内容简单。深入浅出,内容详细,常常读完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同时能够结合R语言介绍,大大的加分。

最后,此文还会不断更新(这个也得取决于浩彬老撕的读书速度),后续可能还会在各个主题下修改或更新推荐,例如在R的主题上推荐更多的专有读物(例如ggplot2),也会增加如Python,数据等方面的资源。最后欢迎大家推荐你认为更好的材料给浩彬老撕!

6

行业应用资料

前面分别介绍了理论以及工具使用部分,但是要知道数据挖掘领域业务知识和应用场景是非常的重要,因此本部门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些行业应用材料。

6.1 《数据掘金——电子商务运营突围》

豆瓣评分7.3

作者:谭磊

书中导读:

电商坐拥互联网行业最丰富的用户数据金矿,却很少有人从中挖掘出真金白银。《数据掘金——电子商务运营突围》一书旨在打破这一困境,本书用浅显的文字与独特的视角,不仅成功解读电商数据运营之惑,更呈现大量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必要基础知识及实用相关工具。

在通过阅读轻松掌握电商数据运营须关注的要点与方法之后,读者还可有针对性地从书中选择学习如何利用数据来完成——流量获取优化、广告投放、客户分析,以及客户价值提升等一系列电商运营要务。

点评:

虽说《数据掘金——电子商务运营突围》一书主要定位是给电商从业人员,但是浩彬老撕相信,当中的一些数据分析逻辑以及技巧,都能够对其他行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市场人员,运营人员带来很大的启发。

6.2 《游戏数据分析的艺术》

豆瓣评分7.4

作者:于洋 / 余敏雄 / 吴娜 / 师胜柱

书中导读:

《游戏数据分析的艺术》它首次系统讲解了如何对游戏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作者是来自TalkingData等国内顶尖的数据分析机构和西山居这样的知名游戏公司的资深数据分析专家, 对游戏数据从不同的业务角度进行了诠释。本书详细剖析了游戏数据分析相关的指标、方法论、内容挖掘、数据挖掘、软件使用、游戏设计、运营策划、渠道推广、收入解读、用户分析和留存分析等。对于产品设计、开发、运营、推广以及游戏行业的人才培养都将带来巨大的推进作用。

点评:

游戏行业数据分析比较重要的参考读物。如果是非游戏行业,仅是想学习数据思维,浩彬老撕觉得《游戏数据分析的艺术》要比《数据掘金——电子商务运营突围》略好,因为本书的逻辑性和框架性更强一点。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分析角度还是不够深入,同时没能针对工具实现有更详细的说明。

6.3 啤酒与尿布

豆瓣评分:7.4

作者:高勇

书中导读:

啤酒和尿布的故事是营销届的神话,“啤酒”和“尿布”两个看上去没有关系的商品摆放在一起进行销售、并获得了很好的销售收益,这种现象就是卖场中商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啤酒与尿布”关联的方法就是购物篮分析,购物篮分析是沃尔玛秘而不宣的独门武器,购物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门店的销售过程中找到具有关联关系的商品,并以此获得销售收益的增长!

点评:

虽然都是讨论行业的分析应用,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本书更偏重于业务以及分析的思维。因此如果你是零售行业从业者,本身相信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有趣的角度。Ps:此书貌似已经没有再版,有需要的童鞋可能只可以下载电子书和买二手书。

干货:五年内公关业会发生大变革 这篇报告真相了

概述

— — 文案创作与数字化发展将会带动公关业带来商机,但这也需要擅长不同领域的人才,更多别出心裁的创意,以及更好的数据分析方式作为辅助。

世界各地的公关杰出人士大都对公关业的未来抱有积极态度。他们认为,在今后的五年中,公关业将有望拥有更多战略、创意、文案形式、营销渠道,以及更多衡量业绩的方式。但就目前而言,该行业在人才吸纳、技术运用,以及增加投资从而抓住市场机会方面,依然存在着问题。

公关公司的管理者预计,在今后五年中,整体业务将从目前的140亿美元(数据由”TheHolmesReport”提供)上涨至193亿美元左右。为了顺应该涨幅,各公关公司的员工总人数也将比往年同期增加约26%。

相比之下,企业公关部的情况就不这么乐观了。据相关管理者反映,在上一个财政年度中,客户部预算平均增长值只有2.67%。而在今后的五年中,预算的增速甚至可能会更慢,到2020年也只增加13.1%,仅是年复合增长率的2.5%。客户部负责人表示,今后五年里,部门员工的增速也会进一步放缓,仅达11%。有79%的人指出,公司预算的紧缩使商业产值的增长面临着重大挑战。

公关公司与客户部负责人在被问起哪些特定服务有助于拉动增长率时表示,他们目前主要在扩大营销方面的内容创作(在各项增长率拉动方式中排名前81%),社交媒体(排名前75%),传统营销活动(如建立品牌知名度等;该项目排名前70%),以及对盈利的测量与评估技术(排名前60%)。

对上述负责人而言,传统的媒体营销渠道依然十分重要。然而作为传统媒体营销方式中的一种,广告,或者说是付费媒体,排名仅在后18%。

USC公关中心主管弗莱德·库克表示,”总体来看,我们对公关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抱有乐观态度,这对刚入行的新人而言也是个不错的消息。””假如营销内容创作是带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那么公关业将加大投资,吸纳有能力创作出顶级文案的人才。”

公关业面临的挑战:

一、人才流动

公关公司及企业公关部代表一致认为,目前公关业吸纳与留住人才的能力依然不足。这也是他们在达成未来目标过程所遇到的最大挑战。

企业客户部负责人指出,人才留用能力(1至5个人才中,流失率高达3.99)与人才吸纳力(流失率达3.81)是他们遇到的重大挑战。对于公关公司而言,人才流失率甚至更高。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才留用能力(1至5个人才中,流失率高达4.18)与人才吸纳力(流失率达4.15)也是他们获得更高增长率的重大障碍。

但不管是大公司的公关部,还是专门的公关公司,都在试图从竞争对手那里招揽合适的人才。尽管公关业正在经历各种变迁,公关机构往往还是倾向于录用曾在对手公司就职的人才(1至5个应聘者中,曾在对手公司就职员工的录用率达3.69)。而企业公关部则依旧将其他公司公关部的人才作为聘用新员工的主要来源(1至5个应聘者中,录用率达3.53)。相比之下,公关公司对曾在企业公关部就职员工的录用率为3.21,曾在新闻媒体工作的员工录用率则为3.02。

也有人说,公关公司和企业公关部正在尝试在其他领域招揽人才。对他们而言,市场研究、数据分析领域、广告业及营销人才的重要性也逐渐崭露头角。但两方也都一致认为,公关人士其实并不擅长在其他领域雇佣到合适的新员工。满足人才的薪资期望值首先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除此之外,公关公司与企业公关部对应聘者技能的偏好也十分一致。两者依然认为传统的营销专家是未来五年提高商业增长率的关键。与此同时,文案技能则被客户和公关公司负责人列为重中之重(文案创作人才的录用率达89%)。相比之下,处理传媒关系的人才录用率就远远落后–仅有63%。

对于公关人士而言,文案创作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排名超越其他重要技能,如战略部署(重要性占比为84%)、社媒经验(76%),及多媒体作品开发(76%)。同时,文案创作技能的重要性还远超商业文案(62%)、数据分析(62%)、调差研究(48%)、搜索引擎优化,及行为学(32%)。

说起未来提高增长率最为需要的员工特质,公关业领导者们往往认为团队精神(重要性92%)和敬业(82%)可排在榜首。但同时他们也觉得各自的团队在这方面做得也都不错,现下更需要的,是具有求知欲、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

谈起员工的技能,只有45%的公关公司管理者认为员工能力的多样性取决于客户的需求。另外有44%的企业公关部领导者反映,员工能力的多样性取决于股东的意见。双方一致认为,他们面对的首要挑战便是缺乏具有多元化能力的人才,无论该人才是初出茅庐,还是已成为多领域的专家。

对此,库克表示,”显而易见,找到合适的人才是目前公关业实现未来增长率必备的关键。而最复杂的问题是,我们需要的人才究竟应当具备何种能力。即便公关业管理者依然重视最基本的公关技巧,他们也逐渐将视线转向具备战略性、创造力及多元性的公关技能的人才。”

二、商业模式的转变

绝大多数(约97%)的企业客户部负责人指出,他们部门正在对商业模式进行结构性转变,从而更好地迎接未来五年中公关领域的变革。但也有68%的人只希望略微或适当进行改革。仅38%的负责人表示会进行彻底的全局性改观。

反观公关公司,几乎有98%的管理者表示未来会对商业模式进行调整。47%的人认为会进行彻底的改变。

为了促进对商业模式的转变,公关公司管理者(1至5位管理者中,占4.1%)认为有必要引进新技术,同时有4%的人逐渐加大对内容营销的需求,3.8%认为有必要扩大公关营销的渠道,3.5%主张加强对数据的运用。关于对这些技术的需求,企业公关部负责人也有着相同的看法。

三、营销渠道的转变

对于公关人员来说,现下各种媒介的营销方式正在发生彻底的改变,因此他们需要通过更多渠道来进行营销。而事实上,如今不足三分之一的企业公关部门把31.9%的媒体营销预算花在赢得媒体(即通过加强用户口碑达到营销效果)上,32.1%的预算花在自有媒体(企业自有的网站和博客),17%用于付费媒体(需付费才能使用的电视、广播等广告),16.4%用于共享媒体(通过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软件上与消费者就产品进行沟通而达到营销目的)。

同时,部门负责人也希望未来五年中,公关部门能将投资重心从赢得媒体转向其他媒体。他们预计,到2020年,将有约四分之一(26.6%)的预算被用在赢得媒体,31.3%用于自有媒体,22.8%(所占比重大幅增加)用于共享媒体,剩下17.3%则用于付费媒体。

相比之下,公关机构则表示他们目前所创造的营业额中,50%都来自于赢得媒体,20.5%来自自有媒体,17.2%来自共享媒体,9.3%来自付费媒体。

同时,公关机构也希望到2020年时,他们收益来源的重心能从赢得媒体转向其他媒体。但事实上,赢得媒体依然会以创造36%营业额的比重作为获取收益的主要渠道。当然,其他渠道的营业额占比重也会有所增长–自有媒体将涨至24.6%,共享媒体将增至24.2%,付费媒体则增至12.9%

总之,公关业领导者预计,到2020年,仅有63%的营销媒介可供购买。这个预估或许过于保守。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只有8%的人认为恰当购买所需媒介的技能是员工应有的一项重要能力。

在库克看来,”目前,公关与传统媒介的关系正在向与自媒体、社交媒体及付费媒体的方向转变。虽然公关业原本通过主流媒介创收的模式正在转变,但令人惊讶的是,公关在付费媒体上的投资并没有增长,这或许会使我们错失一个发展机会。”

四、公关机构与客户之间合作关系的改变

虽然客户与公关机构的合作正在扩大,这种联系的本质却正在发生变化。

大部分(约55%)客户代表希望未来五年中,在处理公关问题上依然像过去那样依靠相关机构,31%的人则表示要更大程度上委托机构,而14%想通过别的渠道解决。同时,介于目前营销渠道的多元化,公关公司预计他们花在客户身上的预算将在五年里比原来多20%以上。

五家公司中大约只有一家(21%)仅与一家公关公司合作,有33%的公司同时与多家公关合作,23%的公司则临时起意决定是否与公关合作相关项目。令人惊讶的是,竟还有23%的公司说他们完全不通过公关公司。

据公关公司负责人反映,如今他们有超过30%的时间都用于做营销方面的报告或品牌管理(所用时间占33.7%)。相比之下,企业公关部在这些领域所花的时间占总时间的33.7%。

客户部负责人认为战略性视角是除了创造性思维之外能令客户选择公关公司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那些较为常见的因素(如需要公关人员的辅助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的帮助)就不那么显著了。但是,客户往往也觉得,他们自己公司内部已经有擅长调查研究及数据分析或测量与评估的专家,再雇佣公关公司来做这些事,并没有很大意义。

当被问起对收到的代理费是否满意时,企业公关部表示,如果给目前的计费模式打分,那么一百分里可以拿59分,也就是勉强达标的状态。公关公司的满意度似乎更高一些,他们给了62分。

尽管大多数公关公司都是按照解决一个案子需要耗费的时间来计费,客户在决定应支付多少公关代理费的时候,往往还是把公关战略顾问的能力与创意作品的质量作为首要衡量标准。

对此,公关公司负责人也认为,与其单纯地用耗费时间的多少或媒体投放量来衡量公关人员处理问题能力的强弱,不如使用更具战略性的方法解决问题来得直观。

关于如上看法,库克表示,”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客户与公关都开始关注战略方针与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现在是时候发展建立在公关创造的价值而非仅仅是耗费的时间基础上的新型计费方式了。

五、分析方式的转变

振奋人心的是,公关代表已发现,改进后的工作与业绩评估方式会带来更多机遇。这种工作与评估方式的重要性,在公关公司所认为的18项可能带动业务发展的动因中排行第三,在客户认为最要改进的项目中排名第七。

然而目前衡量业绩的方式依然仅专注于产量,如总体接触到的受众数量或媒体曝光量,而非商业上的成效。

公关公司和企业客户部负责人都把公关活动接触到的受众数量作为最普遍的业绩衡量方式(重要性占68%),其次是品牌印象(占65%),内容分析(占64%),以及比重略少的品牌认知度(占47%)和投资回报率的测量方式(占41%)、

令人惊讶的是,30%的人说他们曾用公关AVE(dvertisingvalueequivalency)来衡量社会营销的效果,却发现这种方法在大多数时候都行不通。

对社交媒体营销成果的衡量方式也并不精确,大多数公关公司及企业客服部在汇报数据时,78%的人把注意力放在仅仅简单地清点社交平台获得多少粉丝,77%会看所发送的广告信息有多少是被潜在客户所阅览,76%的人会记录与消费者的互动(比如点赞或评论)。相比之下,只有约62%的人会关注受众的感想、47%的人真正把时间花在阅读受众关于产品的交流与评论上,仅36%的人会与受众交换意见或对此采取相关行动。

对于”使用一种优化工作方式、带来商业利润的综合性评估指数”来对业绩进行衡量的看法,企业公关部与公关公司负责人并不十分重视,其重要性仅占25%。

“合适的业绩衡量方式对公关业来说始终是梦寐以求的目标,”库克说,”每个人都觉得这会带来巨大的机遇,但很少有人会真的去找出一种能确切分析商业投资与回报比率的综合性方针。”

未来趋势:

毋庸置疑,公关业正在经历变革。而事实上,只有27%的公关公司相信,到2020年,”公共关系”这个词能够真正扼要地概括他们的所有智能

但同时,所有参与调查报告的人都一致认为,未来五年中,他们的工作内容将会越发复杂、具有挑战性,同时兼备战略性。

相比之下,只有27%的人认为他们的工作或许会变的越来越有趣。希望这个比重也会逐渐增加。

小结:

1.拥抱挑战

公关业的规模与范围均在扩大,因此相关工作也变得愈加复杂与充满挑战性。但是,对于那些勇于接受科技、媒体与数据领域中各种改变的人士,未来依旧充满机遇。

2.创意投资

未来,在各大多媒体平台上更具创意的文案将对公关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因此,公关认识也需要更多创意方面的金点子与科技知识来硬的这场与广告及数字化变革的战争。

3.雇佣多元化人才

公关公司与企业总是从固定的领域重复雇用能力相似的员工。因此,公关专家需要录用分别擅长不同领域的人才来扩大员工能力的多元化,并鼓励开拓创新。

4.赚取利润

如今不断变化的公关媒介渠道为公关人士提供了多重商机。原本公关对赢得媒体的关注正在逐渐转向自有媒体,公共媒体与付费媒体。付费媒体是公关商业的最终走向,同时也已充满诸多竞争,因此公关需要学会合理运用付费媒体的功用。

5.鼓励批判性、创新性思维

下一代公关业领导者必须是在沟通方面是专家,但他们也需要具有批判性及富有创意的思维,这将使他们能更为得心应手地调节适应力、好奇心、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等软实力。

?END?

本文为梅花网原创编译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转载”了解须知。

原文标题:USC Annenberg Study Reveals the Scale of Change Disrupting the Public Relations Industry

2018年11月公关日历(干货收藏)

来源:SocialMarketing(ID:social_marketing)

作者:马可婷(授权发布)

最近发现

后台一直有粉丝在问公关日历

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

公关日历停了好几个月

实在是抱歉

但是

这个十一月

狂人又带着公关日历回来了

请你们认真仔细收好

万圣节

关键词:糖果、南瓜灯、装神弄鬼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为了庆祝万圣节,小孩会扮成鬼怪,拿着南瓜灯,挨家挨户去淘糖果吃,不然就会捣蛋。所以,“不给糖就捣蛋”成了万圣节的标志性文案。品牌借势,一方面可以围绕这句文案展开;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鬼怪”进行发挥,来点腹黑的

案例:

杜蕾斯:#万圣节#别出来捣乱。

冈本:#万圣节#及早换装,别让要糖的人久等。

饿了么:#万圣节#走,陪你捣蛋!

立冬

关键词:寒冷、保暖、吃饺子

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冬天的开始。天气逐渐开始寒冷,冬天的气息越来越明显,大家的保暖工作要提上日程。除了保暖,冬季也是养生、进补的好时节,所以在饮食上会格外注意。一般,会在立冬吃饺子、喝羊肉汤的习惯,讨个好兆头。品牌借势可以从立冬的气候特点以及风俗习惯出发,再结合自身特色

案例:

大象:#立冬##今日立冬##立冬时节#“身体”的每个部位,都需要保暖。

奥克斯:#立冬#添衣御寒,“月”暖人心。

美的冰箱:俗话说:再好吃的,不如自家的饺子~今日#立冬#,你吃的饺子是什么馅的?

双十一

关键词:折扣、剁手、单身狗

双十一原本是单身狗的节日,后来随着电商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购物节。购物节当然少不了折扣,折扣就会推动大家剁手。品牌借势,狂人粗略盘点一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双十一段子、双十一必买清单、以及双十一销量数据等。

案例:

杰士邦:#双十一# 来,说出你的计划!

大象:#双十一# 剁了一只 还有一只

很久以前羊肉串:我要做一个没有优惠,你仍然会喜欢的品牌。

小雪

关键词:下雪、御冬、进补

小雪作为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实风俗习惯和气候特点都和立冬差不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下雪。所以,品牌借势就比较简单了,大致和立冬保持一致,再突出下雪就差不多了。

案例:

美娘:#小雪#“爸爸,那两个人穿的好少啊”

格力电器:#小雪# 世界如此冰冷,我想暖的,只是一个你

美团外卖:#小雪# 迎着飞雪,银河护“味”队出发!

感恩节

关键词:感恩、亲情、火鸡

感恩节是国外的节日,是阖家欢聚的日子。在这个节日里,感恩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美好的表达。亲人、友人、爱人,这个节日里,都可以互相表达感谢。也可以一起分享火鸡,表达对彼此的美好祝福。品牌借势可以紧扣“感恩”以及“风俗”这两点展开。

案例:

多乐士:#感恩节#感谢有你……

杜蕾斯:感谢你的掩护@绿箭-你我清新开始

卫龙食品:#感恩节# 感恩,一路有你~本辣条在此,深深鞠躬了~

今天的公关日历就到此为止啦

十一月虽然是单身狗月

但是工作会填满你的心

所以不必忧伤

好啦

赶快保存下来

算算自己要写几篇文案、做几张海报吧

干货 | 全媒体新闻采写怎么玩

01

全媒体:在具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上进行不同媒体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全媒体是一个集合的概念。

新闻记者:广义,从事各类新闻内容、行业、报道的新闻采编人员,电视台制作人。狭义,专指那些直接从事新闻采访和写作,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任务的专职人员,也就是跑外勤的新闻工作者。

全媒体记者: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的新闻传媒人才。

02

记者的职责

1)报道新闻

2)反应情况

3)联系群众

4)处理好与编辑部的关系

记者的素质与修养

1)政治理论修养

2)文化知识修养

3)专业技能修养

4)体质修养

5)职业道德修养

03

04

采访准备的重要意义:

1)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

2)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3)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写作的快手

4)做好准备,能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的发现和抓住新闻

5)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采访的平时准备:

1)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

2)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

3)多方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

4)广泛积累材料,适应工作需要。

采访的临时准备:

1)战术性准备:明确报道思想。选择采访对象。收集有关资料。拟定采访计划。物质准备。

2)报道思想: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

采访计划:

1)近期报道思想

2)本次采访的目的要求

3)确定采访的地区、范围、部门、重点对象名单及先后顺序。

4)设计采访实施方案,个别访问、开座谈会、或现场观察。

5)确定报道形式,角度和初步选题

6)拟定具体的访问提纲。

05

>>>>提问三种形式:

1、正面提

2、侧面探:(1)接近性启发引导 (2)相似性启发引导

3、反面击

>>>>

提问方法:

1.正面问

2.侧面问

3.设问法

4.追问法

5.反问法

6.错问法

提问注意事项:

1.提问宜简洁 2.宜具体 3.宜间接(变封闭为开放)4.宜深刻 5.宜自然 6.宜节制

>>>>

记录主要内容:

1.记要点

2.记易忘点

3.记疑问点

4.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

5.记观察所得(写通讯可以写进去)

6.记记者的联想。

记录注意事项:

1.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的宽一些

2.字迹应尽可能工整。

>>>>

采访与写作的辩证关系:

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

2)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3)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

新闻写作基本原则:

坚持新闻真实性

真实性概念是新闻报道的生命,也是新闻区别于其他文化体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1.确有其事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3.新闻中引用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4新闻所反映 的事实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做一名优秀的全媒体记者

来源:新传考研 (深度突击新闻公益教育教研组)

2019年4月公关日历(干货收藏)

来源:SocialMarketing(ID:social_marketing)

作者:Paula(授权发布)

我的小宝贝们

昨天是不是被骗惨了

就算骗你的人没有

但是

全世界的品牌、公众号

都在骗你

没事

狂人绝对不骗你

(因为我已经用牙膏奥利奥骗过同事了嘿嘿嘿)

这不

4月公关日历如期而至

请!接!好!

愚人节

关键词:脑洞、恶搞、张国荣

在这万物生长的4月,各大品牌的营销套路也在愚人节这一天“破土而出”!借愚人节的契机,各大品牌可以脑洞大开,去涉猎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至于真假嘛,那都不重要!也有一些有情怀的品牌另辟蹊径,走的是缅怀哥哥张国荣的路线,传达出品牌的温暖与情怀。

案例:

杜蕾斯:#愚人节#听说今天说谎会…

(会干嘛,我真是听不懂呢

支付宝:防诈骗手机

(你个支付宝坏得很,我信你有鬼)

清明节

关键词:祭祖、扫墓、踏青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是品牌眼中的大日子。(只要放假的节日,都是追热点的好节日)在这一天,品牌们可以结合历史故事、风俗习惯以及清明食物,进行一波借势,散发自己的品牌魅力。

案例:

冈本:#清明节#踏青好时节,“野”趣丛中生

(横过来,你就会懂了)

江小白:#清明节#又是清明时节雨,听风听雨听心音

419

关键词:谐音、内涵、老司机

419是个特殊的日子,英文“four one nine”,谐音一下就是“for one night”。嘿嘿,什么意思,我就不用多说了吧 由于题材尺度过大,一般都是由“老司机”团队答题,其他品牌还是不要随便蹭热点了!

案例:

杜蕾斯:打开一刹那看起来很帅

(看不懂的,看密码

谷雨

关键词:春耕、播种、迎初夏

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意味着气温回暖,同时也可以进行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等农作活动。品牌借势可以从节气的民俗以及气候特征入手,展现自身特点。

案例:

多乐士:#谷雨#干打垄,湿插苗。

美娘:#今天谷雨#雨露均沾~

世界地球日

关键词:环保、低碳、绿色出行

世界地球日旨在提倡“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品牌在这一天借势,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受众了解到这个节日;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品牌的社会责任感。主要借势方向为绿色出行,坚持环保等。

案例:

江小白:不要烟浓,只要情浓

腾讯地图 X 摩拜:一骑爱地球

世界读书日

关键词:读书、看书、听书

“阅读,是心灵的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读书日,顾名思义就是号召大家读书的日子。这个节日借势,与书相关的品牌会很有优势,但是也不免有其他突出的品牌。

案例:

江小白:人生在于阅读世界的美,品味生活的味

美的:书籍,为灵魂保鲜

以上就是

4月份的营销热点

希望看完对你有所启发

最后

传说在愚人节之后

收藏狂人的公关日历

接下来一个月的工作

将会顺风顺水

不管你们信不信

反正我的同事们全相信了

干货 | 面对酒店危机 差评 负面消息 酒店人该如何应对

来源 | 畅和 畅畅畅和宿业

负面信息,网络普及的今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作为酒店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负面的信息。对于酒店而言却是非常揪心,众多酒店常常谈负色变,其实酒店有点负面信息也不奇怪,能够争取的应对负面信息,也可以把一个危机转化成一次宣传的机会,正好借机举例证、摆事实证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也可邀请专家评论,或者请专业机构来检验等等,借此机会宣传自己,所谓危中有机就是这个道理。

众所周知,负面信息是指在网络以及其他媒体传播出来的不利于企业品牌发展的消息,以网络信息为主,多以新闻稿、论坛帖子、博客文章、视频的形式存在。

在当今时代,网络发布信息没有任何门槛,任何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这使负面信息产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企业形成危机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负面信息处理,或者叫做危机公关处理的工作成为目前网络公关及网络营销从业者不得不关注的一块。

企业面对负面信息之时,往往是想第一时间把负面信息删除掉,这是一种办法,但不见得是最好的。依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对负面信息处理工作做了重点研究。负面信息的来源主要是:

●不满意的客户;

●竞争对手;

●不满意的员工。

那么,在面对危机时,企业该如何面对?需要制定什么样的危机公关策略呢?每一个企业的性质不同、面对的危机不同,相应的公关策略也不同。万变不离其宗,再不同的策略也有着共同的考虑因素。企业面临公关危机时应该果断采取应对行动,以便化解危机或把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控制到最低。

以下六点,是处理危机公关的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方式:

1.端正态度

现在很多酒店危机公关失利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看起来并不大的事件当回事,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样的态度将导致事件影响与危害不断蔓延,直至不可收拾,完全失控的地步。正确的做法是当酒店发生公关危机时不论事件大小都要高度重视,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谨慎对待,具体处理方式要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和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危机事件快速解决并把危害控制到最小。

危机发生后企业要由上至下全员参与其中,尤其是最高领导要非常重视,所有决策都要由最高领导亲自颁布或带头执行,以确保执行的有效性。

2.发现问题的本质与根源

很多酒店危机公关处理不利的原因多是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哪儿出了问题就抓那,而本质性的根源问题却没有解决,导致治标不治本,按下葫芦起了瓢,无法快速彻底解决危机,甚至事态不断扩大。当企业发生危机时应该先客观全面地了解整个事件,而后冷静的观察问题的核心关键问题及根源,研读相关法规与规定,把问题完全参透,或聘请专业公司把脉支招,切不可急着拿一支扫帚就去救火:哪儿着火哪儿拍一下。

3.速度要快

酒店发生公关危机时反应速度要比救火的速度更快些,因为这比大火烧毁酒店的客房更危险,危机在吞噬的是酒店、品牌的信誉。速度是危机公关中的第一原则。堤坝出现一条裂缝,马上修补很简单,如果速度迟缓,几十分钟就可以发生溃坝,企业发生危机时就像堤坝上的一条裂缝一样,马上修补可以避免很多损失,但却因为看似很小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或缺乏危机处理经验等,而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导致事件不断扩大与蔓延。

4.承担问题,不能逃避责任

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把所有质疑的声音与责任都承接下来,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速度迟缓,而后拿出最负责任的态度与事实行动迅速对事件做出处理。其实很多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与消费者甚至是受害者并不十分关心事件本身,更在意的是责任人的态度。冷漠、傲慢、推委等态度会增加公众的愤怒,把事件本身的严重性放大,甚至转移到这家企业的道德层面。

5.要善于沟通

矛盾的80%来自与缺乏沟通,很多事只要能恰当的沟通都会顺利解决。当企业发生公关危急时沟通就是最必要的工作之一。首先要与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沟通,让大家了解事件细节,以便配合进行危机公关活动,比如保持一直的口径,一直的行为等。而后要马上与受害者进行沟通,主动联系受害者,以平息其不满的情绪,比如开通专线电话接听相关投诉,负责人亲自慰问与会见受害人等。

接下来就是与媒体进行沟通,必须第一时间向媒体提供真实的事件情况及随时提供事件发展情况,因为如果你不主动公布消息媒体和公众就会去猜测,而猜测推断出的结论往往是负面的。这个时候消费者很敏感,信心也很脆弱,看到负面的消息后很容易相信,甚至是放大这个消息的危害程度。

所以,这个时候必须及时坦诚的通过媒体向大众公布信息与事件处理进展,这样可以有效填补此时舆论的“真空期”,因为这个“真空期”你不去填补它,小道消息、猜测,甚至是竞争对手恶意散步的消息会填满它。而后就是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得到政府的支持或谅解,甚至是帮助,对控制事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要对酒店的合作伙伴进行沟通,以免引起误解及不必要的恐慌。

6.不急于撇清关系

酒店发生危机时若自身没有问题,通常都会急于跳出来反驳,与媒体、消费者,甚至政府打口水仗,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即使是弄清楚了事实的真相也失去了公众对其的好感,更容易导致事件的扩大,拓展到企业诚信问题,社会责任问题等方面,导致有理的事反到没了理。

这时应该以一个积极的态度配合调查,对媒体及共公众的质问不做过多的言辞,而后马上请第三方权威部门介入,让权威部门为自己说话,有了证据之后在主动联系媒体,让媒体为自己说话,必要的时候在让消费者为自己说话,但尽量自己不要在事件还未明朗,大众存在误解的时候去说话。

如果自己确实有责任与过失,那就更不要自己出来说过多的话,只说一句:“对不起,我们承担全部责任”而后用事实来证明,在稳定了公众情绪后借助媒体与相关部门进行危机公关,比如发布企业的改正进程,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太大危害等,消除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博取同情,而后尽快让事件过去。

危机,是一个企业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如何将危机变成转机则是一门学问,所以在面对危机时,团队平时的危机处理及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

【免责声明:如有原创申明,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对稿件作删除处理,感谢对里屋里酒店资讯的关注!支持原创、尊重原创,里屋里欢迎更多行业同行分享经验,投稿邮箱:liwulihotels@liwuli.com.cn 】

【里屋里酒店资讯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

投稿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