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优车讲述那些你不知道汽车品牌故事

本文由「1+2」红矮星爆室出品,著作权归妙优车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皮,有时候仿佛一切都有潜在的秩序操控着一切,不可改变。但有些时候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却往往具备不可思议的能力,今天优哥就跟大家唠唠「那些平时没事就小拳拳捶胸口,关键时刻马上就能开挂」的汽车品牌。

雪佛兰

说到雪佛兰可能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小到经济两厢车大到皮卡、跑车,LOGO类似妇女之友的美系汽车品牌,其实在汽车界绝对属于BUG级的存在。

原来早在20世纪初期,通用汽车创始人杜兰特想推出一款新产品来振奋市场,于是找来了业界一位资深专家——职业赛车手路易斯·雪佛兰并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在一年的苦心研究之下,全世界第一辆「猎装车」——classic six诞生了。

这是一款配置相当高的休旅车,不仅有超豪华的内饰,储物空间更是多到配备了独立的修理仓,该车的引擎采用了当时风靡欧洲的赛车设计,这款车也是今后SUV的鼻祖,一度风靡了美国富豪圈,荣耀万丈!

随后雪佛兰推出的litter four更是奠定了雪佛兰在全球汽车界的地位。

售价仅为490美刀的litter four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突破销量100万的单一车型记录。「销量之王」大众kdf突破这一记录则用了30多年,此后雪佛兰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接下来雪佛兰推出了「年度车型」的概念,这直接导致了如今各大品牌年年更新换代的风潮。截止到上个世纪60年代,全世界每100辆汽车就有5辆是雪佛兰牌汽车,更神奇的是雪佛兰曾经创下过「每2秒销售1辆车的业绩神话」,更造就了乔吉拉德的传奇故事,雪佛兰成为继大众之后全球影响力最大的汽车品牌。

当然要说这样就算开挂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但实际上,雪佛兰开挂是体现在技术革新上的。

在汽车诞生之初,引擎的体积是非常大的,在工业制造零部件标准化实施之前,大体积引擎的故障率明显小于体积小的。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汽车发动机舱往往都是又大又长,动力性能还不高,因此那个时代的汽车都有统一的长狗鼻。

1955年雪佛兰率先推出全球第一款小体积V8发动机,这种小型大马力发动机瞬间燃炸汽车界和改装界,由于缩小了体积,发动机可以更好地隐藏在车体中,因此汽车外型设计彻底甩掉了雍容华贵的老爷范儿,走上了美学设计的道路,而这一切都是雪佛兰带给我们的。

小型大排量引擎不仅改观了汽车外型,更促进跑车产业的发展,大量赛车驱动技术被广泛运用在体型更小的超跑和入门跑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克尔维特、大黄蜂(科迈罗)、黑斑羚其实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要知道雪佛兰创始人之一——路易斯·雪佛兰就是专业赛车手,所以在汽车性能的界定上要比只关注工艺的欧洲造车技术宅们更加灵活。由于赛道更注重性能体验,所以在研发过程中雪佛兰可以更灵活地采用众家之长,今天我们熟知的麦弗逊前独立悬架就是这么来的。

原来,经历过二战的美国非常注意军工技术,大量的科技人才转向军工技术研发,有一种能够有效降低震动的单体式起落减震支架被一个叫麦弗逊的年轻小伙加以改良,可以装备到汽车之上,兴奋之余麦弗逊将这种技术推荐给当时的技术大拿「福特」。

但是作为技术研发权威的「福特」认为这种只能提高舒适性的技术比较鸡肋,并不予以采用。反而雪佛兰听说后鼎力支持并大范围应用这种技术。于是雪佛兰又双叒叕火了!这挂开的,有点皮。

菲亚特

和所有开挂的调皮宝宝一样,菲亚特也在汽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诞生自文艺复兴之邦意大利的汽车品牌菲亚特,本该如同欧洲所有汽车制造品牌一样热衷乘用汽车的研发,但是菲亚特没有这么做,在研发了一款小型4轮车之后,倔强地选择了货车制造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

我们今天见到的依维柯和履带式轮机都是来自菲亚特在那个时期的研发。但命运从来不轻易开玩笑,在销售额破百万之后,菲亚特开始热衷于研究各类车型发动机。

终于在1908年的夏天,菲亚特开启自己生涯中的第一次开挂,首先是推出航空发动机50hp SA 8/75,紧接着又推出了一系列小型乘用车及赛道车。

从1912年到1914年,菲亚特赢得了一系列国际赛事的桂冠,如美国大奖赛、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英里赛以及哥德堡—斯德哥尔摩冬季杯赛等,这一壮举直接奠定了菲亚特在全球汽车业界内的地位。但也正如同雪佛兰的传奇历程一样,这些事迹也并不足以彰显菲亚特多开挂。

菲亚特真正影响世界是从这几件事情开始的:

1928年,经历过一战洗礼后的菲亚特在研发上多出了一种军工技术的色彩,实用主义让菲亚特更加注重性能和引擎的适应性,于是世界上第一款搭配铝合金气缸盖的车型终于问世。

这一技术的出现将内燃机引擎的寿命和功率大幅提高。同时借助货车研发的相关技术,菲亚特在变速驱动技术上也做出了极大贡献,并推出拥有6个车轮、双变速器,铰接式底盘以及越野性能强大的厢式货车和越野车型。

这一举措为今后变速箱双离合技术、承载式车身技术以及SUV车型功能研发理论基础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还有一次开挂是在1987年。菲亚特在漫长的岁月中已走过半个世纪,彼时的菲亚特可以算作全球范围内工业制造业的翘楚了,其涉及的领域包括拖拉机、推土机、飞机、货车、船舶等等,而且自身的研发部门也成了当时欧洲工业研发的代表。

1985年菲亚特率先完成完全集成机器人化生产发动机生产线,并成功推出世界首款专为乘用车设计的直喷柴油发动机,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柴油款乘用汽车都是基于菲亚特柴油引擎技术而制造出来的。

虽然今天我们看到有很多关于柴油车的负面信息,但在当时这个技术除了菲亚特没有一个汽车制造厂可以办到。真可谓小拳拳捶胸口,好可怕的开挂有木有?

要说最早向市场投放电动汽车的品牌绝不是特斯拉,1990年菲亚特推出首款量产电动车Panda Elettra,弥补了欧洲汽车产品上纯电动汽车的空白。

但由于当时内燃机正处于市场发力的主力地位,市场没有留给电动车一点余地,外加充电基础设施一片空白,Panda Elettra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但彼时的遗憾却成为菲亚特今日在纯电动技术领域肆意开挂的局面,这确实很皮。

1999年,菲亚特推出的一项新技术可谓「开得挂中挂」。这项技术成功地改变了全人类对手动挡的依赖,应运而生的世界首款手自一体变速器Selespeed,成功地颠覆了手动挡在汽车市场中的地位,连宝马、奔驰都为之倾倒。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哪一刻,会如此在意驾驶舒适度和驾乘感受,我们享受手自一体带来舒适愉悦的驾驶感受的同时,一定要深深记住菲亚特为我们带来的改变呦!

品牌故事|Fashion passes, style remains.

山茶花、5号香水、斜纹软呢料套装、菱格纹金屈链皮包、黑头双色鞋、人造珠宝等,提起这些经典名词,“Chanel”可能就会清晰地映入你的脑海之中。Chanel不但是时尚最举足轻重的品牌,Chanel Style更成为社交场上名女人优雅时髦品味的象征。创办人Gabriella“Coco”Chanel女士一生的崛起、名利、成就、遭遇都与男人有不解之缘,男装也带给她无穷的创作灵感。那些男装帅气与舒适的元素塑造了女性极度的优雅秀气,改写了女装历史。 接下来我们讲讲“Chanel”品牌背后营销的故事。

 1.如何把时装秀变成媒体热点——创新+适当主题

  看看近几年的香奈儿时装秀,可谓场场震撼,一次次刷创新值的同时,也结合了当下时代发展的主题。

2010年秋冬成衣秀 大冰山系列,号召大家关注全球变暖

丛林秀,绿化主题

2012年的海底龙宫秀,环保主题

2015春夏女权主义大游行

  2.如何围绕品牌做深度挖掘——品牌故事+细节

  很多企业不知从哪下手挖掘品牌价值,其实可以学学香奈儿结合品牌故事,注重细节去开发新的产品价值。

  例如:香奈儿小姐是狮子座的,于是老佛爷做出了狮子的一系列产品开发,并充分利用。

 

而拉格菲尔德版的香奈儿在高级时装、高级成衣、香水、珠宝首饰、手表、皮制品、化妆、个人护理、服装配件等领域引领了时尚潮流。香奈儿从服装延伸到配饰、手表、香水,这一做法可以引导和培养潜在消费者。

  3.如何建立品牌的独特性——专注+用心

  Chanel 品牌创立了接近90年,除2005/2006的秋冬系列出现几件男装外,再无其他男装上市。19世纪20年代香奈儿小姐在到巴黎开设了第一家服装店开始,并一直成为时尚女装的追棒热点。直到1983年1月卡尔·拉格菲尔德出任香奈儿首席设计师,依旧没有改变品牌方向。

  香奈儿作为奢侈品,其成功在于近百年的专注、坚持和创新。香奈儿的目标客户是优雅、有消费能力的时尚女性。因为客户聚焦,客户集中,在营销方面,香奈儿就更侧重引领时尚,借助时尚引领消费人群口碑,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广告。

  

4.如何更好地维护与开发市场——定位+精准

  第三点所说的专注女性市场是一个重点。另外,定位更有利于精准营销。香奈儿不是简单地按照年龄定义目标消费者,而是更关注消费者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消费欣赏能力。

 

5.如何更好地讲述品牌励志故事——电影宣传

  关于香奈儿的传记电影,一共拍摄三部。第一部是《Coco Avant Chanel》(年轻香奈儿),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提名)。第二部是《Coco Chanel》(老年香奈儿),获第66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第三部是老佛爷的《时尚大帝》。就算是拍传记,香奈儿也力求最好,两部获权威奖项的提名,而最后一部则筹备了三年之久,可见用心程度!

纵观五点,其实更多是在做内容,内容营销才是王道!从时装大秀的布局与主题,从品牌的深度挖掘、产品的延伸,到励志电影的拍摄,注重细节,主题故事鲜明,给我们呈现一个有生命力的香奈儿!

种种印象、一篇篇故事,是否皆来源于这些香奈儿的广告?时光会流逝,记忆会尘封,但那一佳人身姿、那一句勾心文案却在你的脑海里成为了永恒……

1

Fashion passes, style remains.

时尚会过去,但风格永存。

2

Don’t spend time beating on a wall,

hoping to transform it into a door.

不要浪费时间敲一堵墙,你无法将其变做一扇门。

3

In order to be irreplaceable,

one must always be different.

想要无可取代,就必须时刻与众不同。

4

I love luxury. And luxury lies not in richness and ornateness but in the absence of vulgarity.

我爱奢侈。奢侈并不意味着贵重与装饰华丽,奢侈就是屏除粗俗。

Vulgarity is the ugliest word in our language. I stay in the game to fight it.

粗俗是我们语言中最丑的一个词。我从事设计就是为了对抗粗俗。

5

Look for the woman in the dress.

It there is no woman, there is no dress.

记得要寻找穿衣服的女人。

如果完全看不到女人,衣服的意义就失去了。

6

Some people think luxury is the opposite of poverty.

It is not. It is the opposite of vulgarity.

有些人认为奢侈的反义词是贫穷。事实上不是这样。奢侈的反义词是粗俗。

7

Innovation! One cannot be forever innovating.

I want to create classics.

创造!人不能永远创造。我想做的是制作经典。

8

A girl should be two things: classy and fabulous

每个女孩都该做到两点:有品位并光芒四射。

9

“Where should one use perfume?” a young woman asked.

“Wherever one wants to be kissed,” I said.

“应该在何处擦香水?”一位少妇问我。

“只要是想被亲吻的地方”我如此回答。

10

Dress shabbily and they remember the dress;

dress impeccably and they remember the woman.

穿着破旧,则人们记住衣服;

穿着无暇,则人们记住衣服里的女人。

11

I don’t understand how a woman can leave the house without fixing herself up a little – if only out of politeness. And then, you never know, maybe that’s the day she has a date with destiny. And it’s best to be as pretty as possible for destiny.

我无法理解一个女人怎么可以毫不修饰就走出家门,哪怕出于礼貌也该打扮一下。而且,你永远也猜不到,也许那天就是她与真命天子约会的一天。

而为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总是越美丽越好。

12

Luxury must be comfortable,

otherwise it is not luxury.

奢侈就必须舒适,否则就不是奢侈。

13

Fashion is made to become unfashionable. 

时尚创造就是为了使之过时。

14

There is no time for cut-and-dried monotony.

There is time for work. And time for love. That leaves no other time. 

没有时间做一成不变的单调事。

工作需要时间,爱情需要时间,就没有时间做其他了。

15

The best colour in the whole world,

is the one that looks good, on you! 

最适合你的颜色,才是世界上最美的颜色。

16

Success is often achieved by those who don’t know that failure is inevitable.

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不知道失败是无可避免的那些人。

17

A woman who doesn’t wear perfume has no future.

不用香水的女人没有未来。

《东风品牌故事》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来源:新华影像

5月9日,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在上海共同举行《东风品牌故事》发布仪式。

图为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祖同致辞

新华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刘正荣,新华社总经理室总经理张永平,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祖同等领导出席发布仪式。

图为新华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刘正荣(右)、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祖同(左)共同打开卷轴——正式发布《东风品牌故事

民族品牌,中国骄傲。东风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特大型汽车企业。4月23日,东风公司发布了以“品质、智慧、和悦”为核心价值的新时代品牌战略。这是对东风品牌历史积淀新的诠释,是全面的提炼与升华。

东风公司在近50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大量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通过一个个鲜活感人的“东风故事”,把民族企业的价值追求和品牌理想,形象地呈现给全世界,演绎出美好的中国梦和东风梦,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质,是新时代东风品牌之根

品质是东风血脉中最重要的基因,是东风的立身之本。东风始终如一追求产品品质、企业品质和人的品质的有机统一:坚持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保护消费者权益;坚持合规诚信经营,让企业始终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坚持做到诚信敬业,以工匠之心打造精工产品。

图为东风品牌故事——《工匠精神打造东风“高颜值”》

智慧,是新时代东风品牌之源

智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是赢得未来的源泉。东风追求产品智慧、企业智慧和人的智慧的全面进步:着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网联化水平,为用户打造智慧出行方案和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着力于提高企业全价值链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型企业;着力于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优胜的能力。

图为东风品牌故事——《智慧“五化”为东风领航》

和悦,是新时代东风品牌之魂

和悦是人性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一种信念。东风追求与消费者、利益相关方、员工的共赢发展:努力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与合作伙伴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坚持扶危济困,奉献社会;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积极与员工共创共享,让员工率先享有新时代美好生活。

图为东风品牌故事——《有情有义有“东风兄弟”》

《东风品牌故事》讲述的是创新是传承,有成就也有挫折,或是昂扬或是朴素,都代表了东风“品质、智慧、和悦”的品牌理念。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中国汽车品牌与共和国建设、改革开放同行,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奋进故事。

品牌故事 | 马云最佩服的优衣库 它说要打败苹果 做世界第一

大家的衣柜里是不是都有一件Uniqlo呢?不管你喜不喜欢它家衣服,它的大名你一定听过吧!虽然2015年的“试衣间”事件让优衣库被狠狠黑了一把,但还是阻挡不了消费者们如潮水般涌入优衣库的热情。

连咱们马云爸爸都说了,这世界上俺最佩服的企业只有两家,一家是星巴克,一家是优衣库,因为二者都把事情做到了极致。

你知道优衣库的衣服舒适耐穿又实惠,但是你知道优衣库的发展史有多牛逼吗?人家从小服装店做起,但梦想可是打败苹果,做世界第一的科技企业呢!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优衣库牛逼到爆的故事。从日本乡镇走出来的世界潮牌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是个“富二代”,在他出生那年,也就是1949年,他爸爸柳井等在县里开了间西服店,后来又成功开设了22间分店。大学毕业后,柳井正没去找工作,只在父亲的要求下在超市当过一年店员,其余时间游手好闲。直到1972年,柳井正爸爸忙于建筑生意,把儿子叫回老家接手西服小店。

到了1984年,柳井正接手公司并出任总裁,同年在广岛开店。刚开始的时候那间店没有任何独特之处,店面充斥着来自耐克、阿迪达斯,以及其他外国街牌的运动装。但柳井正却把自己的店子取名“独特服装仓库(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之后他把那间店的名字缩写为“优衣库”(Uniqlo)。

大家都觉得这名字很讽刺,但是柳井正还是坚持新开分店,并加入更多的自有品牌商品。而这些做法,源于柳井正前期的思考和观察。在一次美国考察中,柳井正发现,美国大学生活协会的商店里,店员都不会刻意接待顾客,而是像书店一样提供自助服务。与此同时,他发现在日本,高价洋服和品牌折扣店正在兴起,但这些店里的商品对于年轻人来说都是让人望而却步的高价货。他将这些观察联系在一起,才有了“自助服务+紧跟流行+低价”的优衣库一号店。

随着连锁店的扩张,他可以通过增加订货量从而降低进价。到了1998年,优衣库在日本已经有超过300间分店。逆着日本经济衰颓的大势,优衣库却从小服装店发展成了世界级服装品牌。2008年金融危机打击了全球经济,优衣库的业绩却持续飙升。以苹果为竞争对手的科技企业我们都以为优衣库是一家时尚服装公司,但柳井正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优衣库是一家技术公司。这位当了多年的日本首富甚至放言表示:优衣库唯一的竞争对手不是Gap,而是苹果。额,与ZARA、H&M等竞争对手产品的千变万化相比,优衣库的商品数可谓少得可怜—这点倒是和苹果店蛮像……

你是不是也和小编一样纳闷,我们在优衣库可能看到什么样的科技呢?柳井正举了几个栗子:一个尺码适合所有身形的衣服——设想有种布料可以自动贴合穿着者的身材;不需要清洗的衣服——只要在水里漂一下,拿出来一甩,所有的脏东西都不见了;或者布料能根据你当天的心情变颜色。嗯,这样说还是很有道理的~

事实上,优衣库对“基础款”的钟爱、制作成衣的路径,甚至如今对于品牌故事的宣讲,似乎都可依稀看到科技公司的影子。据报道,优衣库里70%的产品都是基本款,库存单元常年保持在1000款左右。优衣库十分重视基础款的开发,不像其他公司会有每一季的时尚主题,优衣库更关注产品本身,年复一年,持续地测试、提升、改进。

发展到今天,优衣库已经成了“低价良品”的代名词。而创始人柳井正的目标是2020年销售额增至500亿美元(约3,900亿港元),做世界第一。他说所谓的“世界第一”,不仅是销售称霸,更要把UNIQLO打造成全世界最喜爱的服装品牌。

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 如何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技转化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登上国际舞台,开始走上中国品牌国际化道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认识全球化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品牌建设,讲好中国的品牌故事,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4月27日,“新时代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召开。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品牌创新与美好生活”,旨在总结品牌新经验,搭建品牌新平台,提升品牌新形象,创建品牌新空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与品牌战略的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型国家建设视角下的中国品牌发展战略等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在新时代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在主旨发言中,对于如何有效建立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在全球范围内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趋势讲好中国品牌故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何建华给出了系统的解答。他认为,首先应当切实从认知层面转变思想观念,实现高质量品牌化发展。具体来说,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的价值导向应趋向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脱实向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如今经济进入新常态,不应一味追求高速度,应当转而追求高质量;而在实现路径上,也应从中低端转为中高端。

其次,何建华强调,要积极保护企业家精神,为中国品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企业家是一个国家品牌建设的主体与主要力量,而品牌建设当下的关键词应该是创新,创新的根源与灵魂应该是文化。因此不管是新企业还是百年老字号,都要注重创新,并在传承创新中发掘文化内涵。何建华特别指出,创新的重点在于科技,新科技引领新经济、新产业、新消费已成为趋势,因此百年老字号也要注入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基因,以创新度带动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何建华提出需要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谈及这一点,他提出了“大国匠心”的概念。他认为,大国匠心并不限于经济领域,更是一种文化上的价值追求。“我们要把匠心上升到一种文化,变为我们中国人自觉的行动,这样我们国家才会行稳致远。”何建华说。

另外,何建华指出,应顺应人类互联互通新媒体网络传播趋势,着力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如今新媒体传播已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迁移进入了个性化需求、定制传播和“刷脸“时代,在此背景下,何建华提议在上海乃至全国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国际化传媒集团,对品牌进行专业化、智能化、精准化的传播,为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服务。“当前,上海正在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战略。上海本身就是一座品牌城市,制造业老品牌很多,但上海目前缺的是能够打造国际化品牌的国际化企业家,因此上海企业应站高望远,用著名品牌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才能行稳致远。”何建华说。

广东品牌研究会会长罗繁明关注的则是如何从品牌的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他指出,现在的国产商品绝大多数是在同质化环境中生存的,在外观设计、理化性能,包装服务、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于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用价值逐渐趋同。在同质化竞争中,企业容易陷入价格战和成本战,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只有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在品牌战中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才能获得长久的良性发展。

罗繁明进一步指出,同质化的优势在于易模仿、快收益,改革开放以来带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其历史功绩;然而同质化的技术门槛低、容易模仿、价格低,因此当市场竞争发展至白热化,利润也会大幅降低,从而直接引发企业的倒闭潮。

至于如何走出同质化竞争,罗繁明认为,企业需要依靠品牌和渠道走上差异化发展路线。而品牌不但能向顾客传递最好的价值主张,同时也能为企业品牌所有者和股东创造最好的经济价值。品牌建设的内核是品牌生产企业生产率竞争力的提升。高成长性的品牌第一要素是人才,培育好高成长性的品牌,资本自然会逐利而来;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但新技术也离不开人的操作。有了好的产品,还需要有好的品牌,并努力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培育品牌忠诚度是营造品牌营商环境的基石。

打响上海的四个品牌

主旨发言后,论坛进入自由发言环节,在场的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针对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上海大学教授、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敏参与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策划,他指出这场盛会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品牌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他认为,通过进口博览会,让各国的品牌来到中国,让中国的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捶打和考验,经过充分的竞争,全面超越国外品牌,实现各个产业的品牌化,从而建立品牌强国。借此机会,也能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品牌大都市。同时,上海的技术研发也能得到良好的机遇。关键在于要抓住机遇,早日把上海从“大码头”变成一个国际品牌的生长基地和集散地。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桦则指出,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是开放度最高的一个城市。在此背景下,上海的180家中华老字号,作为上海近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在经营上却出现了一些困难;而振兴中华老字号,打响上海的四个品牌,需要繁荣的民族加工制造业作为支撑。此外,消费也需要纳入考虑,由于上海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不断增强,老人的消费需求也应该得到重视。朱桦还提出了品牌泛化的概念。他认为商街和商圈都是城市的品牌,南京路和淮海路作为上海和中国商业文明的名片,都要大力改建;陆家嘴和虹桥也是同理。他强调要建设24个特色的商业街区,培育具有上海鲜明特色的新时代的新品牌,让新老品牌共同发展,全面带动上海城市的繁荣。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徐清泉聚焦品牌文化,认为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培养一种普遍看重品牌、推崇品牌的社会文化,需要大力营造以落实和强化知识产权保障、鼓励创意、创业、创新为重点的法律与制度环境。徐清泉还认为,品牌文化建设有其内在规律,所以我们对品牌文化建设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更新和拓展。他表示,由于中国过去长期缺乏品牌意识,白白葬送掉很多的品牌;而打造品牌也存在各种可能性,全媒体时代增强了品牌文化的复杂性,这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此外,原上海哲社规划办公室主任莫建备、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包亚明、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信息咨询中心主任沈杰、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如忠、上海师范大学外籍讲师Ruvidic Michaux等专家也纷纷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承办。

极美极燕的品牌故事

关于传承

很多人觉得,燕窝只是一门生意,是商家谋取利益的一种媒介。

但在我看来,我更愿意把它视为一种传承。

一种关于饮食文化的传承,一种关于思想道德的传承,而我倾向于后者。

这个社会是浮躁的,却依旧有人饱含着一颗匠心,安静细致,不骄不躁。

因为,有些关于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精神需要有人来坚持。

好的事物,总需要打磨,需要时间和态度的洗礼,灵感和情感的淬炼,方可求之。

正如好的燕窝,如果不去寻找,不去尝试,是不可能选到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盏燕窝,

不同的产地,不同的品阶,不同的标准,都有其看不见的门道。

很多人说,燕窝是件奢侈品,但在我看来,它是健康生活的护航者,是未来生活的必须品。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每天都在无形的压力下追赶着,健康成了现代生活的首要问题。

关于匠心

如果说,自信,自然,自我,是现代人的追求。

那么,让全世界的人重新认识燕窝的定义,引导一个崭新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都知道,守护孩子,即是守护我们的未来。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少不了父母的关爱,那么,守护未来的路上也必不可少我们的关怀与品质服务。我知道,我不是第一个做燕窝的企业家,但我知道我要做第一个燕窝高质量标准的推动者。

既然选择了燕窝,我想好好努力一番,看看沿途的风景如何,一辈子就专注的做这一件事,不断摸索,心存敬畏,脑有智慧,心有大爱。

匠心筑梦,守护未来—我是匠人再是生意人

讲好品牌故事不能止于 中国品牌日

今天是5月10日,是第二个“中国品牌日”。2016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其中提出设立“中国品牌日”,并明确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快速增加,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注重质量,讲究品牌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体验式的消费特点。这就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改革。

“中国品牌日”是经国务院批复通过的品牌宣传日,这意味着打造中国品牌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毫无疑问,品牌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创造财富的工具。我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制造”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全方位升级中国品牌,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传播力和竞争力。事实上,企业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经济领域就是品牌的竞争,这实乃企业发展的关键、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品牌强则国家强,道理简单,然而,培育品牌,绝非简单的一纸文件或是一时的品牌营销,而是靠长期积累。其中,不仅要有科学决策、研发投入等,更需要培养一大批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端人才。对品牌的渴求,是所有企业的期盼。但是,企业最难的就是做品牌,做什么产品、怎么培育品牌、如何把品牌树起来,绝非易事。而培育品牌,就需要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以使其价值彰显。对此,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且容不得半点的照搬或虚假。

虽然我国已建立起一大批属于自己的品牌,但从更高层次看,要想达到与全球品牌竞争的程度,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意见》中提到: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导致目前的消费结构呈现个性、多样、高端、体验式的消费特点。市场变化的速度之快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坚持高品质地,沉下心来,精雕细磨,久久为功。除了转变生产方式,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优先意识外,还需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久发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界叹服,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例如,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和环境代价,以及重利润而轻品牌等。如果持续下去,必将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目前靠微薄利润换取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而之所以付出代价,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品牌意识。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市场不认可,就没有销路,没有销路就没有利润。再以廉价劳动力作为卖点,必将导致竞争力下降,并形成恶性循环。

事实证明,没有品牌的产品只能靠“价格战”生存,一旦价格优势不再,没有品牌的企业随时会被淘汰出局。在市场竞争中,品牌决定一切。而就国家来说,只有品牌强国家才能强。品牌可以直观衡量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和经济实力,因为品牌拥有者有绝对的市场主导权。在全球化的当下,品牌已不再是早期时依靠的简单促销手段,而是消费者的情感烙印,以及竞争力的核心。

由此,“中国品牌日”设立的重大意义就不言自明。但品牌日仅是一个象征,要想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功夫还要下在平时。我国目前拥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基础,加上国家倡导创新发展,出台了国家品牌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都为品牌强国战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必须唤醒“中国品牌”意识,努力培育自己的全球知名品牌,并把这种品牌意识转化成“品牌强国则强”的具体行动中。(刘天放)

品牌故事 探索永不停止 流水的时代 铁打的TNF

近些年随着国人对于户外运动和旅游文化的浪潮兴起,众多户外装备品牌慢慢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但在众多大牌中,北脸(The North Face)一定是驴友们最脱口而出,耳熟能详的名字!

发展至今在2018年TheNorthFace已经迈入自己的第52个年头。在户外品牌的圈子里,TheNorthFace从来都被冠以“大厂”的名号坐在头把交椅位置。地位如此之高,一方面TNF的产品线不光有专业级别的高山攀登用品,还有覆盖人们日常的生活衣物,小到袜子手套的装备都有所涉及。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户外装备品牌,它在时尚领域也造诣颇深,令众多户外品牌望其项背。

▲HalfDome山峰

The North Face的logo形象与命名,来源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Yosemite National Park(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山上最冷、最难攀爬的北坡Half Dome山峰。山坡形状奇特,呈现半圆型岩壁,攀爬难度系数极高。创始人Douglas TompkinsHalf Dome山北坡做为自己品牌的形象标志,是希望以此来激励更多登山爱好者“探索永不止步”的探险精神!

与众多励志的草根创业故事一样,

The North Face

创始人

Douglas Tompkins

Kenneth

在攀爬惠特尼峰边上的一座无名峰时,因为户外装备的不足最终攀登失败。户外装备用品是上个世纪60年代所有登山爱好者的痛点,那会儿户外攀登运动才刚刚开始流行,作为一项小众运动,并没有很多专门的户外用品商店,人们只能跑到军用品商店里去购买所需的装备。而作为狂热户外运动爱好者的Douglas瞅准了商机,凭着对户外运动的热爱和一腔热血在1966年,旧金山北滩

North Beach

地区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店铺,并命名为

The North Face。

与众多励志的草根创业故事一样,The North Face创始人Douglas TompkinsKenneth在攀爬惠特尼峰边上的一座无名峰时,因为户外装备的不足最终攀登失败。户外装备用品是上个世纪60年代所有登山爱好者的痛点,那会儿户外攀登运动才刚刚开始流行,作为一项小众运动,并没有很多专门的户外用品商店,人们只能跑到军用品商店里去购买所需的装备。而作为狂热户外运动爱好者的Douglas瞅准了商机,凭着对户外运动的热爱和一腔热血在1966年,旧金山北滩North Beach地区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店铺,并命名为The North Face。

▲留着长发的DouglasTompkins与他的朋友
▲留着长发的DouglasTompkins与他的朋友

1968年Doug和Thompkins正式将The North Face注册为商标,并将店铺搬到了搬到了旧金山湾的另一端,店里主要销售帐篷、背包、和睡袋。那时Thompkins负责销售Douglas Tompkins则在零售店后面用几台缝纫机制作运动装备产品。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70年The North Face在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地区创建工厂,有趣的是当年Cr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乐队就在隔壁彩排小夜曲。

▲被挤满的TheNorthFace小店

The North Face最早的初衷是为给当地的登山者及滑雪爱好者提供最好的保护。作为一名登山爱好者的Douglas Tompkins早在开店前就攀登过众多高山,所以他很了解客人们想要什么。有了优质的商品,志同道合的老板,小店很快就变得人满为患,成为了户外爱好者的聚集地。

卖掉两家公司后的Douglas成为了一名彻

但因为种种原因Douglas Tompkins不再满足于现状,在1969年Douglas Tompkins卖掉了The North Face,与当时的妻子联合创办了美国时尚休闲品牌Esprit。并在1989年再次卖掉 Esprit。 Douglas Tompkins曾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报》采访时说道:“富人应该用自己的财富回报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要学会施舍、学会不占有。”在放弃了消费文化之后,Douglas Tompkins开始专注于自己热爱的环保事业,为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打下基础。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

The North Face

一直坚持一心一意提升技术的科技含量以满足户外运动者的需求,创新一直是重中之重。

▲第一件产品Sierra Parka羽绒大衣

The North Face的第一件产品是1969年推出的Sierra Parka羽绒大衣(Sierra意为是齿状山),而这一命名也来源于Doug对登山的热爱。Sierra Parka至今仍深受户外爱好者的喜爱。

▲RUTHSACRUTHSAC背包

1970年推出RUTHSACRUTHSAC背包,改良了背包内部构造,率先应用曲线弧度。内部设置铝架腰带护垫,并且RUTHSAC采用了当时独一无二的方便拉链,背包内更是采用多隔断设计以增大有效容积。

▲Oval Intention帐篷

1975年推出Oval Intention帐篷,带来了全新的穹顶帐篷设计思路,这种新帐篷采用一种可以弯曲的轻杆从侧面将整个帐篷支撑起来,将传统的从中间支起帐篷的硬杆的设计取代。提升了帐篷内部空间,并且帐篷变得更加轻便、易于携带,这种设计在后来一直被沿用。

The North Face陆续推出更多户外运动服饰、鞋类、以及旅行包等,在拓宽了产品种类之后,The North Face为自己日后的辉煌铺平了道路。

到20世纪70年代,The North Face已经赢得了众多户外运动狂热爱好者的喜爱,并且开始资助许多世界顶级的探险家到世界上人烟罕至的偏远地方进行探险考察,这个传统在The North Face创立之初就一直坚持着。

1969年The North Face向北美北极研究所提供所需装备,助其攀登加拿大育空地区海拔5959米的洛根山;

1972年资助Ned Gillette和他的队员们在阿拉斯加的严寒考验下,完成历时30天全长480多公里的Brooks Range滑雪穿越探险;

1989年至1990年,由中、法、美、苏、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南极探险队在The North Face定制的全套专业装备帮助下,历时219天徒步从南极半岛出发穿越5986千米路途到达和平站。沿途径过南极点,东方站,完成千里征程,引起国际轰动。在人类创造奇迹的传奇征途中,屡屡能看到The North Face的身影。

▲中、法、美、苏、英、日六国组成的国
▲中、法、美、苏、英、日六国组成的国
▲中、法、美、苏、英、日六国组成的国
▲中、法、美、苏、英、日六国组成的国

The North Face与这些世界上最顶级的运动员们的合作同时,不光为运动员提供所需的装备,也让运动员在他们各自探险中充分体验这些产品,并提出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良设计,The North Face的产品也因此得到了“战场”的试炼。与此同时The North Face因自信的为自己所有产品定下永久保修保换的承诺,很快声名鹊起。

1989-1997年的30年间是The North Face发展的黄金时代,逐渐占据户外装备市场的制高点,逐渐成长为美国唯一一家能提供综合性户外装备公司,产品覆盖雪服,背包,睡袋及帐篷。连美国福特汽车为自己的新款越野车做形象推广时,都与The North Face合作。

The North Face却连犯一连串的错误。首先是因供应链出现问题,无法按时交货而变得臭名昭著。雪上加霜的是在1997年时任CEO比尔西蒙,为了让公司更上一层楼开始大幅提高1998年的广告预算,并开始扩充产品系列生产了一大堆廉价产品。一时间The North Face的用户们开始无所适从,很多零售商停止了订单订购。

1999财年

The North Face

的亏损已经达到1亿美元,首席财务官连想做假账的机会都没有,最终在2000年8月份美国老牌服装公司

VF Corporation

以1.25亿美元收购了

The North Face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运动用品巨头

NIKE

曾经想与

VFC

竞争收购

The North Face

,但却因为没有自信能让TheNorthFace扭亏为盈而放弃收购。

▲美国最大的服装制造商VFC

VFC是美国最大的服装制造商,作为《财富》榜单的500强企业,非常擅长品牌管理,对于 VF Corporation 这样的老牌服装公司来说,The North Face 的问题并不难解决。他们帮助The North Face 还清了债务,重塑供应链,并且调整了 The North Face 的管理团队,两年后品牌重燃生机,开始步入正轨。

而在VF Corporation收购之后The North Face 在大众化的路上越走越远,大街上当你看到穿着 The North Face的人时,第一时间会想这个人可能只是刚刚开始接触户外运动的新手罢了,这个曾经的专业的户外运动品牌逐渐转型为“大路货”品牌。The North Face 逐渐放弃纯粹户外概念,把自己的主力对象瞄准了城市中的人们。就算不在野外,城市中人们在下雨时也会因为穿上 The North Face 防风防雨,而可以更从容。The North Face 的数字营销经理钱柯成曾经在采访中提到:“根据我们的门店和社交网络等平台所接触到的消费者来看,多数人都以城市生活为主。他们的生活方式其实很丰富,不一定是在户外运动时才会穿我们的服装,日常搭配也很有必要的。在城市里,也可以有‘ 探索’的精神”。

▲The North Face与Supreme的联名服饰

于是我们在看到了The North Face 令人绝对膛目结舌的操作,2007年The North Face与 美国街头品牌Supreme 开始联名合作。除去2009年每年都有联名款产品推出,获得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在时尚圈子的成功为The North Face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很快摆脱了户外品牌惯有的呆板形象。在从户外运动的专业装备品牌转型为人人皆可驾驭的运动品牌的转型过程中,The North Face成功占领了更多的市场份额,重新登上了户外装备品牌的头把交椅,根据市场调查公司SportsOneSource的数据,2012年The North Face在户外运动服装市场中占据了惊人的33.5%的市场份额。

▲The North Face的广告图片
▲The North Face的广告图片
▲The North Face的广告图片

在尝试城市时尚领域的成功之后,The North Face这次没有再被眼前的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忘记自己始终是一个户外装备品牌。我们看到了在The North Face在广告中那些令人激动的户外探险镜头,滑雪运动员从雪山上滑下、徒步登山者艰难地在山间行走。The North Face 的现任总裁 Todd Spaletto在提到The North Face的发展时说:“The North Face 的成功并不是迎合了更广大的消费者,而是建立起和这些消费者的情感联系。这些广告镜头就是想传达给消费者勇敢面对挑战的勇气。”

▲ 《攀登梅鲁峰》海报

▲《攀登梅鲁峰》海报

▲《攀登梅鲁峰》剧照
▲《攀登梅鲁峰》剧照

▲《攀登梅鲁峰》剧照

同时The North Face还与很多顶级登山运动员和高山摄影师合作拍摄纪录片,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15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映的《攀登梅鲁峰》!

如今Douglas Tompkins创办的那家叫做The North Face的装备小店,已经摇身变为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拥有6460亿美元巨大市场的商业帝国,而这辉煌帝国的创始者Douglas却不幸在2015年因参加皮划艇比赛时落水,死于渐冻症,着实令人唏嘘。不过或许能为自己热爱的户外运动事业奉献自己的生命,作为一位72岁高龄的老人而言也算得以善终。

斯人已去,作为

Douglas Tompkins

留下的宝贵遗产

The North Face

依旧会继续继续发光发热。

Douglas Tompkins

树立的“探索永不停止”的品牌形象精神也会在每一位T

he North Face

装备使用者身上得以延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户外探险者们迈开脚步,探索美丽的大千世界!

文章部分图片及文字来源网络

世界汽车巨头品牌故事 奥迪名字的由来是这么滑稽有趣

在31岁时奥古斯特·霍希辞去了在卡尔·本茨开设的奔驰公司担任生产负责人之职,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在莱茵河畔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公司-奥古斯特·霍希公司。

奥古斯特·霍希

1910年4月,当霍希得知自己的公司必须改名时,不禁懊恼之极。急忙到他的铁杆追随者菲肯彻尔家中与自己的人马开会商量起名。由于霍希公司先下手为强地注册了一大堆与”霍希(Horch)”相近或相似的名字,他们讨论了半天仍没有找到能用的名字。

奥迪轿车的标志

一直在角落写拉丁文作业的菲肯彻尔正在上学的儿子突然喊出来”爸爸,Audi!为什么不叫’霍希·奥迪’呢?”在座诸人立时茅塞顿开。原来,霍希(Horch)德文本身的意思是”听”,而拉丁文的”听”则念作”奥迪(Audi)”.实际意思是一样的,但奥迪更响亮更干脆。鼎鼎大名的奥迪居然出自一个孩子之口,也算是件逸事了。从此,霍希公司和奥迪公司各自走上了自己的路,直到1932年合并。

奥迪轿车的标志为四个圆环,代表着合并前的四家公司(奥迪和霍希、漫游者以及dkw),因此每一环都是其中一个公司的象征。

霍希本人

曾经连续3年获得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力汽车赛-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国际拉力汽车赛的总冠军,其中尤以霍希本人亲自驾驶参赛的C型车著名。

A8L W12

再欣赏下经典车型:奥迪A8L W12 百公里加速只需4.7秒,其采用奥迪领先的FSI燃油直喷技术。

奥迪为这款旗舰车型标配了矩阵式LED前大灯,它能根据周边环境使局部区域灯光变暗,避免了给对向车辆驾驶员造成眩目。

A8L W12

可大范围调节的豪华舒适躺椅是奥迪A8L W12后排空间的一大亮点。这项同级别车型中的豪华装备配备了可与飞机头等舱座位相媲美的电控脚凳。这个脚凳集成于前排副驾驶座椅之后,后排主座乘员可以通过电子调节改变前排座椅的位置,使其靠背向前倾斜、位置向前靠拢,并打开脚凳板供乘员休息使用。座椅靠背的10个带有按摩功能的充气气垫,以4种模式、5种按摩强度带来尊贵的舒适体验。

A8L W12

奥迪A8L W12配备的8速tiptronic手动/自动一体式变速器拥有7.0:1总齿轮比,每个挡位的排列都极为紧密,在带来极致换挡平顺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能量损耗,为奥迪A8L W12实现的整车高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A8L W12

带有行人识别功能的夜视辅助系统大大提升了奥迪A8L W12的夜间行车安全。位于车头四环标志内的远红外热成像相机能够捕捉前方300米视野内的热源,在黑夜中显示的视距大大超过远光灯的有效照射范围,且不受外界光源干扰,能够非常有效地捕捉到行人或者动物的热信。

Momotea 品牌故事

休闲茶时光

Momotea,是流行于东南亚的奶茶, Momotea ,就是奶茶的代名词。

Momotea 家具,由韩国等知名大师设计。在快节奏的当下,Momotea的品牌创始人,希望呈现给90、00后消费者更为放松和舒适的居家环境,慢设计,宅时尚。以原木为创作元素,让实木家具具有新的感知力,让人喜欢。犹如下午茶时光,慢下来,喝杯茶,让生活回归本真,体验幸福。

慢生活家具

Momotea,以天然木色为主题,追求自然、安全和拟人化设计,比如美人站花架,秋千茶几,

Momotea 家具,具有实木独特的魅力,颜色温暖,像是吸饱了阳光一般,它传达给消费者的,是居家缓慢行走般的诗意生活。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让消费者慢下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

Momotea,一种慢生活的居家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