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自媒体吸引你点击的14个套路你中招了么

如今是自媒体当道的时代,大量的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最火的仍然是娱乐自媒体,人们往往愿意点开看一下自己熟悉的人又发生了什么新闻,这就要求其他领域自媒体花更多的心思来吸引受众,美食自媒体就是竞争激烈的一种。

为了争夺阅读量、点击量,美食自媒体都做了哪些努力?

1.不要命的大胃王:

这种不要命的疯狂饮食主要出现在直播领域,如著名的木下佑哗

挑战18个双层牛肉汉堡,正常人应该吃不了2个以上,这才有了看点

看到这些数不清的串儿了么,而且都是一个味道的,就算再好吃也得吃腻了,可是木下却吃得津津有味。

整天要吃下海量的垃圾食品,如泡面,培根,精加工的糖,油炸食品,奶酪,美乃滋酱等等,很多人认为经常这样不顾身体承受力的饮食势必要影响健康,可是你们却忘了如果她停下嘴不吃了,还怎么赚钱填饱肚子呢?

2.猎奇的烹饪方式:

主要是美食视频自媒体,如著名的办公室小野

其实就是杂技中喷火的小技俩,然后烤鱼,但是烤出来的鱼好不好吃呢?难说咯

或者做表情包蛋糕,看上去挺搞的,同样看不出有多好吃,不过是猎奇罢了

这期就更猎奇了,反正不是正经做饭的。

3.俨然是个电影工作者:日食记

日食记倒是个正经做饭的,只不过洗刷了人们对于厨房柴米油盐油腻脏乱的印象,反而做得很是小清新。

拍出来的美食视频就像电影一样,让人每一期都有看李安《饮食男女》的感觉。

这种孤独的美食家既视感让很多人引发了共鸣,导致日食记迅速崛起成为美食自媒体中的佼佼者。

4.贝尔吃啥我吃啥:

快手、直播等很多,在上个月底的《金星秀》中,专门对美食主播乱象做了批判,这些主播为了活跃度,为了打赏,真的是什么都敢吃,而且有很多奇思妙想的奇葩吃法,真的让贝尔都甘拜下风。

像小南表演的干嚼方便面、喝老干妈汤、吃芦荟等等

或者这位美女表演的吃10瓶老干妈,其实在真实的美食主播圈都是小巫见大巫,太多你想象不到的奇葩直播每天都在上演。

5.地图炮可劲造:

在中国有很多地域被攻击,如河南、东北等,这也给了这些美食自媒体炒作热点的机会,比如说发一个东北菜全都是大乱炖,上不得台面,一定会引发捍卫东北菜的东北人与吐槽东北菜的外地人骂战,这正是美食自媒体所期待的。比如发些河南农村很古老很土的家常菜,然后引发一些人对河南菜的吐槽,这种自带偏见的美食内容让很多人的家乡都很”受伤“。

6.怀旧是最温情的工具:

如今互联网上最活跃的当然是80后和90后(00后大多还在上学),怀旧情怀自然少不了,一般来说什么小时候的雪糕、小时候的饮料、小时候的零食、小时候的糖果、小时候的辣条、小时候的面条、小时候的酱料、小时候的……

要么就是老照片,小时候的肯德基、小时候的麦当劳、小时候的火锅店、小时候的……总之是大家如今能吃到但又好奇那个年代是什么样子的话题

7.巧用鄙视链:

中国有30多个省,每个省又有10到20多个市,每个地区的饮食文化都不一样,这种情况下各个地区的美食冲突就容易爆发,比如八大菜系中只有8个地方的菜,也能衍生出鄙视链,如粤菜就高贵,川菜就平民,鲁菜就落魄等等,而且最可怕的是很多人喜欢想当然的命题,比如下边这个川菜是不是比粤菜影响力更大的帖子,喜欢川菜的肯定会支持这一观点,但反对的也不会少,比如从粤菜菜馆的装横和消费档次,粤菜的菜品摆盘,喝汤文化等等,从而引发争议。

8.好奇害死猫:

搞一些奇怪的菜肴出来,吸引好奇心重的人进去,但是这些菜肴不会真的很重口味,否则是不会有人看完的,套路就是放出图吸引人点进去看,最后看完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吃过这种美食的,只是博主换了个说法,换了个吃法而已,然后默默点个赞。

9.接地气:

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自媒体走的套路,很多自媒体标榜自己是深入农村啦,八线县城之类的,然后拍些农家菜,或者市场上土里土气的食品陈列,要么就是吐槽农村小商店的山寨食品,从而引发人们的共鸣,这种接地气的自媒体套路如今正与日食记等高大上美食自媒体形成鲜明的对比,谁更适合你要看你自己的喜好了。

10.超出想象的美食测评:

美食测评肯定不可能试吃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这种大众都知道的菜肴,一定是要大家感兴趣看的,比如下边这个泡面的美食测评,很多泡面大家是吃过的,都知道是什么味道,比如我们说老坛酸菜面比香辣牛肉面好吃,周围10个人有8个人吃了都是这么认为的,那么这个美食测评就要得出香辣牛肉面比老坛酸菜面好吃,还要用各种数据来证明这一观点,让人大吃一惊,偏离心理预期。

11.你都是错的,我才是正确的:

首先默认你一直以来的吃法是错的,即使你就是专业吃这个的,也忍不住点进去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吃错了,然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差别。

12.假装不懂的样子

明明就是自己家乡的特产,自己都不知道吃过多少次了,还要假装不懂的样子来问网友,认真你就真的输了,比如下面这个卖方便面的

13.蹭热点

蹭热点是很古老的套路了,美食类蹭热点一般蹭娱乐热点效果最好,比较娱乐圈的流量还是很大的,比如前段时间《深夜食堂》黄磊版热播,大家争相吐槽,所以什么美食都成了深夜食堂,管他究竟是不是,先踩上热点再说

或者这段时间《战狼2》势头猛烈,各种美食博主开始揭秘《战狼2》背后的美食故事,这种热点是过期不候的,一旦《战狼2》的热度下去了这篇文章的价值基本就不存在了。

14.作死型:比如我这篇,说真的,我是不是该卷铺盖出去躲躲了?

原来你根本不会运营企业自媒体

比起以前只能通过报纸电视和电台打广告,企业现在完全可以通过官网、微博、微信等众多平台宣传自己了,企业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企业都慢慢开始配备自己的新媒体团队,微博微信成了品牌宣传的官配,仿佛一家企业若没有自己的自媒体平台,逼格就掉了一个档。

可是,你们想过吗?企业自媒体如果推送内容官方生硬,无趣无味,不过是“内刊读物”出现在微信上,你会点进去看吗? 当然不……

那究竟什么样的内容才会打动你的用户呢?

工业时代,企业没有媒体

报纸、电台、电视台前三代传统媒体,是党和国家控制的稀缺资源,企业只能花巨资给传统媒体,推广企业的产品、品牌与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到来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第四、第五代新媒体降生,企业官网、公众号、微博、APP等,成为企业可以利用的自己的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

企业廉价得到了自媒体,每个人也成为了自媒体,每个人都融入网络社交媒体,社会化网络媒体兴起。人人都是内容消费者、传播者与生产者,人人都是自媒体。企业自媒体时代到来。

工业时代,媒体就是图中的小鱼,企业让N多媒体宣传自己。

互联网时代,企业官网、公众号、微博、APP等众多宣传渠道就如图中的小鱼

互联网时代,企业官网、公众号、微博、APP等众多宣传渠道就如图中的小鱼,企业都通过这些宣传渠道,成为一个个自媒体。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影响力与日俱增

人们的媒体阅读习惯在发生变化:60、70年代的人习惯看报纸、看电视,80、90年代互联网一代消费主力。

新新人类已不再关注传统媒体,新媒体尤其是第五代手机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到处都是低头族,证实了手机媒体的影响力。

于是争夺主力消费者的50厘米大战开始了:从眼睛到手机35厘米,从眼睛到大脑15厘米。

不知道从哪年哪月的哪一天,我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争夺主力消费者的50厘米大战已悄然开始。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社交网络的内容扩散能力。互联网时代,能够影响互联网一代消费主力的企业,才有可能生存。

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利用廉价的自媒体、自内容,通过自媒体—员工与粉丝自媒体——社会化媒体——传统媒体链——消费者媒体矩阵发布官方信息,推广品牌、产品与价值观,与用户、粉丝、消费者零距离沟通互动,快速引流,转化销售,应对、引导舆情舆论,进行危机公关等。

而还在传统媒体大做广告的企业,效果却越来越差。他们要么还没有觉醒,要么是傻土豪,要么另有他图。

互联网时代,每家企业都是媒体企业。一觉醒来的传统企业,忽然发现媒体离自己是如此之近,运营起来又如此容易,投入回报比是如此之高,一时真不知如何是好。

自内容:卖产品就是卖内容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不会运营自媒体。

放眼当下企业的自媒体,大多是赤裸裸的广告,企业公众号、服务号,沦为数字垃圾制造与推送工厂,新媒体、老思维,用没有营养的广告糟蹋自媒体,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的自媒体年代。

媒体经营的核心是内容。自媒体需要专业化运营,尤其是内容运营,从意识、学习到运营,还有一个学习实践过程。

互联网时代,企业不仅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生产优质内容。利用自媒体驱动社交媒体、传统媒体,发布新闻,巧妙展示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优势,廉价推销企业的价值观,引起用户的情感、人文共鸣,为企业赢得市场与用户。

卖产品就是卖内容。卖内容就是卖专业、卖情感、卖文化,占据消费者的心智空间。卖内容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基本功。

有一点绅士、有一点坏、懂生活又很会玩的“小杜杜”

这个有一点绅士、有一点坏、懂生活又很会玩的“小杜杜”,就像夜店里的翩翩公子,完全拒绝“官方”,和粉丝称兄道弟嬉笑怒骂,很接地气

打动消费者的原创:不是广告胜似广告

互联网时代,人们最大的消费就是内容,想想我们每天停留在手机、电视、电脑三块屏幕的时间,就清楚地知道,一切信息皆内容,一切内容皆广告。有空看看杜蕾斯的微博,你就知道什么是依靠内容卖专业、卖情感、卖文化了。

信息泛滥,转发无力,原创给力。

优质原创内容,能够在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好内容不是广告,胜似广告。

企业在经营自己的自媒体时,一定要用内容,尤其是独特价值的原创内容,打动用户,才是企业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以前在中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LinkedIn中国的官方微信却有着非常接地气的内容,传播最健康的职场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凭借这些,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LinkedIn突破了100万用户。

本内容节选自孙瑞明先生即将出版的新作:《互联网企业方法论》(暂定名)。

吐槽 ※ 点赞 ※ 面友 ※ 福利

加入“新书体验官”,

和懂的人一起看书,

与智慧的人在一起。

如何加入

直接搜索:jiuyanshequn添加好友,备注“新书”。

转载须知

首先,感谢您的阅读和分享。当前页面为原创信息,转载请注明:“九言社”

2017是内容创作的元年什么样的自媒体才能飞起来

据说2017年是内容创作的风口元年,大量的内容创作者涌出,人人都可以写作打造自媒体品牌。百度、头条先后砸下10亿开发内容市场,腾讯、一点号、UC、搜狐、网易也都积极进入内容市场。

这个风口确实吹起了捧红了不少自媒体,各位大佬们好容易领了驾驶证积攒了一定的粉丝开始低空飞行,Boom!停下!检查!没系安全带!

最近一周内,多家自媒体大V被全网封杀,包括毒舌电影、严肃八卦、中国第一狗仔卓伟等25个娱乐大号相继被永久封号,以及咪蒙这样的千万级大号也被大量删文,并禁言一个月。

朋友圈开始刷屏骂咪蒙,大呼痛快,又刷屏心疼毒舌电影,不满三观这么正的号怎么也被封了。

我不喜欢咪蒙,除了羡慕她的千万粉丝和单条广告68万的高价。

最开始她以吐槽走红,专写人们不好意思说出口的阴暗心理。后来越来越极端,越来越标题党,为了阅读量标题越来越低俗。

凭什么是这样一个没节操没底线的号成为自媒体第一?

讲真,我心里有点酸,也是,不骂你骂谁。

我喜欢毒舌电影,影评角度独特又更新及时,总是能第一时间看到好看的电影推荐。

特意翻了翻近半年的文章,喏:

毒舌电影的内容和营销都不错,真的。

但他就没有敏感词就不是标题党吗?他就不是利用人的某些“能看却不能讲出口”的心理吗?

他和咪蒙又有多大区别?

都是YY读者的标题党,谁比谁高贵?

看电影时你讨厌片子被删减,看文章时又看不惯别人写出来,要不要这么双标?

还是说这是 只能看能想能YY却不能说出口的事?

自古文人相轻,内容圈里骂声多。

自媒体圈里一边建立新号转移粉丝,一边骂咪蒙,都是自媒体,谁敢说没有利用过敏感词吸引流量?差别到底在哪?

我知道一个,就是她比我们都敢用、用得多,也豁的出去。

还有一个原因,让马薇薇来告诉你:我们正常人类怎么判断邀功精和正常表现呢?很简单,我的,就叫正常表现,你的,就叫邀功。这就是我们怎么看待同事关系的。我们女人是怎么看待其他女人的?我就是正常表现,别的女人都是小妖精。我画成这样出镜叫素颜,别人化成这样出镜叫臭不要脸,我举手是为了奇葩说的发展和正常的发挥,我不站起来的话,怕现场气氛不热闹,其他人都是来吸粉的。

别人标题党是三观不正低俗下流,自己标题党就是善于利用读者心理进行内容营销

你看,还是我比较坦白。

好,回到正题。

据说,2017年是内容创作的风口,看好哦,是内容创作的风口,不是文学创作的风口。

在内容的风口,怎样的自媒体才能稳如泰山不被刮倒?

先讲个笑话。

最开始广.电某局要求剧中不能出现露.骨镜头,于是有了删.减.版电影,后来某些身体部位也必须遮住,于是有了只剩脖子以上的武媚娘,再再后来,“主人公不能太花心,小三不能有幸福;80后未婚生子情节一律绕道;校园内不能有早恋,不能有暴力“。

这么严格管制,可狗血YY的剧目还在活跃,《白鹿原》却在第一集播出之后就被停播,下一步会有怎样的畸形?

它越来越像一个大家长,一个会在看到亲吻镜头时捂上孩子眼睛的大家长,它捂住了你自我辨识的权利,要求你只能看到它觉得正确的事情。于是你调侃你抗议,可是什么时候,你自己也变成了这个大家长,做着当初讨厌别人对自己做的事?

现在回答上面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即使站在风口,也不代表能顺利飞起来。

因为站在风口,你没法选择风吹来的方向,也没法选择风的性质。

有可以送你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暴风,也有卷你入是非的龙卷风,有吹面不寒的暖风,也有刺骨侵肌的寒风。

今天吹来的暖风驱赶寒冷,明天吹来的寒风会驱赶温暖。

今天去娱乐化,明天谁知道去的又是什么化?

今天你为咪蒙们被封杀暗暗得意,跟着一起嚷嚷着高雅主旋律万岁,明天你猜你会不会为去个性化、去差异化甚至去自由化痛哭?

还是你会继续跟着欢呼万岁 嚷嚷着去的对?

以上。(黄执中式右手高扬.jpg)

自媒体修炼记如何写好历史类文章

其实历史文,是一个求证的过程,很多人觉得非常难写,是没有找到它的契合点。什么叫契合点,契合点,一定要真实。不能瞎编,当然对文章进行一点必要的夸张是非常有必要的。

历史人物背后故事

大到古代近代名人的轶事,小到你奶奶和你讲过的故事,都可以当做历史来写。历史是枯燥无味的,所以要想写好,一定要有趣味性,这样读者才能看下去。什么是趣味性,就是去掉历史名人头顶上的光环,让读者看到他有意思的一面,让他犯点小人物也会放的错误。

那么那类的题材最受读者欢迎,一般是各路古今名人的轶事。这就有点像挖掘背后的故事,历史就是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比如说,哪个名人说过什么话,让别人觉得很厉害,哪个名人做过什么事,让别人很佩服。我们写历史名人,一定要有一个载体,载体就是衬托的意思,用一个历史人物,来衬托另外一个历史人物的伟大,这是大家常用的手法。

另外读者只对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更感兴趣,所写历史人物,一定得写大家一看都认识的,宋江 、袁世凯、康熙、乾隆、秦始皇等。一定要写大家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然后从他们身上,找点大家不知道的事,进行故事改造,加以加工,这个百度一下,各路历史名人的一点野史,就行了。一定要记得,不要写大家不熟悉的历史人物,既然不熟,读者自然不会关注,想要阅读量高,就不是表现学识渊博的时候。

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

每段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总会有些可以被挖掘出来的东西。像下面这个题目,如果单单写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却没有探寻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谁愿意看,中国人都知道八国联军火烧了圆明园。下面篇文章,同样写的是八国联军,但是看到问题点,不在火烧圆明园上面。而是在为什么没人勤王上面,所以挖掘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是非常好的一种写法。

奇闻异事

这个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奇闻异事,放在哪个地方,都是别人乐意看到的。所以对于这种奇闻异事,你是百度,还是翻书,就随你便了。

无穷夸大,无穷贬低

这种写历史文的手法,也是大家常用的,也能很容易吸引大家的关注。无穷的贬低。看下面两个标题,就做到了这点,都是夸大,吸引读者的注意。这种方法是,写历史文最常用的手法,很多人喜欢这样的写。在夸大方面,可以学学韩国,什么都是他们发明的,夸大了自己,吸引了本国所有人的关注,完全不把咱们大天朝放在眼里,贬低咱们,所以咱们很愤怒。写历史文就要学学韩国人,夸大自己的国家民族,来取悦读者,让读者油然一股自豪优越的民族感,这样的好文章既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之情,同时也获得了超高的阅读量。

宜璞第15期自媒体2017年行业报告企鹅智库

大家好,这里是乐相佳自媒体与社群专栏节目。

从微信公众号2010年8月诞生,媒体从传统的媒体到自媒体,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那今天整理一下行业的报告,我们来看看这个行业的整体的一个状况和趋势,其实关于自媒体很多平台发出了他的一些数据和报告,那今天我来先分享一下企业智库联合企业媒体平台发布的2017中国自媒体全视角趋势报告,这份报告,从资本、消费、创作和平台等方面解读了内容创业的现状和新方向,由于报告内容特别长呢,那我就捡核心的去介绍,具体的报告内容大家可以在乐相佳的公众号回复“报告”二字来看详细内容。

报告里提到内容爆发推动渠道繁荣,报告里这样讲到,不同的平台特点和受重不同,多渠道分发已经成为自媒体运营的一个常态,报告里面分析到,近六成的自媒体入驻了四个及以上的流量平台,这既是一个好消息也是坏消息,一方面出现了流量平台容易获得内容的供给,另外一方面内容的多渠道分发势必也会导致同质化内容的增多,更难做出差异化,同时调研中也发现,八成多自媒体会根据不同的平台特点去调整发过的内容,这也看出来如果做自媒体对平台要足够了解。报告还指出运营目标已经从争夺用户量到了争夺用户时间的一个阶段,过剩的内容与吸取注意力是目前的核心问题。

自媒体商业模式从广告已经发展到了多元,但大部分的媒体变现仍需平台,同时拿到融资的自媒体商业模式更加清晰且已垂直区分流域优质内容为主,这部分自媒体在逐渐形成不只依赖于广告这种非媒体特征的商业模式,如开发内容IP,内容付费,内容电商精准化的社群运营,甚至形成自生态的平台化发展,同时还有新玩家也是平台崛起,内容从免费到付费,内容付费持续走高,知识平台未来或与资讯平台争夺高质量内容的供给,未来这些新型的知识平台可能会与现有的流量平台争夺更高质量的内容供给,或推动后者在产品增加新的交互模式,挖掘内容的深层价值,而新生态短视频从兴起到标配,移动资讯的消费者于一到三分钟短视频的接受度最高,短视频高速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均已具备。

对于内容消费者而言,完整的讲述一条资讯、短视频,是他们更加偏好的内容,对于内容创作者,短视频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短视频原生广告或许是一个契机,同时报告里也对于资本的对于短视频的风向做了一个数据和列表性的分析,这其中的领先者依条已经完成了毕仑一个亿的融资,而其他的也多数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融资状况,同时垂直领域自媒体更受资本的青睐,内容创业领域资本热度有增无减,据新莽的统计2016年内容创业汲取超过了21亿的风险投资,多数自媒体还处于融资的早期,以齿轮和A轮居多,聚焦垂直领域的自媒体更受资本青睐,同时粉丝数并不是资本看重的要素,资本更青睐可以深度服务、明确读者群体的能力,即从关注者到用户的转化效果,而获得融资的自媒体在走向社群化、平台化和电生化,获得融资的自媒体在行程更加丰富的是专业模式,对广告的依赖度降低,许多已逐渐实现从自媒体到产品转变,内容的IP化赢得社群化,内容加电商这种模式的运用,已经让获得融资的自媒体实现了从自媒体到产品的转变。

其中短视频项目获得融资的数额是最高,那其中科技有一轮五亿美元的融资,其他的项目大多数都在数千万及媒体上,报告里还给出了2016年自媒体的速写从运营自媒体 时间上来看,半年到一年的占了38.5%,运营了半年以下的占了30.5%,两年以上的仅仅占了13.7%,从运营规模上看一个人在运营的是54.9%两个人运营的是24.4%,五个人以上的仅仅占了4.4%,其中坚持在运营的占了50.8%全职在运营的占了49.2%,商业模式在广告收入占到了88.8%,打赏收入占到了14.3%,电商收入占到了9.1%,会员付费订阅占到了4.5%,其他占到了15.5%,从平台赋能自媒体来看,能户网站吸引自媒体逐渐加大,其中腾讯搜狐网易新浪都纷纷在2016年推出了各种的这种扶持计划,同时在2015年和2016年新闻头条和一点资讯也纷纷推出了一些重量级的扶持计划,经历了内容的免费期内容付费的萌芽期,内容付费规模化的发展期,内容付费平台功能有限,付费时代已经开启,其中85.5%的自媒体任然选择依托平台来提高流量和增强变现仅有14.5%的自媒体希望有独立的形态,不再依赖平台,在自媒体眼中的平台价值分成和流量最重要。

关于自媒体和社群你又有怎样的经历和想法,也欢迎在评论区跟大家来一起分享和交流,那我们明天再见。

自媒体人该如何吸引粉丝

吸引粉丝可以分成2个步骤:?

1、你吸引粉丝;2、粉丝吸引粉丝。

第1步,你可以去其它垂直网站找到你的目标粉丝;比如我开设微博,第一他是作为一个窗口宣传,粉丝是靠积累的。

第二,我每次都会先在“微博广场”搜索关于茶多酚的人或者事,再根据这些段落找到所在的管理者,再互粉或者发私信。另外是不是对他的微博进行评论互动,增加体验感,这样就能拉进陌生人的交流,从而加粉比较容易。比如有些在微博针对时下时间做出看法,你就可以在评论中对这件事情做一下你的观点点评,增加互动过。

如何在微信群加粉?

相信很多人都有很多微信群,其实很多微信群你并不是很感兴趣,只是有人拉你进去了,你就存在那里而已,不痛不痒,其实这部分社群就是你的潜在粉丝,因为朋友圈的一个好处是只要互加,就可以正常看到对方的朋友圈发文,形成一种默默宣传效果,你专心做一件事情日积月累,会让人觉得你可靠从而信任你的为人和作风,增加互粉的机会。

我在我手机内的一些微信群运作是,会随时看某些人发言,一般两种情况,第一种看到别人的发言你跟着发言,有些是提问有些是打招呼,你跟着他打招呼,再去加他好友,一般成功率会高很多,因为很多人是希望被注意到的。

另外一种就是主动发言加粉,主要发言来自于咨询请教,比如你故意@所有人,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假装希望有人能帮你解答,总会有一两个人比较热心,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感谢对方,然后很自然加好友。一来二去就比较熟。每次微信圈里提到吃得胖,美食、减肥这些话题的时候我就会接话,然后成功加好友。

还有一个是红包吸粉,微信群的好处在于谁都不知道对方是谁,照样可以抢你的红包,说一声谢谢,也不会在乎抢到多少钱。在一定时候,你可以在节假日发一个红包,祝大家节日快乐,抢到的人一般表示礼貌会回一句谢谢,这个风气还是比较好的。在这个时候你加好友特别容易。

能够吸粉的方式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无论是哪个平台,只要你深入研究一种方法就够了!

很多人会问: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

自媒体如何爆文呢

现在自媒体确实是多,每个人都可以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好,特别是个人单打独斗,就更加难。

1、我们知道,有很多牛人,之所以看起来很牛,是因为他站在了一个万人瞩目的平台之上。”站在风口浪尖上,猪都能飞上天“,如果你拥有几十万,甚至是百万量级的粉丝,蹭一下热点,或者搞一点擦边球或是福利类的文章,10W+爆文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只要你粉丝量级足够大,你的内容质量也在平均水平,那么,制造10W+也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2、爆文都具有高度的情绪共鸣点,你的内容要么是让读者觉得”涨姿势“,要么就要让读者读完之后感觉爽。

3、标题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为了能让更多的读者阅读我的文章,标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4、蹭热点,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时效性就是生命。

差评娱乐|自媒体该如何取名才更能粉丝过百万

一、在起名字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定位

什么是定位?

你所要服务或推送内容的目标群体,他们的年龄区间、职位、社会层次、收入水平、具体需求等一系列考虑。

定位的根本是你的目标群体。目标在哪里,定位就在哪里。

如果不知道定位,可以参考一下新榜,它把头条号类型细分为两大类二十四小类:

资讯:时事、民生、财富、科技、创业、汽车、楼市、职场、教育、学术、政务、企业。

生活:文化、百科、健康、时尚、美食、乐活、旅行、幽默、情感、体娱、美体、文摘。

你要做的号,即便再牛逼,不外乎也能归属在这些类里面。

明确了这些常见类型,你的头条号该归属哪个大类、哪个小类、哪个目标群体,这样心里就有数了。

二、怎样起一个合心意的好名字?

首先我们来看看常见的头条号名字有哪几种类型:

(1)公司、网站或者产品名(如:简书、豆瓣、知乎日报、Linkedin中国、印象笔记、大象公会。)

这种一般都是早已有公司、网站或者产品,大家都在用,然后官方做一个配套头条号便于宣传,后者如大象公会则是为了头条号注册的公司。

(2)报刊、杂志等(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外滩画报、哈佛商业评论、知日。)

这一类和网站类差不多,区别在于上面大多是UGC社区,而这一类是传统的报刊杂志,配套一个头条号

(3)地名和特色(如:上海发布、最爱大北京、深圳潮生活、吃喝玩乐IN广州、英国那些事儿。)

这一类基本都是本地号,名字里有个地名,主要让同城的读者能快速识别。

(4)内容类型(如:视觉志、每天一首好音乐、毒舌电影、书单、为你读诗、深夜谈吃、一条、Quora精选、明清史研究资讯、ItTalks、玩车教授、心智工具箱、意外艺术、专业主义、苏俄转播、金融八卦女。)

这一类从名字上基本就知道它们的内容是什么类型,甚至具体内容是什么,像’视觉’、’音乐’、’电影’、’书单’、’诗’、’吃’、’明清史’、’It’、’艺术’、’英国’、’苏俄’等,都可以让人精准识别出这个号。

(5)红人和大V的网名(如:同道大叔、衣锦夜行的燕公子、顾爷、宋小君、鬼脚七、warfalcon。)

这一类一般是在别处已经出名的红人或者大V,比如企业家、影视明星、新浪微博、豆瓣、知乎、独立博客、青年作家、微商界等,还是用原来的名字,便于其粉丝识别,也便于几个平台统一传播。

(6)网名 内容(如: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六神磊磊读金庸、老金扯谈、幻方秋叶PPT、简七理财、苏珊米勒星座馆、甜品大叔。)

这一类是综合了内容和网名两者,不仅让人知道你是谁,还可以知道你这个头条号谈些什么,比如’六神磊磊读金庸’,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六神磊磊的号,而且这个号专门谈金庸武侠;再比如’幻方秋叶PPT’,一看就知是秋叶搞的,专注于PPT;再再比如大叔的号叫’甜品大叔’,既传递了大叔的暖男风格,又让人知道要写的是和甜品有关的文章。

(7)社群或用户属性(如: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十点读书会、行动派Dreamlist、我们都是文艺青年、互联网er的早读课、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这一类号基本属于两种目的,一个是已有成功的社群,为社群服务,或者说在做之前就想好了要搞这么个社群;另一个是想好了内容的风格,以及它们的目标读者是什么。如果你有这两个目的其一,就可以这么起名,圈定一个特定的用户群体,便于让此群体的人快速识别,也便于后期商业化操作。

(8)传达一种场景、格调或内涵(如:二更食堂、深夜发媸、小道消息、世相、灼见、乌云装扮者、好报、机器之心、差评、利维坦、公路商店。)

这一类从名字上看不出头条号的主人是谁、什么社群、写的哪类文章,但是可以从名字中猜出它们的格调,其中有什么内涵,适合在哪种场景下读。

比如’二更食堂’就想到深夜里挑灯夜读的场景,看到’深夜发媸’就浮现出一个在夜里搔首弄姿的靓女,’灼见’和’好报’应该是好文集中地,’世相’就是论世间百事,’机器之心’应该和人工智能有关,’差评’大概是搞笑吐槽类。

三、那么具体的名字怎么起呢?

那么具体的名字怎么起呢?

可以这么来:

(1)记下自己生活或者阅读中随时想到的名字,汇总在一起,然后筛选;

(2)参考别人家头条号;

(3)参考UGC社区的栏目或者频道怎么起名,因为说到底,微信头条号和别的网站的栏目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换个平台而已。可参考的类目如下:

简书专题广场 | 简书全部专题

新浪微博

知乎话题广场 | 知乎话题树 | 知乎圆桌

豆瓣小组

豆瓣小站

一点资讯

今日头条

喜马拉雅频道

土豆自频道

哔哩哔哩

读读日报 App

(4)不管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创作,都可以是自媒体,所以就起名而言,不论平台,是互通的,都可以借鉴。请注意,这里是让你看看,触发自己的思考,而非去照抄别人。

(5)想好几个名字后,先在微信搜索中查查看,是否有同名的,或者是否有许多号的名字包含你选的几个字。

(当然,在我大天朝好名字也是有人来拷贝和山寨的,要做好差异化的准备!你可以试着搜下’甜品大叔’一看就明白了…)

(6)名字中最好不要用生僻字或繁体字,不然别人在搜索的时候容易打不出字,比如’深夜发媸’的’媸’,’壹读’的’壹’,’做書’的’書’。

四、头条号怎么取?

想好了名字,接下来还有一种’名字’,像个人编号一样,都有一串字母、数字和横线的组合作为头条号

这个编号有几种类型:

全名拼音,如’正和岛:zhenghedao’,’深夜发媸:shenyefachi’;

全名拼音 英文,如’一条:yitiaotv’;

全名拼音 数字,如’行动派Dreamlist:xingdongpai77’;

全名拼音 开设年份,如’理想国imaginist:lixiangguo2013’,’利维坦:liweitan2014’;

拼音首字母 英文,如’毒舌电影:dsmovie’;

拼音首字母 数字,如’印象笔记:yxbj100’;

拼音首字母 年份,如’甜品大叔:tpds1982’;

一半拼音 一半首字母,如’罗辑思维:luojisw’,’吴晓波频道:wuxiaobopd’;

拼音会意,如’十点读书:duhaoshu’;

谐音改编的拼音,如’傅踢踢:futeetee’;

英文,如’为你读诗:thepoemforyou’,’中国好案例:chinacase’;

英文 开设年份,如’单向街书店:onewaystreet2013’;

英文会意,如’文案摇滚帮:ideakick’,’老金扯谈:socialab’;

网址名,如’十五言:www15yancom’,’虎嗅:huxiu_com’,’顶尖文案TOPYS:TOPYSCN’;

名称和编号相同,如’BetterRead:BetterRead’;

仿苹果产品iphone,ipad等命名,如’做書:ipublishing’,’共识网:igongshi’,’连岳:ilianyue’;

iamXXX(我是某某某),如’NewbeeRen:iamnewbeeren’;

来自哪里 全名拼音,如’鬼脚七:taobaoguijiaoqi’;

公司或产品名嵌入,如’孕峰:yunkejiAPP’;

产品 名人,如’ONE·文艺生活:one_hanhan’;

搞怪型,如’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hahabzc’;

不知所云型,如’乌云装扮者:daclods’。

五、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好名字?

上面花了这么多笔墨介绍如何起名字,因为头条号的其他功能设置,都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但是基本上没看到文章教你起名字,而很多新手开头条号,往往为名字苦恼。

名字关乎着你的定位:你写哪方面内容?要给哪些用户群体看?想在名字中寄托什么深意?

比如名人’和菜头’,他叫’槽边往事’,你从他的名字想不到主人是谁,对于一个大V来说,尚且后悔,如果是普通人,这么起名就很不利于传播。

揭秘这些自媒体的衍生产业其实远远比作者更赚钱

揭秘:这些自媒体的衍生产业,其实远远比作者更赚钱

何东升

(“何哥看天下”原创作品,首发百度百家,非授权请勿转载!)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真是至理名言。

自媒体的蓬勃兴起,真正带动的并不是传播领域的革新和升华,更趋向于现实利益追求的内在原动力,使得自媒体行业正成长为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产业。

在这个行业中获取最大利益的,毫无疑问是各个自媒体平台的创设者和运营者。人们一定会认为,收益排列第二的,应该是那些辛辛苦苦爬格子的自媒体作者。事实恰好相反,除过那些个别的网络红人和大V,很多自媒体作者给自己的树立的目标是每月能稳定保持五六百元的广告分成。

作者们一贯诟病传统媒体的稿费,以何哥经常发稿的一个市级官方报纸来说,平均千字不足二十元的稿费,确实是不够烟钱。但介入自媒体之后,才发现千字二十元的报酬,在自媒体领域也是一个“高端”需求。的确,有的文章会莫名其妙地火爆,然后获得五六百元不等的收益,但绝大多数的文章,一出炉就意味着被丢进冰窟,那些寒微的阅读量,经常会让作者们感到绝望。平均下来,传统媒体倒是虽然收成寡淡,但却“旱涝保收”,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也罢,这块阵地轻易还是不能丢弃。

当年,美国西部兴起淘金热的时候,数十万人受黄金的诱惑,前去挖掘自己的梦想。当然,这其中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劳民伤财。加之当时美国西部生存环境恶劣,淘金者之间弱肉强食愈演愈烈,很多黄金没有捞到,却白白丢了性命。其中有一个人,他也属于没有捞到金子的人。但他却冷眼旁观,转换思维,成为淘金大潮中发财最多的人。这个人看到淘金地气候干旱,饮水缺乏,就放弃了挖黄金,专干给淘金人群售卖瓶装水的行当。

这个故事非常类似今天自媒体产业的利益分成模型,这个分成模型几乎适用于一切经济领域。例如,种粮食的收益不如贩粮食的,贩粮食的又不如加工粮食的,加工粮食的远远比不上给种粮食的卖东西、提供服务的。这更符合三大产业倒序的获益规律。

今天的自媒体行业,除过平台创设者、运营者,利益最大化的就是由自媒体衍生出来的产业,虽然这个产业的从业人数估计超不过自媒体原创作者。

这个行业基本由两个部分组成:针对产品的和服务人的。第一类人,他们的行业特征很明显,口号叫得更响:“我们从来不生产内容,只做内容的搬运工”。有的人可以在各个自媒体平台,申请很多自媒体号,然后专职在各个网站搜索有噱头、有潜在阅读量的内容资源,然后通过简单的改写(专业术语叫“洗稿”),然后发布出去。

现在就有人瞄准了“内容搬运”,专门开发了一款洗稿软件,卖给搬运工。有这款利器的搬运工,一个人可以经营几百个自媒体号。这样大面积撒网获利的模式,很有可能某个单号收益微薄,但是总体获益可观。例如一个自媒体号可能阅读量一百次,那么一百个号就有万次之多了。

但对于那些专业从事内容生产的作者,有时候一篇文章万次阅读量也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单纯如果是打字,每个人每天打数万字应该不成问题。但对于生产者而言,每一个稿子都希望有思想、有内容,更要注意形式美。还有一个难题就是话题的匮乏,几乎所有的自媒体都要求作者的内容基本集中在一个领域,并用垂直度来衡量集中程度。一个常人,即使知识储备非常丰厚,按照每天撰写一篇千字左右的专业稿件计算,写一百篇可能压力不是很大,但是半年呢,一年甚至更久呢?(“何哥看天下”原创作品,首发百度百家,非授权请勿转载!)

第二类,就是为自媒体人服务。他们不从事内容生产,更不屑于做“搬运工”,他们紧盯的是那些期望在自媒体领域淘金的芸芸众生。例如,有的自媒体收益率高,但是入驻门槛高,或者转正难度大,他们会通过内部关系注册很多自媒体号,高价转卖给有入驻意愿的;有的自媒体入驻需要邀请码,这样的邀请码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被售卖、炒作;还有的人看准自媒体领域良莠不齐、能力参差的状况,专门搞自媒体培训、自媒体推广;还有就是利用软件或者组织水军,收费为自媒体的文章刷阅读量、刷人气。何哥曾经看到一个广告,号称一周培训,就可以让一个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成为自媒体高手,一个月的培训会成长出许多自媒体大咖。

有一个自媒体领域的专家坦陈,自媒体领域的成功,与学历无关、与写作水平无关、与个人素质无关。何哥承认,街头那些摆小摊,其营销能力、收益水平,不见得就比商学院营销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差。现实就是如此。

如果您有耐心看完了何哥的这个文章,我希望不论是自媒体的运营者、生产者,还是衍生产业的从业者,乃至监管者,我们都应该有所反思。毕竟自媒体属于一个新兴领域,像一个婴儿一样娇嫩、脆弱、单纯。我们给他的种种造作,是否会超越他的生命所能承受的重量?

(“何哥看天下”原创作品,首发百度百家,非授权请勿转载!)

浅谈自媒体运营领域之旅游领域

旅游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家追捧的话题,当然在自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也不例外。从徐霞客游记,到我们现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各种晒朋友圈,各种美食,各种美景,再加上现如今交通的极度发达,更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一路旅行,一路有你的誓言不再是一句空谈。

所以这个领域也是最为好写的,当然这个领域里最须重要的是不要落于俗套,别人写什么你写什么就意义不大了。写就写那咱跟别人侧重点不同的。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地貌

像这张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桂林。这就是特殊的地貌。

这张图一看就知道是日月潭,特殊地貌就是那种让人一眼看去就知道这是哪里。如黄土高原,如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等。

既是地域特色,又是地域文化,还有特色小吃、地貌解析和风土人情等,这就构成了一副副山水如画如诗的画面,那你还用发愁没有写这个领域的素材么?

(八2四,0贰零,7玖,3)他知道很多关于技巧上面的问题,人很好,问他都是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