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馒头内推(ID:mt_youni)”“作者 / Fan”
一个主体账号同时运营几个公众号并不少见,50个小编运营981个公号,卖出38亿天价,也并不是天方夜谭,量子云就做到了;写鸡汤的“咪蒙”涉猎时尚美妆也照样成绩不俗。
这些大号是如何规划自己的新媒体矩阵,就算运营不同类型产品也能持续生产好内容的?
直接进正文——
“开始吧”旗下有三个新媒体矩阵:“有束光”是头部大号,讲述各种各样社会上有趣的人物;第二个以女性生活方式为主题;第三个矩阵是一些互动性比较好的小号,这些小号在矩阵建设当中起到了大号活动支撑曝光率,支持事件营销的作用。
开始吧的目标人群是:25-40岁的“城市新动力人群”,他们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有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注重美好的生活体验,急需寻找优质投资渠道。开始吧的内容定位就是为这个群体服务。
我们今天要重点讲述和分享的一个主题——内容创作,新媒体矩阵如何能做到持续生产高质量内容,并使用户产生高度粘合和活性。接下来将从四个方面具体阐释。
内容定位如何做
我们设定内容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内容要略高于现实生活,但不能够离开现实生活。
开始吧是中产阶级人群的服务使用工具,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像传统的追求高曝光或者高热点的一些小号,我们追求的是强烈的话题度,我们的需求是——获取用户的信任!
这也是“开始吧”会有自己非常忠实的核心粉丝群的原因之一。
具体怎么做?
1、你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要比用户他们需求要略高一些,这样用户才能不断在平台上获取惊喜,用户活粘性才会高,而且他会有一种分享的冲动,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内容对于他自身而言是一个身份管理工具,会让自己朋友圈里的人觉得这个人是阅读上有一定品位的人,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而且可能是大部分用户目前转发一条信息,非新闻类或者非刚性需求类信息内容的一个主要的触发原因。
2、内容设计避免两个坑
①一些刚开始做的小伙伴,会觉得内容要有理想,我的理想就是用户的理想,这是要极力避免的。公众号不是一个人、一个小编的情绪垃圾坑,用户的需求来自数据的反馈。
所以在做内容定位和整个公号定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小编个人或者不要把号主个人的意志,强行加入到你需要维护的人群当中!
②第二个坑是信任,用户的信任感的建立究竟是不断的洗脑去让用户接受你的理念?还是来自于一种比较贴心的服务,比较多频次的接触,然后高效率的互动而形成的自然的一习惯?
我们的建议是慢慢来,要真正的爱用户,相信自己的内容。
不要像传销洗脑邪教,去生搬硬套让自己的用户产生抗性,一旦产生抗性,不仅会形成掉粉,而且口碑上的影响也是难以挽回的。
3、更精准的内容——有利于激活用户、促活用户、维护用户。
有些号曝光率特别好,话题特别高,那么它就会变成广告主特别喜欢的号;还有一些号会是信任感特别好,粉丝的黏性特别强,这会是网红级的号。
真正网红级的号并不是因为话题度特别好,而是因为带货能力特别强。很多小号,粉丝数只有几十万,营销手段也并不多,但是它推荐的任何一项东西很容易就成了爆款。为什么?
这得益于公众号运营者对内容的精准细分、规划,尊重自己的用户,绝对不让商业性内容干扰到用户,把商业当成一种很精致的或者是很高品质的内容输出给用户。
4、如何平衡商业性,同时又能带货
通过高频次的曝光以后,把这款产品单独拿出来,单独给用户做一篇详细的分析,这款产品优劣价位以及购买渠道,通过这样的内容实现商业性。
内容质量如何保持
分享完关于公众号的内容定位和用户切片后,下一个话题内容——水温要一直恒定,水温恒定是什么意思?
输出给用户的内容、价值观、表述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保持一致的状态。
1、人设
“开始吧”的核心内容设计,或者是在规划管理层里面,有一个非常一致的理念:做网红或者是做KOL,必须是活生生的,是有人物设定的,这个人物设定它可以是你的闺蜜,也可以是你的导师,也可以是个逗逼,或者是一个撒娇卖萌天真的小姑娘或者是晚辈,这都没有问题。
关键的问题是——你的人设要让用户有信任感。
首先你要有同感,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表达,或者是去掩饰他生活当中的一些场景,去畅想这些场景当中用户的需求是什么,然后他会接受的三观是什么?
输出的三观要正确,在情绪上达到一个平衡的过渡,他自然来到你的社群、你的号上面表达出他自己的想法和愿景。
2、选题
价值观输出恒定的另一个角度是来自于选题,主要的包含内容三个方向:
用户要什么——以用户角色带入的用户的生活消费场景,那么自然他需要什么就呼之欲出了。
我有什么——例如给用户提供到了一个关于家装家居建议科普知识类的内容分享,接下来还能为他提供衍生内容,比如达人分享的社群,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一些KOL的打造,这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东西。
我们擅长什么——一个公众号在内容的经营上面,一定要选择自己更低成本的内容去作为这个号主要的运营内容,可以做一点其他的形式尝试,但不要在这个上面花太大的力气,因为人往往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
3、热点
追求热点的方式,比如微博热搜、百度搜索、google、现在的热门词汇包括微信,也很容易找到了当时的热搜。
是不是一定要去追热点?
做热点对于媒体价值肯定是非常的明显的,但是关键的问题是要怎样去追热点——要有自己的观点、见解,要对热点进行衍化。
eg:三八节全职太太这个话题,成为了焦点话题。
我们选取了一个角度切进去——不要再埋怨自己的前半辈子不够努力了,其实有一些全职太太他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现在的一些在职的女性收入。
大家关注全职太太——最容易关注到的一个焦点就是没有收入,而现在的职场妇女也面临——生活压力和收入压力同时并重的问题,
4、选题
思考:下面PPT上哪些选题你觉得是一个好选题?
第一个选题:烘干机的科普推荐——这是一个隐性选题。
现在烘干机在家庭环境当中的场景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科普推荐可以涵盖到目前市面上各种各样的烘干机,对烘干机使用家庭或者是预购选家庭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科普和信息导入,既定人群也非常明确。
第二个选题:极致生活方式,北京家庭十年不用空调。
十年不用空调,肯定在家具装修或者整个家庭通风系统和家电的匹配使用上有独到见解,引起读者好奇心和阅读欲望。雾霾日渐严重环境下,大家都关注健康问题,而且新风系统市面的普及贴都比较专业化,接受难度高,从这个角度出发能产出很多更贴近用户的内容。
其他选题更多的是显而易见的lan选题,会让你扶不上墙的选题。比如说洗衣机推荐,市面上同类推荐科普帖其实非常多,如果要做出新意,可能选题的方向或者是切口要做的更小一点。
怎么来判断它是一个好选题,当读者需要在你的公众号上获得一定的答案,同时你能给他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这样的选题就显而易见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5、保持价值观持续输出稳定内容
语态的设计一定要长期保持相对统一。一些公众号会有非常好的语感,他们会设计非常有冲击力的语言、话术、段子、卖萌话术,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整个产品在用户的一个使用体验上保持一致性。
在叙述的时候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特质和理性,有识别度,尽可能引发用户去思考探索的,把探索的乐趣留给用户。
6、需要避免的两大坑
①标题要骗吗?
我们做自媒体公号肯定明白标题对于一个小编的意义。骗标题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行为?骗标题,曝光率会更高,而且在平台的推送机制上面会更好。
但要非常慎重的使用,真正的用户在接受了一段时间你有略微变标题的行为以后,会自然地脱离你的公众号,偶尔尝试可以,但是如果把小聪明当成大智慧来用,是要认真的斟酌斟酌在斟酌的,因为用户真的很宝贵。
②小编因素
还有一个状况就是小编活腻了,小编经营一个号可能到一两年,会觉得自己到了创作的瓶颈期,想放飞自我,他在号上也有小幅度的调整和动作,这是个大问题,要怎么解决?
作为公司的一个商业运作的体系,用户的成长是有个过程的,小编突然想改变内容的调性、属性,或者是想给用户带来新的内容,这个想法非常好,但是即使是夫妻二人,也有可能丈夫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妻子的成长速度,或者是妻子跟不上丈夫的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
A:要给用户留出足够的成长时间,你要想改变以后的风格,要前期、后期、中期做出足够的铺垫,同时要把时间轴拉长,慢慢的引导用户习惯的改变。
B:最简单的办法小编去放个假,转换一下心情,看看更多的东西,给自己大脑补充一些新的东西,看看自己的想法还会不会调整。
C:让小编之间互相调个岗或者是工作职能的调换,可以适度的让小编整理一下,因为内容确实是一个用精神或心灵去创作的东西,要考虑到人的因素,
内容商业化
1、内容和商业如何界定
首先商业模式是比较直露,商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内容,它可以作为内容输出;商业模式首先是无抗性的商业模式,通过技术手段吸取的一些粉丝的大号,它的商业干扰是非常简单粗暴的,虽然这也是一种挣钱的方式。
我们对种方式接受度比较低,因为我们用户标签清晰,在选择做高曝光率的内容,在商业模式的植入时,也不能够去干扰到自己的用户。
①首先如果这个产品,能够做到足够有吸引力,或者话题性引起用户兴趣的时候,我不认为他就是一个完全商业的东西。
②如果纯商业的东西在整个号里面的一个比值排布,最好是6:4,不要让你的商业内容超过六。
2、三种不同商业形式的代入
现在比较成功的三种商业形式,无非就是三样:广告、电商、服务类。
①广告
以软文为主,现在也有一些微信小程序的内容,这类型的商业形式更适合高曝光率的,有话题度的公众号。
内容比较有冲击性,社交功能比较强大,情绪性也比较饱满的公号对广告的吸纳作用非常好。
工具性特别强、生产内容特别好,一些做短视频的公众号,对广告的消化能力非常好。
②电商
现在自媒体里带货能力特别强的号,反倒不是头部大号,因为这些号,它们体量太大,用户标签相对不那么清晰,如果带电商,它推送的产品不够精准,很难带动,而且维护成本特别高。
一些百万级的号,用户忠诚度比较高、标签比较精准的,其实对电商的承载能力非常好,带货能力非常好。做到电商这一步,一定要考验一个团队的运营能力,电商的消费体验有非常重的运营成本。
如果一个团队,对服务这一块它没有经验,做起来就会很吃力。如果没有这样的基因,但是用户跟随性很好,可以选择跟一些大平台合作,大平台合作的好处是什么?
大平台能提供完整的商业架构,比如买手、整个服务体系链;第二,找这些平台的时候,要看它的内容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平台的调性,内容的质量是不是过得去,让用户比较喜欢。
即使是商业,也可以做内容化、高品质的商业。
③服务类
自媒体行业中没有特别优秀的一些商业模式,但是也确实是有人做,比如交通之声、关于百姓民生或者出行服务,其内容会是一个强服务的状态,而且用户也能够为服务来支付费用。
还有一部分的服务是现在比较热门的,像馒头商学院,适用于做知识分享一类的服务,这种售卖课程的可以把它理解为电商的一部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愿意把它理解成服务的一部分。比如会员体系,会员对你服务的产品设计接受度的高低,是不能够完全通过原来的广告和电商的售卖逻辑去建立的。
还有另外一种服务,像“二维火”一类的卖线下商家技术服务的,又是另外一类东西。
3、内容运营原则
归根结底是三个原则:
你的用户始终是那么精准的有用户切片呈现给你的,如果试图取悦所有的人的话,谁也做不到人民币的作用。
4、内容运营注意事项
①掉粉
每个号都会遇到掉粉的问题,尤其是做到一定量级以后每天看掉粉率,或者说是看着KPI最后都会比较烦心这个话题,但是对于内容考核团队仍然要关注这个问题,但是不是所有的掉粉都是有问题的?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掉粉原因可能是——
A:内容质量的下降,那掉粉是比较可怕的一种行为,说明可能整个创作团队创作机制出现了问题;
B:还有一种公众号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它会成长,它的用户当然也会成长,那么如果成长过程当中,一些用户跟不上你的脚步,他自然会掉粉,这是有利的,因为它有利于理清用户粉丝标签,让用户看起来更清晰,也便于向用户传输更精准的内容和更精准的商业信息。
判断标准在哪里?
一个有效的做法:在公众号中随意的一个时段,定期选一千个用户,在用户的群里面跟用户进行一个体感的交流,或者做一些数据样本。
关键问题不是粉掉,而是粉去了哪里。在粉丝最成熟的时间段里面,给粉丝一个通道,让粉丝自己去选择,我们还有其他的号要不要你再看一看,或者是你有其他的需求,我们可以帮你去找到更优秀的号,和业内的一些其他大号做互推。
如果给粉丝找到一个比较好的通道,他能够选择我们的平台继续在其他地方停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但如果粉丝觉得需要更大的平台,我们也鼓掌欢送,还是那句话,没有办法取悦所有的人。
②新粉和老粉的平衡
不管是做自媒体运营还是做产品运营,都会涉及到用户管理。拉新、沉淀、激活,然后再次复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拉新的粉丝和已经在这个体系内混迹很长时间的粉丝,其实两个的心态、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老粉丝会觉得小编套路就那么多,来来去去好厌烦,新粉丝会觉得你说的东西我完全不懂,没有语境,你没有给我带入。
怎么办?
新粉丝进来,给他是一个普及性的知识教育,给他看一些观点比较鲜明,态度比较明确的内容,用专门的专栏辅导他们。
老粉丝,激励他主动跟平台互动,在品牌获取一些成就感,或者用运营的方式让他们获取积分刺激、属于他们的荣誉、体验上的优化。在产品设计上让,你的新粉丝更容易融入到老粉丝的用户环境当中去。
比如说“简二家”的底部,我们设计了一个阅读菜单,根据不同的内容标签,把它单独列出来,不管是新粉还是老粉,都能迅速找到这篇内容,熟悉这篇内容。产品设计的整个流程和整个用户服务场景的画像,我们做的非常清晰。
③渠道分发
作为自媒体,都会涉及到分发渠道的问题,分发渠道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前者。
但是在自媒体的运营环境当中,往往是1—2个小编管一个号,或者说是维护多少个用户粉丝,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要去花很大的精力去做用户渠道分发,而且渠道有不同的内容逻辑,是不是要根据内容渠道的逻辑来优化内容?
我们“开始吧”的运营经验是——择精择优。
看用户的标签,如果用户的标签是匹配的,而且他在这个平台上的使用习惯,或者使用行为是跟原始内容有高度重合,这样的平台肯定是大力去维护的。
A:以做曝光、高曝光、以广告为生存目标的一些自媒体,建议把用户留在渠道产品的生态体系当中,不需要引到微信公众号上来,因为其实你只要做到有曝光这个东西就达到目标了。当渠道产品做到一定量的时候也能获取市场认可。
B:做电商、服务类产品的,只能想尽办法用各种的手段往自己的号上带,这是通过内容的。其实用户到渠道的时候,目的已经非常明确,有一些人是引不过来的,所以在号和号之间要根据自身主要内容,去选择建设渠道的方向。
总之,渠道看上去很美,但是要量力而为,新的渠道也在不断的兴起,获取更多的流量红利的时候,要根据整个公众号的产业布局,去做自己的渠道规划。
“本文转自公众号“馒头内推”,依托馒头商学院丰富的腾讯、阿里、网易等名企导师资源,打造“导师+内推”一站式求职体系。干货学习、职场成长,关注馒头内推,BAT学长为你指路大厂。”
-END-
当然,讨论更多的“运营干货”,还可以在优质的市场公关总监社群——
已经有6W+市场公关总监加入“【PR人】市场公关总监社群”,我们只邀请市场公关领域部门负责人及以上人士,符合条件者,加群请扫码——
了解更多社群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